重走警途1993 第32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柳鹏程刚想问问董老师,这老板娘何方神圣,就见到一台丰田海狮警车开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一辆212吉普。

  车停稳之后,海狮的副驾驶下来一个高壮的中年人。身高足有一米八,皮肤黝黑,鼻子上架着一副大变色镜,不知道是平镜还是近视镜。

  下车之后,先跟兰花嫂打招呼,然后和娜队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倒是娜队笑着说:“沈队这是刚回来啊,辛苦。”

  这位沈队显然没有想到娜队能说出这么一段话,哈哈一笑:“辛苦倒是不辛苦,毕竟干的就是抓人查案的活儿啊,我们先上去了,你们聊。”

  说着,带着一群人呼呼啦啦经过柳鹏程他们身边,走进了兰花酒店。

  柳鹏程自从娜队和他打招呼叫“沈队”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人是谁。二中队中队长沈扬。这个人是北滨市(瑞城下辖县级市)刑警大队的骨干,据说局领导费了些心思才把他调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位沈队闯了祸,正好要找地方避一段时间,于是和山边局一拍即合,调了过来。

  他和王大队是两个极端,当初王大队是让罪犯去帮他办案,然后他帮着罪犯去犯罪。

  这位沈队正好相反,哪怕大街上看到有个人长得狰狞一些,他都恨不得先带回去尝尝咸淡。

  刚才娜姐和她打招呼说他刚回来,其实也是这种情况。

  半月以前,山边县出现了连续的摩托车被盗案件,这位沈大队带队很快就锁定了犯罪团伙,就在他们即将收网抓捕的时候,这个团伙突然低价处理了赃物消失的无影无踪。

  沈队他们好不容易又得到他们的消息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外地了。沈队一点都没有耽搁,带着人就追了过去。

  就这样,一伙儿贼一路偷一路跑;一伙警察一路查一路追,最后终于在省城下属的新众市把这伙摩托车大盗给按住了。

  这一下串并摩托车盗窃案几十起,涉及四个市,六个县区,涉案金额高达几十万元。

  柳鹏程也觉得这件案子办的实在是漂亮,也应该体现了沈队的个人风格。毕竟在北滨的时候,这位的外号是“黑背”,咬上就不松口啊!

  娜姐也带着他们走进了酒店,上了二楼,二号包房。里面很大的圆桌面,他们都坐得下。

  这个时候柳鹏程已经知道,这位兰花姐是警嫂,丈夫曾经是山边县局的干警,在一次执行押解罪犯回山边的任务的时候,遭遇了暴风雪,车子出了事故,不幸牺牲。

  兰花嫂用丈夫的抚恤金开了一家小吃部,一边要顾着孩子上学,另一边还得照顾多病的婆婆。

  由于兰花嫂为人爽朗大气,公检法的干警们知道了这件事也真捧场,今年,小吃部终于成功升级成兰花酒店,兰花嫂的儿子也考取了刑警学院刑侦系,立志像他爸爸一样当个好警察。

  兰花酒店的饭菜量大味道好。反正柳鹏程是吃的不错。尤其是主菜,松花江炖鱼,里面有大鱼,五花肉,宽粉,白菜,把蒿,辣椒加上大酱一炖,真是太好吃了,当然这道菜以后会改名叫得莫利炖鱼并风靡全国。

  娜姐提了一杯酒之后,就进入了大混战阶段。一个新建的团队,也确实需要一顿酒互相接触,互相了解。

  董老师坐在柳鹏程身边,说起了娜姐喝酒的故事。

  娜姐号称是山边酒神!当初王副大队想趁着陆大队有病修养的机会在刑警大队一统江湖,娜姐就是不接招。王大队就不断给娜姐小鞋穿。

  然后给娜姐弄烦了,就说请王大队吃饭。王大队乐得够呛,以为娜姐终于服软了。结果他想多了,娜姐在酒桌上敬王副大队酒,人家也不欺负人,就把瓶喝,王大队是领导,喝一瓶大雪花,娜姐喝一瓶大高粱。

  最后把王大队直接喝到医院打点滴。娜姐又开了两瓶啤酒漱漱口才算是完事。不过从那之后,王大队也不再给娜姐穿小鞋了。

  酒桌无疑是互相了解的好场所,起码柳鹏程就知道了:

