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 第308章

作者:关关公子

  雪花纷飞,金陵城的亭台楼阁染上了一层银妆,寒风凌冽并未消减热闹的气氛。诗会已经开幕,经过几天的预热,抵达的人越来越多,也诞生了不少佳作,今天江南的大儒都会到场,到了最热闹的时候。

  下午时分,许不令正在屋里收拾打扮,陆红鸾便抱着袍子走进屋里,笑意盈盈的道:

  “令儿,给你新做了件袍子,你试试合不合身。”

  陆红鸾表情娴静话语轻柔,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似乎把前天在闺房里突破禁忌的事儿给忘了。不过眸子左右忽闪刻意避开许不令的目光,明显心里面还没平复。

  可能是心里变化的影响,陆红鸾没有再穿那身夫人衣饰,简单的鹅黄色长裙,裙摆绣着几多牡丹,不失原本的端庄,又多了几分女人家的内媚。发髻间插着花簪,肌肤雪腻可人,甚至连唇上的口脂都换成了比较艳丽的红色,打眼看去好似换了一个人。

  许不令走到跟前接住了细心缝制的白袍,淡然幽香萦绕鼻尖,眼中显出几分笑意:

  “陆姨今天打扮的真漂亮。”

  陆红鸾稍显拘谨,眼神躲闪了两下,便露出了往日的严肃神色,轻轻嗔了一句:

  “穿你的衣服,上次的事儿,我还没说你了……无法无天的,什么地方都敢亲,以后不许那样了。回去后千万别和湘儿说,不然她肯定笑话我……”

  许不令认真点头:“陆姨放心,她肯定不敢笑话你。到时候让你看看我怎么收拾她就是了……”

  让我看看?

  陆红鸾微微蹙眉,略微琢磨便回过味来,轻轻啐了一口:“瞎说,我才不看……我要是在跟前,湘儿非得羞死……”

  说道这里,陆夫人眼睛转了转,好像还真有点意动。

  许不令心中暗笑,摇摇头没有多说,在铜镜前换起了袍子。

  陆红鸾站在跟前,帮忙给许不令穿戴衣物,想了想,询问道:

  “这两天陪着萧绮,进展怎么样?”

  江南一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萧绮装船带回肃州,一起去杭州独处的机会很多,这几天许不令自然是在孜孜不倦的攻略萧绮。

  萧绮性格比较强势,思想独立不似寻常女儿家那样好糊弄。不过常言‘好女怕缠郎’,许不令从早到晚的挑逗,各种带颜色的‘诗词’章口就来,步步紧逼磨了两天,萧绮无可奈何,便开始装作听不见,也算是有进展吧。

  许不令轻笑了下:“还行,待会陪着萧绮去诗会逛逛,陆姨要不要一起?”

  陆夫人出身文风鼎盛的江南,也比较喜欢诗词,小时候经常去诗会上闲逛,不过许不令和萧绮一起,她去了必然喧宾夺主,为了不影响宝贝疙瘩的终身大事,还是善解人意的道:

  “你和萧绮一起过去,我去凑什么热闹……反正我都和你这么亲近了,稍微亏待一下也不会怪你,还是得先照顾关系不到位的女人,你说是吧?”

  “……”

  许不令表情微微一僵,回过身来,抬手就是一个熊抱,把陆红鸾抱的双脚离地:

  “那就不去了,今天好好陪着陆姨,陪到明天早上。”

  陆红鸾被箍的有些喘不过气,绣鞋在空中晃荡,眼神慌乱左右查看:“令儿,你疯了不成,快放我下来……我不酸了,开个玩笑,你别当真……”

  许不令这才将她放了下来,重新开始收拾衣袍。

  陆夫人又气又羞,却又不好责备许不令,只得掉头急急慌慌的跑了出去……

  -------

  时值黄昏,微风卷起雪花,洒在连绵成片的画舫上,丝竹之声远在巷子里便能听闻。

  许不令一袭白色书生袍,来到金陵诗社附近,入眼便瞧见萧庭站在书楼外,折扇轻摇吊儿郎当,不时回头瞧上一眼,显然在等萧绮。

  瞧见许不令走过来,萧庭如同得救了一般,提起袍子便往外跑:“许不令,你来了正好,几个好友在那边等着,我先走一步,你陪着姑姑,待会给我解释一句。”

