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 第260章

作者:关关公子

  “许不令他……他太固执了,我怕他精血亏损,给他准备了些补肾固元、益气生血的东西,男人身体再好也有限度,稍加调养本就是应该的。可他觉得那些起不来的老头子才吃这些,我一说,他就觉得是我说他不行……气死我了……”

  “呃……”

  陆夫人脸色一红,左右看了看:“令儿……还需要这些?”

  “自然。”萧湘儿把食盒打开,拿出里面的小酒瓶:“本就是调养身体的东西,又没半点坏处,我专门和钟离姑娘花了大力气弄来的。他现在身体是好,可十年后怎么办?现在不调养,等有毛病了才想起来,可就来不及了,你又不是没听说过魁寿街的夫人,为了给相公补身子花了多大功夫……”

  陆夫人仔细思索,微微点头:“也有道理……不过令儿好像不是那种死要面子的人,你一番好意,怎么会拒绝?”

  萧湘儿叹了口气:“那要看对谁,你说他,他自然什么都听。我和许不令可是解毒的关系,说这话他自然不承认,你不信找钟离姑娘和他说这话试试?你看他生气不,说不定当场把钟离姑娘就地正法了证明一下……”

  陆夫人略微琢磨,觉得也是,拿起小酒瓶看了看:“你意思是让我劝劝他?可这种事儿,我这当姨的怎么开口……”

  萧湘儿微微蹙眉:“又不是不干净的东西,温养身体罢了,你也能喝。晚上你把他叫屋里一起吃个饭,聊聊家长里短,不就喝完了。”

  陆夫人可不傻,思索了下,看向萧湘儿:“若只是如此,你晚上准备两杯酒不就行了,何必让我来?你是不是还有事儿瞒着我?”

  萧湘儿眨了眨眼睛,摇头道:“好吧,是我不好意思,根本就没和他说,万一被他看出来,还不得笑话死我……你是他姨,就算看出来也是为了他好,他能理解的……”

  陆夫人恍然,淡淡切了一声:“搞了半天就为了这?弯弯绕绕这么久,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儿……”

  萧湘儿微微瞪眼:“到底行不行?不行就算了,我自己喝,好不容易弄来的,还能助容养颜,便宜你可惜了。”

  陆夫人把酒瓶拿在手上看了几眼,轻轻点头:“举手之劳,你都开口求我了,我怎么拒绝,反正好久没和令儿吃过饭了,帮你一回。”

  萧湘儿暗暗松了口气,微笑道:“可别告诉别人,万一许不令闻出来,让丫鬟听到我们竟然为了这事儿操心,背地里非得笑话我们……”

  陆夫人把小酒瓶放在了桌上:“知道啦,罗里吧嗦。”

  “呵呵……”

  萧湘儿眉眼弯弯,打量陆夫人几眼,又开口道:“红鸾,你这身打扮有点土。”

  陆夫人低头看了眼:“在船上又不出门,打扮那么隆重作甚?”

  “嗯……我刚学了个新发饰,反正下雨出不了门,让我练练手,给你打扮一下……”

  说着,不等陆夫人同意,萧湘儿便站起身来,跑回房间抱过来了一套极为妖艳的裙子……

  ---------

  祝起点作者‘幽萌之羽’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从昨晚10点到现在,就写出这么点,实在抱歉了,待会应该还有一章。

第三十五章 君山岛

  乘坐渡人的船只,来到了与岳阳楼遥遥相望的君山岛。

  许不令从船上下来,看着渡口后面的大广场,心里还有点失望来着。

  君山岛曹家没举族退隐之前,在江湖上的地位和名声都很大,历史上最强盛的时候,七十二峰七十二豪侠,以一家之力撑起半个江湖,是各个诸侯国拉拢的对象。

  随着乱世平息,大小国逐渐蚕食吞并,皇权的强势必然压制了江湖势力和门阀为首的贵族阶级,能左右天下走势的世家直接消失了。

  即便如此,在习武之风盛行的中原,君山岛曹家等江湖势力,依旧有着无与伦比的统治力,朝廷的律令有时候真不如江湖大佬的一句话管用,举个例子,就比如朝廷不让人在洞庭湖周边贩卖私盐,铤而走险的商贩根本不会搭理,而曹家不让贩卖私盐,八百里洞庭湖便没有一条船敢运私盐,这就是江湖规矩。

