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29章

作者:臊眉耷目

诸葛亮和庞统回返到了襄阳后, 以刘琦的名义, 向宛城发了一份紧急军情。

宛城的李典在接到信后,亦是将兵马东向,往豫州的边境移屯,作为威慑。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整个荆州的南方都在调兵遣将,这是针对扬州采取军事行动。

包括曹操也能看出来。

眼下在豫州境内的曹操,针对当下的情况,在犹豫打还是不打。

毫无疑问,袁术一撤,整个豫州境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夺下一州对曹操来时可谓机会难得。

但痛打落水狗的机会,谁都不会放过。

追不追袁术,这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

当然,若是敌人只有袁术一军,曹操肯定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放袁术离去, 说什么都要把他打趴下才是。

但是现在,魏延出兵, 太史慈占据了庐江郡, 黄叙的主力兵将返回襄阳枕戈待旦, 李典的兵将从宛城东向移兵……

荆州留守部队的行动方方面面都在证明着,若是他曹操敢轻举妄动,荆州一方绝不会客气,咱们就围绕袁术方拼了你死我活。

而唯一能够牵制荆州守军的江东主力,眼下却跟公孙瓒进行无休止的争斗……只能由曹操独自面对荆州。

荆州的可怕,不在于军事有多么强悍,而是绵延不绝的后续支撑。

若是要打长久战,光是粮草一项,曹操就望尘莫及。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自然是不想与荆州军发生过多的正面对抗。

当然,他也不是很想放过一举消灭袁术的机会。

但就在这个时候,从西方的雒阳,再次传来了天子调他前往雒阳勤王护驾的旨意。

天子在旨意中告诉曹操,刘虞和王允已经大量的调遣兵将北上支援汜水关和尸乡,雒阳城中王允的势力愈发变弱,而刘琦与袁绍之间的战斗也愈加惨烈,根本无暇顾及雒阳的形势,眼下正是曹操协助他清君侧之时……刘协让曹操赶紧行动。

曹操在得到了天子的秘诏之后,立刻找郭嘉,荀彧,戏忠等人商议对策。

果然,在得知了天子已经给密诏于曹操之后,三位顶尖谋士的意见,都是让曹操立刻出兵。

乘着雒阳空虚,王允不备,袁绍和刘琦相争不下之时,此时打进雒阳,拥立天子,取得绝对的政治优势,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曹操心中对三个人的意见自然是赞同的,不过他同时还有一些忧虑。

“若是刘琦分兵回雒阳驻守,又该如何是好?”

郭嘉则是自信地道:“这一点将军大可放心,袁绍近三十万大军从北、东两面汹汹而去,刘琦现在已经是陷身于尸乡的战场,断然不敢轻易挪兵回雒阳的,否则岂非取死之道。”

戏忠言道:“戏某也是这样想的,袁绍也不是没有斥候在战场上,刘琦往雒阳调兵,调少了没用,若是调多了,袁绍岂能不乘机发难?所以在下觉得,刘琦不敢动。”

曹操叹息道:“按道理来说,确实如此,问题是袁绍这个人,曹某深知,他在有些方面和你们想的不太一样……袁绍这个人虽然有才干,但在关键时刻,决心时常不足,且容易动摇,若是刘琦真的从前线撤兵回了雒阳,袁绍能不能抓住机会,也在两说之间,反倒是容易便宜了刘郎。”

郭嘉和戏忠彼此对望了一样,开始认真沉思。

荀彧在思虑了半晌之后,开口道:“依荀某之见,袁绍的这个性格,知道的人并不甚多,明公昔日与袁绍亲如兄弟,同在雒阳为八校尉,彼此知根知底,但刘琦与袁绍并不熟悉,见面也没见过几次,他岂能知晓这些?别说是刘琦了,就是我荀家在豫州,与袁氏多有交集,也绝不会轻易断定袁绍会是如此人物,想来,刘琦绝不会将前线的生死大事压在这样一个浅显的猜度上,况且我们眼下与天子之间的事,还是在秘密行事的,只要我军的速度够快,刘琦也未必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

曹操闻言,恍然而悟。

似乎,还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呢?

出兵!

时不我待啊。

……

与此同时,雒阳这边,贾诩与李儒连日来会面的次数频频增加。

李儒目前在天子和王允之间属于双面间谍,在贾诩的授意和协助下,王允略微改变了对李儒的态度,而少年天子也自认为将李儒掌控在了自己的手里。

自从上一次跟王允发生争执之后,刘协是学聪明了,他不再提召曹操入京的事情,而是深居简出,勤学政务,对于王允和刘虞治政不再提出任何的干预,尚书台的一切奏折秉承以及下发各地,刘协全部放手——都交给王允和刘虞一同打理。

这在王允看来,是天子认错的表示,他心中还是很满意的。

但他没有想的是,刘协外松内紧,暗地里联络曹操联络的更加紧密了。

当然,以刘协的行事手段,这中间容易出现纰漏被王允抓住破绽。

但偏偏他的身边现在可是有一个智囊,那个人就是李儒。

李儒暗中教天子如何做这些事能够不让王允抓住把柄,同时又能够得到他的信任。

在这点上,李儒的经验和智谋完虐王允,天子在他的帮助和指点下,自然是做的天衣无缝。

如今,事情基本已经是水到渠成,下一步曹操就会派兵来雒阳。

在天子看来,他马上就要自由了。

依照李儒的推断,现在该是向王允谏言,告知他陛下行动的时刻了……也好让王允有个准备。

但贾诩不让。

……

“我说,你这么横拦竖挡的,等曹操打到雒阳这边来,再让王允和刘虞做准备,就什么都晚了!岂不是凭白将天子送到曹操手里!?”

