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711章

作者:冥狄z

  “是一定会!”

  “兄长是个仁善之人。”

  “但兄长对人心了解的太少。”

  “很少真正的深入过地方,更未曾深入的了解过‘贵族’,兄长是秉持着最朴素的仁义,想以此来让天下得治。”

  “但兄长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支撑兄长的很多是六地一系的官员!”

  “这些官员深受三代王政的影响,而且深谙为官之道,他们很清楚如果得利,也很清楚如何搅乱局势。”

  “甚至......”

  “父皇你也被蛊惑了!”

  “商君变法以来,大秦法制一直都很完备。”

  “但立国以来,大秦很多法制渐渐陷入到了荒废,甚至直接到了废除的边缘。”

  “这一切难道真的没有缘由?”

  “只怕不是的!”

  “父皇一扫六合,横扫八荒,创立了大秦帝国。”

  “而一开始,父皇就让丞相府、廷尉府、御史府三府重新核定了律法,想尽快的让天下安定下来,让民心归复,但这么多年过去,效果却始终不见好。”

  “因为有人在暗中使坏!”

  “大秦一统天下之后,因为官吏的缺乏,大幅启用了原本六国的官吏,这些本为降将降官的人,未曾深入的学习过秦律,就直接官复了原职,这些官员会感激父皇吗?”

  “不会!”

  “他们只会对提出让他们官复原职的人感恩戴德。”

  “但父皇可曾想过,秦国一直以来的官吏任选,除引荐、举荐、自荐,大多都是出自学室,亦或者从高爵位中选出,因为这些人熟悉律法,了解秦律。”

  “朝堂定下的所谓暂缓之计,无疑在否定大秦官吏任选制。”

  “六地的官员,对秦律了解并不多,他们何以能用自己贫瘠的对秦律的了解,去治理好下面的民众?最终只是借着秦律之名,继续为自己敛财,大肆搜刮,最后反倒把恶名落到了朝廷头上。”

  “再则。”

  “一些官员一味强调,为了‘天下太平’,为了‘靡不清净’,因而让朝廷为了维稳做出了很多退让,这未尝不是在动摇大秦的体制根本?”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步步退让。”

  “才让一些人越发猖狂,而让秦律更难施行。”

  “现在除了关中,其他地方,除了一些较为严苛的律令,哪里还能得到施行?就因为维稳,让一些正直的官吏,没办法按律行事,而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吏,上下其手。”

  “久而久之。”

  “秦律的威严何在?”

  “官吏谁又会忠心的去维护秦律?”

  “再这种环境下,提拔上来的官吏,又有几个是忠于职守的?”

  “大秦的根已经被毁了!”

  “就在一些人有意的引导下,一步步的被摧毁掉了。”

  “现在这些官员紧抓着我不放,又把秦律拿出来说事,加上我身份特殊,还卷入到储君之争,他们借此蛊惑更多的官吏参与其中,试图将我彻底排挤出朝堂。”

  “很多忠于秦律的官吏,同样也被裹挟了。”

  “因为我的确犯错了!”

  “但这部分官员,却是没有想过,他们现在是在以秦律之名,在威胁朝廷,若是真让他们得逞了,秦律的最终解释之权,又会落到谁的手中?秦律跟朝廷若是发生了冲突,又以谁为准?”

  “他们是在一步步的动摇大秦的根基。”

  “动摇法制的基础。”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等到日后再有同样的事发生,他们就可故技重施,因为有了这次的事,这就已经表明,群臣的情绪是能够抗衡朝廷的意志,而其他正直的官员也并不好说事,因为他们参与了这次的事,最终只能继续被裹挟。”

  “听之任之!”

  “等到最后,大秦的体制,秦律彻底崩溃,各地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又会把责任全部推卸掉,全都归于是大秦体制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变大秦的体制,以达到最后重新回到三代的王政之上。”

  “这部分人原本在朝堂的影响力不大。”

  “但就是靠着一步步裹挟,一步步诱惑,让越来越多的老好人,以及中立官员倒向自己,等到最终被彻底绑架和捆绑,这些官员清醒过来也为时已晚。”

  “因为他们回不了头了!”

  “他们也没有办法回头,因为他们做错了事,一旦回头,恢复大秦最初的体制跟秦律,他们都是要掉脑袋的,甚至是要被灭族的,所以就算他们知道自己上当,也无济于事。”

  “而今这些人的计划正在一步步推行。”

  “眼下父皇尚在,他们的动静还不明显,若是父皇出事,这些人只怕会彻底走到明面上,到时就真的要大厦将倾了。”

  “儿臣知道自己犯法了!”

