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251章

作者:肉丝米面

  朱尚炳摇摇头:“大将军并不打算停靠琼州港,但他认为咱们应该停在琼州府城。”

  还不等朱允熥开口,终于是稍稍平复下来一些的朱高炽便皱着眉转过头道:“是昌化县那边出了什么事?可是安南的人知晓大明要攻伐他们,所以开始袭扰琼州府了?”

  朱尚炳微微有些意外的看向朱高炽,他是没有想到这位堂兄弟不光是在政务之上颇有建树,就连军略也能知晓一二。

  朱尚炳点点头,看向朱允熥,低声道:“昌化县那边,从年后开始,已经遭遇了好几次安南人的冲击,虽然死伤不多,但地方很是慌乱。”

  说完之后,朱尚炳面露凝重的看向朱允熥。

  按照他的想法,其实是和常升一致的,他朱尚炳和朱高炽都可以去昌化,但大明朝的皇太孙在昌化那边不曾安稳下来之前,最好还是留在琼州府城最是恰当。

  朱允熥则是沉默了下来。

  双手拍在甲板边缘的栏杆上,目光深邃的看向前方那几乎是一望无际的庞大舰队战船。

  自从去岁洪武二十五年,朝廷定下了征伐安南及南方的国策军略之后,整个应天城乃至于是直隶,都在为了这件事情忙碌着。

  就如他现在脚下的这条宝船,就是在一个月前出京的时候才打造好的。

  洪武二十五年的第二次会试,也在去岁入冬的时候彻底结束。六千余举人,朝廷录了五百名贡生。随后在冬至日前一天,皇帝亲自召开殿试,确定三鼎甲、两榜进士名单。

  洪武二十五年科举三鼎甲,全数由书报局所出的举人夺得。

  两榜进士、同进士,有超过一百五十人是已经明确表明心学子弟的举人所得。

  虽然总数上不及没有表明立场,或是坚定理学子弟的人数多,但却是一个让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只是在会试舞弊案的影响下,民间的反对声很小,朝中更没有一丝不同的意见。

  管他心学理学,自己为官一方才是真。

  这是如今应天城里朝堂上,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

  另一桩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新任的礼部尚书任亨泰在殿试之后,竟然亲自去了书报局,并且为书报局提笔撰写了一副手书,后面被书报局用作牌匾。

  这是身为礼部尚书的任亨泰,在无声的对所有人宣告,他彻底脱离理学的体系,转向心学,成为心学的支持者之一。

  恩科便在这样出现了无数次反转之后,悄然的结束。

  随后朝廷就开始了全力筹备南征之事。

  终于是在一个月前,万事俱备,由三万京卫官兵组成的南征大军,交到了征南大将军、开国公、五军都督府都督常升手上,在监国皇太孙为监军,朝堂二十多名勋贵武将、数百名军中将领的辅佐之下,扬帆起航。

  当日,应天城外,炮鸣有九,万里无云,朗朗乾坤,大日高照。

  上百艘宝船、运粮船、运兵船,将整个江面铺满。

  一面面可遮日月的船帆,好似要将整个应天城给盖住。

  皇帝亲至,储君伴驾,三宫六院于宫中祝祷。

  皇帝焚香祭天,储君高呼山河无恙、大明永昌。

  船。

  开了。

  大明的目光,终于是伴随着三万京卫大军,从独宠九边,开始向着同样遥远的南方给予关注。

  这将是一场不下大明营造九边的战事,胜则收获半座中原之地,败则大明就此之后数十年放弃南方利益。

  “此战,孤绝不后退半步。”

  终于,朱允熥默默开口,目光无比坚毅。

  朱尚炳皱起眉头,悄悄的看向身边脸色煞白的朱高炽。

  朱高炽耸耸肩,无奈的摇摇头,长叹一声,便对朱允熥劝说道:“舰队还有数百名举人,数十名今科进士,而且十七叔也在船上。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朝廷定然动荡,皇爷爷还有大伯他们恐怕也是要……”

  说完之后,朱高炽愤愤的瞪着已经看向天空的朱尚炳,咬着牙跺跺脚。

  要不是这个家伙自己想要随军南下,还给十七叔也给哄骗的上了船,自己也不至于被熥哥儿给拉上这贼船!

  “等到了琼州府外,让张温带着战船先行出发前往昌化县海面清剿安南人的船。我们在琼州府停留三日再出发。”

  朱允熥思索了片刻后,说出安排。

  朱尚炳却摇起了头:“我觉得大将军可能不会同意你的建议。自从出了松江府,大将军就不和你坐在同一条船上,他亲自坐镇旗舰,让你到这边藏在舰队之中,就是怕出事。大将军能让你以身犯险?”

  听到这番话,朱允熥也只能是无奈的苦笑着。

  自己这位二舅真的谨小慎微,即便是在大明的海域,也绝不和自己坐同一条船。

  更是自己坐镇那条插满大明龙旗、日月旗、星辰旗、帅旗的旗舰。

  朱高炽哼哼了两声表示赞同,然后便对朱尚炳询问道:“今天大将军有定下此次我军军略部署了吗?谁去镇南关,谁去清化城?”

