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267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当然好处也是有,首先是三保,就是保就业,保编制,保收入。这个计划的毕业生,必须保证就业,保证有正式教师的编制,而且他们毕业之后的工资和补助,是走专项资金直发,不会出现拖欠的情况。然后是参加这个计划的学生在国家给师范生的补贴的情况下,再加补贴,最后就是达到学费,书费,材料费,总之就是和学习有关的费用全免,住宿费全免,每月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

  柳鹏程说道:“这个计划是哪里的?”

  姜大队说道:“是有一位师专创始人的后人,他们家的祖籍是黔东省的。是他们提出并且资助一部分,具体是省教育厅,和黔东省教育厅搞的,每年招收20个学生,也是江南省人才扶贫计划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才有机会去七小这种档次的学校去实习,是省教育厅安排的。”

  柳鹏程点点头,心里有点数了。

  赵大队看着柳鹏程的样子,笑着说:“柳主任有什么想法了?”

  柳鹏程笑着说:“速战速决吧,今晚正面接触一下这个高材生。”

第514章 正面接触李俊辰

  余杭市针织四厂家属院。

  这个厂子早就改制不存在了,房子自然也房改了,现在都是个人产权住房了。想当初余杭针织四厂也是响当当的企业,那产品也是行销全国的。但是在市场化的大潮中,老旧的产品结构,僵化的管理体制,落后的营销系统让这个老牌企业在与众多的私企,乡镇企业的竞争中节节败退,最后免不了破产重组的命运。

  厂子是没有了,人还是在的,家属院也还是在的,边上的小区和棚户区早就改建成一座座花园小区了,可是这个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小区却还没有被拆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其实说其中的道理也简单,这个小区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一个厂的,齐心啊!他们会就拆迁补偿问题集体和开发商谈价,开发商屡试不爽的分化瓦解的套路在他们这里根本不适用。

  可是这个小区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这附近的小区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可以说是开盘一个火爆一个,据说现在就有一家非常有实力的省属国企打算接受小区居民们的报价了。

  而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是著名的余杭七小的学区!

  李俊辰就是租住在这个小区,因为这里便宜。甚至比郊区的一些小区还便宜。因为这里朝不保夕啊,房东说了,什么时候让搬走,就必须搬,这里毕竟快拆了。

  李俊辰回到了自己临时的小窝,这是一间八十年代中期建起来的五层住宅楼,他租的房子是27平米的一室一厨一卫的房子,装修,基本上没有装修,地下就是简单的地板革,很多地方都坏了。电灯的开关还是拉绳的。

  一个破旧的三人沙发,一张双人床,一个大衣柜,一台14寸的电视。一台万家乐热水器。一个碗橱,一个煤气罐,一个炉盘,一台油烟机,一个单人写字台,两张折叠椅,一张折叠餐桌。一台容声冰箱。这就是家里全部的东西了。

  李俊辰下班回来之后,打了两个鸡蛋,用破旧的三角牌电饭锅里的剩饭给自己炒了蛋炒饭。就着辣酱吃了一口。正在洗碗,就听见外边有敲门的声音。

  李俊辰并没有怀疑是坏人,因为这里是厂子的家属住宅区,治安还是不错的,边上又有好几个高档小区,巡逻的警察和保安都不少。他还以为是房东来了,前几天他下楼买东西还遇到了房东,她也住在这个小区,和李俊辰说小区拆迁的事情谈得差不多了。让他尽快找住的地方。

  这个时候敲门,李俊辰就以为是房东来通知他搬家了。

  李俊辰打开门,愣了一下,门外是三个不认识的人:“请问,你们找谁?”

  柳鹏程笑了一下:“是李俊辰老师吗?你好你好。”

  说着就伸出了手,李俊辰不明所以伸手和他握了一下,就感觉自己的手被牢牢钳住了。

  柳鹏程说道:“你带着的这个手表,是西铁城最新的光能手表,很贵的,表壳上有编号,发票上也有同样的编号。李老师,我们是公安局的,希望你能给自己留点体面。”

  一时间,李俊辰的脸上表情剧烈挣扎了几下,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说道:“你们请进吧。”

  柳鹏程几人进去,看着这个整洁的小屋,真的不像是一个单身男生的住处。

  姜大队问道:“李俊辰,你为什么?你还有大好的前途,收入不说让你大富大贵,但是保证不错的生活也应该没有问题,你为什么做这种事儿?”

  李俊辰说道:“我还以为你们先要问我为什么能爬到那么高的楼上。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我家住在大山里,想去上学有两条路,要不就是爬上一座陡峭的山崖,这样,我走四十分钟就能到镇子上上学。要不就走山路,我得走三个小时才能到镇子上。

  当然,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就是像是我们寨子里其他的孩子那样,不去上学,在家帮着家里照顾梯田,打猪草喂猪,到了十七八岁就结婚生娃,这样他们就不用每天选择走哪条路了。”

  柳鹏程问道:“所以,你是学的爬山崖?”

