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 第420章

作者:关关公子

  钟离楚楚眨了眨眼睛,显然没想到大老远跑过来,就这么结束了。

  松玉芙扫了几眼,开口道:

  “要不我们把这里收拾一下?”

  祝满枝虽然从小在这里长大,但心早就不在这里了,爹娘即便以后隐居,也肯定换个地方,不可能再回来。她满眼怀念的左右看了几眼,便摆了摆手道:

  “不用收拾了,就这样吧。带你们去县城吃全鱼宴,我知道一家铺子,比长安城龙吟阁的菜都好吃,在清徐县开了几十年了……”

  宁清夜看了看天色:“今天大年初一,还有酒楼开门?”

  “没有,但你要看谁吃,当年那间铺子,可是我罩着的,别说大年初一,就算半夜三更过去都会开门,这就叫排面……”

  “切~”

  ……

  闲谈之间,许不令跟着满枝前往不远处的县城,很少陪着姑娘们出来散心,自然也不着急。

  松玉芙不是江湖女子,和四个江湖小侠女共同语言不多,一直插不上话,许不令还不忘走在跟前,陪着聊些诗词歌赋,免得松玉芙觉得无聊。

  一行人来到清徐县城门外,满枝本想和守城的兵役打招呼,结果一眼扫过去,守城兵马经过轮换,已经不认识了,当下又从怀里掏早就准备好的‘身份证’。

  许不令并未大张旗鼓的以藩王世子身份满地跑,正想用假身份低调进县城,却听见城门外的班房里,传来一声:“诶!许……”的声响。

  许不令眉头一皱,手放在腰间剑柄上,偏头望向值班休息的木屋,却见一个身着铠甲的小兵站起身来,面带惊讶和喜色,朝这边张望。

  小兵身侧挺壮,手持一杆边军制式红缨枪,看打扮当是这队城门卫的伍长,长相颇为粗狂,神色举止带着些江湖气,许不令回想了下,倒是不记得这么个人。

  听见这个‘许’字,几个姑娘也警觉起来,蹙眉望向了伍长。

  那伍长张了张嘴,好似想起了什么,连忙跑过过来,抬了抬手:

  “闪开闪开,这是哥哥当年在江湖上认识的朋友,老四,你帮我顶着,待会督军大人要是过来,你就说我撒尿去了,马上就回来……”

  伍长走路腿有些跛,可能往年受过旧伤,虽然不影响行动,但很明显就能看出来。

  许不令瞧见这个,倒是恍然大悟,想起来这小伍长是谁了。

  去年推完宝宝后,去玉峰山静养,有个脑子不好使的江湖客被人利用,提着棍子跑过来想打他一顿,结果被打了个半死。

  当时他遇上了江湖客留在山下小镇的老娘,没有灭口,不曾想在这里又给遇上了,记得叫‘雷公棍寇猛’来着……

第十七章 故人

  四个城门卫听见寇猛的话,自然没有啰嗦,让开道路。

  寇猛跑到跟前,把红缨枪丢给兵卫,抬手就行了个江湖礼:

  “许少侠,在下寇猛,你可还记得?去年有幸在玉峰山打了个照面……”

  许不令自然是记得,当时他之所以放了寇猛,便是因为这汉子孝心感天动地,用箩筐背着老母走了几千里路治病,连家产性命都不要,光这份孝心都足以让人终身难忘了。

  在玉峰山下遇见寇猛时,寇猛浑身是血脸都看不清,许不令还以为是个四五十的汉子,此时吃胖了几分,穿着边军制式铠甲,看起来也不过三十出头,精神十分不错。

  松玉芙当年给寇猛指过路,但萍水相逢偶然擦肩而过,肯定是不记得了,此时疑惑望了眼,便看向了别处。

  城门口人多眼杂,许不令只是轻轻抬手,让几个姑娘走在前面,他和寇猛并肩而行,询问道:

  “令堂的病可好些了?”

