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91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老头看看小刘:“你能说的算?”

  小刘掏出了自己的证件,递给了老爷子。

  老爷子看了看他的证件,轻声地说:“明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综合大队教导员,好像还行。”

  柳鹏程也是第一次知道,小刘居然是综合大队的教导员。这么年轻就坐上了这个位置,而且刚才还云淡风轻地答应了老爷子的条件,还自己加了两条,可见这小伙子的背景和能力都不是白给的。

  老头叹了口气“唉,那咱就说说。我先说一点,我和杜少爷原来还真的称不上是朋友。我认识他的时候我刚和师父学徒不长时间,有的时候杜太太就会带着杜少爷来店里,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式样的时髦首饰。杜太太得和我师父谈事儿,我就负责带着杜少爷玩儿。人家是大家的少爷,我是个首饰铺子小小学徒的,能算是什么朋友。”

  老头拿出一支石林香烟,划了几次火柴都没有点火。柳鹏程掏出自己的都彭打火机帮他点着了。

  青青的烟雾中,老头继续说道:“杜少爷心地好,和我熟悉了之后,每次来都给我带一些小礼物,有时候是一支铅笔,有的时候是一块我从来没有吃过的西洋点心。那个年月兵荒马乱的,明州也不太平,我师父不小心得罪了贵人,就带着家人和我连夜跑到了上海,再以后,我就和杜少爷没有见过了。”

  老头久久不语,柳鹏程三人也不打断老人家的回忆,直到烟头烫手,老人又拿出一支烟,用烟头点着之后,才继续说道:“直到前几年,我记得应该是93年或者94年,有一天,我在店门口晒太阳,杜少爷给他家孩子来挑选生日礼物,这才又见了面。

  还是他先把我认出来的,以后他就经常来看看我,我们老哥俩喝点酒,说说以前的事儿,说说现在的事儿。要说朋友,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成为朋友。”

  老爷子又一次停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大概是过了一年,他就告诉我他退休了,不想再干了。然后他就问我,能不能弄到黄金。我刚开始还以为他要打首饰,其实不是,他要的是金倭瓜。”

  柳鹏程心中一叹,老杜到底是商业世家出身,居然要存金倭瓜。

  那么什么是金倭瓜呢?明末清初的时候,秦晋商帮的商人们习惯把金银做成倭瓜的形状,就是金倭瓜,银倭瓜。和金银元宝以及后来国际上的标准金条,金砖相比,倭瓜当然体型巨大!也非常重,那么为什么要把存银做成这个形状呢?

  第一,不容易丢失。你弄金条,今天家丁偷走一根,明天小妾顺走一根,这不是扯淡了吗,还藏什么啊?

  第二,不容易被盗窃,进来俩飞贼,一路躲开家丁,冲进银库,然后悲哀地发现,搬不动啊!

  第三,有利于大额交易。这个不用多说了。

  第四,送礼方便!巡抚大人第二十八房小妾过23大寿,你是送一箱子元宝方便,还是送个倭瓜方便?再说性质也不一样啊,巡抚大人两榜进士出身,读了多少年圣贤书的,你送点金银俗物,你是埋汰谁呢?当然你送个玩意儿人家不就笑纳了吗?

  后来随着秦晋商帮下江南,这种储存金银的习惯也就被江南的商人学去了。

  柳鹏程问道:“数量你还记得吗?”

  老爷子点点头:“我记得,打了两次,一次二十斤,一次三十斤,打的都是半米直径空心倭瓜。”

  柳鹏程三人大为振奋,动机,他们应该真的找到了!

  那么老爷子为什么要保守秘密,甚至为什么老杜都不告诉自己的女儿有这笔黄金呢?

  因为1997年的时候,私人买卖黄金是违法的!

  其实柳鹏程看到这个步行街有一家金店,而金店的主人又是个很可能认识老杜的老头的时候,就基本确定了老杜的钱是买了金子!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开始的时候老杜还愿意和少言寡语的小夏显呗一下自己找到了一个儿时的好友,后来却一个字也不提了。

  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下了决心购买黄金了。

  同时柳鹏程现在可以绝对的肯定老杜在见到这位老友之前,他的钱在哪里了。现金储存,而不是现金储蓄。

  大概率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一半存进了银行,一半以现金的方式藏起来了。

  但是纸币长时间储存无论是风险还是消耗都会不小,于是老杜在偶然的机会和这位老师傅接上头之后,想到了一个更好的主意,那就是,储存黄金!

  其实老杜这么做的心情是绝对可以理解的,老爷子一辈子经历了抗战,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风风雨雨,从一个大家少爷混成了想做点生意还得赊购咸鱼的小贩,他心中的不安全感有多强烈,想想就知道了。

  柳鹏程收回思绪继续问道:“老爷子,这件事谁知道?”

  老头看了看柳鹏程:“能有谁知道,这事儿还能出去到处嚷嚷吗?老杜和我说他连闺女都没告诉,打算身体不行的时候再说。不对,还有一个人知道!”

