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 第261章

作者:关关公子

  很熟练的闲话家常,许不令没有失礼,言词亲和的交谈。

  宁玉合规规矩矩坐在身边,实在不好把曹渠易当成普通员外,这就和把贾公公当成没啥地位的小太监一样,只要知道身份,就不可能坐得住,因此一直没说话。

  曹渠易稍微说了几句后,便语气恭敬的询问二人来意。

  许不令笑了下:“我在长安交了个朋友,叫宁清夜,前些日子到岳阳游玩,失去了音讯,官府那边没消息,所以想问问曹员外可曾见过。”

  知道曹家不想牵扯江湖事,这句话完全是以平头百姓的身份说的,可以说很为曹家着想了。

  曹渠易明显知道许不令的心思,也没有迟疑,摇了摇头道:

  “世子想来也知道,曹家以前是跑江湖的,十年前退了,不再过问江湖事。前些日子是有个姓宁的姑娘过来,人比较直,说有匪人盯上了曹家,要给曹家当护卫。曹某当时自然是拒接了,那姑娘便没再来过,不过在集市上出现过几次。”

  听见这番话,宁玉合便知道是真的,没有隐瞒,因为这很符合宁清夜的行事风格。

  宁清夜从小在道观长大,对人情世故学的不够多,为人比较直。

  便如同在青石巷发现孙老头银子被三才偷了之后,自掏腰包把银子留给孙老头一样,出于善意没做错,却太直接,没考虑到孙掌柜会不会收的问题。

  宁清夜是宁玉合带大的,对她的性子很了解,肯定是听说曹家的事情后,上来就敲门说曹家有难她想帮忙,曹家自然是不会答应的。

  既然宁清夜真来过曹家,那肯定也没走,估计是在附近等着,想给曹家帮忙。

  宁玉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看了许不令一眼,示意可以离开了。

  只是许不令并没有起身的意思,听见曹渠易的回答后,微笑道:

  “我也听说城里有一伙儿匪人,盯上了曹家,好像不简单。”

  曹渠易叹了口气,看了眼曹家大宅:“树大招风,有些家底自然会被盯上,不劳世子忧心,已经报了官,知州大人调了不少捕快过来,想来是没事儿的。”

  这是平头百姓最正常的做法,曹家也确实报官了,衙门还真派了几个捕快过来。

  只是这显然没有半点意义,别说庄子里几个瑟瑟发抖的巡逻捕快,即便是调一千军队过来守着,祝六照样想杀谁就杀谁,还不算打鹰楼其他高手。

  许不令知道来的人是祝六,曹家在劫难逃,思索了下,轻声道:

  “听说贼人不是一般的厉害,曹员外家,是如何惹上这些悍匪的?”

  曹渠易作为曹家二当家,心思极为缜密,自然听出了这话的意思:我知道来的人是谁,你们是如何得罪的打鹰楼。

  曹渠易笑容稍微凝了下,略微思索:

  “呵呵……不管是谁来了,曹家一帮平头百姓,也拿不起刀,还得仰仗官府。至于如何得罪的匪人,倒是不好说,我大侄子,在衙门里当差,抓了不少匪人,自然也得罪了不少人。”

第三十七章 铁判官

  宁玉合听到曹渠易的话显然有些意外。

  江湖便是江湖,从来和朝廷划清界限,投靠朝廷便被视作鹰犬,不少讲规矩的江湖人被朝廷抓了,别说出卖兄弟,连对手的消息都不说半个字。

  曹家能在江湖地位超然,必然重江湖规矩,否则无法服众,说给官吏王侯当门客打手有可能,江湖人就是靠这个吃饭,直接做官可是坏了大规矩。就好比哥哥当县太爷,弟弟在县上杀人放火,朝廷那关都过不去,更不用以信义为基本的江湖了。

  宁玉合能如此意外,说明这件事知道的人极少。

  许不令思索了下,继续问道:“令侄在哪个衙门当差?”

  曹渠易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思索许久,摇了摇头:“我那侄子,十年前就被撵出了家门,改了姓氏,叫宋英,世子想必听说过。”

  “铁判官宋英?”

