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台上无大小,台下立新坟 第1193章

作者:夜星猫

  曦曦换牙齿,足够说明长大了,让他们都看看俩小家伙。”

  “好哇。之前曦曦还在金先生面前活蹦乱跳的,现在更加淘气,看见了估计很开心!”

  嫁给了老公,宋轶知道德芸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大家庭的同时,这些长辈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比血缘关系还亲。

  因为这是华夏特有的曲艺传承,这种情感不是国外能拥有的。

  于是接下来齐云成做的事情比较多了,看望老先生,又看蓝蓝演出。

  蓝蓝这丫头有时候下午没课,晚上也没课的时候会去天津看看,看完了又赶紧回来,各种忙叨。

  但也不经常这样,她还是以周五到周日的演出为主,其他孩子则是在工作日演出,有时候相声演员也会过来凑一个人气。

  这都会安排找节目单中。

  然后齐云成带着俩孩子分别去扫墓,扫墓并非需要特定的时间,无非想两位当爷爷的罢了。

  尤其马上他要说评书,金先生去世后,他不怎么说评书,还真是有点不愿意面对的感觉。

  因为张爷爷去世后,金爷爷是自己关系最好的一位爷爷,也非常喜欢怹老人家的性格。

  扫完墓,评书的节目已经在开始安排。

  这个节目不知道干了多久,现在齐云成加入便从坑王驾到改变成小茶馆说书的状态。

  小茶馆说书就是演员一小时轮换着来。

  所以节目时间不短,一起有两个小时长度。

  这让盼着书的观众朋友无比期待。

  要知道之前郭老师挖了坑,他齐云成没挖坑?不可能,结果挖着挖着不说了,能把人气人。

  郭老师好歹有时候会说些单口,他干脆不说,现在才捡起来。

  不过现在只是宣传和安排,距离还有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里斗笑社依旧在播,热度虽然没有之前剧本杀高,但没有太低过,一直有人喜欢和准时收看。

  可惜看着看着齐云成主动被淘汰,不参加录制两期。

  导致大帮人意外。

  一意外,果不其然收视率下降了一些。

  其中代表人物便是宋母,瞧见两期没女婿了,干脆不看,没什么看的。

  这让齐云成很无奈,如果自己也有母亲的话,可能也是会这般举动。

  都如此了,齐云成不得不发微薄告诉一下自己是在准备节目和照顾鼓曲社,要不然真以为他之后也不参加录制。

  让收视率彻底变成现在这样。

  一个演员离开收视率下降并不夸张,每个演员有每个人的粉丝,其中齐云成的粉丝比任何师兄弟都多。

  “我说什么来着,我就知道有观众不干吧。”

  斗笑社刚录制好播出的一期,也正是齐云成不在的一期,郭得刚察觉到收视率后便打来电话吐槽一声。

  “没办法师父,我忙嘛!别说鼓曲社、评书,平日里我还有演出。等到元旦会更忙了。”

  “就两期不在啊,别多请假。”

  “知道了。”

  挂断电话,齐云成没想到自己这处境颇有一种上班请假,结果被催回去的状态。

  好久没有这种感觉。

  不过现在他在书房,要琢磨说什么书了,评书在十一月下旬开始,需要准备一下,要不然到时候选书焦头烂额。

  想来想去决定就说基渡山恩仇记。

  这本书是一本好书,当时金先生还是在大学里面说的,程度可想而知。

  于是投入精神,在书房拿笔规划一下梁子、坨子之类。

  有金爷爷的第一版,他这一个版本就更需要严谨。

  大概一两个小时过去,他放下笔让节目组把到时候自己要说的书提前公布出来,算是一个小小的宣传。

第790章 给一帮吵架的说些谢谢,剧场好不了!

