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449章

作者:东鸭西楼

  张异虽然对这套制度不满,却也不会轻易想着去改变。

  皇权不下县,地方上始终有一股力量游离在皇权之外,历代皇帝也不是没有想过去解决这件事。

  从郡县制开始,始皇帝就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县城以下的行政单位,分别以三老、啬夫、五老、里典等职位去控制基层,以法家治国的大秦,依然承受不住那庞大的治理成本。

  所以后世的朝代也学乖了,在权衡利弊之下,方有了如今的局面。

  其实说白了,还是生产力不够,农耕社会的中央基本很难控制好地方。

  但宫里那位,就是这数百年来,又一个不信邪的人。

  张异估摸着,皇帝纵容海盗案扩大化,削弱地方乡绅的权力,也有这层意思。

  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皇权进一步集中,君王的目光逐渐下放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但这一切,与他无关。

  他觉得无所谓的事,其实正好是朱元璋心中一块心病。

  张异不经意的话,却是提醒了他。

  “这宗法社会,有弊?”

  “当然有弊,以宗族构建成的社会底层,知家法而不知国法。

  譬如朝廷外边闹得沸沸扬扬的海盗案,为什么沿海之地,士绅能掌控如此大的权利,甚至可以扮演海盗,屠戮华夏自己的百姓?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在许多百姓眼中,家国并不重要,这世间谁当皇帝,他们不知道。

  因为皇帝从来不曾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他们不知国法,也不知君威,

  与他们的生活更为息息相关的,是乡里的士绅,是族里的长老!

  那些人才是他们心里的天!”

  老朱眉头深锁,张异的话对不对,对……

  他比任何人更明白社会的底层是如何运转的,他以前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有什么不对,可当了皇帝之后,他又隐约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对,却找不清楚根源。

  张异的话并不深奥,却刚好能帮他梳理自己心中的疑惑。

  “士绅们获得基层的控制权,就等于拥有了跟朝廷谈判的能力,他们中的某些人,将势力延伸出去的时候,

  就会形成地方豪强,进而成为门阀……

  虽然门阀已经式微,但这种权力形成的根基并没有变。

  相反,没有一个名为门阀的东西,地方上的乡绅看起来更加无害。

  可是他们的影响力,却一点不差!

  就如海盗案中,那些官员……

  他们是朝廷的官,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可面对乡里人犯国法,他们站在谁那边?”

  答案很残酷,因为海盗案的杀戮,已经解答了这个问题。

  百姓只知家法,不知国法……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家国家国,家在国前。

  说白了,百姓心中有没有国这个概念,还未必可知。

  “皇帝似乎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尝试解决,可是他的努力,终究是会失败的!”

  “为什么?”

  二人自然而然放下手中的活,然后走到后院,张异正要去给二人泡茶,老朱一把拉住他。

  张异无奈道:

  “因为,在现有的生产力之下,君王无法给与百姓更多的好处,他们看得见的东西,都是乡亲赋予的!

  甚至很多时候,百姓和朝廷的关系,也是对立的!

  百姓反而需要抱团去对抗朝廷……

  位于为什么,其实说白了,还是出在国法不可依之上……

  譬如,老孟……

  杀人者死,可他的死,是否有人偿命?”

  朱元璋发现张异绕来绕去,又绕回老孟身上,他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张异话。

  “国法庇佑百姓,百姓自然会拥护国法,可所谓的国法,一样是朱家的家法……

  国法不国,百姓对朝廷缺乏信任,自然就不会拥护国法,信任国法……

  诚然,那些利用他们的士绅,族老未必是好东西!

  可反正是家天下,同样是家法,为什么他们不选择维护自己的家法?”

  朱元璋脸色大变,他蓦的站起来,狠狠盯着张毅。

  张异这些话十分直白,可谓是戳了他的肺管子。

  从张异提出的税法改革,到海盗案,老朱已经隐约觉察到地方的问题,

  可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他自己也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案。

  他本以为张异能给他一些建议,可是从张异的口中说出来的话语,更为伤人。

  国法不国。

  只是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张异其实对朱元璋处理常茂和胡公子的方式并不满?

  可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他还有什么不满?

  可是,想起老孟,老朱颓然坐下。

  他仔细思索张异的问题,发现如果设身处地想的话,这确实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国法不可依,则百姓心中无国。

  皇帝换来换去,却不曾改变过他们的生活。

  那些乡绅未必会更好,但只要他们比皇帝好就够了……

  这也是自古以来,为什么君王必须依赖士大夫的原因之一。

  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和这些人争夺【民心】。”

  张异自己笑了:

  “说起来也好笑,乡绅也好,士大夫阶层也好,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商人差不多。

  两头吃,却吃得比谁都肥……”

第303章 权力既然不能吞下,就分给更多人

  二道贩子!

  这个比喻十分粗鄙,但朱元璋却莫名觉得贴切。

  “百姓团结在宗法社会的架构下,宗法和族规就是他们的法,地方上,有威望的乡绅,往往能影响到从地方走出去的官员。

  这些人同样在这套规则下长大,虽然从儒教那里学了另外一套道理,可并不影响他们对宗族的依赖!

  这些人出则为官,退则成为地方的乡绅。

  为官,他们为儒教争利!

  为士绅,他们却可以利用自己背后的民心,去获取更多的利益!

  明明是朝廷定下来的政策,到他们手里,好的,就是为百姓谋福祉。

  坏的,就是朝廷无能。

  上可以挟民意对抗天子,下可以借助天子的权威镇压百姓。

  只是可笑的是,无论是上层的朝廷还是下层的百姓,其实都是吃亏的……”

  朱元璋面面沉如水,想听张异继续说下去。

  张异问:

  “叔叔是否觉得我为朝廷抱不平?

  其实不是,贫道觉得这其实是它活该。

  君王收税,就相当于码头那些混混收商家的保护费,不管如何,既然拿了钱,就当有义务保人平安……

  如果将百姓当成牲畜,国法不正!

  那就不用怪百姓不信任朝廷。

  在这三者的关系中,惟有百姓是没有选择的……”

  张异说到这里,也不准备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

  这是一个意义不大的问题,哪怕是皇帝想要改革,家天下的属性,加上生产力不足的关系,就算是朱元璋也不可能扭转这层社会关系。

  “那如何改变呢?”

  老朱突然问了一句,张异意味深长地看了对方一眼。

  黄家叔叔似乎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

  这已经超出了他所持的立场,应该有的态度。

  “很简单,当天下的生产力可以初步摆脱农耕,而进入工商业发展,百姓可以不依靠宗族获得温饱之后,基于农耕社会而凝聚起来宗族关系会有一定的解脱。

  这是前提,当这个社会关系开始出现松动的时候,皇权才有掌控基层的可能。

  将百姓的民心从士绅那里拉过来,除了需要温饱,也需要安全,所谓安全者,法有所依。

  百姓纳税,就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

  若是朝令夕改,民心不可得也!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