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207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不过好景不长,他上到大二就被开除了。

  为什么呢?

  因为他勤工俭学!

  按说这勤工俭学肯定是好事,可是这孩子的勤工俭学的项目有点和别人不太一样。他利用自己的家学和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假期的时候去景德市挑选一些工艺品,然后和潘家园一些一些不良掌柜的相勾结,专门骗一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收藏爱好者。

  可是大三那年,他翻了车。

  翻车的原因非常简单,人家找了掌眼师傅。

  其实这种情况他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古董生意就是考察眼力,讲究个你情我愿。

  要是按照以前的做法,人家找掌眼师傅了,一眼看出你的东西有问题,不买也就完事了,一句“不太喜欢”,就把这件事画上了句号。但问题是这次人家找的掌眼师傅是他老师!

  人家在潘家园当几十年的掌眼师傅,就是潘家园有大型活动,专家席上也肯定有人家一份,一打眼就看出了是怎么回事,于是这事儿就大了,直接开除学籍。

  对于别人来说,都读到大学二年级了,被开除学籍简直就是天塌了。

  于是他们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涨了见识了。

  就见被开除学籍的学生没精打采,家长倒是喜笑颜开。看那表情不像是孩子被开除了,倒像是孩子光荣毕业了。

  王多土是真高兴啊,曾经一度他都对自己家庭事业后继有人绝望了。儿子上了大学,你总不能让他毕业之后去刨坟吧!其实这就是他不太懂大学的专业设定。

  他儿子就算是是光荣毕业,大概率分配的工作也是刨坟。

  和他的刨坟相比,他儿子毕业分配工作那个刨坟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他刨坟是一直有警察寻找和追踪,急眼了通缉也不是不可能。

  人家刨坟是有警察保护的。要是觉得警察力度不够,武警保护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王多土可不知道这些事情,他就是觉得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了!

  没想到,儿子虽然说是被开除了,却不肯和他回家,而是继续混迹在潘家园一带。

  不过王多土也挺看得开,老来得子,还能怎么样,不想回家就不回家,不想刨坟就不去刨坟呗,还能咋的。

  不过王多土的儿子在景德市认识了一个朋友。

  这人是国营某陶瓷厂的技术员。经常接一些私活儿。技艺精湛!

  他和王多土的儿子也是别人介绍认识的,开始的时候,对于利用周末的时间干私活这件事,他还是有一些抵触。

  后来分到钱了之后,不由得在心你狂喊:“真香!”

  而王多土的儿子渐渐发现了不对劲,他这位技术宅男朋友,最近好像是非常缺钱。不仅催他赶紧给他找私活,就连以前他从来不接的很有风险的东西都做出来了。

  因为他俩关系还真不错,这位姓曲的技术员也就和他说了实话。

  他在做一项研究,他自己的研究。

  主要的内容就是依托一些残器,让完整版的瓷器重新“复活”。

  小王一下子就觉得这件事是大事!

  从来不愿意回家的他,主动买了车票回家了。

  王多土听着儿子的说法,又看了看儿子带回来的小碟子和茶罐。几乎马上就发现了这项研究的“钱景”。

  但是这种研究是比较“烧钱”的,不说别的,破旧古董就是一大笔费用。

  残器也是古董啊!他和普通的瓷碴子肯定还是不一样的。

  而做这项研究吗,肯定需要大规模的残器做实验啊!所以这位曲老师才到处找钱。再找不到钱,要不他就停止研究,把已经取得的成果上交给厂里。

  要不就离婚!因为他已经开始打自己家房子的主意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王老板的儿子,并且和他这位好朋友说了自己的烦恼。

  王多土就是王多土,不怪是经历了几次风险,命都差点丢了好几条的人物,当时就做出决定资助曲老师的研究。当王多土出现在曲技术员身前,说是要资助他的研究的时候,曲技术员一个大老爷们差点没哭出声来!但是人家老王家也有要求,要求曲老师在成功之后,免费帮他烧三百件东西!

  曲老师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两人还签订了合同。王多土也没有想到,这一资助就是整整七年!