  说完不等许不令回绝,头也不回的钻进了人群之中。

  许不令对此自然是没有意见,可刚刚从楼上走下来的萧绮,脸色则冷了几分,咬牙切齿。

  这两天许不令白天都会过来,没话找话说些个让人根本没法静心的话语。萧绮瞪眼也好、不搭理也罢,都没法制止,自身的气势对许不令没有作用,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听之任之。

  今天晚上要去诗会上转转,萧绮专门让侄子在外面等着,免得和许不令独处被言语调戏,结果倒好,她还没来及跑下来,萧庭就把她扔下了。

  许不令听见动静,转眼看去——萧绮做男装打扮,换上了一身黑色书生袍。头发以发带束起,浑身上下一尘不染,连胸脯都不知用什么绑了起来,配上天生孤傲的面容,还真有几分公子世无双的味道,唯一的缺点就是长相太媚了,看起来有点娘。

  许不令走到跟前,目光在萧绮身上扫了眼,停留在一马平川的衣襟处:

  “绮绮,怎么打扮成这样?”

  萧绮听到这个称呼就来气,也不知许不令是怎么想出来的。她目不斜视走过了许不令,平淡回应:

  “不想抛头露面,随便打扮了下。”

  所谓不想抛头露面,严格来说应该是不想和许不令一起抛头露面。许不令来淮南提亲的事儿大半世家都知晓,她还没公开表示要嫁给许不令,若是她打扮的漂漂亮亮和许不令走在一起,不就表示默认了。

  许不令对此也没意见,和萧绮并肩走向不远处的金陵诗社,含笑道:

  “我昨晚苦思一夜,又想到了一首好诗,萧大小姐可否给我参谋参谋?”

  萧绮微微眯眼,忍了许久,才没把这个长得玉树临风、思想却上不得台面的男人推进河里。她不想接这个话题,偏头目光放在许不令腰间的佩剑上:

  “君子佩剑,以彰其德。你又不是君子,何必带把剑附庸风雅。”

  对于这文绉绉的讥讽,许不令满不在意,微笑道:

  “剑是礼器,总比萧庭大冬天拿把扇子强。”

  “……”

  萧绮憋了片刻,无话可说……

第三十七章 旧事重提

  天色渐暗,秦淮河畔上人声鼎沸,歌舞之声不绝于耳。

  金陵诗社规模极大,其内有花园假山游廊亭榭,书生小姐在各处三两围聚闲谈。

  正中主楼内,洋洋洒洒四百多人聚在一起,书案百张、笔林纸海,大厅四周都有琴台,花魁轮番显艺,各方才子在其中一展所学,不时便传出一阵赞叹声。

  大玥好武成风,这么大规模的文会在其他地方极其罕见,和岳阳等地的江湖意气比起来,完全就是两个世界。

  此时主楼中,金陵知府杜辉、大腹便便的杨映雄、陆夫人的哥哥陆红信都在其中就坐,余着则是各大家族的人物以及书院的先生。萧庭作为淮南萧氏的嫡子,地位是很超然的,和王瑞阳一起站在大厅正中谈笑风生。

  许不令带着萧绮进入主楼,萧绮只是过来看热闹,没有和当地官吏世家接触的意思,直接来到了人群外侧。

  两人在僻静处找了个位置坐下,人多眼杂,许不令不好说些荤段子逗萧绮,便做出了往日的平静模样,手持茶杯默然不语。

  萧绮模样有点像初次和男生约会的姑娘,面前人来人往的,可能觉得有点尴尬,眼神在人群中扫了一圈儿,开口道:

  “杭州、金陵、苏州等地的世家都来了人,学识渊博之辈也来了不少。那个青衣书生,是常州有名的才子唐百伦,先生是当朝吏部尚书,在江南颇有才名,就是为人有点自负,太重名声……”

  许不令顺着目光看过去,那叫唐百伦的书生正在和王瑞阳交谈,眼神中明显有几分看不上萧庭,也难怪被萧绮点名。

  都是小年轻,许不令也没在意那帮子意气风发的书生郎,目光移向了评委就坐的高台上,瞧见正中浑身市侩气的大胖子,眼神略显意外。

  萧绮心思极为聪慧,自然看得出许不令在意外什么,轻声解释道:

