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610章

作者:绅士东

至于往北看去,那些南中大族和迁徙走的部族,陈宫其实并不十分在意——冢中枯骨罢了。

“军师,再向西的话,连南中部族都已经很罕见,真的还要探?”沙摩柯看着陈宫在沙盘上比划了半天,忍不住出声问道。

沙摩柯还是习惯于称呼陈宫为“军师”。

“探是要探的,连亶州那种海外之地都在探,我们为什么不探?不过小沙你不用担心,再往西去……海拔渐高,的确没什么人,所以也不用军队继续这么看着,后面的拓荒也调整为三百里、乃至五百里纵横为一个开发区,交给开荒军就可以。”陈宫闭了下眼睛,取消了“明策”的效果。

“开拓”这个词,在楚国意味着崇高的使命感,但也不是要运动式的蛮来,陈宫也能把握住尺度。

南疆一带,以古哀牢国、古滇国——也就是后世的坤明——范围为界,可以较为全面的开拓,再向西……可以逐渐放松一些脚步,毕竟自然环境摆在这里。

哪怕是后世的城都到坤明一线,也仿佛是天堑边缘,再向西之后,道路网开始明显稀疏起来。

沙摩柯听说后面不用他再耽搁在这儿,顿时松了口气,再这么呆下去,五溪独立师快可以进开荒军的番号了!

“终于可以进攻……咳咳,我是说终于可以去解救西川的民众、解除楚国的危机了?”沙摩柯两眼发亮、摩拳擦掌的问道。

“不,这边的事情安顿下来之后,留下几个团在夜郎、谈稿、漏卧、牧靡布防,防止向北逃窜的部族反扑,仲达也会留下,我们带另一半人手,先走一趟交州。”陈宫摇头道。

交州有沿海之便,此时楚国海军也在直接护送运兵船,令一部分开荒军,直接在交州南部、海外雷州等地登陆,与北方进入交州的开荒军“两面夹击”。

陈宫和沙摩柯先去坐镇一下,也是以免某些部族可能会想不通,或是士氏再出什么幺蛾子——反正距离也不是很远,而且这种山地地形,也是五溪独立师的强项。

沙摩柯闻言,却有些意兴阑珊,陈宫见状索性岔开话题问道:“白一片最近怎么样了?就算在楚国,你现在也到了成婚的年纪,要不要我帮你说亲?”

果然沙摩柯听到后,脸色立刻堆了起来,连连摇头……

陈宫见状,也只是轻笑一声,没有继续——在陈宫看来,沙摩柯是很难“逃”掉了。

至于西川的南蛮入侵什么的……可以先“放养”一阵子再说!

……

无论西川还是交州,现在都不是楚国的聚焦之处,曾经无人问津的大海,此时才是楚国“头疼”的根源。

楚历六年八月,不仅齐侯和魏王,对楚国控制下的,在青州、冀州的港口虎视眈眈,甚至连公孙氏都有些按捺不住!

虽然公孙氏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对安东港(安东津)、辽东港(沓津)动什么手脚,但在辽港(辽口),已经在有意打压楚国船只进出……

原本按照楚国与公孙氏的约定,安东港是楚国直属,也是海军主要驻扎之处,辽东港、也就是之前的沓津,楚国军队数量受限制,并接受公孙氏的监督,登陆的军队有明确界限,而辽港为楚国协助公孙氏建设,由公孙氏驻军,但楚国船只可以进出。

然而现在楚国还没有主动过界,反而公孙氏屡屡试图将驻军向南,压缩辽东港的界限,而在安东港,更是在港外不远,就有数千人的骑兵留驻!

并且在公孙氏购买板甲时,抵押给楚国的矿产,也有几处开始出现暴力冲突,被或明或暗的强夺回去……

面对楚国的责问,燕侯嘴上依旧是安抚、甚至认怂为主,不过下手却还是一样的黑!