第401章 来历(中)

  七年的时间,不仅仅是把王多土多年挖坟的积蓄几乎都填补个干净。而王多土的儿子在首都,也为了试验和以后的生产到处疯狂收购残器。

  可是你收购残器总得有个说法啊,如果残的不厉害的残器。他这么收购,早就引人怀疑了,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他是要修复了骗钱。可是小王还真不收购这种残器,为什么?贵啊!他收购的都是省一个底儿的瓶子,丢了一半的盘子,碎得乱七八糟的罐子这种。

  而且还还真的是要残器,而不是要碎片!这大家就不明白了,要说便宜,肯定是碎片更便宜,其实很多的有传承的古玩经营家族,老牌的古董店,甚至是大学,大型工厂,博物馆都会有意识的收购和收藏瓷器残片,一来是为了留个档案,比如钧瓷的瓷器,那不是你有钱能买到的!有个碎片,是不是就相当于你家里和单位有了钧瓷?二来其实才是最重要的,是为了教学。

  比如工美专业,或者是考古修复专业,这节课的课程是《元代瓷器特点》。

  教授走上台前清清嗓子:“咳咳,这节课我们来讲讲元代的瓷器,那什么课代表,一人发个元大罐,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

  梦都没有这么做的!

  所以,这些单位和家族一般都是会收集各种瓷器,尤其是珍贵瓷器的残片,用作学生,弟子和家族后辈的教学。也就是说,残片的最大的作用是教具。

  可是残器就不一样了,有一些残的不厉害的残器,是可以修复的,这种瓷器,其实也有很多,有个专有的名词叫做修复器。其实很多博物馆的展品都是修复器,两个故宫博物院的很多珍品也是修复器。

  但是修复器有个特点,就是你原来的残器不能残的太厉害啊!比如一把茶壶,坏了一个盖子,后来根据茶壶的特点,烧了一个盖子配上,这就是典型的修复器。

  要是一个茶壶,就剩下一个盖子,然后根据这个盖子烧个茶壶,这叫什么修复器啊,这叫赝品啊!

  所以残器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可以做成修复器的残器。这种残器价格也市十分高的,因为在行内,修复器是默认古董的!只是价格没有这么高!修复之后最不济也可以卖给博物馆啊!

  另外一种是残破的非常厉害的没有修复价值或者是没有修复基础的修复器。这种就比较尴尬了。

  价格高点吧,又不能做成修复器!

  价格低点吧,你价格再低,也不如残片低啊!

  而且非得用这个做赝品吧,真的假的,新的旧的掺在一起,人家还不一眼就看出来!

  要知道,如果一个股东看不出新旧,对错,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它边上放一个相似的大开门的真货!

  两下一比,画的神韵,包浆的薄厚等等,一比就比出来了!

  你这还新的旧的都糊弄到一个器皿上了,那还能有好?

  而曲技术员就是要打破这个界限,他是要旧的就是旧的,新的也要做成旧的!而且还要能大批生产,可见这人的技术能有多牛!

  这人实际上是个技术控,还是个宅男,他研究这个技术,还真不是为了钱。只是觉得这么多的残器太可惜了。尤其是有些大件的残器,如果能做成修复器,大家就能见到珍贵古董的神韵。

  其实他也走过正规的渠道,申请资金进行研究,可是没人信啊!加上他就是个小型的国有瓷器厂的技术员而已,甚至他的这个厂子都不是生产工艺品的,是生产生活用词的,就像是郭老师的相声中说的,盘底带款写“微波炉专用”那种生活用瓷。厂子是既没有实力也没有理由去支持他这种一看就不靠谱的研究。

  开始的时候他是用自己的积蓄来进行研究的,可是一来他的钱不多,二来他哪会买东西啊,他买的残器的价格都是高价的。尽管厂里对他用厂里的资源和窑口进行研究这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还是很快就败光了家产,甚至自己的房子都抵押出去了,媳妇当然也带着孩子跑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王耀光,就是王多土的儿子。王耀光看的他的试验品其实也只是半成品,和成品差的太远了。这可是照着成品差的太远了。不过他还是一眼就看出了这种东西的“钱途”。

  如果曲技术员的试验成功了,那生产出来的可不是赝品啊,甚至都不是修复器,那是真品!

  王耀光拿着样品说服了王多土,家里的老底和王耀光在首都赚的钱,几乎都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扔窑里烧了!今年,曲技术员终于成功了,并且烧出了第一批一百件成品!

  原本按照曲技术员的意思,这些还是半成品,需要窖藏退火七年!

  七年之后,这就是纯纯的真货了!讨厌的贼光就一丝也不见了!

  可是为什么老王家就不等了呢,开始小心翼翼地往外放货了呢?这个原因非常简单,他家是真没钱了!

  于是,王耀光就拿出几个成品去首都试探。

  和大家想的不一样,他直接就试探上了京城有数的几家大古玩店。

  拿着自己家做的赝品去最大的几家古玩店,是不是作死?

