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鸭西楼
以上说的,为上策!
咱们大明现在基本的情况,却不可能实现!
而我估计,咱们那位陛下借助海盗案,很有可能要推动改革……
对于士绅的警戒,陛下不会等到一切条件成熟,他也许会用另外一种方法,先加强对基层的掌控!”
“什么方法?”
朱元璋确实如张异所言,他不如张异能窥见未来,从上帝视角去回顾历史。
但从海盗案案发过程中,那些官员的动作,他隐约感觉到了危险。
这种危险,来自于基层的士绅对于朝廷的影响。
连刘基这种在老朱看来是真正有家国情怀的人,也会忍不住想要干涉海盗案。
生活在华夏,每个人,包括他老朱在内,都在宗法的笼罩之下……
这所谓的皇权不下县,宗法社会。
在他成为皇帝之前适应的东西,如今看来却非常不顺眼。
他想要改革,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做起?
“如果暂时完全控制,不如换一个思路,既然朝廷暂时控制不了基层,那不如将基层的打散……”
“打散?”
这两个字,朱家父子二人闻言表情各异,老朱是隐约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张异给他的启发十分重要。
而朱标则是一脸疑惑。
他想不通,显得有些着急。
身为帝国储君,未来的君王。
君权和相权的争斗,中央和地方的斗争,是一个君王的必修课。
“其实,皇帝为什么要放任杨宪在江南的大地上屠杀。
终元一朝,蒙古人对汉人的统治虽然残酷,可却有一点,那就是因为他们懒得管理,整个元朝对地方是放权的。
不拘官员,乡绅,都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武力。
就如大明对抗北元的过程中,可以算是明军最大的敌人扩廓帖木儿的军队,前身其实就是地主们自己的乡兵。
在这百年中,这样的地方势力还多不胜数,许多人投了朝廷,这些人反而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他们并没有随着改朝换代被清算,而是成为大明的一员!
陛下就算有心去削弱这些人的力量,其实他也是很难做到的……
海盗案是一个契机,可以让陛下提前许多年,完成他需要徐徐图之的事!
但这并非王道做法,天下其他地方,也不可能按照海盗案的方法行下去!
所以陛下需要,用另外一种方式,逐渐绕开士绅,插手基层……
秦时,大秦因为对地方的掌控太严,因此耗费了太多的国家治理成本,后世的王朝,引以为戒,所以在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博弈中,逐渐放弃了一些权柄。
朝廷只管税收、军队和教化等大事,将其他琐事,丢给地方上的士绅管理!
这部分权利,其实是前边的皇帝一点点放弃的,一直到宋时,皇权不下县。基本成为事实。
这样做的好处是,朝廷省去大量的管理成本,抓大放小,执政效率大幅度提升。
可坏处是什么?是地方上的利益集团壮大,逐渐架空朝廷。
如果朝廷势大,如我大明洪武皇帝一般,那地方上最多也就是选择性的执行朝廷的命令,就如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一般……
可如果咱们这位陛下百年之后,朱家的子孙不如他英明,那就不仅仅是阳奉阴违这么简单。
所谓政令不出皇城,或者皇帝被架空,成为傀儡。
这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这历代王朝兴替,这衰败的根源,差不多也从地方失去控制开始……
可如何从地方收回权柄?
前边贫道也说过,始皇帝试过,没用,既然收不回,又管不住。
那只能走另外一条路,就是将基层的权利打散,分给更多人……”
帝王心术!
朱标眼睛一亮,父皇一直说,帝王之术就是平衡之道。
就算是一个群体之中,每个人的利益诉求也不一样,如果放任不同的势力争斗,君王在平衡百官中,才能坐得安稳。
如果按照张家弟弟说法,其实这基层的分权,也是一个道理。
朱元璋频频点头,问:
“那具体怎么做?”
“里甲制!”
张异想都不想,就给出答案。
这本来就是洪武皇帝未来会花许多年慢慢布局,逐渐控制基层的手段之一。
“县城之下的百姓,十户一甲,从中选出一位甲首,十位甲首中,选出一位里长,管理这些甲首……
里长直接对县衙负责,代表官府征粮纳税……”
朱元璋眉头紧锁,张异这样的做法,和前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可张异往下说,他就动容了。
“里长和甲首,不由官府任命,而是朝廷选一百户人家,让他们轮换……
按照朝廷的标准,前十轮换里长,后边的人轮换甲首,任期一年……
在这样的轮换制度下,可以避免前边历代王朝的惯例,让某个家族做大!
在轮换过程中,家族和家族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
虽然这依然不可避免,在老子朝廷的压力的时候,他们会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但这已经是最好的分化手段!”
老朱眼睛的光芒逐渐亮起来,张异这个法子确实不错。
这个办法,就是一个光明正大的阳谋,利用地方上的富户之间的利益纠葛,去分化他们。
但正如张异说的一样,这同样是治标不治本的政策。
说白了,农耕为主的社会,想要摆脱宗法,乡绅,是不可能的。
“很好!”
朱元璋忍不住夸奖一句,问:
“这是不是洪武皇帝会执行的政策?”
张异并没有打算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无声点头。
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法子,难怪如此熟悉。
朱元璋此时虽然还没想到张异所的里甲制,但提前从张异这里知道也是一样的。
“这个法子,效果如何?”
“效果是好的,如果大明的皇帝能够严格执行祖制,大概是不会错,不过这法子确实动了地方的利益,那地方自然也会和朝廷博弈……
如果后世的皇帝改变主意,那就不好说了!”
张异虽然说得委婉,老朱也听出来他的意思,大概就是等他死后,这个制度的执行肯定出了问题。
他和朱标对视一眼,朱标苦笑,关他什么事?
在张异能看到的未来,他在老朱之前早就死了,要算账,找朱老四去。
“嗯……”
朱元璋思索的时候,张异还说:
“但这件事只能徐徐图之,并非一蹴而就。
洪武皇帝为了完成对基层的控制,可不仅仅用了里甲制。
想要掌控基层,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这天下,尤其是他治下的百姓有多少人……
这一步的话,就需要许多年的努力才能做到……
接下来,他还要弄清楚这天下有多少亩耕地。
这朝廷想要弄清楚这件事,可不是容易的事,按照以往朝廷的做法,就是百姓申报,官员核对……
可地方上的百姓和官员,他们在这件事上利益是一致的,百姓不希望朝廷知道他有多少土地,而官员同样如此……
如果朝廷对天下田地了如指掌,地方官能做手脚的地方就少。
加上丈量土地也是一个耗费人力物力的大事,这就让地方上的官吏和百姓有动机隐瞒土地……
这天下有多少土地,叔叔您听我说过,可皇帝不知道呀……
他这丈量土地的工作,没有几年功夫,也是做不成的……
您看吧,这要几年,那要几年,可能忙活下来,十几年就过去了。
这工程大不大,可是如果想要从地方收权,这是必须做的事……
而要找人做事,就必须需要许多技术官员。这些人最好是出身贫苦,和地方上的利益纠葛不大。
他们的培养,还是需要时间……”
张异将史书上,朱元璋对这件事的做法没有丝毫隐瞒,和盘托出。
从逐建自己的班底,到里甲制,到清查户口和田地,从黄册聊到老朱也并未完全来得及推行的鱼鳞册……
一个皇帝波澜壮阔的改革史,在张异口中微微道来。
朱元璋的心情复杂,张异讲的史书,却是关于他的【历史】。
张异所诉说的历史,于他而言却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