  节目组公布东西不可能慢。

  在齐云成打过去电话不到半个小时,官方微薄直接把这一季师徒俩分别说的第一本书告诉出来,还让众大网友敬请期待。

  这一次郭得刚说的是耳熟能详的书,但是徒弟不一样,说的非常稀有,《基渡山恩仇记》。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戏曲要听熟悉的,评书便是要听生的,才能让人有兴趣听下去。

  齐云成要说这个,直接引起一大波一大波网友泛滥。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们,很少看书,更别提这一本。

  甚至有的都不知道它写的什么。

  “好家伙,居然要说这一本书,我最近刚在看,太棒了。”

  “金先生在大学里面说过,现在在节目里说这也是一种传承。”

  “期待!超级期待,我超想知道这一本书改成评书到底是什么味道。”

  “所以这本书到底是讲的什么?”

  ……

  有关于它改成评书的话题量越来越高,短短时间已经有上百万人的关注。

  不仅网友。

  郭得刚同样如此,果然孩子是要说了,这种感觉跟金先生当初差不多。

  当初金先生在小剧场也受欢迎,他受欢迎的程度,那就是他说书必定满座,其余先生说书,就很难满座,他不一样。

  甚至还要加座,就知道这个老头的魅力所在。

  甚至他在闲白方面的魅力还要大于书,因为实在是经历得太多,有很丰富的人生经验,外加那一张说骂就骂的嘴。

  如今他郭得刚可骂不动了,都上年纪。

  “也不知道孩子会怎么说。”

  郭得刚逐渐开始期待起来,连他都没听过金先生说这个,因为年代实在太久远了。

  同时也感慨,他果然还是要多说评书。

  只要多说,以后留给后人的视频资料也会多。

  就像这本书的音频和视频,只有金先生在小剧场吵闹不清的版本,他要再说一遍,也算是一件好事。

  不再想这个。

  郭得刚又要筹备之后的事情,斗笑社那边他还要关注和安排,节目组也会一次又一次的联系场地拍摄。

  麒麟社的戏也没有耽搁,现在依旧每一周都会排,好在有小栾多安排人员联系人员,要不然他也忙得慌。

  只可惜还达不到巡演的程度,这是他希望的,估计来年能做到。

  就这样时间很快来到十一月下旬,评书录制的那一天。

  节目组还是坑王驾到的节目组,所以节目名字离不开坑王两个字,主动改成坑王书馆了。

  这个名字十分雷人,但凡有一个书馆起这种名字,观众打死都不会进来。

  专门挖坑还听你干什么。

  也只有互联网才能起这种俏皮的名字。

  但是今天只有他一个人先到,师父作为坑王书馆的坑王,还要等一会儿才到达,已经在来的路上。

  “观众们请入场吧。”

  伴随着导演的话语,台下将近百来位的观众开始由一边的通道陆陆续续进来,然后分布挑选桌子坐下。

  现场处理好,有人便让齐云成准备穿上大褂。

  距离录制已经不到五分钟,马上就要开始。

  五分钟很快。

  舞台旁边的锣鼓乐队一奏响。

  现场观众便开始躁动气氛。

  疯狂鼓掌和呐喊。

  “喔!!!”

  听着声音齐云成穿着一身黑色大褂登上舞台,鞠躬后,坐到准备好的椅子上。

  醒木一拍。

  定场诗道出。

  “双足踏地头顶天乌云遮盖是惘然左手抄起量天尺右手推出——一泰山!”

  “一泰山。”

  下面这些位纷纷搭茬接话,齐云成坐在舞台上好笑,看来这都是跟着师父习惯了的,经常接。

  “谢谢各位捧哏吧,今天咱们这是要改成群口相声。为什么这一季评书有变化了呢?就是因为我加入里面了。

  有知道的,其实我不大说评书,就前两年还是多久跟着师父说。

  跟着师父说也是被他骗过来的,我师父太鸡贼,弄不过他。”

  提起师父下面有一些乐的,就喜欢看徒弟说师父,同时瞧见齐云成说评书的确新鲜。

  新鲜今天的书到底是一个什么形式。

  “说书一般都是有学问的人才说,或者上了岁数知道得多的先生。像我们这种年轻人坐在这说,那完全会让观众觉得图个乐呵。

  也对,什么曲艺不图个乐呵,娱乐嘛。不过别看我这样,我其实也学过东西,比如语文、数学、英语之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