  寇猛眼神中满是感激,带着北疆男儿特有的豪迈:

  “好多了。离开长安之后,在路上遇见了萧大小姐的车架,顺手就给开了个方子,把病给治好了。唉!当时还发愁我就一条命,两个人情怎么还,现在可好,得知许公子和萧家联姻,我高兴坏了,这不就直接从军入伍了,争取以后去许公子麾下鞍前马后……”

  许不令没听萧绮说过这事儿,不过这种路边顺手行善的小事儿,萧绮估计也不会记在心上。

  听见寇猛说从军入伍准备报恩,许不令倒是有些无奈,摇头轻笑:

  “你从军入伍,该去西凉,在太原入伍,升到当朝太尉,也是朝廷的将领,不跑来打我都是好的,还什么人情?”

  寇猛脸上的喜色一僵,有些茫然:“当兵不都一样的,还有这说法?”

  寇猛念私塾被赶出来,本身就是江湖儿郎,搞不清皇帝藩王之间的体系和势力划分太过正常。

  都是为国效力,现在也没分家,许不令自然也不会打击寇猛改邪归正的心,含笑道:

  “问题也不大,等你在边军积攒些功劳,我和辽西都护府打个招呼,把你要过来即可。不过你也知道我身份,我开口点的将,若是没两把刷子,传出去闹笑话,这西凉军的大营,可不是那么容易进的。”

  寇猛听见这个,眼前一亮,忙的拍了拍胸口:

  “许公子放心,我寇猛别的不说,胆儿大不怕死那是人尽皆知,连北疆陈冲我都甩过几棍子,要是在边军里面混不出名声,都没脸往许公子跟前走。我其实才从军不到三个月,马术不错,本来是边军斥候,第一次跟着伍长出关探消息,遇上了北齐的小队斥候,我一个人提了五个脑袋回来,百夫长都吓了一跳,当场就把伍长的帽子给我了,原来的伍长就是刚才那个老四……”

  许不令点头轻笑,自幼在边关长大,对于这种出门‘打猎’的活动很了解,寇猛好歹也有‘雷公棍’的美誉,本就善战场杀伐,能一挑五不算稀奇,当伍长都屈才了。他稍微思索了下,看向周边的街道:

  “你既然刚刚立功,怎么被调来了清徐县看大门?清徐县距离宁武关百来里,军功可不好挣。”

  寇猛听到这个,便叹了口气,抬手摆了摆:“我也弄不清楚,为了升官快点,我每次都是抢着出关。结果前些日子,上面说是轮着来,让我带着弟兄来清徐县守城,军令如山,我也不敢发牢骚,这不就跟着百夫长过来了。”

  许不令缓缓点头,为了保持边军战力,前线和后线本就是轮换的,倒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他转而道:“那令堂谁在照顾?”

  寇猛呵呵一笑:“萧大小姐那药是真灵验,几服药下去就好的差不多了,我娘如今能走动,知道我来了清徐县,便也跑过来,在城里租了个小院子。许公子要是不嫌弃……”

  说着寇猛看向前面一队姑娘,有些迟疑……

  祝满枝一直在偷听,作为太原周边长大的‘汾河剑神’,对‘雷公棍’自然有所耳闻,她连忙回过头来:

  “许公子怎么会嫌弃,都是江湖儿女,英雄不问出身吗。”

  “那敢情好。“

  寇猛一拍巴掌,连忙带着一行人转入小街,喜气洋洋道:

  “大过年的,我娘准备了不少菜,我娘厨艺好得很,可比镇子上的酒楼差。”

  许不令思索了下,倒也没拒绝,和寇猛攀谈几句,便来到了县城居民区的一条胡同内。

  胡同里都住着当地百姓,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对联,不少小孩子在巷子里来回奔跑玩耍,还有大人坐在门口唠嗑。

  祝满枝显然没吹牛,以前在县城当捕快满街跑,抓小偷、找鸡鸭什么的,县城也不是很大,认识她的人极多。

  此时祝满枝走在前面,不停的打招呼:

  “小刘子,都长这么大了……吴婶儿,你咋又漂亮了,我都没认出来……”

  巷子里的街坊邻居,瞧见已经快十七岁的大满枝,显然有些意外,也在热络的回应:

  “哎呦~满枝回来啦!个儿倒是一点没长高,还是以前那么小巧……”

  “听说你去长安了,爹娘找到没有?”