  不过实际上,曹家根本不会断江湖人的财路,甚至会加以庇护。

  也正是因此,祝陆曹等等江湖世家,在铁鹰猎鹿期间也被一锅端了。

  如今的君山岛,早没有书上那种满地剑侠的场景,广场入口存放兵器的解剑阁已经改成了土特产铺子,而供江湖人落脚居住的房舍也变成了集市,唯一还残留着当年曹家鼎盛时期的气派的建筑,可能就只有广场尽头的一面盘龙壁了;左右长十丈,高三丈六,雨幕之中一眼望去,便如同蛟龙盘踞于八百里洞庭之内,即将乘风而起。

  只可惜,这面象征潜龙于渊的盘龙壁,此时上面也挂着渔网。

  许不令撑着油纸伞走在广场外的宽阔道路上,依稀还能看到地面几百年来累积下的刀剑痕迹,只是道路旁只剩下冒雨推着小车的力夫和站在门口看着天气愁眉苦脸店伙计。

  宁玉合持着白色油纸伞,走在许不令的身侧,幽幽叹了口气:

  “我当年逃到楚地的时候,这里还很热闹,岛上不准动武,市井帮派、江湖势力都在这里谈事情。中间那个戏台子,原本是比武台,每年一次武林大会,楚地的年轻豪侠,梦寐以求的就是在那上面打一场,青虚真人、陈道子、司徒岳烬等等,以前都在那上面露过脸……东海陆家的百尺崖、风陵渡的鬼门关、祝家的剑门,都是类似的地方,只可惜现在都没了……”

  宁玉合出生于江湖世家,也在江湖上长大,对于江湖的情愫很深,而那些年轻江湖客至今依旧在寻觅的也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江湖味。

  便如同躲在许不令伞下的祝满枝,此时颇为失落的叹了口气:

  “上次过来,我特地按照说书先生讲的,把剑存在解剑阁里面,结果里面放的全是螃蟹、干货,我还奇怪螃蟹怎么打人,用螃蟹钳子不成……”

  走在旁边的夜莺,略显疑惑:“外面那么大的招牌,你看不见?”

  “讲个笑话罢了……”

  许不令摇头笑了笑,制止了插科打诨的小满枝,看向前方的君山七十二峰:

  “好了,开始干活儿,分头行动,晚上在船上会合。”

  祝满枝当过捕快,天天抓小偷,对于找人的事儿比许不令还在行,当下便和夜莺一起,带着四个王府门客进入了集市中,挨家挨户打听消息。

  君山岛很大,仅凭几个人四处打听想找到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江湖高手肯定不容易,许不令的方法要直接一点,和宁玉合直接去了位于君山岛深处的曹家祖宅。

  清晨的雨幕间,许不令和宁玉合并肩行走,见许不令准备直接去问曹家,宁玉合走在跟前,轻声劝阻:

  “令儿,曹家已经封剑退了江湖,不再过问江湖事,贸然登门不太好。”

  宁玉合上次来打听过,没有去曹家登门拜访,不是想不到,而是不合适。

  退出江湖不光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不再打打杀杀很容易,想要斩断和各种势力千丝万缕的联系却难比登天。

  便如同官场,一个朝堂大员告老还乡不再处理公务,不算离开官场。只要影响力还在,门生、同僚还在官场,只要还能说上话,他就不算退出了朝堂,实际上根本就没人能退出去。

  退出江湖也是同理,走的越高越难全身而退,只要在江湖上还有影响力,说出去的话有人听,有人给他面子,那他就是江湖人,别说封剑,把自己手砍下来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这就是为什么能走回头路的江湖人很少,而退出去的全部是隐姓埋名归隐山林。

  曹家退出江湖,退的很纯粹,闭门封剑断绝了一切江湖上的来往,说出去的话有人听那就不说话,按时交税赋有事儿找官府,连养家糊口的门路都改成了种地卖螃蟹。

  宁玉合师徒是江湖人,登门拜访哪怕只是打听个消息,也属于江湖事儿,宁玉合显然是不想为难曹家。

  许不令明白宁玉合的意思,混了一天黑社会,一辈子就都是黑社会。对此他轻笑了下,摇头道:

  “我又不是江湖人,堂堂肃王世子,去百姓家里实地考察,看看今年收成如何,慰问乡亲父老,有问题吗?”

  “呃……”

  宁玉合楞了下,仔细思索:“还有这种说法?你是肃王世子,跑到楚王的地盘来慰问乡亲父老,好像越界了……”

  许不令摇了摇头:“江湖和朝廷的规矩是不一样的,肃王楚王都是王,普天之下最大的是当今天子,我们都是臣子,只要在大玥版图之内,我跑来看看名正言顺,找到楚王强抢民女的证据,还能写折子参楚王一本,御史台还会弹劾楚王……”

  宁玉合有点莫名其妙:“楚王是王侯,强抢民女也算事儿?”

