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11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这还不算,这地方最要命的是穷得一点希望都没有,不通火车,没有省道,几乎所有的乡都是山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出低得可怜。其实二舅看地图发现,县城距离最近的铁路直线距离只有不到五十公里,可就是这五十公里却成为天堑,因为需要打通一座山作为隧道。别说县里,就是省里也承担不起这么大的一笔费用啊,更别提人家铁路是直管的,你这里也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往外运,谁会给你出这笔钱啊。

  于是二舅不信邪的劲儿上来了,每天不是下乡现场考察,就是憋在办公室查县志。还真让他想出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县志记载,这地方明朝的时候是少数民族的地盘,造反来着,被明军征服之后,就给皇帝上供药材。以后一直是贡品。一直到明朝完蛋。

  二舅看看产地的地点描述,再结合现在的地图,就在几个乡的十几座大山采了土样,县里咬牙掏钱把样品送到粤都去化验,结果有四座山是非常适合药材种植的。

  九十年代就是保健品的时代,加上明朝贡品的噱头,还真吸引来几家大公司签订了药品收购合同。三个乡从此有了盼头。可这也不行啊,还有十几个乡镇呢!

  于是二舅又当起了“人贩子”,组织青壮年外出打工,县里给提供简单的基础技能培训,免费的!可是这培训免费,吃住总得花钱吧,就是这笔钱大多数家庭也花不起。虽然往粤都,蜀都,渝城等大城市送去了一批批拥有简单劳动技能的农民工,对县里的经济发展还是杯水车薪。几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过完年,二舅又换上了运动服,运动鞋,坐上了他那辆212,开始一个乡一个乡的走,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想办法,找出路。这天,他们在花田乡考察的时候,突然下了大雨,走不了了,只好在乡上唯一的招待所住下了。第二天雨过天晴,二舅发现很多老百姓跨着篮子向山里走去,二舅以为是去采蘑菇,也没当回事,和陪同的乡干部提了一嘴,乡干部说是他们去捡“火石”。每次下雨的时候都会从大指头山冲下很多火石,老百姓捡回家经过简单的加工之后可以用来做饭。

  二舅奇怪地问:“什么是火石?”

  乡干部正愁怎么说,却看见几个少数民族乡民应该的去的早,已经背着筐子回来了。

  乡干部叫住了他们,让县领导看看什么是火石。

  二舅奇怪地掀起大筐子上盖着的树叶,这哪里是什么火石,这不是煤吗!

  二舅还是再确认一下:“你们就是拿着这个回家烧饭?”

  乡民急忙摇头,用浓重的口音说:“可不敢可不敢,火石可厉害哩,铁炉子能烧化,土灶能烧塌!得砸碎了合着泥巴才能用。”

  二舅的脑袋嗡嗡作响,一个名词在脑海中出现——高卡煤!

  二舅问乡干部,这个东西没给相关部门报过吗?

  乡干部说报过,有来支教的大学生说是煤炭,就报给县里的资源局了。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实际价值。以后就没有报过了。

  于是二舅就找乡民拿了几块“火石”回去了。

  二舅回了办公室之后,马上找资源局调查样品是谁检验的,结果发现,人家是把矿石送上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打封呢!

  二舅也没声张,把他带回来的矿石放在一堆咸鱼腊肉干菜乱七八糟的礼物里,直接ems给了柳爸,又写了封信说明了情况。

  柳家一家三口已经百分之百认定,这东西就是煤!

  柳爸说,再弄两个菜,我把老金叫来,这事儿往下咋弄,得好好核计。

  柳妈点了点头。柳鹏程也拿了一块腊肉,一块腊鱼,去了厨房,洗干净蒸上了。柳妈在阳台找到生花生米炒了,又摊了五个鸡蛋。加上柳鹏程本身就做了三个菜,应该就够了。

  柳爸打了电话没几分钟,金爸就过来了,手里还拎着两瓶金高粱。

  客人来了,就开饭了,其实他还真算不上什么客人,两家太熟了。

  喝了两口之后,柳爸就说起来正经事,并且把那几块样品拿了出来。

  老金和柳爸不一样,柳爸是干部转业,到总机厂先干的销售科长,然后干的办公室主任,最后升任副厂长。而老金是战士退伍,在井下挖煤,因为为人机灵又谨慎,避免了一场瓦斯爆炸事故,直接提干。一级级熬到了今天。

  也就是说,人家是纯纯的井下煤矿工人出身,还当过一段时间副矿长,对煤可是太了解了!

