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第334章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虽然总免不了哭天抹地,但日子总不至于过不下去。

  但这还不够。

  吴远总想着做点什么。

  否则眼睁睁地看着一切旧事重演,心里多少不得劲。

  杨支书抽了两根烟,喝了一杯水,再次冲入雨幕之中。

  忙得刘慧匆匆从屋里拿出干毛巾来,却扑了个空。

  嘴里头不免有些碎碎念。

  老夫老妻。

  嘴上嫌弃不断,心里总归是放不下。

  吴远回屋,凭窗画了一上午的图。

  俩孩子出奇地没来打扰,以至于画的很快,很顺畅。

  临近中午吃饭时,杨落雁这才抱着孩子进门来叫他。

  一家人吃了饭,外头的大雨也停了。

  于是吴远也换上长筒的雨靴,揣上两包烟,扛上家里铁锹就出门了。

  一路走到村办小学工地上,却见张永成正在工地南头,吃力地挖着什么。

  吴远走过去一看,是之前他指导下的排水道堵了,以至于工地上的雨水淌不出去。

  这样泡下去,十天半个月也开不了工。

  包工头张永成能不着急么?

  吴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近跟前,张永成这才慌忙地从身上掏烟。

  可这挖了老半天,手臂都累得直发抖,掏烟都不利索了。

  所以吴远干脆利索地朝他怀里扔了一根华子,随即自顾自地开挖起来。

  差不多一根烟的功夫,水道畅通。

  工地上的积水,顺着水沟,哗啦啦地往老代家鱼塘的方向淌。

  张永成一瞧,顿时直冲吴远竖起大拇指道:“吴老板,您设计这水道,就是管用!”

  多新鲜哪!

  吴远并没有多少自得。

  因为这夸奖的话,就跟他当初夸奖乔五爷石灰线撒的好一样。

  所以他在水里涮涮铁锹上的泥土,往肩上一扛,转身就走。

  张永成忙不迭地道:“吴老板上哪去?到家里坐坐?”

  “不了,”吴远头也不回地摆摆手道:“我下湖去看看。”

  其实吴远之所以扛着铁锹出来。

  就是为了去老爷子和老太太的陵寝地头去看看。

  如今这田里,不比之前的麦田,平平整整的,没什么沟壑。

  现在为了种植桑树,专门起了垄子。

  有垄就有沟。

  有沟就容易积水。

  这水要是长久排不出来,泡到了陵寝地,可就不好了。

  然而吴远到了地头的时候,才发现,田垄早就被人挖开了,水也淌的差不多了。

  只是桑树下面的泥土还是稀软,经不住踩。

  吴远只能远远地看看陵寝的轮廓,模模糊糊的,并不真切。

  只有三棵松树傲然屹立旁边,其绿色比起尚未长出叶子的桑树来说,格外鲜明。

  从田里转了一圈回到家,熊刚这电话终于是打通了。

  电话一接通,熊刚的声音就迫不及待地传来道:“幺弟,真跟你说的一样,今年的防汛抗洪形势非常严峻,搞不好要出大篓子。我已经跟上头申请物资了,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吴远沉吟道:“三姐夫,我这边也准备着,咱们两手准备吧。”

  熊刚却有些迟疑:“万一用不上,你拿钱不是白花了吗?”

  吴远轻松道:“相比于多花的这笔冤枉钱,我倒是希望它用不上。”

第389章 大自然的馈赠,不捡白不捡

  两世为人,吴远知道这批物资绝对用得上。

  他考虑的是,如何在用得上的同时,助推三姐夫一把。

  也算是这钱花得物超所值。

  挂了电话,吴远从厨房那边直接进到灶房,往里头添了把柴。

  媳妇杨落雁正在做饭,见状道:“妈总嫌咱们浪费的多,说是都春暖花开了,还这么费柴。”

  吴远拍拍手道:“费也费不了多少柴火,这样咱楼里能干爽一些。”