看着贾诩不紧不慢的样子,李儒很是生气地道。

贾诩却很淡定:“不晚,相反的,你若现在告知王允陛下的计划,那还有些为时过早呢。”

“什么意思?”

贾诩慢悠悠地道:“不能让王允提前有所准备,只能是让他临时做调度……不然,现在王允派人去前线招君侯回来勤王,君侯是回还是不回来?”

“当然是不回来了!现在回来那岂不是多面对敌?必死无疑啊。”

贾诩笑道:“不回来,不就是故意不救驾,这跟抗旨有什么区别?那君侯的声望何在?民心何在?”

李儒疑惑道:“你到底想干什么呀?”

贾诩轻轻地伸手指了指天空,风趣道:“老夫想捅一下天。”

“虚张声势。”李儒撇了撇嘴:“那等到曹操回雒阳的时候,让王允临时做准备,又有谁能与他相抗?”

“有啊……我大汉帝都遭人劫掠,拱卫天子安全的人,自当属咱雒阳的卫将军莫属。”

“卫将军?”李儒的眼睛眯了起来:“你是说……吕布?”

贾诩没吭声。

但不吱声,就算是默认了。

“可吕布,现在在前线呢!”

贾诩摇了摇头:“所以说啊,我现在每隔半日,都要得到一份关于中原那边的情报,卫士署派了许多人去探查了,这当中所耗甚巨,老夫听着都心疼,但没办法,老夫必须要在第一时间知道曹军的动向,如此,君侯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把吕布军派回来。”

“让吕布回来……”李儒捋着须子,认真琢磨着贾诩的意思:“既不能回来的太早,但又不能回来的太晚,让王允没有准备的时间,但偏偏又有吕布这一军可用……是这个意思?”

“是。”

“能做到吗?”

贾诩闻言笑道:“以君侯的能力,想让吕布中套,应该是不难吧?”

“这倒是。”李儒对于刘琦和吕布之间政治素养和能力的差距,深信不疑。

他在原地转圈,一边转一边道:“曹操疾行而来,吕布仓促而回,王允事先没有什么准备……两方见面,根本不会有什么提前应对的措施……只有猛打?”

贾诩轻叹口气:“这次,可不是简单的打啊,恐祸及雒阳啊,曹操已经到了此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回去,他今后的罪名可就大了,王允更是不允许天子出现什么状况,至于吕布,呵呵,不说他了……对了,你得事先琢磨个地方,雒阳这场战事,肯定会祸及无辜,你得保全自身,别让这场战事给你卷到里面去。”

“你呢?”李儒反问道。

“我?呵呵,老夫早在来之前,就把该往哪跑的路线琢磨好了,不劳李君操心,多惦记你自己吧。”

李儒听到这,恨的直咬牙……不过他同时心中也有一丝庆幸。

幸亏,自己没跟这姓贾的做了对手。

老妖物!

第八百八十六章 忠臣

尸乡的战场这几日又是风起云涌。

这几日来,刘琦的军队又经历了两次袁军的洗礼,不过袁军虽然兵多将广,但攻势日渐疲软,这一点不论是刘琦还是他手下的那些荆州将领,都能够感觉的到。

袁绍军现在是外表强悍,但实则已经是外强中干, 后继乏力了。

刘琦心中清楚,估计现在袁绍在河北那边已经无法再继续拉来后方士族的赞助了。

胜利的天秤已经逐渐向己方倾斜。

……

袁绍的大营内,此刻的袁绍正在向手下人发飙。

“为什么只有这么一点?”袁绍看着手中的简牍,满面怒容。

袁绍下方,荀谌无奈地叹息道:“大将军,河北的望族豪强很多人,对于大将军发动的这场战争颇为不满, 况且此番征战耗资甚巨,不但河北诸郡的府库皆空,这些望族很多人也是掏空了家底,但如今却未见成效,他们心中自然不甘心继续出钱出粮……”

“啪!”袁绍将手中的简牍狠狠地扔在了地上。

“当初许诺他们好处之时,一个个都恨不能脑袋削尖了来跟我献好,如今局势僵持了,就裹足不前……呵呵,真是其心可诛!”

荀谌叹息道:“大将军,其实此事也怪不得河北诸望,实在是这时间拖延的越长,在气势和声势上,我们拖的越久就越弱,虽然大将军打的是清君侧的名义,但毕竟我们没有陛下的诏书……就天下人来看,我们着实是与反贼无异。”

“混账!”袁绍大喝一声, 气道:“袁某为国家兴兵,匡扶社稷, 如何就成了反贼?”

荀谌急忙作揖道:“大将军恕罪,末吏只是说了一些河北诸望此刻心中不敢收的想法, 供大将军参考,并无其他的意思。”

“诸望的想法?”袁绍挑了挑眉:“不光是河北诸望的想法吧,恐怕这也是你的想法。”

“大将军,我!”

袁绍淡淡道:“友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们荀家历来除了家族之外,更为重视的,便是汉室正统,包括你那个荀彧,还有你那个侄儿荀攸,虽然都不是侍奉一主,但你们辅佐各方牧守的原因,不外乎一是振兴家族,二是维护汉统……袁某如今的行径,在你眼中,是不是和反贼无二?”

荀谌闻言顿时大惊,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大滴大滴的往下落。

随后,便见他‘噗通’一声跪倒在了袁绍的面前,颤抖着道:“大将军,末吏……绝无此意啊!”

“我不过是随意说说,你紧张什么?”

荀谌急忙道:“大将军随口一言,却是让末吏胆颤心境,惶恐无地,末吏对大将军忠心耿耿,日月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