对此白图也能够猜到愿意,无非是因为楚国插手炒海鲜半岛,协助、甚至率领当地民众,抗击海寇的行为,令公孙康感觉到了威胁,几番制止、楚国却没有罢手之后,酿成不满。

毕竟公孙康一直将炒海鲜半岛,当做是自己的后花园,虽然自己不想得罪魏国,但更不愿意白图多管闲事——抢走些奴隶,可远没有抢走自己的威信严重。

不过白图敢拍着胸脯说,楚国此举没有任何理亏,毕竟是燕侯自己这个以“大盟主”自居的辽东霸主,没有起到保护这些依附势力的作用。

甚至楚国也邀请过燕侯,想要与他携手解决海寇和陆上的马寇祸乱一方的问题,只是公孙康自己没有参与!

楚国协助扶余国和韩人,抗击海寇,在道理上对任何人都没有亏欠……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魏国与齐侯,此时在冀州、青州都对楚国的港口虎视眈眈,这给了公孙康更多的底气!

第五百二十六章 三家暗盟

“魏王又有信来,大家也都已经看到,各位都有何见解,不妨畅所欲言。”公孙康一边敲击椅子扶手,一边对下首的群僚问策。

因为之前与楚国来往密切,并且地处辽东,本就与“胡人”接触极多,所以对椅子这类事物,燕国自然接受得很快。

相比于公孙度,公孙康显然更加霸道、也更加有野心,继位数年之后,在他面前,哪怕是公孙度时期的老臣,也都倍感压力。

“主公,恶楚收买韩人、又离间扶余,分明是已经对我大燕虎视眈眈,纵使没有魏国相助,我等亦不会坐以待毙,何况如今魏王也有与恶楚决裂之意,我大燕自然应该顺势而为。”卑衍闻言站出来说道。

卑衍看相貌有些乌桓或是鲜卑血统,包括胡子在内的体毛很重,还特地在临近寒冬的大冷天露出胸毛,身上穿着兽皮袄,很有北地武者的扮相。

楚国会宣传蜀侯灭楚论,别人自然也会宣传楚国的残暴与威胁……

最多是民间接受度上的差别,在明面上肯定是将颜面保全的好好的,而且对于旧军阀来说,民间接受度……其实可有可无,不如两斗米来得实际。

毕竟本来就无法凝聚出“为自己而战”的意志,基层将领都是半推半就的强征,民间对消息是否接受,又有什么区别?

魏国此时的来信,正是请燕侯策应魏国,联合将楚国逐出渤海海域!

“大燕若战,祚愿为先锋,先下安东、再平沓港!”和卑衍差不多年纪的杨祚直接站出来请战。

卑衍和杨祚看起来都是三十来岁,而且……都属于长相比年纪成熟的类型,其实不过二十七八,都是在公孙康掌权后,才提拔起来的新锐将领。

公孙康在此事上的态度,并不难猜——以公孙康的性子,又如何能容忍,板甲到手后,楚国还占着他的港口和矿产?

之前楚国在辽东的矿产连连被夺,自然也不会少了公孙康的表态。

两名公孙康提拔的新锐将领,不仅是鹰派,而且肯定是顺着公孙康的意思表态。

不过公孙康也并非一味蛮来,没有将卑衍和杨祚的话,真的往心里去,先是表彰了两人的忠勇,之后又对柳毅问道:“柳先生……和凉先生觉得如何?”

柳毅和凉茂,都是公孙度留下的老臣,前者是公孙康也很倚重的,至于后者……本身就与公孙氏父子面和心不和,公孙康对其也半是利用、半是戒备。

毕竟凉茂是正牌的乐浪太守,只是在上任途中,被公孙度截留扣押,双方本来就不是一般的臣属关系。

当初就是凉茂暗中与甘宁联系,看似为公孙氏考虑,实则是为甘宁的谈判扫清障碍。

之后公孙氏虽然在接受凉茂的分析的同时,对凉茂也更加戒备,但是在楚国启蒙部的暗中策划下,哪怕凉茂和亲眷都被严厉监管,依旧令其部分子嗣脱离了辽东、已经被接到了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