  “都十六了,嫁人了没?后面那个公子是你相公?”

  ……

  祝满枝听见这些热络的招呼,表情渐渐尴尬起来,回头瞄了许不令一眼,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低着头就跑掉了。

  “哟~还学会害羞了,以前和男孩子一样野,真是女大十八变……”

  “是啊是啊,县城里的男娃都被打过,长大了倒是斯文起来了……”

  祝满枝越跑越快。

  寇猛瞧见这场景,意外道:“许公子,这位姑娘,还是本地人?”

  许不令有些好笑:“是啊,汾河剑神,可曾听说过?”

  祝满枝埋头小跑的动作一僵,回过头来羞恼道:

  “许公子~!你……”

  清夜和楚楚都是憋着笑,偏过头去免得满枝发火。

  寇猛倒是很有眼色,一拍巴掌认真道:

  “如雷贯耳,久仰大名,只是未曾遇见过……”

  祝满枝一愣,继而通红的脸儿便笑逐颜开,站直了几分,正想抬手行个江湖礼。

  寇猛根本就没听过,哪里敢接话,连忙抬手,指向旁边的小院:

  “到地方了,诸位姑娘进去吧。娘!……”

  “诶!”

  整整齐齐的小院之中,老妇人正在屋里忙活,听见声响走了出来。

  许不令抬眼看去,老妇人脸上的皱纹依旧,不过花白的头发黑了不少,眼神也很清澈,明显能看清东西了,气色非常好。

  寇猛走上前,连忙介绍:“娘,这就是你一直念叨的那个俊后生,咱们在长安遇上的那个贵人。”

  老妇人愣了下,在长安城外的时候眼睛看不见东西,但许不令撑着伞陪着她等儿子的事儿可是记忆犹新。当下满脸喜色,连忙抬手招呼:

  “哎呦,快快快,快进来,这是贵客呀……猛子,出去打些好酒来……”

  许不令自幼生长在王侯之家,这种充满市井气的人情走动,可能只在上辈子体验过,心里还挺感慨的。当下也没摆什么架子,带着几个姑娘来到了客屋就坐,和老妇人聊起了近一年来的闲话家常……

第十八章 势如潮水

  “杀——”

  宁武关内,城墙上巨大的豁口,宛如神人在大地上强行劈砍出来的伤疤。

  万余精骑作为北齐先锋部队,悍不畏死的冲入缺口,关门已经被打开,双方数万将士冲杀在一起,原本寂静的雪原山岭,在短短半个时辰内染成了血红色,尸骸遍地,烈火与浓烟遮天蔽日。

  宁武关外,没有尽头的黑云依旧在往前推进,北齐右亲王姜横,亲率骑军三十万,以难以计数的蛮族奴役为先锋,孤注一掷,从北方压了过来,这几乎是北齐休生养息六十年攒出来的全部家底。

  海东青盘旋于空,发出嘹亮鹰啼,从天空往下看去,兵潮如海啸扑在了宁武关的城墙上。往日坚不可摧的宁武关,在出现一条缺口后,便如同溃堤般产生了连锁反应,黑色水流裹挟着刀锋,从各处渗透进关门内,过关后便往外扩散,蔓延向百里外的太原城,以及周边的乡野镇县,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两国交战,从来都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大胜之后可能安抚百姓、严禁扰民,但此时自身都在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哪里顾及得了那么多?踏入从未触及过的太原辖境,环视四周,除开战友便全是敌人,只有把挡在路上的人杀干净,才不至于让自己的脑袋变成对方的军功。

  烽火已经燃起,还沉浸在年关佳节气氛中的大玥军卒、官吏、商贾、乡绅、佃户、妇孺……,毫无准备的所有人,都是在茫然之后,陷入了恐慌和混乱,还在乡野间走动的百姓疯狂往城里、深山奔逃,吃酒的官吏鞋子都来不及穿,便疯狂的跑向城头。

  咚咚咚——

  战鼓如雷,恐慌与混乱以惊人的速度往外蔓延,而冲过关口的黑色巨浪紧随其后,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了一无所觉的边关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