  阴雨虽去,日头却没出。

  以至于天黑的就比往常更早一些。

  等到小楼里灯光都亮起来之后,吴远进到院子里,把怀了孕的糯米牵到车库里拴着。

  算是让它享受到了优待。

  就在这时,老丈人那熟悉的声音传来。

  吴远立马走出小院,就见杨支书站在自家小楼后面的那块地旁边,乐呵呵地又笑又叫。

  “快拿桶来,这鱼有手就能捡了。”

  吴远回家提了个铁桶,走过来一看。

  好家伙,只见十多块筷子长的大鱼搁浅在田里。

  在淤泥里兀自挣扎。

  只可惜大多是鲤鱼,刺多,不好吃。

  但大自然的馈赠,不捡白不捡。

  吴远正要跨进菜园子,却被老丈人杨支书拦住道:“让我来,免得溅你一身的泥水。”

  其实能有多大差别。

  无非是杨支书打外面溜达回来,一身风尘。

  而吴远从屋里出来,干干爽爽而已。

  好在杨支书动作也很麻利,三下五除二地就把几条大鲤鱼全都抓进了桶里道:“这鲤鱼不好吃,但过两天你去上陵烧纸,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说着,还指着其中两条道:“瞧瞧,还有两条红尾的。”

  随即举目四顾地琢磨着:“这么大的鲤鱼哪来的呢?”

  吴远抬头一看,这小楼后面的菜地,距离老代家的鱼塘远着呢,水路也不通。

  不管怎么蔓灌,也灌不过来。

  除此之外,只能是自家菜地和村道中间那道沟里野生的。

  听了吴远的答案,杨支书依旧半信半疑,“那道沟能藏住这么大的鱼?”

  吴远笑着点头。

  那道沟本来是不深,但该自家盖楼的时候,五爷从里面取了两三方的土,往下深挖了一下子,所以局部地区还是不浅的。

  吴远之所以如此确定。

  实在是因为他上辈子有次不小心摔那沟里去,弄了满身泥水,一时气恼之下,直接拉来自家的抽水泵抽水。

  结果最后发现了5条大鲤鱼。

  所以这沟虽浅,出鲤鱼,出大鱼,却早已是传统。

  爷俩提着铁桶,喜滋滋地回到家。

  刘慧上来看了一眼,颇为嫌弃。

  俩孩子颤颤巍巍地过来,却指着大鲤鱼‘哟哟哟,嗷嗷嗷’地惊讶个不停。

  吴远摸着俩孩子脑袋道:“可惜了,不是大青鱼,否则今晚爸爸做道水煮鱼给你们吃。”

  结果话音刚落,马明朝提着个尼龙袋子过来了。

  “老板,给你提两条黑鱼来尝尝。”

  这一叫,顿时全家人都聚过来。

  杨支书伸着脑袋往尼龙袋子里瞅,边瞅边问道:“这不年不节的,哪来的这鱼?”

  马明朝直接把尼龙袋子往地上倒道:“这雨下的,从鱼塘里漫灌出来的。就在家门口,伸手就捉住了。”

  吴远一瞅,那十来斤的分量道:“这么好的鱼,你们留着自己吃了多好。”

  马明朝一梗脖子道:“家里还有,逮到好几条呢。”

  “再说这也不是今年放的鱼苗养的,八成是去年的漏网之鱼。”

  “刚才苗红还说呢,得亏听了您的话,今年放弃了养鱼。不然今天这雨一下,鱼不知道跑掉多少,得心疼死。”

  吴远欣然接受道:“那行,我就收下了。这不,刚才还跟俩孩子念叨说,给他们做一道水煮鱼呢。”

  说话间,杨落雁从屋里提来一提子咸肉道:“明朝,把这个带回去。”

  马明朝攥着尼龙袋子,直往后缩道:“小娘,不要,家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