  还真不是!这是非常“安全”的做法。

  到了大古玩店,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有底气的表现,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而且王耀光对曲技术员生产出的东西非常有信心,就算是到了大古玩店,最后的结局最差就是真假难辨,你这么大的古玩店都真假难辨,我一个文物掮客打眼了当成了大开门是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王耀光还是做了一些准备,他找了一个搭档,也是多次和他合作的包袱斋掌柜,朱行,其实这个人就是试探齐大队他们被齐大队揍了一顿的中年人。这个人化妆之后,还是出现在平洲庆云宫的“高教授”。

  这人和王耀光是一丘之貉,你说他是坏人吧,其实人家还是以正经的买卖为主,为首都的贵人找一些急用的玩意儿,为大古玩店新得的重宝联系一些可能的买家都是他们的业务范围。

  可是遇到一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尤其是还有钱的古玩收藏新手,他们可是绝对不会手软,新的当旧的出手,坏的当好的卖掉这种买卖他们可做了不止是一次两次。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办法,古玩行当,就是凭借眼力吃饭的!同样的一个瓶子,你看值30,我看值三十万,这能说明咱俩当中有一个是瞎子吗?还真不能!人家古玩行当从古至今就是赚的这个钱,不光是中国这样,外国也这样啊!

  你在外国的小画廊,买了一副没有署名的乱七八糟的画,拿到佳士得一鉴定,毕加索真品!然后小画廊就能找你要钱?这是不可能的,哪国的法律都不会支持的!

  他们在试探了几次之后,发现大古玩店是非常谨慎的,他们真的看不出来这瓶子罐子的假在哪里,可是为了自己的招牌,宁可不赚钱也不会入手!

  可是再不想办法,老王家的父子俩就要抱着罐子要饭了。

  就在这个时候,朱行说这瓶子他倒是想入手一个,虽然朱行是真的不知道这瓶子罐子是的真的假的,哪里来的,他认识王耀光可不是一年两年了,害得王耀光被学校开除的那件事,就有他的一份,他太了解王耀光了。

  他说他想进一个瓶子,绝对不在首都出现,顺便也试试其他有钱的地方这瓶子能不能卖出去!

  老王家父子俩琢磨琢磨,还是同意了。

第402章 来历(下)

  王耀光几次试探都不行,中等的古玩店就算是有心进瓶子,也都开价非常低,仅仅比仿品高一点点。这个价格是王家父子不能接受的。当朱行说要进一个瓶子到平洲去销售的时候,王家父子动了心。倒不是他们要去平洲跟着分钱,而是平洲这个地方非常有代表性。

  首先,平洲是个有钱的城市,有钱的地方才能赚钱。这是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

  然后,平洲也是一个有些文化底蕴的城市,比如他们的庆云宫,就是在首都,也是有些名气的,也就是说,平洲有一批喜欢古董的人,不然也支撑不起那么大的一条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首都的古玩圈子看,平洲的四大合和宝光斋就是中等偏下实力的古董店,这个实力一方面是说经济实力,更多是说收放货,掌眼的实力。而这样的实力,居然在规模不小,甚至对其他的临近城市都有一定的辐射作用的庆云宫称雄了!

  于是,他们放出了一个瓶子,仅仅开价五万块钱,实际上是让朱行去平洲探探路!

  如果朱行真的赚到钱了,那就说明这个路子可行,他们就真不用在首都和那群心里开了一百零八个窍孔的掌柜们和火眼金睛的专家们死磕了。

  平洲只有一个。

  但是平洲这样的城市,可不是只有一个,加上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的定律又一次开始显现出来,古玩越来越值钱,投资古玩的有钱人也越来越多。

  多了不说,各个城市像是批发一样出现的房地产大鳄们,家里或者自己的办公室里,没有几样大开门的古玩书画,现在还好意思见人吗?

  其实这只瓶子出现在平洲这件事上,还真就印证了一句话“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瓶子是朱行带到平洲的。局却不是他布的。说实话朱行也好,王耀光也好,都没有实力布下这个双钩子局。

  这次牵头的是那个骗局中卖瓶子的老头。

  说起这个老头,也算是个可怜之人。他本来是平洲图书馆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家里的妻子也早逝,退休之后就被儿子接到首都养老。这老头的儿子是浙大毕业的高材生,学的是化学专业。

  大学毕业之后,这孩子考了研究生,因为他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非常清楚,化学专业的就业,咳咳咳!分配到高中当老师就算是好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