  老金把煤块拿到手,眼睛就亮了:“我有八九成的把握,这就是高卡煤,而且杨老二说下雨都能把煤山上冲下来,那八成是个露天矿。”

  柳爸说,还是得拿检测报告说话。

  老金说,你要是信得过我,我明天回四矿,让他们化验室加个班,出个报告。

  柳爸说道,你我有什么信不过的,就这么着,要真是高卡煤,这事儿得带着老李。

  老李就是总机厂厂长。

  老金点点头:“唉,咱是总机厂的,就算局里把这块肥肉吃下去,和咱厂关系也不大。”

  柳爸说:“谁说的,新建一个矿务局,多少机器呢!筹建费至少三分之一得落在咱厂。再说了,肯定得抽调干部,我就不说了,你和老李都是业务出身,没准就有什么机会。”

  金爸在柳家没呆多长时间,酒也没喝多少就走了,临走还拿着那几块矿石。

  第二天一早,柳爸去厂里等老金的消息,柳鹏程开着车带着柳妈直奔大青山。

  姥姥姥爷对这娘俩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就他们两个人在家,大舅大舅妈去大凯的酒店随礼去了,是县里工商局副局长的儿子结婚。那副局长姥爷自然也认识,他说我一个退休的老头子就不去凑热闹了,让大舅带去了20块钱是个心意。

  洋洋本来在屋里愁眉苦脸地写作业,一听大姑和二哥来了,马上把作业本一扔,迈着小短腿就跑了出来。下午的时候大舅和大舅妈回来了,柳鹏程这才知道大舅居然换车了,陆地巡洋舰,这可是豪车级别的了。说是现在搞山地养殖,原来的轿车根本上不去,底盘刮了好多次了。一咬牙换了个好的。

  再一问,居然是发财卖给大舅的,比市价便宜很多。柳鹏程才知道,这位发财是什么生意都做啊!晚上一家人正要高高兴兴吃团圆饭,突然院门被人敲响了。柳鹏程以为是来找他的,刚要出去开门,洋洋已经蹬蹬蹬跑过去把门打开了,一看来人,眼熟,但是不是认识,于是奶声奶气地问:“你是谁啊,你找谁啊!”

  来人一把抄起了洋洋:“你个臭小子,连你大哥都不认识了!”

第205章 北斗!表哥牛X了!

  大哥回来了,柳鹏程姥爷家马上就热闹了起来。姥姥和大舅妈马上就要下厨,再做了几个大哥爱吃的菜,谁都拉不住,柳妈也只好去厨房帮忙。

  说实话,柳鹏程也几年没有看见大哥了,但是没有一点生疏,大哥笑着说,行啊你小子,听说你硕士都毕业了,还是两个?比我强,我还是个学生呢!

  柳鹏程笑着说:“我可跟你比不了,你毕业往研究所一坐,那就是科学家,我就是硕士毕业了也是个小警察,这没有可比性。”

  和大哥聊着天,中间还有洋洋插嘴打岔捣乱,感觉还没说几句话呢,大舅妈就把菜端了上来。

  大家重新落座,大哥也倒上了酒,大舅问道:“这次在家呆几天?”

  大哥笑着说:“这次呆的时间长,有二十天呢。”

  大舅妈笑着说:“这可太好了,我就说吗,哪有学生没有假期的,这次算是给你补假期吧?”

  大哥尴尬笑了笑,没有搭茬。

  柳鹏程觉得这件事不对,在他的“记忆”中,大哥没有这次漫长的假期,而是毕业之后直接分配到了国家气象台,摆弄那一堆“风云”卫星。一定是什么地方有了变化。

  果然,大哥说道:“过段时间我要参加一个重大项目,本来轮不到我的。可是黑河省那边新来了一个姓肖的公安厅长,弄了个平安黑河百日会战。

  我一个师姐全家都被抓了,定性为家族式团伙。她就参与不了这个项目了。我们导师说我虽然博士还没有毕业,但是水平应该够了,可以先去试试!”

  柳鹏程听到这里心说,这才对啊!在他的“记忆”中,肖大力根本没有去黑河,而是在几年之后平级调动为本省公安厅副厅长,自然也就没有自家堂哥的机会!

  不过哈工大遥测专业博士才勉强够资格参与的国家重大项目是什么呢?柳鹏程突然脸色一变,差点把“北斗”两个字给喊出来。自家表哥牛逼了!

  柳鹏程收拾一下激动的心情,笑着说:“你说的那个姓肖的厅长,就是咱市里原来的的副市长,公安局长,也是我练武的师父!看来我师父干的还不错,我过段时间打算去看看他,到时候你招待我啊!”

  大哥的脸色不好看:“我这次假期之后,是去西北那边报道。”

  柳鹏程心说:“果然!”

  姥姥还没有反应过来:“你们学校搬家了?”

  大哥说道:“我以后工作就在那边了。”

  大舅大概明白点了:“那过年过节能回来不?”

  大哥说道:“这几年够呛。”

  大舅妈问道:“那我们去看你行不行?”

  大哥声音越来越小:“地点保密。”

  柳鹏程问:“电话能通吗?”

  大哥说道:“我会留一个紧急联系号码,是BJ的,如果家里有什么大事,急事,就打那个号码。就算我回不来国家也会派人来处理。”

  柳鹏程又问:“是不是有一个数字邮箱,能通信但是会经过检查?”