  宁玉合听见这个名字,稍微楞了下。

  许不令则轻轻皱眉——宋英他自然是听说过的,缉侦司三个主官,张翔是对外的门面,主要职责是个皇帝背锅坐镇案牍库,老乙掌握着谍报组织,常年藏于暗处,是皇帝的耳目。而还有一个,在外行走天下震慑江湖,是天子延伸在外的手脚,名字就叫宋英。

  大玥的江湖,光是明面上的就有司徒岳烬、陈道子、祝六、厉寒生等等一大堆天之骄子,暗地里潜藏的老王八更多,朝廷用来震慑江湖的打手,最低要求也得不怕这些人。

  宋英的来历比较神秘,铁鹰猎鹿过后悄然出现,带着狼卫在江湖上缉拿要犯,只要找到人基本上就没有能逃掉的,就地正法手段比江湖人都狠辣,所以被称之为‘铁判官’。

  宋英杀的人并不多,毕竟能让他亲自出手抓的人也没几个,但十几个江湖枭雄的人头,足以让宋英名震江湖让人谈之色变了。

  许不令一直待在长安,没有见过宋英,得来的情报也是只言片语,连长相等信息都没有,更不用说来历。听闻宋英竟然是君山岛曹家的人,自然是有些惊讶。

  不过听到这个消息,许不令到时明白曹家为什么忽然举族退出江湖了。宋英是缉侦司首脑,杀的便是江湖人,而曹家在江湖上德高望重,两者显然不能共存,依照江湖人的规矩,得清理门户。

  可宋英这种级别的人物,曹家显然清理不了,而曹家在铁鹰猎鹿中成功急流勇退没有受到殃及,恐怕也和宋英有点关系。

  怪不得打鹰楼跑来对付曹家,有这层关系,不把曹家灭门都是讲道义……

  许不令能想到,宁玉合自然也想到了,眸子里的尊敬淡了几分。毕竟和宁折不弯的陆祝两家比起来,曹唐两家委曲求全的做法,实在让人不耻,曹家人带头捕杀江湖朋友求全,还要更过分一些。

  曹渠易能在曹家当家,眼力绝对毒辣,自然看出了二人的想法,摇头轻叹道:

  “这是曹家的私事儿,世子请回吧。”

  许不令露出几分笑容,不是江湖人,自然也就没有宁玉合那种鄙夷的感觉,顶多觉得曹家不厚道。不过他听青虚真人说过,宁清夜是曹家家主曹渠简偷偷跑去武当山求人才保下来的,青虚真人对其评价也不错,也不能因为只言片语就看清曹家,可能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吧。

  打听到了宁清夜的线索,曹家被打鹰楼针对也事出有因,许不令稍微了解后,没有久留,起身告辞。不过走之前,许不令还是叮嘱了一句:

  “庄子里这么多老幼妇孺,曹员外还是当心些,有些无关紧要的小东西,给了就给了,没必要拿安危去赌。”

  曹渠易站起身来送客,摇头叹了口气:“若能破财消灾,曹某自然不想麻烦知州大人,多谢世子关心了。”

  许不令没有多说,和宁玉合一起走出了曹家大寨,前往了庄子附近的几个村落,寻找宁清夜落脚的地方。

  宁玉合在客厅里表情宁静不言不语,此时出了门,便有些忍不住了,走在许不令的油纸伞下,蹙眉道:

  “令儿,宋英竟然是曹家的人,我本来还不醒曹家与官府勾结的传闻,谣言果然不会无风而起……”

  许不令回想着方才的信息,询问道:“师父,你知道清夜是怎么到的武当山吗?”

  宁玉合听见这个,稍微沉默了下,回头看了眼曹家庄后,才小声道:

  “清夜偷偷和我说过,是曹渠简带着她找到了青虚道长,当时曹家已经表示不插手江湖事,所以这事儿绝不能外传。我还一直以为是曹家迫于无奈才退出江湖,没想到……不过他们若是投靠了朝廷,为什么要帮清夜?”

  许不令摇了摇头:“事情可能比较复杂,牵扯到了缉侦司,我是藩王世子,也不好插手官府的事儿,找到清夜后就离开,让曹家自己处理吧。”

  “令儿,你知道打鹰楼来的是谁?”

  许不令犹豫了下,轻声道:“剑圣祝六。”

  “!?”

  宁玉合脚步一顿,眼中错愕了下,偏头满是不解:

  “满枝他爹?祝六怎么会在打鹰楼……完了,曹家这次恐怕在劫难逃,以打鹰楼的作风,灭曹家满门都有可能……”

  许不令有些无奈:“别瞎想,厉寒生过来也一样,曹家重新握剑谁也灭不了,不握剑总不能站着让人杀,被逼急了自然会反抗。就怕打鹰楼倾巢而出,厉寒生祝六一起来,那我也救不了,神仙来了都没用。”

  “倒也是……清夜在这里,厉寒生肯定不会露面……算了,先找清夜吧……”

  宁玉合暂且放下了疑惑的心绪,和许不令一起前往附近的村落。

  油纸伞不是很大,许不令可能是蹙眉沉思的缘故,伞本能的靠近宁玉合,把白裙遮挡的严严实实,自己右侧的肩膀上却落了些雨水。

  宁玉合方才有心事没注意,此时察觉到后,心中微微一暖,靠近了几分,把伞往许不令这边轻推了些。

  两人共同躲在一把伞下,周边是烟波袅袅的湖水和雨幕,场景颇为唯美。

  只是许不令察觉到后,目光下意识看向宁玉合手中没撑开的油纸伞。

  宁玉合自然发现了许不令的目光,低头看去,平静的脸颊微微一僵,稍微红了下,又迅速消退,不动声色的撑开了雨伞,稍微远离了几分,自顾自的走在了前面……

  ————

  多谢‘望清晨’大佬的万赏!