第369章 有得有失

  一听到老师傅说还有一个人知道金倭瓜的事情,三名刑警马上眼睛都亮了起来。

  老人说道:“我说那个人是我徒弟,周曦。要说老杜要两个倭瓜也不是难事,第一是金子,事到如今我也不怕和你们说,我干了一辈子金匠,弄点金子还是能弄到的。

  再说我本来就有许可证,在正规渠道也能进一部分。第二就是我这身体,实不相瞒,像是你那个耳坠这种精巧活儿,我现在眼不花手不抖,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几十斤的大倭瓜,唉,弄不动喽。得有人搭把手。”

  柳鹏程问道:“这件事老杜知道吗?”

  老人说道:“知道,这么大的事情,我得告诉他啊。我要不是实在没法子了,也不能多叫一个人知道这件事,毕竟是犯法的事情呢!”

  这个可以理解,众人不解的是,为何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告诉,老杜连老夏的儿子小夏的事情都不说的事情,却对这个徒弟这么信任呢?

  于是,老人就说起了这个徒弟的事情。

  老人笑着说这个徒弟是捡的,大家听完了他说的话,还觉得他说的还真没错,这个徒弟还真是捡的。

  老爷子的徒弟叫周曦,家里的条件还是非常好的,父母都是石化系统的干部,家也不在本地,而是在赣南省。父母都是石化系统的干部,具体点就是他爸爸是县里加油站的站长。母亲是市石化公司的会计。

  这个周曦为人聪明,但是有些贪玩,考上的高中也是一所普通高中,连重点高中都没有考上,就是在普通高中,也是跌跌撞撞上的重点班。在大学扩招之前的九十年代,这种孩子基本就是和大学无缘了。

  他自己也认命了,但是他父母可不认命,他爸爸是石化技校毕业,他母亲可是财专毕业分配到石化的!顺便说说八十年代的高考,重点高中的录取率大概能达到百分之五十。

  大家是不是觉得还行?你想多了。因为八十年代是有预考制度的。

  啥叫预考呢,就是一般以地级市的单位,在高考报名之前的一次高考模拟考试。通过率大概多说也就百分之五十。普通高中全军覆没也不是新鲜事。你得通过预考,才能参加高考!录取率是参加高考的学生的录取率,可不包括连预考都没有通过的渣渣们。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吗,一个学霸对自己的独子有啥样的期许。偏偏,周曦的老爹又是个标准的气管炎。

  眼看周曦读书是真不行,学霸娘另辟蹊径,让他去试试画画。其实让他试试的可多了,体育,唱歌,弹琴,画画都试过,你别说,他对画画还真有点天赋。

  于是,周母不惜画重金请了市画协的副会长教他。到了高考的时候,周曦走艺考的路子,终于考上了!尽管考上的仅仅是个师专艺术系,那也行啊,毕业当个美术老师不也不错嘛!

  可是周曦本来就是个头脑聪明的人,他要是有当老师的定力,还会靠艺考考个师专吗?果然,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了省城一家乡村中学。按说在省城的乡村中学,也不会太差,他又是毕业分配去的带编制的老师。可是周曦不是那个稳得住的性格啊,你让他在省城的城市里的学校当老师都够呛呢,更别说是在农村了。

  干了两年不到,他收到一个同学的来信,说是明州现在发展的很快,他现在在一家外资公司做设计,他们部门现在还缺人,让他赶紧过来,月薪两千。

  钱不钱的是一方面,关键是给他写信的是一位女同学,还是周曦做梦经常梦到的那种女同学,原本以为大学毕业之后天各一方,也就是做个梦了,没想到还能收到来信!

  周曦兴高采烈地收拾东西扔下一封辞职信就奔了明州,到了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人家女同学说了,搞设计的必须了解产品,得先培训,做销售。

  周曦觉得不对劲儿了,等听了两堂课之后,周曦弄明白,这玩意好像是叫传销啊。而且那女同学中毒很深,已经没救了。

  周曦想尽了办法才从传销窝里出来了。并且报了警,他还是想把女同学也解救出来,可是,九十年代的传销是合法的!人女同学正撒丫子狂奔在成功发财在不归路上,说啥也不和警察走,警察也没有办法。

  这下周曦算是完蛋了,女同学也没有救出来,家也回不去了,要是家里知道自己把有编制的工作给辞了,不得neng死他!就在明州留下了,连住店带吃饭的,他兜里的钱可就不多了,学美术的也不好找工作。就在有一天他在凤栖街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一家首饰店,于是走进去一看还是预定的,店里就一老头!

  他现在兜里钱也不多啊,就问人家老头要不要首饰图样。老师傅好笑地说得看看样。于是他拿着铅笔给人家画了两个。老爷子一看,哎,你别说啊,还真有点那个意思。

  反正不知道俩人咋谈的,周曦就留下来学徒了。等他爸妈听说他辞职的事儿找过来,他都学徒俩月了。本来他父母也要把他带走,可是一来是周曦不想走,第二是老爷子可是沪都鼎鼎大名的廖师傅的徒弟,那周曦就是廖师傅的徒孙,你要问廖师傅是谁,反正这么说吧,要是把廖师傅的客户名单都列出来,那就是一部民国列传。周曦要是真学成了,不说别的,就是顶着廖师傅的名头也一辈子衣食无忧啊。

  于是父母给老爷子买了一大堆东西当作补拜师礼,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周曦也就在这留下了。

  所以老爷子说周曦是捡来的徒弟。

  小刘急忙问道:“现在周曦在哪儿?”