  长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像是高中生的吴飞已经是一个三岁小姑娘的父亲了。

  中队的“战力担当”郑浩正因为和妻子两地分居苦恼。

  娜姐的丈夫是个汉人,而且有一个很浪漫的职业——摄影家。

  中间的时候,沈队带着几个二中队的骨干过来敬酒,估计是知道了娜姐不好招惹,很礼貌地敬酒,还给桌上加了个菜才走。

  礼尚往来。过了一会儿,娜姐带着董老师,郑浩也过去敬酒,也加了个菜,据说娜姐一晃荡白酒的酒瓶子“我干了,二队的弟兄们随意。”

  然后一瓶酒就变成了一酒瓶。

  二队的各位在沈队的带领下把娜姐如同送姑奶奶一样送了出来。

  酒散了。柳鹏程突然发现兰花酒店距离自己家里比公安局还近,问了董老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并且大概给柳鹏程指了路。

  夜色如水,一阵风吹来,水便皱了。

  柳鹏程带着微醺,把自己沉浸在这夜色里。

第059章 忙碌的周末

  “滴滴滴,滴滴滴。”

  柳鹏程第三次按停了就在耳边的寻呼机,睁开一只睡眼,看看还是刚才那个号码。而时间已经是早上六点十三。外边已经是天光大亮。

  柳鹏程不是一个赖在被窝里不愿意动地方的懒人,但他也是一个对周末的懒觉抱有期待的正常人。

  看来今天的懒觉是睡不了了。

  柳鹏程套上一身篮球服,登上凉鞋,脸都没洗就走出了家门。篮球服裤衩的兜里,有三样东西,钱夹,钥匙串,寻呼机。

  迷迷瞪瞪出了单元门,柳鹏程一下子就精神起来。

  天气真好啊!

  天空瓦蓝瓦蓝的,一丝风都没有,太阳还没有升上去,气温也没有升上去,传了一身篮球服的柳鹏程居然有点冷。

  快步走到了小卖店,老板娘显然也是刚刚起床,打着哈欠和柳鹏程打着招呼。

  “小柳,周末也起这么早啊。”

  “大姐,我回个传呼。”

  传呼回过去马上就接了,是董老师。

  “小柳啊,这昨天喝蒙了,忘了告诉你,今天早上刘老太太搬家,你过去不?”

  刘老太太啊。

  柳鹏程对那个坚强,睿智的老太太的印象很好,而且这位老人还是他从警以来正式接的第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她有事情,柳鹏程决定去看看。

  “董老师,我肯定去,几点啊,老太太往哪搬啊?”

  董老师听说柳鹏程要去,也很高兴。

  “说是七点半车就能到,你尽量早点过来吧,帮着收拾收拾东西。老太太要搬到锦城他儿子家,大三室的房子啊,他儿子单位派车来给他搬家。”

  柳鹏程又说了两句,和董老师约好了在刘老师家见面就挂上了电话。

  柳鹏程想人家搬家,没准就得帮着干点活,自己穿这身篮球服正好,也就没有上楼换衣服,直接往公安局走去。

  半路找了家早餐摊吃了俩糖饼,喝了一碗小米粥。柳鹏程到公安局大院的时候已经快七点了。

  等到柳鹏程取了摩托到了刘老太家的时候,这里已经很热闹了。

  李所长和几个派出所的年轻人已经在这里了,显然也是有帮忙的打算。

  街道的刘大姐带着几个大姐大妈在屋里帮着清点要拿的东西。要是车走之后再发现落下什么就麻烦了。

  柳鹏程看见刘老太一直在和人说话,也就没有过去打扰,这个时候,董老师骑着车子过来了。柳鹏程和李所长都迎了上去。三人也小声地聊起天来。

  门外传来几声车喇叭响,柳鹏程出去一看,一辆五十铃双排座“130”轻卡停在了胡同口。车门上写着“国家地质部224勘探队”。

  看来就是这辆车了。

  车门一开,下来一位少妇。大波浪的披肩发,一身合体又时尚的连衣裙,说话的时候未曾开言三分笑,一看就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这位一看见迎上来的刘姨,就说道:“哎呦,老太太您可算是想通了,您说李工去出任务,您自己在这边住,别说李工不放心,就是我们也不放心啊!现在好了,搬进咱大院,您省心,李工也放心不是。”