  “那便是杨映雄,办这么大的诗会,光是请花魁助阵都得花不少银子,杨映雄对此很热衷,从来都是抢着掏银子,金陵的几个大户自然会给几分薄面。”

  许不令点了点头,打趣了一句:“这算不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萧绮淡淡哼了一声:“杨映雄以流氓地痞的手段巧取豪夺,逼死了不少穷苦百姓,银子拿来款待这些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和花魁,怎么能算用之于民。只可惜你上次只能警告杨映雄一番,有吴王做为依仗,我们一走他照样横行无忌……”

  萧绮说道这些,眸子里显出几分无奈——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藏污纳垢的地方太多了,萧绮作为家主,只能为家族的利益考虑。她知道乡野上在闹饥荒,但能做得也只有施粥救济,要想彻底解决所有问题,得把整个江南血洗一遍打破阶级固化才行,连当今天子都没这个能力。

  可能是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聊,萧绮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旁边弹琴唱曲的花魁身上。

  打扮的花枝招展的花魁,此时正唱着那首风靡整个江南的《风住尘香花以尽》。

  “风住尘香花以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歌声轻灵动人,唱的很好听,只可惜花魁受到诸多才子追捧,没有那份‘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经历,唱不出词中的凄婉意境。

  萧绮很喜欢这首词,听了片刻,微笑道:“许不令,这首词,是你给湘儿写的,还是给红鸾写的?”

  许不令提起这个就有些不好意思,抬手道:

  “抄的。”

  “抄谁的?”

  “李清照的。”

  “李清照……听起来像个女子……”

  萧绮微微眯眼,在脑海里把大玥出名的才女都过了一遍,没有找到匹配的人选,又好奇道:

  “那位姑娘相貌如何?和你什么关系?”

  许不令轻轻摊开手,眼睛里显出几分生无可恋,以前湘儿和陆姨也喜欢追根问底,可这东西他怎么回答?

  萧绮见许不令不愿意说,轻轻哼了一声,偏头望向了别处,显然是有点不满。她还没答应嫁给许不令,就如此不坦诚,若是真嫁给了许不令,还不得被架空成啥事都不能插手的光杆王妃……

  许不令见状有些头疼,正暗暗酝酿着合理的说辞,大厅中忽然传来一声呼唤:

  “听闻许世子也莅临诗会,唐某久仰大名,不知世子可否现身一见?”

  许不令闻声微微蹙眉,抬眼看去,却见是和萧庭站在一起的唐百伦,正在人头攒动的大厅中寻找着他的踪影……

  -------

  稍早之前,就在许不令和萧绮聊李清照的时候,诸多才子佳人目光聚集的大厅中央,同样把注意力集中在花魁的歌喉上。

  王瑞阳和诸多才子攀谈,满口之乎者也,萧庭插不上话,恰巧唱曲儿的是他最中意的花魁‘肉团子’姑娘,便略显自傲的开口道:

  “这首《风往尘香花以尽》现世的时候,本公子正好在场,作词的人你们想来也听说过,我国子监的同窗好友,肃王世子许不令。当时他写这首词,本来是‘日晚倦梳笼’,后来才改成‘日晚倦梳头’……”

  七八个江南赫赫有名的大才子闻言都是表情一僵,连王瑞阳都是略显尴尬,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梳头和梳笼天壤之别,能写出这首词的人怎么可能搞混。

  不过萧庭的身份摆在这里,众人也不敢质疑,只是轻轻点头,露出几分佩服神色。

  诸多才子中的唐百伦,本身也出自书香世家,在朝中关系也硬,不太喜欢脑子缺根筋的萧庭,轻声开口道:

  “听家师所言,肃王世子好像承认过诗词是抄的。”

  江南文气很重,买诗窃诗本就是人人喊打的事儿,在江南更是如此。王公贵子买诗词在诗会上出点风头也罢,事后还真把自己当成才子炫耀,就别怪别人瞧不起。

  不过许不令的诗词是不是抄的,至今都没有准确定论,因为没有找到剽窃的对象。几个才子知道唐百伦有真才实学,对剽窃文章的事儿深恶痛绝,便开口道:

  “肃王世子可能只是自谦,才没有直接承认。”

  萧庭也是点头:“对呀,许不令可在这里,你乱说话待会把你一刀宰了,我可拦不住。”

  此言一出,一众才子便愣了下,眼中露出几分喜色,没想到许不令今天也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