  老爷子说道:“唉,他要是跟我十年,肯定又是一代大师,可是这孩子哪儿都好,就是呆不住啊!跟我三年就走了,现在在沪都呢!我这里倒是有他在沪都的电话和传呼。”

  小刘问了周曦的电话和传呼,几人就回到了公安局。

  一组刑警一小时之后就开车奔了沪都,专案组的成员都很高兴,觉得重大突破就在眼前!

  现在警方有周曦的传呼号码和单位的电话,还有周曦的身份证号码,到了沪都很容易就找到了周曦,并且在晚上时候在他租住的房子里把周曦抓获。

  抓捕小组负责人向专案组汇报了抓捕周曦的经过,柳鹏程突然问了一句:“你把刚才那句话再说一遍。”

  警察一愣:“哪句话,刚才那句?我说他室友问我们,这瓜娃子犯啥事了。”

  柳鹏程脸色一变:“这可糟糕了!”柳鹏程立即拿起了电话,找到号码拨了过去:“展昭,我是柳鹏程。”

第370章 突破周曦

  展昭速度很快,但是周曦那个室友速度更快。柳鹏程听到展昭说道:“辞职,退租一气呵成,屋里也没有他的任何行李了,应该是跑了。”

  犯罪中心的人碰了一下,觉得就应该是这个人,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人去沪都,把这人的情况调查一下,另一路人在明州审讯周曦。

  柳鹏程说道:“我去沪都吧。”

  肖教授说道:“我也去吧。”

  除了他们俩,照例还有小刘和小杨。

  明州去沪都的高速干道上,小刘开着柳鹏程的陆巡一路飞驰:“要说开车,还是这大吉普过瘾。”

  肖教授说道:“过瘾是过瘾,也是贵啊。别说这个车了,就是霸道我也买不起。”

  柳鹏程笑着说:“你就没有一颗开吉普的心,不然你为啥不买213呢?”

  肖教授笑着说道:“小柳你可说错喽,我想买车的时候第一个就是试驾的213,太难开了。我虽然确实不咋爱运动,但是我喜欢钓鱼,野钓的时候有个吉普可方便多了,起码不刮底盘啊!”

  肖教授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心理学家,上课,讲座,出版稿费加上本身的工资,收入不菲,买车也是应有之意,他加入这个团队,首先是收集病例,然后才是个人爱好。不管是什么样的案犯,在人家肖教授眼中,一律是小白鼠!

  几人说说笑笑,沪都也就到了。

  展昭的办公地点是一座老式的洋楼,不大,但是很精致。他在门口迎接柳鹏程,寒暄了几句,互相介绍了一下往里走,里面的警察都对着展昭打招呼,喊着:“刘队。”

  人家大名叫刘展超,展昭是他在他们组里外号而已。

  展昭的办公室不是很大,坐下他们几个就稍显拥挤了,展昭笑着说道:“肯定没有柳局长的办公室气派吧!”

  柳鹏程笑着说:“我还真是羡慕你,管破案就行,警察当的纯粹。”

  展昭哈哈笑道:“你还能和我说这话,我抓人是一个一个地抓,你抓人是几百几百地抓,五月风暴当我不知道还是当我们沪都买不到江南晨报啊!”

  两位同学扯淡完毕,开始说起正经事。

  展昭说道:“现在看,那人肯定已经跑了,不过你怎么知道他是你们要找的嫌疑人的。就因为他和另一个嫌疑人是室友?”

  这个问题其实肖教授,小刘和小杨都很疑惑。

  柳鹏程说道:“因为三个字,瓜娃子。”

  小刘说道:“可是他并没有在四川犯过案吧,瓜娃子我记得是那边的方言啊。”

  柳鹏程点点头:“对,是他们那边的方言,也是秦川方言,汉中一带也有这个词,不过不是瓜娃子,是瓜娃,或者是瓜怂。”

  肖教授说道:“小柳教授真的是博闻广记,洛河就在汉中边上。”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第一是感慨柳鹏程反应快,第二就是肖教授说的,博闻广记。

  柳鹏程还真不是博闻广记,他就是在西北长大的,当然知道一些西北各地的方言,更何况他有个小学同学就是汉中搬过来的,成天瓜娃瓜娃的。

  柳鹏程笑着说:“我小时候爸爸妈妈都在西北当兵,我在西北长大的。”

  众人这才知道了怎么回事。

  说笑之后,说起了正经事。

  周曦那个室友姓伍,叫伍刚,滇南省古贡县人。今年42岁。原来是沪都某医疗器材公司的业务员。现在沪都的警察就查到这么多。也已经给明州警方发了过去。

  柳鹏程给戴主任打了电话,戴主任说已经给滇南那边发了协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