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第333章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法兰西领事馆的代表找上门来,签了装修意向书。

  腾达公司拿下启华大厦的21楼和23楼。

  周四,3月22日。

  芬兰领事馆又慕名而来,一番交流之后,顺利签下装修意向书。

  腾达公司拿下启华大厦的7楼。

  随着越来越多领事馆入驻启华大厦,同时将装修工程交给腾达公司来做,吴远也随之犯愁了。

  总不能一家叮叮当当的装修公司,真的混在一群领事馆中间办公。

  否则将来,普通家庭的客户,慕名去公司洽谈,一见满楼的老外,会不会连门都不敢进?

  吴远觉着,这迟早是个隐忧。

  但眼下来说,在启华大厦待两年,应该问题不大。

  走一步看一步吧。

  忙忙碌碌中,时间过得飞快。

  周六,24号的时候,赵国海顶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赶到腾达公司来汇报工作。

  吴远在办公室接待了他。

  单透玻璃窗外的天气,随着春分的到来,愈发肆虐了。

  雨一下起来,就是没完。

  赵宝俊的曼迪菲家具厂工地,进度耽误了好几天。

  倒是赵国海这室内装修,不受影响。

  “老板,写字楼装修这块,我已经招了50人,可以同时进行四家和腾达同等规模的装修工程。这是名单,你过过目。”

  吴远简单地瞥了一下四个工程队的头头。

  昨晚五爷吃饭时提起过,这次赵国海招人没找他去把关,但是人报道了之后,叫他去了。

  既然这样,那就够了。

  其他的,都按照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来。

  瞥完之后,直接把名单还给赵国海道:“一会你从范冰冰那领一份最新的施工管理规范,宣贯下去。对于连续违反施工规范三次以上者,要处以罚款。屡教不改者,直接淘汰。”

  赵国海眼皮一跳。

  这力度还真是严格。

  不过队伍大了,本身就不太好带。

  有了公司的管理规范这面大旗,他这个骤然升起来的小头头,也能时常扯扯。

  顺便恩威并施,收服人心。

  吴远的声音继续道:“同时公司的工钱福利,也一并宣贯。让每个人挣钱,都挣得明明白白的。”

  “是,老板。”

  “另外,这是意呆利领事馆的设计图纸,可以先让师傅们进场了,其他领事馆的图纸稍晚些。人力有富余的话,先支援四牌楼路的公寓装修工程,这方面具体跟五爷对接。”

  送走了赵国海,吴远把剩余几家领事馆的图纸和数据拢了拢带上。

  出门跟范冰冰交待一声,便上了桑塔纳,直接回北岗。

  范冰冰怅然若失的,偏偏又跺了跺脚,无可奈何。

  邹宁和马明琪也好不到哪儿去。

  老板在的日子,多热闹啊。

  各国领事馆争先上门,装修项目拿到手软。

  老板一走,公司里顿时冷清了。

  即便一场春雨一场暖,也挡不住这种挥之不去的冷清。

  于楠算是看出来了,老板就是她们这帮员工的灵魂人物。

  有老板在,就没有不敢接的项目。就算是联合国的项目,都敢接!

  春雨淅淅沥沥。

  桑塔纳出了城区,到了郊外,反而渐渐大了起来。

  马明朝只能开得慢点。

  反正今天早晚能到家,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的了。

  一路走走停停。

  从雨幕中走出,又再次进入雨幕。

  等到了北岗县城,桑塔纳已经溅满了泥点,没了车样。

  马明朝一脸心疼,吴远却浑不在意。

  到了梨园村,小雨渐停,但地面上全都是水,像是刚刚被水洗过一样。

  菜园子里的草莓样子,顶着雨珠,仿佛在欢快地摇曳。

  院子里的葡萄架,也伸展出嫩芽来,用不多的绿色努力装点着庭院。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春天来了!

  等到吴远下了车,马明朝开着满是泥点的桑塔纳,慌忙而去。

  好像是不忍心破坏这春意盎然的一面。

  小江和玥玥褪去了厚厚的棉袄,身子轻省的同时,手脚也灵便许多。

  冬天时穿得太厚,以至于拿东西往嘴里递时,还颇为费劲。

  现在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

  于是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地寻摸着,能往嘴里塞的东西。

  刘慧跟在后头,一口一个小祖宗,一边收拾残局,一边絮絮叨叨。

  吴远回屋放下图纸,又去洗了手脸,这才往沙发上一坐,拍拍身边的位置道:“儿子,闺女,过来。”

  等到俩小家伙扑倒他身边,蹭蹭地往他头上挠的时候,吴远一身的疲惫顿消。

第388章 为了一切都能更好一些

  就在吴远和俩孩子玩的正开心时,刘慧忽然来了一句:“要不你和落雁,再养一胎吧!”

  吴远笑着调侃道:“妈,这俩孩子,你还嫌不够累?”

  刘慧却有自己的理由道:“我毕竟还年轻,给俩孩子带到上大学不成问题。”

  吴远又道出一个理由道:“妈,现在搞计划生育呢,不能让爹难做。”

  刘慧更加不以为然道:“断子绝孙的活儿,你爹一直都不热心。再说村里头生二胎的多了去了,凭啥支书家闺女就不能生?”

  最后,吴远实在没辙了,只能把压力全都推给媳妇道:“妈,这事落雁受罪最多,得她同意才行。”

  于是刘慧开始絮叨:“你俩现在上海北岗两头跑,就算怀了,待在上海不回来,也没人能抓到你们。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真可惜了……”

  然而,等到杨落雁真正回来之后,刘慧愣是黑不提白不提了。

  敢情丈母娘就是无法从自己闺女这儿打开突破口,才另寻自己作为突破口,曲线救国啊。

  于是这个问题,吴远干脆就没跟媳妇提。

  老人家总想着多子多福的,和年轻一辈的观念有差异。

  虽然没打算养二胎,但并不妨碍俩口子之间的热乎劲儿,小别胜新婚嘛。

  连带着一夜酣眠,直接到日上三竿。

  这里日上三竿完全是时间,而不是真的太阳爬到了三竿高的位置。

  因为屋子外头正下着雨,而且有着越下越大的趋势。

  雨幕重重,导致能见度也不大。

  看得吴远脸上愈发凝重。

  90年代初,淮河下游的局部洪涝灾害场景历历在目。

  这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好在这次大雨过后,应该还有十来天的喘息之机。

  看来必要的准备必须提前做起来了。

  吴远吃了早饭,磅礴的春雨,还不见停。

  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乡里水利站找三姐夫熊刚,结果电话响了半天没人接。

  看来是临时出去巡查水利情况了。

  不多一会儿,老丈人杨支书穿着雨披,出现在门口,手里头还提着手电。

  “爹,你怎么来了?”

  杨支书站在廊檐下,也不进屋,抬头看着遮天的雨幕道:“这场雨真不小,一路从村部走过来,各家小道都淹水了,甚至于院子里都积水了。只有你家宅基地高,情况好一些。”

  “要不说还是你小子有眼光,多花钱,少受罪。”

  这话听着,怎么不太像是夸人的呢?

  不过吴远也没有跟老丈人计较,而是提起道:“这样的雨要是下下去,麦子肯定要减产的。再加之部分麦田退田种桑了,情况会更糟糕一些。”

  不料老丈人却一脸轻松道:“咱村里还算不错的,木匠师傅都跟着你干,瓦匠也不少。有把子力气的娘们干小工,也能挣。这种情况下,就算田里损失些,也能承受的住。”

  吴远点点头。

  这倒也是。

  收入来源多样性之后,农民家里承担风险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