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517章

作者:绅士东

至于体积单位,以斛为标准,将“斛”与“石”的概念分开,取一石水的体积为一斛。

哪怕辽东交易的铁矿,如今在州胡已经炼制、囤积了许多,数量……足以令那些几千套板甲都心疼的各大诸侯绝望……同时也已经有几台大型冲压机,但要造起装甲舰来,哪怕只是个位数的几艘,绝不是一两月的光景。

白图倒是没有毁约的意思,只是至少要拖到契约中议定的“一年”时限,再将样品的船舰交易过去——魏国想要的,其实也只是样品舰。

至于其他的船舰,三年中慢慢交割便是,差不多能拖到装甲舰在州胡下水。

而且现在还剩下的浸油木,也足以打造第四代海船,防腐涂漆方面也有些进展,长期来看,制造第四代风帆木质舰也不亏。

只有极少几人知道,其实……楚国四代海船的改良有限,因为庞统等“主力”,都去设计各级蒸汽装甲舰,而风帆木制舰已经沦为工部的“二线工程”。

不过还是可以做出来,毕竟装甲船的数量不会太多,风帆木制舰依旧是不错的补充,另外……也可以起到烟幕弹的作用。

最近白图要决策的楚国大事件,是工部的“弩枪之争”,已经越发激烈,到了要做出抉择的时候!

这抉择白图不能只看报告,也没有过多参考六部的意见,而是决定到时带着枢密院的代表去试验场……

亲眼看看双方的实用性对比!

至于造价问题?直接量化为装备数量,将领们自然就能够理解。

“到时”是到什么时候?

就在下个月,主要是在等甘宁回来……

其他军队中,在外统兵、无法赶回金陵的将军,错过也就错过,毕竟其他将军来评测也是一样的。

不过在海军中,唯一称得上战术大师的,目前还只有甘宁。

最了解海战、最了解战船的,同样也是甘宁。

故而要决定未来装备战船、武装海军的军械,自然不能少了甘宁的意见……

在第一批开荒者,已经抵达亶州,并且在半年时间里,初步站稳跟脚之后,甘宁也终于启程归来。

相比于“寻找”亶州花费的时间,按照既定航行路线,途径州胡返航,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楚历二年十月,甘宁带着海军主力,回到了扬州,这些开拓者们,在港口就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欢迎——民间宣传也已经渐渐奏效,哪怕对于有家有地的楚民来说,很难调动起他们主动出海的欲望,不过对开拓者,他们大多是抱有敬意、甚至是崇拜的。

这也令一部分少年郎,甚至隐瞒家中长辈,自作主张的报名开荒军团……

不过枢密院对此也有规定,原则上不接受有老人要赡养的独生子女报名。

甘宁也被这次的欢迎架势弄得一愣,同时……庆幸自己这次有准备,留了一件没穿过的华服,不至于穿那些洗过的衣服、丢人现眼。

同时让人将自己专属的锦绣地毯铺开,很不符合价值观的秀了回高调奢华……

楚国其实很少宣传海外拓荒的“富得流油”,而且限制民间团队自发开拓,对世家豪族的抱团参与,也都是划定专门的开拓任务、范围。

虽然如此一来,调动积极性变得更困难,但是……白图不敢放任民间团体乱来,毕竟远离本土,楚国的监管能力也将大幅降低。

白图有底气慢慢来,不需要透支人性来作为发展的推动力。

人类最好的伙伴,除了科技,也还有人文道德的光辉,尤其是在科技爆发期之后——白图硬盘里的技术,终有用完的一天,而且哪怕是后世的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速度也会渐渐趋于平缓,等待下一个“大爆炸”。

对于现在的楚国来说,白图并不认为伤害民众的道德感,来换取发展是什么好事。

楚国现在限制民间团体加入开拓的条件,只鼓励向总督府辖制范围内移民,名义上是对楚国民众的保护,不过实际上是对海外人种的保护,本质上则是对初兴的“楚学”的保护。

白图也相信,等“楚学”真正在人心中站稳跟脚之后,也将在人文层面保护楚国。

远离楚国本土、尤其是远离总督府直辖范围之后,“楚学”的约束,甚至更强于“楚律”的约束……

当然,对于甘宁的奢华,白图也没有刻意制止,毕竟甘宁的荣耀是他应得的,而且楚国只是抑制、批判海外扩张的掠夺性,但却鼓励消费、鼓励为了自己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而不是一味提倡节俭。

看不惯甘宁这幅做派的人有很多,不过却都奈何不了他,而且现在讨好他的人更多。

白图也早就在金陵城外等他回来……

这是每次例行的对归来海军将士的欢迎,而且现在白图也已经学聪明,只在金陵“城”,也就是一环等他。

在此之前,从港口到工坊区,甘宁可以肆意炫富,而不用担心盖过白图的风头。

当然,实际上甘宁也从未有过这种担心,所以才愿意为楚国,每年大半时间都在海上,反而是白图在为了“避开”甘宁的风头,而主动避免和他抢镜。

第四百五十七章 评测

“弩枪之争”的最终试验场,就在工部的大本营——工口城内!

枢密院一共决定出二十位评测者,负责这次评定,其中大部分是枢密院供职的将军,也有几位特殊的评测者,像是陈宫、法正,理论上并不在枢密院就职,但对于战略决策、战术指挥也很在行的谋臣,也被邀请评测。

加上五位殿阁大学士,还有白图本人,这二十六人就是最终结束“弩枪之争”、决定楚国在军械上,日后发展方向的评测团队!

因为临近年关,被枢密院邀请参加评测的将领,大多都顺势被以“回京述职”的理由,被调了回来。

对于绝大多数评测者来说,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进入工口城——楚国最神秘的所在……之一。

哪怕现在大部分保密工坊,都迁到了夷州,不过工口城有着大量的技术骨干,且承担着大部分机密工程的设计与实验任务。

对于急匆匆被叫回来,参加试验军械的评测,大部分人显得有些摸不清头脑,但是……心中却也有隐隐的自豪感。

除了殿阁大学士和白图本人,一共只有二十人有此资格——仅此一点,就足以令人心生感怀。

其中官职最低的,当属法正和黄忠。

法正是因为资历尚浅,受重用但无重职,但谁都知道,等个三五年后,他的同僚或许还原地不动,但法正一定能扶摇直上,甚至将来有入阁的希望。

至于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