  许不令耸了耸肩膀:“真捅出来就算,而且事儿不小,肃王真要告官指控楚王强抢民女,当今圣上还真得重罚,不然难堵万民之口。当然,这种事太平世道不可能发生,乱世之中更不可能。”

  宁玉合若有所思,稍微联想了下,抬眼望向许不令:

  “万一真找到了楚王强抢民女的证据,你管不管?”

  简单近似开玩笑的问话,其中含义却意味深长。

  许不令沉默了下来,走在雨幕中的石道上,思索了许久,才轻声道:

  “如果我是侠客,路见不平肯定会为那个姑娘讨回公道,哪怕对手不可战胜……作为肃王世子,为大局着想,不能因为这种小事得罪楚王……”

  宁玉合走到了许不令的雨伞下,抬眼认真望着那张一直很器重的侧脸:

  “令儿会选哪个?”

  许不令终究拥有现代的记忆,持着油纸伞仔细思索很久,才轻声道:

  “力所能及之下,尽力而为。”

  这句话可能很有正义感,道德上也无可挑剔,但正如老萧说的那句话:

  这是侠道,而非王道。

  作为手握重权的藩王世子,这个选择对得起良心,却不符合身份。

  不过宁玉合生长在江湖,从小到大走的都是侠道,所以眸子里明显多了几分笑意和赞赏……

  ————

  实在抱歉了……

第三十六章 曹家

  来到君山岛深处的曹家庄,许不令和曹家的管事通报了身份,报的自然是‘肃王世子’而不是‘肃州许不令’。

  若没有江湖的身份,曹家严格来说只是个乡绅,与王侯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可想而知,把拦人的管事硬给整蒙了,迟疑片刻,还是恭恭敬敬的把许不令和护卫宁玉合迎进了曹家祖宅。

  许不令和宁玉合坐在客厅之中,打量着曹家大宅的高墙大瓦,一路走过来人见过不少,不过兵器架、梅花桩等习武常用的物件消失的无影无踪,上了年纪的曹家人依旧能从脚步呼吸中看出习武的底子,小孩子却完全没有一点根基,可见曹家退出江湖退的有多彻底。

  作为传承数百年的大家族,曹家的人丁还是很多的,庄子里房舍接连成片,住了不下千人,还修建有学堂,有老夫子在其中教书,遥遥可以听见雨幕中夹杂的读书声。

  许不令端着茶杯,安静等待了片刻,听到消息的曹家人,便快步来到了客厅,为首的是个员外郎打扮的老人,长相比较富态,进门便是躬身一礼:

  “草民曹渠易,拜见肃王世子。”

  宁玉合听到这个名字眸子里一惊,没想到君山岛曹家的二当家直接露了面。曹家至今仍然名震江湖,对所有江湖客来说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庞然大物,而以前负责联络四方人脉的曹渠易,便是曹家对外的门面,能和其同台的都是各大世家门派的掌舵人,唐蛟见了面都得行晚辈礼,江湖地位有多高不言自明。

  宁玉合武艺很高不假,可算起江湖地位,只是武当山下一个寻求庇护的小道士,威信、资历都没有,按家室背景算,是唐蛟的‘闺女’,还不如有个剑圣爹爹的祝满枝高,按年龄算更不用说了,只能和曹渠易的孙女平辈相称,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见到只在传闻中听说过的曹家二当家,宁玉合站起身来,认真行了一礼:

  “晚辈宁玉合,拜见曹员外。”

  许不令坐在椅子上没有起身,抬手示意旁边的主位:“曹员外不必多礼,路过岳阳,只是随便过来看看。”

  曹渠易头发花白,长得比较富态,看起来更像个商贾,走到主位上坐下,含笑客气道:

  “世子亲临寒舍,实在让曹某受宠若惊,已经让内人准备宴席,待会把知州大人请来,好好给世子接风洗尘……”

  言语热切,甚至带着几分阿谀奉承,让人很难想象面前这个胖嘟嘟的老头子,是曾经在江湖上叱咤风云的曹家话事人。

  许不令带着平淡笑容,轻轻抬手:

  “到岳阳本就是轻装简行,把知州请来太过,曹员外不必如此破费。”

  曹渠易摸了摸胡须,点头道:“许老将军的威名,草民可是亲眼见过,当年才七八岁,许老将军带着兵马南下路过岳阳,有幸过去拜见了一次,这一晃都六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