  李俊辰说道:“是啊,我三年级就能背着我阿妈做的书包爬上几十米高的峭壁去自己上学。其实我还掉下来过两次,一次掉下来的地方比较低,没什么事儿。第二次就惨了,胳膊摔折了,在家养了两个月才上学,那次是我唯一没有考镇小学第一名。”

  姜大队又问:“你会爬楼,所以就非得爬楼偷东西?”

  李俊辰没有回答姜大队的问题,说道:“你知道我们寨子多穷吗?我们那里现在还没有通电,每天晚上大家都去村长家里听收音机,因为收音机是装电池的。所以每家每年得交五毛钱电池钱,不然村长家也供不起。我来上学,是全村凑的路费。还没有凑齐,仅仅是路费都没有凑齐,最后是村长担保,在乡里借的钱,借了五十块钱,我才能来上学。

  从我们那里最近的火车站到余杭,火车开了两天两夜,我一共就吃了四个鸡蛋,六个苞米。刚开学没有发补助,我就一天吃两顿饭,每顿都是馒头和不要钱的咸菜。后来补助开始发放,我勤工俭学,我当家教赚钱才好一些。就是这样,我也不敢花钱,我得把钱寄回去,我要我的弟弟妹妹也上学,只有上学她们才能走出大山。才能看到这灯红酒绿,万家烟火。”

  姜大队问道:“这都对啊,可是你为什么偷东西啊,你家里出事了,很缺钱?”

  李俊辰还是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自顾自说道:“到了江南师专之后,我努力学习,我入校成绩不好,还得抽时间去赚钱,每天我都学习到十一点。我终于拿到了奖学金,不对,是终于每次都拿到了奖学金。我不想自己走过的弯路,别人再接着走,我就分享我的做家教和学习的经验,我刚来的时候,学生会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也进入学生会帮助别人。

  实习之后吗,我好好地和老教师学习,我经常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再自己琢磨每节课怎么讲,学生们能听懂,还得爱听。终于我教的孩子们争气了,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高,孩子们喜欢我,家长喜欢我,老师们也喜欢我。”

  李俊辰长长出了一口气:“余杭这么好,我也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留在余杭,非得回到大山里去?”

  柳鹏程皱着眉头问道:“这和你偷东西有什么关系呢?你应该知道你必须去山村做教师不是钱的问题。”

  李俊辰嘲讽地说:“这不是你们余杭的政策吗?八万城市建设费,就能留在余杭,户口也能落户。”

第515章 我要留下

  听到李俊辰这个话,柳鹏程和姜大队,小谷都愣住了。

  柳鹏程问姜大队:“有这个政策?”

  小谷也说道:“余杭入籍一共三个渠道,一个是投资,一个是定居,就是买房,还有一个是工作,就是体制内工作分配和工作调动,没听说过什么建设费啊,我舅舅还是外地农村户口呢,真有八万落户还安排工作的好事?”

  姜大队毕竟不是户籍警,他还真不知道相关政策,但是听着也不靠谱。他聪明,没有打电话给户籍部门,而是直接打电话给自己的警校同学,现在在派出所当副所长呢,说到落户,最后还是去派出所办理的。

  等他把话一说,那边哈哈大笑:“你睡迷糊了吧,哪有这么好的好事啊,等啥时候真有这个政策,我第一个告诉你,行了,我可不跟你扯淡了,我这忙着呢!”

  人家把姜大队笑话一顿,就把电话挂了。

  几人打电话都没有背着人,尤其是姜大队的电话是诺基亚5110,那可是著名的“大嗓门”。等到姜大队挂了电话,看到李俊辰都傻了。柳鹏程叫了他几声他才回过神来。

  李俊辰似哭似笑:“就是说,根本没有这个政策,我,我,我,我上当了?”

  柳鹏程三人以怜悯的目光看着他。

  从山村考到的繁华的大都市,本来还有不错的前程和稳定而相对丰厚的收入,就是因为不谙世事,居然被人家骗成了小偷,这是何等卧槽的事情啊!

  李俊辰却好像是大梦初醒一样,急忙说道:“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我还有文件呢!”

  李俊辰开始拉开他的小写字台翻找,三人也没有拦着他。

  终于找出了几张纸,柳鹏程看看题头,是人事局的题头,文件的名字是《余杭市关于加强人力资源引进工作的通知》

  看了几页,大概就是李俊辰说的内容。交八万城市建设费,根据本人情况安排工作,办理落户。

  姜大队说道:“你也看到了这是复印件,是非常容易造假的,这个是假的。你看到盖章的部分这里的细线没有,这就是不知道哪里弄的人事局的印张,粘在这里复印出来的。”

  柳鹏程问道:“谁和你说这件事的,也就是说,你的钱凑够之后会给谁?”

  李俊辰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是刘主任,是余杭市国家人力资源交流中心的主任,我有他电话号码。”

  李俊辰拿起自己破旧的二手手机,找出了一个两个电话号码。

  一个是座机号码。

  一个是手机号码。

  小谷说道:“他说他是什么中心的主任,你就信了?”