  大哥露出个难看的微笑:“是,小鹏知道的还真多。”

  姥姥就哭了起来:“那你就算是给国家了啊,咱家对国家贡献够大了啊,你姑姑,你姑父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小鹏抓了那么多坏人,左立一个功,右立一个功的,哪个不是抓到坏冒了烟的犯罪分子才给他的啊,没危险也不给他啊,怎么你还要走啊!你学的也不是蘑菇种植啊!”

  姥爷对姥姥说:“你别哭了。”

  姥爷又问大哥:“是你自己要去的吗,你知道如果你不想去,咱家也不是没有办法。”

  大哥连忙点头:“是我自己要去的,而且正好和我的专业对口,奶奶你也别伤心,我项目完事就回家了,而且,我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柳鹏程心说:“肯定有意义啊,那可是北斗!”

  柳妈叹了口气说:“咱家这算是不错的了,小鹏他大舅哥两口子,就回家吃了一顿饭,说要调动工作,然后人就联系不上了。我亲家那个级别,都不让查他们在哪。

  还有我大伯子家的老大,在国防科技大,学的保密通讯,我大伯子两口说了,就当这个孩子是给国家生的了。孩子你别怪姑姑说的难听,你可一定要干出成绩来,你要是不好好干,都对不起家里这么多人的牵挂,也对不起你自己。”

  大表哥点点头:“姑姑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舅妈又问:“可是你成家怎么办啊,你都多大了。”

  大表哥有点不好意思说道:“这个找我谈的时候说了,说是组织会考虑。”

  柳鹏程笑着插话:“就是国家给发媳妇。”

  舅妈眼睛一亮:“让挑不?”

  就在柳家为大表哥回家惊喜,为即将到来的长时间离别而悲伤的时候,在瑞城矿务局王局长的家里,另一场酒局也正在进行。瑞城矿务局王局长,杨书记,总机厂李厂长,金书记,还有柳爸。

  桌上的饭菜非常简单,是他们五个大男人自己动手做的,王书记的老伴都被他赶到三号院儿子家里去了。

  王局长说道:“几块样品,都在五千大卡以上,就算是他们精挑细选的,如果是露天矿,也值得咱想想办法了。”

  柳爸摇摇头:“局长,不存在精挑细选,他们县不可能有检验设备,要不也不会到现在还没开发。”

  杨书记说:“眼见为实,我觉得,还是得看看,而且最重要的,必须对储量有个判断,不然下一步进行不下去。”

  李厂长点点头:“而且要和地方接触一下,我的意见,就和老柳他二舅子所在的县合作,比和市里,省里合作要省事地多。”

  王局长笑着说:“想是肯定都想和级别低的合作,但是最后的决定权不在咱们手里啊,往这个方向努力吧!”

  金书记说:“我记得下周在南靖市有个西南机械博览会,咱厂还收到的请柬,要不老柳去看看?”

  李厂长笑着说:“我看行,到时候我给你假,你去顺便去看看你二舅子。”

  杨书记笑着说:“老柳也是实权副处级干部,他自己去怎么行,得安排几个人跟着!”

  王局长哈哈大笑:“行,就这么着,老柳去开个会,顺便探个亲!下一步咱做好准备,就等老柳的信儿!”

  等到柳妈娘俩回家的时候,就得到了柳爸即将去西南出差的消息,而且听意思时间还挺长,柳鹏程问道:“是不是二舅寄来的煤有结果了,咋样,是高卡煤不?”

  柳妈也过来想听听柳爸的回答。

  结果柳爸说了一句:“保密纪律。”柳妈和柳鹏程就该干啥干啥去了,他们俩一个当了半辈子兵,一个是警察,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第206章 人命关天

  第二天,周日。柳鹏程一家三口去了干休所。爷爷奶奶很高兴。中间柳妈和柳鹏程说起了大表哥的事情,爷爷问了问大表哥的专业,就笑了,说我得给亲家打个电话恭喜一下,孩子从事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柳鹏程还和爷爷说起了自己的工作,只是没说自己和安全机构打交道的事情,倒不是他需要和爷爷保密,而是觉得这事儿有点丢人,给人家穿小鞋穿出个三等功,这事儿咋说?

  其实柳鹏程自己知道,他最大的功劳就不是什么“打掉一条线”,更不是那二百多万美元!应该是那几只鼹鼠太值钱了!值钱到连他都能捞到个三等功!

  爷爷很高兴,还夸柳鹏程成熟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手段有点毛糙,需要继续努力。还有当老师的事情不能停,你的那些能耐也是组织教给你的,你就应该把他教给更多的同志,可不许藏着掖着,玩教会徒弟饿死师父那一套。

  临走的时候,爷爷写了一副大字“巡天遥看一千河”还署上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名章,给了柳妈,让柳妈什么时候去边山带给大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