  到了军中,除了朱允熥这位皇太孙以外,就算是朱高炽和朱尚炳这两位,也都是要领一份差事干活的。

  按照常升的说法,既然上了船,那就是大明南征大军的一员,就要遵守军中的规矩,听从他这位征南大将军的安排和军令。

  所以,明明生长在关中却天生会水的朱尚炳,就成了舰队旗舰和朱允熥这条宝船之间的传信官。

  朱高炽则成了这条船的副二司马。

  至于那个被大侄子秦王世子给哄骗上了船的十七叔宁王朱权,则是留在了常升身边,作为副将。

  朱尚炳看看朱高炽,又看看朱允熥。

  少顷之后,才皱眉迟疑道:“说起来也是奇怪,明明大将军想要让你留在琼州府的。”

  “大将军要我随军是吗?”朱允熥当即开口询问。

  朱尚炳点点头:“是啊。这次镇南关那边是由大将军亲自统帅两万京卫大军,两万南兵,从镇南关出,进攻谅山,直凿安南腹地。

  至于清化城那边,大将军说如果熥哥儿非要坚持,就由熥哥儿统领一万京卫,一万南兵,由景川侯、会宁侯、普定侯、东川侯、舳舻侯、东莞伯、徽先伯,再加上三十位将军,调入熥哥儿麾下,扼制大河,夺取清化城。”

  “好家伙!”朱高炽当即大呼一声,随后目光暧昧的看向朱允熥:“大将军这可是一半的勋贵、小半的武将交到熥哥儿手上了。”

  按照朝廷这些年的对外作战经验而言,如景川侯曹震这些人,哪个不是能领兵万人的军中悍将。

  这一次,南征的军队本就不多,朝廷却格外重视,调集勋贵武将无数,可谓是超规格。

  而常升又将近乎一般的勋贵和小半的武将放在了清化城这边的战事上。

  统共不过两万兵马,算下来一个侯爷也只能领兵三四千人。

  朱高炽有此感叹,属实不为过。

  朱尚炳亦是附和感慨道:“当真侯伯多如牛毛了。”

  “你敢当着景川侯他们的面说他们是牛毛吗?”朱允熥却是瞥了一眼嘀咕着的朱尚炳。

  朱尚炳一缩脑袋,闭上了嘴。

  朱允熥转口道:“告诉高仰止他们这些人,舰队会在琼州府外停驻三日,让他们分出一批人手,前往广西道,一旦安南战事打开局面,他们就要开始推行改土归流之策。随行到昌化县的人,要抓紧营造昌化港,开采昌化铁矿,大兴冶炼。往后昌化县,将会是我大明对南方辐射统治的核心所在。”

  朱高炽当即拱手领命。

  他现在算是朱允熥的行军司马,做的就是这些文事。

  至于高仰止。

  老高家祖坟大概是冒青烟了。

  高仰止乃洪武二十五年恩科三鼎甲头甲状元郎!

  “燕世子,鱼汤熬好了。”

  待到海面之上,点点星辰映照之时,已经躺在三把躺椅上的朱允熥三人,就听到小太监雨田的叫喊声。

  随后,便是一缕鲜香味钻进三人的鼻腔之中。

  此刻海面风波不禁,一艘艘战船点亮烛火油灯,随着微波风浪,好似是夏日里的萤火一般。

  随军南下的雨田带着人,搬来了桌子,送上鱼汤还有几样简简单单的吃食。

  朱高炽端着被雨田送过来的,被熬成奶白色的鱼汤,对着朱尚炳低声询问道:“这鱼汤当真能让人不晕船?”

  朱尚炳这时候已经是灌了一碗鱼汤进肚,大手抹去嘴角的鱼汤,点头道:“是船上的老水手和我说的,你先喝着吧,不行我明天去大将军那边回来的时候,再看看能不能捕几条别的大鱼给你。”

  浅尝着鱼汤的朱允熥则是默默的笑着。

  他觉得朱高炽大抵是要一路吐到昌化县才能好。

  朱高炽长叹一声,一仰头将一整碗的鱼汤灌进肚子里。

  “真希望明天就能到昌化县!”

第二百六十六章 财富之地

  “这昌化县当真是个好地方啊!”

  朱高炽站在琼州府昌化县县城西北方向的昌化岭上,眺望着前方热闹非凡的昌化码头以及海面,无比动容的感慨着。

  此时距离南征大军出京,已经足足过去了四十天,三万京卫大军、上百艘战船组成的偌大舰队,终于是在琼州府停驻三日后,抵达了昌化县。

  这座将会被大明作为开发安南等南方广袤土地的核心地区,如今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昌化岭下,就是昌化县的县城所在。

  说是县城,倒不如说仅仅就是一座建造了一圈不过两丈高土墙的小镇而已。

  城中人丁不过万人,沿着昌化江向上游走去,沿岸则是一座座小村落。

  很原始的状态。

  只不过随着去岁冬,头一批朝廷的船队送来了数不尽的存放在杭州府太仓之中的粮草,以及工部、将作监的匠人之后,昌化县也就开始变得不一样,开始走向告诉发展起来。

  短短不过半年的时间,能够容纳三十条宝船、战船停靠的码头足以说明一切。

  至于余下的战船,则只能是下锚停在昌华港外的深水区。大多的将士上岸操练整顿,留下足够多的将士,轮换上船守备。

  而有着镇倭大军履历的会宁侯张温,则每日都在海上带着舰队搜寻着安南人的海船。

  “如果不是好地方,大将军也不会人在应天,就属意此地了。”

  在朱高炽的身后,一座方才建造起来没多久的哨塔下,朱尚炳撇着嘴淡淡的说着。

  在他的身边,是正拿着一根铜管包皮做成的望远镜,对着远处的海面观察的朱允熥。

  “咱们来昌化县已经十日了,大将军还不准备去镇南关?”

  海面上找不到张温出击的船队,朱允熥便放下望远镜,询问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