第三十八章 进退两难

  君山岛占地很大,相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便葬于此处,上面有大片湘妃竹,也算是萧湘儿名字的来源。只是天上下着大雨,萧湘儿也不太想在外人面前露面,没有过来参观的意思。

  许不令和宁玉合结拜在君山岛上寻找,不知不觉的便走到了湘妃陵,传说太过久远,看到的也只是一座小土山,是不是葬在这里无从得知。

  雨幕潇潇之下,男女持着两把油纸伞,安静走过竹林间的道路,一前一后,偶尔交谈上几句,然后左顾右盼,便如同出来游玩的公子夫人。

  而竹林的深处,披着蓑衣藏在竹叶间的宁清夜,看着两个熟悉的身影走过远处,手不由自主紧了几分,清冷的眸子里明显是有些思念,张嘴想要呼唤一声,想想还是忍住了。

  宁清夜从小和宁玉合一起长大,两个人与世无争在长青观里住了十年,从读书识字到传授武艺,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小时候待在山上害怕,都是师父抱着她睡,对师父的感情很深。

  失去爹娘之后,宁清夜把师父当做了世上唯一的亲人,也曾想过就在山清水秀的小道观里,和师父平平静静的过完一辈子。

  只是她和师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平静的日子总有一天会被打破。

  娘亲死在狼卫手上,这个仇必须报,而厉寒生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也必须死。宁清夜到现在都没有忘记娘亲死去那一晚的绝望,她娘受的苦难必须有人付出代价。

  而师父虽然出家当了道士,远离了红尘与江湖,可她知道师父也从未放下唐家的仇怨,从没想过躲在道观里苟且偷生一辈子。

  自从上了长青山那天起,师徒两人日夜都在练功,为了变强一些用尽所有的努力,彼此没有说过练武的目的,却都心知肚明。

  慢慢的她长大了,一年前,得知娘亲的佩剑出现在了长安城,所以没有征得师父的允许,便私自去了长安,这可能是和师父分别最长的一次。

  宁清夜很思念不假,但迟早会有分别的时候,现在已经渐渐适应了,对师父的感情没有丝毫消减,只是接下来的路得自己走。

  便如同宁玉合瞧见祝满枝的杀手锏后想学一样,宁清夜听到了能变强的消息,自然也会尽力去争取。

  不过来君山岛,不单单是为了寻找那传闻中的《通天宝典》,更重要的是还人情。小时候被曹家拉了一把,如今曹家有难,自然义无反顾,哪怕曹家婉拒了,她还是会在这里守着。

  这些恩怨是她的私事,和师父无关,所以她一直没露面,不想师父掺和进来,至于师父旁边那个白衣公子……

  茂密竹叶间,宁清夜看着远处那个相貌俊朗的翩翩佳公子,不经意间又想起了巷子里的那次强吻。到现在她都没想通,当时为什么没在这色胚的身上捅个窟窿,竟然傻愣愣站着让他啃……

  不过事情终究是过去了,宁清夜也早已放下,许不令对她有救命之恩,如今又是她师弟,自然不会再去找许不令的麻烦。

  许不令是藩王世子,宁清夜现在办的是江湖事,也不想把许不令拉进来。虽然她知道以许不令的身份地位,有可能摆平曹家的麻烦,但江湖人的事情该用江湖人的方法解决,若是把朝廷拉进来,就都变味了……

  宁清夜认真思索了许久,直至两道身影消失在了视野尽头,才眨了眨眼睛,落在地面上,孤身一人隐入了竹林中……

  -------

  曹家祖宅,随着肃王世子的忽然来访,气氛稍微变化了几分。

  江湖人都是人精,说退出了江湖,总不可能真变成了种地的庄稼汉,对局势的判断能力没有丝毫消减。

  曹渠易送别了许不令之后,便孤身一人来到了曹家后方的祠堂内。

  曹家数百年传承,祠堂中供奉的先祖灵位一眼望去难以数清,灵位前的高台上,还放着十余把名剑,皆是曹家历代家主的佩剑,正中的一把便是史书以浓重笔墨记载的名剑湛卢,剑柄上挂着一串剑穗,玉扣碧绿通透,在烛火下反射出淡淡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