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狼尾续貂
旧广州,珠江西濠、沙基涌和荔枝湾一带,入夜时分,一排排花艇靠向岸边或大游船,每只艇的尾部都插着一支黄旗,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粥”字,那就是卖艇仔粥的疍家船。
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们会向岸边或游船的游客兜售艇仔粥。正宗艇仔粥,是水上人家用新鲜打捞的鱼虾蟹蚬螺等,杂七杂八,汇入一煲粥里熬出来的,由于新鲜,粥水鲜甜无比。
最初的艇仔粥每天用料不尽相同,打到什么就放什么料,美味异常。
后来,艇仔粥逐渐形成一定的形式,以鱼片、猪肚、蛋丝、花生、炸猪皮为主要辅料,配上葱花、油条,变成了一份来广必食的名小吃。
最后陆上店家也仿做艇仔粥,慢慢把它的配料固定下来,有鱼片、烧鸭丝、海蜇丝、炸花生、鸡蛋丝、鱿鱼丝、油炸鬼等,后来又增添了浮皮、炸薄脆等佐料。
及第吩咐帮厨不要忙,今天的早食他亲自做。
听到及第师傅要亲自出马,帮厨连忙去喊人学习及第师傅的厨艺。
第45章 及第的艇仔粥和田展的烫嘴豆腐
田展看到这里,就准备打道回府了,毕竟他一个外人实在不好在这里,之前的历史故事听听就好。
现在明显要授艺了,不要讨人嫌。
及第接着开口:“菊下楼的掌厨人,我想试试你的厨艺,如何?”
田展站定回头:“却之不恭。那我就做道小菜佐食吧!”
及第师傅开始做粥,他将干贝去除老筋,用温水浸开,撒碎。
草鱼用碱灰水浸泡,发透后漂洗干净,切成细丝,放入滚水中烫过。
沙爆猪皮用冷水浸发,冲洗干净,切成丝条,放入沸水锅内煮烂。
猪肚擦洗干净,烧鸭斩成小件。
花生仁去衣,放入沸盐水中滚过,捞出晾干,放入慢滚油锅内,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干油分。
米粉用沸油炸香。
这些非常繁琐的准备工作,在及第师傅面前,不消一刻钟,就处理地干干净净。
及第师傅看看了天色,选出粳米中的碎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
取锅加入适量冷水,先用旺火烧滚,加入粳米、干贝、猪肚,待沸后改用小火慢煮至粥成,用盐、味精调味。
在煮米的过程中,及第师傅开始传授窍门。
“要想把米熬开花,一般需要煮很久。将米浸泡半小时后沥干水,放进冰室里冰冻一段时间再煮,这样煮的粥很容易就开花了。”
“要是像我,时间不够,也可以选用碎米,或者把米用擀面杖压碎。”
“洗净沥干米后加少许油和盐混合,腌制一段时间,然后再慢慢熬粥,这样做出来的粥香软可口,而且不溢锅。”
“煮粥时用西方的蛋抽代替普通的勺子进行搅拌,米会更容易碎,做出来的粥更容易变得浓稠。”
“阳泉的传统就是必须颠覆传统的做法,这道菜就具有阳泉酒家的精神。”
“鱼粥用西方的蛋抽方便,就用西方的,不要学老夫子,固执己见。”
在及第师傅煮粥前,田展开始做他的料理,不让及第小瞧了刘昴星的娘家人,没有经历过小当家和唐三杰的青椒肉丝,及第眼里现在只认实力,和四宫一样固执!
