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196章

作者:绅士东

他们并不知道赵云现在在哪,而且……以赵云现在的状态,即使被找到,也不会接受征辟!

赵云的事情且不说,现在最棘手的,还是寿春的疟疾。

这玩意在古代,绝对是能够灭县、甚至灭郡的恐怖灾难,还好不幸中的万幸,张仲景居然碰巧来到淮南,由他进行先期的处理,应该能够避免事态发展到最糟。

不过天灾总是要伴随人祸,才发挥出最大的破坏……

白图不得不撤军,将有限的力量,放到救灾上,而不是继续“穷兵黩武”,否则旁的不说,仅仅是粮道间的流动性,就加大了疟疾扩散的可能。

倒是便宜了曹操——白图并不认为,少了自己,现在的袁术就能刚得过曹操。

而且白图能够预料到,等自己撤军之后,曹操一定会抓紧白图抽不出手的时间……

当然,已经握在手里的几个县,白图也不准备还回去,在离开颍上前,白图就通过城姬,向朝廷发出奏疏。

为了更好的匡扶汉室,作为大汉的车骑将军,白图期望能够更加重视袁术为祸的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故而提议……将汝南郡东南部,安阳、新息、弋阳、期思、原鹿、富波、固始,七个县,加上慎县所属的颍上县城,析出另置“弋阳郡”,暂时划定为车骑将军府的管辖区。

“叔至是汝南人吧?”白图问道。

“没错,我是汝南平舆人。”陈到说道。

平舆是汝南的治所所在,所以平时陈到自报家门时,只报“汝南”,而不用说县。

“平舆怕是不久就会被曹操占据,我要回军救灾,将汝南东南这七个县交给你如何?”白图问道。

七个半县,对于汝南来说,虽然不是九牛一毛,但也只是很小一部分——汝南全境有足足三十七各县!

“愿为主公效死!”陈到立刻拜倒道。

他毕竟只是“新人”,而且之前还遭遇了公孙瓒那种情况,原本心中也是惴惴,白图之前态度,令他安心了一半,现在……已经彻底放心。

倒不是有多官迷,主要是“重用”的态度令陈到安心起来。

“恩,你资历尚潜,就先以清佞中郎将的名义,在弋阳郡七县驻守,好好干……等之后弋阳郡的批文下来,就提拔你做正职的弋阳太守。”白图说道。

陈到之前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人家可是自带班底——四名鎏金战将、三十余位木石战将……之前都是白马义从的什长、都伯,甚至是牙将。

而且还是主动来投,完全可以作为以德服人的“典范”。

故而待遇稍微高规格一些,旁人也说不出什么。

第一百八十五章 疟疾

曹操看着白图的奏章,神色有些凝然。

首先,寿春爆发了疟疾——容曹操小小的幸灾乐祸一下。

果然爱民如父的白大圣人,这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班师回府,忙活寿春的乱子。

不过白图之后的反应,却令曹操有些难受……

弋阳七县占也就占了,曹操也没指望白图会还,而且名义上……白图是为了赈灾,继续在七县发放救济粮,无论是不是这七县的人,去了都能吃个饱饭。

但考虑到汝南诸县,受灾并没有那么严重,哪怕袁术残暴一些、名声差一些,但应该也不会有多少人,舍家撇业的去“蹭饭”。

设置弋阳郡、任命弋阳太守,这都是预料之中,而且虽然汝南被啃掉一些,曹操也很心疼,不过……边边角角而已。

真正令曹操的神色,有些不自然的是……

“清佞中郎将?这就是没有野心的白公想出来的将号?”郭嘉讽刺道。

“咳咳,之前的确是我戒备不足……”荀彧有些尴尬地说道。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那家伙就个骗子!”郭嘉强调道。

郭嘉很委屈,早知道寿春要出这事儿,他还费力使用“大势所趋”做什么?

对于一名《运书》的拥有者,最大的奢侈品就是寿命,稍微有些高度的运术,几乎都要寿命作为代偿。

五年,郭嘉发动效果之后,已经折寿五年,之后……白图居然扭头回去了?

还好不是一次性付清,得知消息之后,郭嘉也终止了“大势所趋”的效果,及时止损——“大势所趋”在同一时间,也只能对同一目标生效。

“结合之前发来的信函,看来这位白大将军,是不希望我们接收袁术的遗部……诸位怎么看?”曹操问道。

白图之前不仅向朝廷,发表了对袁术罪行的声讨,而且以私人身份,给曹操传信,希望他能够“回头是岸”,给予寿春之劫的参与者,一个公正的判决!

之后……又将坐镇弋阳的武将,册封为“清佞中郎将”,这令曹操不得不联想——是不是我接受那些人的话,你白图就想要来“清君侧”了?

这样想的,显然也不仅是曹操。

毕竟在手握朝廷、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下,对并不像袁术那般,与汉室断绝关系的情况下,要对曹操用兵,唯一的理由就是“清君侧”。

而且以白图的声望,在曹操接受袁术的降将之后,白图要“清君侧”的话,说不定还真会有人发自内心的相信……心照不宣式相信的那就更多了。

至于这个“侧”是只包括袁术的降将,还是曹操也算在内,那就只有白图自己有最终解释权。

刘晔这时建议,可以将恶首桥蕤等人处死,来消除白图的借口。

当然,这还只是设想,毕竟桥蕤现在还在汝南用兵的南线,还没投降曹操呢!

不过就在这时,最近刚刚被“聘”入司空府的杨修,开口道:“岂能因为番臣一句话,就是断绝壮大自己的机会,令自己任贤用能的名声受损?如果连投降的将领,都无法保全的话,又如何令其他降将安心?

更何况即使没有了寿春之事做借口,难道不能以徐州之事为借口吗?与其去想如何在道义上令白公不会征讨,不如在实力上,可以战胜对方,否则主公难道能在仁德上胜过白公吗?”

徐州之事……“难道”能在仁德得胜过……

曹操感觉的膝盖中了一箭,而且是左右各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