  “也不想辩解。”

  “但儿臣作为大秦公子,理应以天下为己任,父皇经十年平定了天下,若是因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将父皇一手建立的帝国摧毁,儿臣实在不想见到。”

  “儿臣认为父皇当初做错了。”

  “从一开始就不该生出缓和之心,也不该做出任何退让,更不该想着维稳,大争之世结束,的确该休养生息,但若是根基不稳,一旦遇到风雨,或者蛀虫啃噬树根,大秦这一棵大树就很容易倒下。”

  “父皇不可不察啊!”

  秦落衡长跪于地。

  他已经把自己想说的全说出来了。

  而这的确是他的担忧。

  这种一步步荼毒,一步步改弦易张的做法,他在后世已经见过太多了,大秦的体制跟秦律并没有真正建立,一旦朝廷中枢出了问题,很容易就扩散到天下。

  到时想斧正就难了。

  嬴政面色难看至极,甚至手掌都在微微颤抖。

  他双眼死死盯着秦落衡,似没有想到,这番话出自秦落衡之口,他在脑海中仔细的想了一下,如果真的按秦落衡所言发展,大秦的体制的确在日渐崩溃,秦律也越来越失去威信。

  一旦真到了那种地步。

  大秦也就到了分崩离析的时候。

  嬴政心胸剧烈的起伏着,良久,才平静下来,冷声道:“朕知道了,朝堂一些人的确生有二心,只是朕并未多想,只以为他们是贪图权势,但你这番话,却是让朕惊醒。”

  “天下想让大秦覆灭的又岂在少数?”

  “六国余孽也好,诸子百家也罢,他们传承的都是三代之政,大秦之新政,就他们而言,无异于是洪水猛兽,又岂会不想摧毁?朝堂的官员,他们的确是大秦的臣子,但旧时所学,依旧会影响到他们,或许他们自身并无这个想法。”

  “但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依旧是当年的模样。”

  “你说的没错。”

  “朕从一开始就做错了。”

  “大秦新立,本该万象更新,岂能畏畏缩缩,举步不前?不用铁血树立威严,岂能让天下臣服,又岂能让万民甘于治理?”

  “朕终究还是妇人之仁了!”

第553章 驭权四术!(求订阅)

  秦落衡恭敬道:

  “父皇并未犯什么错。”

  “眼下的确群情激奋,但终究成不了大势,只要将最先的情况遏制住,等到后面情绪平复,自然就能一举平定。”

  嬴政目光深邃的看着秦落衡。

  淡淡道:“依你之言,当如何为之?”

  秦落衡道:

  “回父皇。”

  “儿臣的确有一些个人见解。”

  “百官这次声势浩大,意欲将我彻底排挤出朝堂,儿臣其实并不认为他们的需求有错,因为儿臣的确错了,但他们错就错在裹挟了朝政,而且还干预了朝廷运行。”

  “假公济私!”

  “不过朝臣的权力都来自父皇。”

  “只要父皇不退让,朝臣其实奈何不了什么。”

  “眼下楚地之事,在天下酦酵,贵族、憧憬三代王政的人,对此是心有戚戚然,而底层黔首、佣耕以及部分隶臣,则是心神振奋,想大秦新政尽快推行到天下。”

  “两者拥趸都不少。”

  “但贵族、士人的数量,其实远小于黔首等。”

  “他们只是把持了话语权,借着民意为由,试图颠倒黑白。”

  “然三代以来,天下其实存在过很多的贵族,然大多数其实都没落了,这些落魄贵族跟士人,心中或许还存着对过往锦衣玉食生活的向往,但大多其实根本就没有体会过。”

  “完全是一种空想。”

  “这些人只是在嘴上说的厉害,一旦真的让其付诸行动,只怕会当即退缩,根本不敢有任何举动,但若是天下真的有变,这些人也会瞬间易帜,因而对于这些墙头草,我认为还是当拉拢为主。”

  “他们的力量虽弱,但却是深在地方。”

  “影响力并不小。”

  “眼下朝臣的目光都在我身上,儿臣认为,当适当的压一下,然后重新对天下保持强硬,继续力推大秦本来之田政,有着楚地田政的影响力,定会引起六地贵族的恐慌和不安。”

  “六地贵族本就游离于大秦之外。”

  “他们本就不合法。”

  “自然是在朝堂上得不到太多的支持,就算有,也只是借口让朝廷维稳,以安抚地方为由去阻止,断然不敢直接反对大秦的田政,只要父皇心意坚定,儿臣相信,朝臣一定会因此发生分化。”

  “朝堂的官员并非都是坏人。”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