田展准备做的是海鲜烫嘴豆腐,这道菜源于福建地区,是闽地一款极为大众化的家常美味
福建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海鲜资源,闽人对于海鲜的烹饪也有着独特的技巧和口味偏好。烫嘴豆腐作为福建的传统小吃之一,因其汤味香纯,食时“烫口”,被赋予了这个特殊的名称。
海鲜烫嘴豆腐的食材选择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闽地的海鲜与山珍之美。
田展选用的食材,主要有豆腐,还有猪筒骨;还包括干黄花菜(俗称金针)、干香菇等山珍;以及蛏干、贻贝(淡菜)干、目鱼干、干贝、青蛾(青蛤)等海味。
田展将筒骨焯水洗净,干海鲜洗净,蛤蜊事先用盐水浸泡,接着将筒骨,海鲜干货一起入炖锅煮开,转小火慢熬一小时,加入豆腐继续熬煮半小时,加入蛤蜊煮开,点入随身携带的鸡精和耗油。
田展揭开盖子,随着海鲜的甜香带着鸡精的香味很快飘到这边。
及第把火调小闻着味走过来了,凑到锅边:“你的烫嘴豆腐,这个香味很不正常!”
田展知道及第师傅的意思是什么,觉得他可能放了不该放的东西,要不然不会有超出常人的鲜味。
古代就有鸡精了,就是把鸡煮汤不断浓缩,最后烘干,成为最早的鸡粉,但这个鲜味对现代人来说不够。
田展直接把去掉标签的玻璃瓶给及第师傅,“您试试看?”
及第微微一晃,拿出两三粒鸡精尝味道,“很鲜,但不完全是鸡肉味道。”
田展回复及第,“这是用鸡粉和小麦做的,西洋人的办法。”
“一斤大概需要十只鸡和四百斤谷物。”
最初的味精制作工艺,可以称为水解法。大致是以小麦、大豆为原料,先用盐酸水解,通过脱色、浓缩、结晶等方法提取谷氨酸,然后加碱制成谷氨酸钠,再提纯。
这种方法原料浪费大,提纯过程成品浪费大,大概40吨小麦制备1吨味精的样子。
这种方法法,发明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大约二三十年后就有了。
及第没说什么,知道工艺秘方,接着发问:“那瓶黑色的调料是生蚝做的吧?”
田展说:“广府靠海啊,您这都不清楚?就是生蚝煮水浓缩而成的。”
田展忘了捕捉生蚝的吃不起生蚝而且生蚝腥味重,没有调料压制,这年头这是用来肥土和喂猪的。
最开始的蚝油是纯蚝熬大发以后被意外发现,后来慢慢就开始有了专门制作蚝油的作坊和工厂出现。
蚝油是利用牡蛎洗净连肉带壳蒸、煮后的汁液进行浓缩,再加入食糖、食盐、淀粉或改性淀粉等原料,辅以其他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调味品。
没有添加剂的话,纯蚝汁中蚝本身咸鲜的风味保留非常好,但是口味相对单一。
菜肴想要达到丰富的口味,还需要在烹饪的过程中添加糖和其他调味品来提鲜,这是高手操作,厨房小白恐怕没有办法驾驭。
“山东那边早就开始用了!”
及第嘴里喃喃自语:“是的,怪不得上次那道葱烧海参的鲜味超出想象,我以为是高汤放了生蚝,原来是这样啊。”
及第这回转过头,脸上开始带有惭愧,毕竟从小孩子嘴里套出调料配方,自己还是不好意思的。
田展看出了及第的变化神色:“及第师傅难为情的话,能全面指点我的汤品技法吗?”
及第沉思了一会:“好,我答应你,但我只能教你我的私人汤品,两外我也会对你的其他方面作为指导,为期的话,那就三年。”
“如果阳泉酒家能使用你的调料,那么阳泉酒家除了秘技菜品,其他也对你开放,我愿意为此破例!”