  刘姨一边点头称是,一边给这位和来帮忙搬家的众人相互介绍了一下。

  原来这位是勘探队家属工作科王科长。勘探队队员一年也就几个月在家,很多事情都顾不了。别的小事就不说,家里搬家,孩子上学,老人住院,家属安排工作这些事情都是家属工作科负责联络协调。

  柳鹏程他们在诧异居然还有这种部门。人家王科长也在纳闷,没听说李工程师有什么警察亲戚啊,怎么搬家来了这么多的警察啊。当下也不敢怠慢。把家属院的情况和大家介绍了一下,让大家放心。

  224队家属院其实就是224队的办公地点,就在一起,并没有分开。里面有小公园,而且地址本身就紧邻着锦城凌河公园。里面有活动中心,棋牌室,阅览室。每天晚上六点半到九点供应热水洗澡,每周一三五,院子里的闭路电视会放映港台美国最新录像片。

  而且在队里出任务期间,还会组织家属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下周就去著名的医巫闾山游玩。

  其实刘老太早就知道儿子那里条件好,她不去就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这套平房到底是自己丈夫留下来的,自己住惯了,也舍不得离开。

  第二个原因是自己在这边,总能帮衬自己弟弟一点。以后要是儿子成家了,再帮衬自己舅舅就难了。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第二个原因多一些。

  这次的事情,彻底把刘老太的心给伤透了。啥叫烂泥扶不上墙,这就是!没看东西都装差不多了,车都要开了,自己弟弟在哪呢?难道还要因为这件事怨恨自己?

  算了,还是和儿子过自己的日子吧,等这次儿子回来,说什么也要押着他处个女朋友!自己的小孙孙都迟到好几年了!

  其实刘老太要拿走的东西并不多,一台缝纫机,一台电冰箱。两个行李箱,还有几个行李包,都是母子两人的衣服。

  至于家具和其他的家电,那边都准备好了。

  柳鹏程帮着拿了一趟行李包,东西就都拿完了。

  最后,王小刚还是不放心,跟着车去锦城了,他要帮刘姨吧东西都收拾停当了再坐火车回来。大虎那边也打好招呼了。

  其实刘老太还是给刘兴文留了后路,她带着刘兴文自首,临走的时候还给刘兴文找了律师,并且留下了一份谅解书。可以说,缓刑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送走了刘老太,柳鹏程看看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就打算回姥姥家。谁知道被董老师给拉住了。非要让柳鹏程到自己家吃饭。柳鹏程好说歹说总得回家换一件衣服啊,哪有穿着一身篮球服跑到别人家吃饭的。

  柳鹏程回家换了一身衣服,顺便冲了个澡。然后就去了董老师家,路上买了两瓶金高粱,两条红塔山,还带了点水果。

  董老师的爱人李大夫做了不少好吃的,招待自己丈夫这个年轻的搭档。

  酒过三巡之后,柳鹏程也知道董老师是怎么回事了。

  他真的是老师,农村学校的代课老师。而当时李大夫是大队的赤脚医生。

  两人也算是门当户对。

  恢复高考之后,李大夫鱼跃龙门,考上了锦城卫生学校,尽管仅仅是中医临床中专,毕业也分配到了山边中医院做医生。

  这下董老师坐不住了,他考大学可没考上。

  八十年代初,重建公检法。董老师憋着劲儿考进了公安局,这才和媳妇团聚。

  董老师开始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办公室,写材料,也干得挺好。

  八四年大行动的时候,全员办案,董老师这才显现出刑侦的天赋,被领导送去省公安干校短训之后调到了刑警队。

  其实他也是有很多次机会提拔的,可是这个人吧,有点清高,或者说有点懒。不愿意操那个心,领导被拒绝几次之后,也就算了。

  按照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年纪大了,过个一两年和领导说说回办公室算了,每天还能早点回家给李大夫做饭。

  这顿饭柳鹏程吃的挺饱,关键是狗粮被塞了不少。

第060章 赶集(上)

  柳鹏程这个周末最终也没有回家。

  在董老师家喝得晕晕乎乎,晚上又被大凯叫出去吃羊肉串,周日只好去姥姥家看看两位老人,周一早上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