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197章

作者:绅士东

看着年轻气盛的杨修,在那里侃侃而谈,不少人都难受的想捂脸……

恩,总的来说,杨修说的很有道理,分析的简直鞭辟入里,只是曹操怎么感觉这么难受呢?

杨修,正是杨彪之子,也就是之前被曹操寻了个与袁氏有姻亲的借口,撸了官职、下狱一顿毒打的那位老太尉的嫡子。

因为士林惊诧的杨彪下狱事件,曹操也决定以聘用杨修的方式,来修复下与汉室旧贵世家的关系。

并且杨修也并非无能之人,曹操此时也的确对其有几分器重,委以“主簿”之职——也就是自己的秘书,以杨修的年纪,这已经十分难得。

“咳咳,德祖所言也不算错,若是被白公牵着走的话,今日要杀袁氏降将,明日再要求我等斩除元让将军、妙才将军怎么办?”荀彧岔开了话题,并且用夏侯氏两位大将举了例子。

“不错,主公切不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杨修郑重的总结了一下。

从大家对杨修的了解,他并不是故意刺激曹操,只是在“讲道理”。

只是荀彧也不想接话了。

曹操:……

“德祖,听说最近令堂逼你成亲?”曹操忽然问道。

“小事、小事,不值得在这里说。”杨修赧然道。

杨修也才十七八岁,在汉代算是晚婚,不过在世家贵子中,也不算太大龄。

之后曹操还真的没有再提这事儿,令杨修莫名不已。

不过在决策上,曹操的确和杨修想到了一处——不能因为忌惮白图的进攻借口,就放弃壮大自己的机会。

……

另一面,白图率军返回寿春时,发现城池已经完全戒严,患病的百姓,无论是城内居民、还是乡间农户,都被尽量集中在了瓮城西门处一带。

军中自然缺不了帐篷,虽然已经有一丝秋意,但也不至于令患者感到寒冷。

这也是张仲景指挥寿春军民的结果,老张不仅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神医”,而且相比于另一位神医华佗,张仲景更擅长疫病这一块。

“涅阳张机,拜见白公。”张仲景看到白图时,还是比较尊敬的。

毕竟张仲景官最大的时候,也只是太守,和车骑将军比不了,更重要的是……张仲景更敬佩白图的仁德。

当然,说是拜见,但也只是拱拱手……

“张神医不必多礼!幸好有您老在,否则寿春百姓还要在人祸之后,又遭天灾啊!”白图感慨地说道。

今年的寿春,也的确是流年不利,好不容易因为袁术迁走,旱灾眼看要过去,已经下了一小场雨,居然又来了瘟疫。

“不敢当神医之名,只是医者本分而已。”张仲景谦虚道。

不过张老先生的品德,也是无可置疑的——换成是一般人,谁敢哪有瘟疫往哪钻?

别说是古代,现代预防措施完善的时候,敢去疫区的医务工作者和救援工作者,都是顶呱呱、没得说。

白图也向张老先生问起了瘟疫的事情……

“先发冷、又发热,最后体温降低……的确是疟疾没错了。”白图暗自嘀咕道,东汉时就已经叫“疟疾”。

“白公也懂医术?”张仲景好奇的问道。

白图之前问的,的确很有针对性,张仲景看得出他并不是故弄玄虚。

“稍微……看过一些,张老叫我硬盘就可以。张老对这寿春的疟疾,有什么看法?”白图谦虚地说道,的确看过一些,就在回来之前。

张仲景闻言露出些难色,之后说道:“若是数人患病,老朽尚有医方,只是……之前人祸不断,未能及时发现,如今病疫蔓延,难办、难办。”

也没有瞒着白图,张仲景说了他的药方,一是治疗疟疾蜀漆散,二是治疗后遗症鳖甲煎丸。

后者只是补品,没有也就没有了,白图确实找不到那么多王八来熬鳖胶……

不过作为治疗药品,前者却是刚需!

但用药却有些……难受,蜀漆散主药是蜀漆、龙骨还有云母,前两者是植物,云母是矿物,而且蜀漆……听名字就知道,是巴蜀之地的一种植物,龙骨又名“三角霸王鞭”,是一种多肉,岭南有产。

老张不愧是东汉神医,即使碰到瘟疫,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只是……现在去益州、交州买蜀漆和龙骨?

一年都未必能弄来一城的份儿!

至于各个药房的存量?东汉民间医药本就不发达,没几间药方,而且蜀漆也够冷门,一时哪里凑得上来?

而且张仲景也不和白图瞎吹,治疗几率,也并不是很高。

论古代疟疾,治疗效果更好的还是金鸡纳霜,而且使用简单——剥了金鸡纳树的树皮,嚼就对了!

但问题是……别看那玩意后世时候,在云南、宝岛都有,那可都是南美移植的,指望南美洲……还不如去益州、交州呢!

再晚个十几二三十年,白图倒是有希望弄到金鸡纳树。

不过白图也并非毫无办法,只是……操作存在困难!

青蒿素,屠女士研究了几十年,最终凭此获得诺奖的物质,这就是疟疾的克星。

而且屠女士研究青蒿素的灵感,最初是来自《肘后备急方》,也就是说东晋时候,就已经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例子,只是可惜并不普遍,而且……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之所以这部在一千多年前,就揭示了疟疾克星的药方,没能消灭疟疾,还要屠女士在现代科技下研究几十年,正是因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古方的浓度太低,效果很差。

《肘后备急方》的方法,就是将青蒿在水里生榨,之后吨吨吨喝下去……

对于运气好、体质好的人,的确有效,否则也不会流传到后世,不过治愈率只能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