  李俊辰说道:“我也是做过两年多家教的,也遇到过骗子,我没有这么傻。我自己问了,而且这个刘主任也告诉了我一个验证方法。”

  李俊辰拿起手机,按下免提。打了114,看了他的操作,柳鹏程心里有点数了。

  果然,接通之后,李俊辰就问了那个手机号,是哪里的电话。

  电话里一顿噼里啪啦,应该是接线员在查号。

  过了不长时间,就听见接线员礼貌的声音:“您好,您查询的号码是余杭市国家人力资源交流中心的电话。”

  柳鹏程一点也不在意,因为这种操作他已经在“完美犯罪”诈骗案中见识一遍了。姜大队和小谷倒是一脸震惊。

  柳鹏程听完了接线员的回复,说道:“你试试他教给你的那个方法吧。”

  李俊辰拿出了自己的小本子,打通了一个95开头的电话。

  一阵悠扬的音乐之后,传出了一个女声:“欢迎您致电,余杭市工商刑侦管理局便民查询热线,营业执照查询,请按一,行政处罚查询,请按……”

  李俊辰按下了1。

  又是一阵音乐,李俊辰按照语音提示输入了他的本子上记录的一串号码。

  “请您稍等,正在为您查询。您查询的营业执照是,余杭市国家人力资源交流中心,执照状态,有效!登记地址为……”

  这下连柳鹏程都有点懵了,如果说电话黄页还有空子可钻,工商局可是扎扎实实的国家机构!

  姜大队说道:“不对啊,这个中心不是国家的吗,怎么还有营业执照啊!”

  李俊辰说道:“我问了,他说他们是企业化运营,国家管理,就是政策性国企!”

  是有这个可能的,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政策性的国企还是不少的,比如国发行,农发行,国家烟草就是典型的政策性国企。

  柳鹏程说道:“说说你和这个刘主任是怎么认识的吧。”

  李俊辰说道:“是同学介绍的。我们同学都是知道我想要留在余杭的,有不少同学也帮我想了办法,但是都不行。我班的一个同学就给了我刘主任的电话,让我自己打电话试试。”

  姜大队问道:“你这个同学是余杭人?”

  李俊辰点点头:“对,他是余杭人,其实我们平时接触不多,他家的条件挺好的,而且走读,只是听说了大家都在为我留下想办法,就告诉了我这个刘主任的电话号码。”

  柳鹏程问道:“然后你就和这个刘主任见面了?”

  李俊辰说道:“是啊,我教过的学生家长也有领导,我看他的气质,还是挺像的,又打电话证实了他的单位,我就想试试看。”

  柳鹏程说道:“可是你是签订过定向委培协议的啊。”

  李俊辰说道:“刘主任说了,他这个是余杭市的政策,效力高于我签订的协议,这个这个他可以搞定。最好的结果就是我能留在七小,实在不行他会给我安排在余杭的其他中小学。”

  姜大队问:“你作案就是为了凑齐那八万块钱是吧?”

  李俊辰点点头:“我租了这个房子,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还买了一双耐克的有防滑底的鞋,不怕你们笑话,我这辈子这是第一次花这么多的钱。”

  柳鹏程问道:“你为什么宁可做贼也非得留下呢?”

  李俊辰很奇怪地问道:“为什么?我家里那么穷,那么破,交通不便,我凭本事考进余杭这种大城市,我为什么非得回去?难道我生在山里,就必须一辈子在山里吗?我学习好,我工作认真,而且有成绩,我就应该在好地方,这难道不正常吗?”

  柳鹏程摇摇头:“你为什么没有想过回去教书育人,改变山里的面貌呢?”

  李俊辰很奇怪的说:“这才是你要说的吧!你们都生长在城里,所以活该一辈子做城里人,我在山里,所以不管我多优秀,就必须要滚回山里,当你们城里人的陪衬?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

  柳鹏程说道:“我觉得还是挺公平的,你自己的高考分数能靠到余杭来吗?你怎么来的你忘了吗?为什么让你来你不知道吗?”

  李俊辰疯狂了:“你不就是说那个委培协议吗?凭什么,凭什么一张纸,我签了个字就决定我的一辈子!我不!我喜欢余杭,喜欢西湖,喜欢这里的高楼大厦,喜欢这里的欣欣向荣,我要留在这里!我要在这里成家立业,我再也不想回那个贫瘠的村子!想想向村里那些挂着鼻涕的孩子,我现在都想吐!”

  姜大队这个时候,拿出了手铐给他铐上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喜欢余杭,余杭绝对不喜欢你。你说你想吐,我比你还想吐!”

  增援到了,他们会寻找证据和赃物。

  其实柳鹏程问李俊辰的问题,就是想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既然他都想吐了,那就不用给他主动交还赃物的机会了。市局刑警不可能找不到。

  回去的路上,柳鹏程罕见地没有坐在副驾驶,而是坐在了后座上,仰在靠背上,也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