田展学着小当家的姿势,双手抱拳:“谢,及第师傅指点!我答应阳泉酒家和在阳泉酒家学艺的人都可以使用。”
及第脸上终于温和起来:“来,试试你的料理。”
第46章 豆腐和粥
揭开盖子,蓝色和金色的光芒交相辉映,遮住半个后院,持续了五六秒钟。
及第师傅看着海绵状的豆腐不吝啬自己的夸奖:“不错。”
这简单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火候的把握,一定要小火慢慢焖煮,直到豆腐块呈海棉状。只有这样,海棉状的豆腐,才能将各种辅料的滋味吸入其中,吃起来既能保持有嚼劲的口感,同时又不粗糙干涩。
烫嘴豆腐的调料,可加可不加,因为海鲜的鲜味也溶入汤中,当然最终还是依个人口味决定。海鲜控的人,也可自已选择,多加一两味海鲜入锅焖煮。
田展还特意选用了黄花菜作为自己的特色。
黄花菜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萱草,透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诗经》中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记载,古语中“谖”与“萱”同音。
这一名字也在屈原的《离骚》中频繁出现,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萱草的花语就是“无私的母爱”,要想没有任何的忧愁烦恼——忘忧,需要有人无限包容,这世间能做到无限包容的人就是母亲。
黄花菜最早的种植地在尤地,当地的尤溪人将黄花菜称作“金针花”。
这是以黄花菜未盛开时的花朵而名,其形如针,其色金黄。尤溪人喜欢在房前屋后、菜地空角种植金针花,他们的记忆的深处,永远藏着一幅亲人清晨采摘金针花的画面。
田展选择黄花菜作为烫嘴豆腐的辅料,是因为其智慧、浪漫和温情的。
可烫嘴豆腐一个“烫”字,却说明这道美食一定要趁热吃。
田展招呼大家:“趁热吃,烫嘴豆腐就是要趁热”
当热气腾腾的烫嘴豆腐呈在众人面前,马上就往嘴巴里送,咬破豆腐,就有滚热的汁水溅出,夹杂着多种味道,热溢口腔,烫并快乐着。
小当家依据个人口味加点辣椒,吃时百味杂陈,烫着!辣着!兴奋着!
田展的料理在小当家里没有美食幻境一说,好像这些料理都是让自己陷入美食幻境的。
小当家的面庞留下泪珠,嘟嘟在一旁安慰着小当家。
黄花菜的无私母爱对阿贝师母仙逝不到一年,难怪让小当家泪流满面。
但是小当家还是没有忘记他的超味觉。
“豆腐宜选用非石膏制成的,否则口味不够清香。”
卤水豆腐的口感比较韧,有一定的弹性,而石膏豆腐则比较软,口感比较细腻。卤水豆腐的含水量比较高,比较清淡,而石膏豆腐的含水量比较低,口感比较浓郁。
卤水豆腐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但需要掌握好卤水的浓度和用量,而石膏豆腐的制作工艺则比较复杂,但可以生产出比较精细的豆腐。
田展倒是想说这怪我咯。小当家说的不错,这道菜的原理就是让豆腐吸收海鲜的鲜味,不过阳泉酒家没有提供,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一想,这是小当家的本能,这次就不揉小当家的头了。
大家吃完烫嘴豆腐,好像是开了胃。
及第师傅吃完剩下的豆腐,把他的料理其余各料均放入大碗内,冲入滚粥,再加入猪油、酱油、姜(切丝)拌匀。
三十碗粥,光芒交相辉映,直到田展把粥拿到手上开吃,光芒才散去,这就是麟厨师全力的水准吗?
田展吃了一口,又沉迷其中了
田展好像变成一个家道中落的广州“西关阔少”,他于经济拮据的窘境中,买了一只小艇,在荔枝湾做起了卖粥的营生。
以油炸花生米、炸鱿鱼丝、炸米粉丝、生菜叶丝、海蜇丝、熟猪肚丝等作粥料,客人要吃时,就把粥料放入碗里。
临时加入新鲜鱼片,冲入沸滚的味粥(这种味粥多用鸡鸭或生鱼的骨熬成),然后撒上芫荽、葱丝、紫苏叶,最后加入一小撮虾子、几滴麻油。
最后把热腾腾、香喷喷的粥端到及第面前。
而作为游客的及第只问了一句:“好吃吗?”
田展从幻境醒来,以往的美食幻境自己还是食客,现在都变成厨师了,不过也更能体会出美味的力量。
一旁的小当家看起来很难过,因为他分析不出来味道,哪怕他全程看过。
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
上一篇:这boss,简直人间清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