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铁衣曲 第64章

作者:克里斯韦伯

  “教啥学啥呗,这还用问?”王篙又给幺弟一个爆栗:“你就好好学就是了,话忒多!”

  “哎呦!”王朴的额头已经是一片通红,他不敢叫疼,只敢连连点头,心中腹诽道:“大哥好不讲理,明明是自己也不知道,却动手打人!但愿这定林寺的和尚别像大哥这样不讲理,否则我这脑门还不给敲破了!”

  路旁的橡树梢头,鸟儿大声鸣叫,王朴飞快的从腰间的口袋中翻出一块光滑的鹅卵石,解下拴在手腕上的投石索,将鹅卵石放入皮囊中,在头顶上用力旋转了几圈,突然松开一股绳索的末端,只听到一声凄厉的鸟鸣,鸟儿从树上跌落。王朴上前捡起落地的鸟儿,跑了回来:“大哥,这是只斑鸠,还挺肥的,晚上我们有肉汤喝了!”

  “好,好!”王篙大喜,接过那斑鸠:“不错,是挺肥的,有半斤了,两条腿咱俩一人一只!”

  “诶!”王朴喜滋滋的说:“大哥你声音小点,这斑鸠都是成群的,待会若是有飞回来,咱俩晚饭说不定能一人分到一只呢!”

  “行,你这臭小子,长本事了!”王篙满意的拍了拍王朴的肩膀:“总算是大哥没白疼你!”

  有笑声从旁边传来,接着,一个温和威严的声音从王篙身后传来:“少年,这鸟是你从树上打下来的?”

  王篙回过头,赶忙跪了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一行人已经站在他的身后,说话的身材高大,颧骨高耸,浓密的胡须与两鬓相连,一双黑亮的眸子明亮而又有神,身着唐人武官常穿的圆领长袍,腰挂一条银钉腰带,头戴褐色璞头,两旁簇拥着十余人,有唐人也有百济人,还有一个僧人。

  “不错,就是我打下来的,我现在还只有把握打停在树上的,再过两年,便是天上飞的我也能打下来!”

  “哦?可我没看到弓箭,你是用什么打下来的?”那唐人武官问道。

  “是用这个!”王朴伸出右手,露出手中的投石索来,跪在地上的王篙赶忙一把抓住幺弟的衣襟,用力下拉,低喝道:“老四,快跪下来,这是唐国贵人!”

  “用投石索?这是你自己做的?好本事!”那唐人武官笑道:“都起来说话吧!看样子你们是来定林寺求学的吧?这少年是你的儿子?你俩叫什么名字?”

  “回禀上国贵人!”王篙磕了个头,方才小心的站起身来,垂首而立:“小人确是送他来定林寺求学的,不过他不是我的儿子,而是我的四弟,我叫王篙,他叫王朴!我儿子太小,没法来!”

  “姓王,倒是巧了,与我同姓!”那贵人笑道,从腰间摸出一把肉好来,丢给王朴:“这钱是赏你的,你这投石索用的不错,今后要好好练!”

  “多谢贵人!”王篙赶忙将铜钱捡起,又拉着王朴磕了两个头,那一行人走远了方才站起身来,王朴眼馋的看着王篙手里的铜钱:“大哥,那贵人赏了咱们多少呀?”

  “有二十来个吧!”王篙一边数,一边笑道:“不过成色都不错,都是开皇五铢钱,这贵人还真是大方!”

  “大哥,能不能给我几个?”王朴笑道:“按说这贵人是赏我的!”他小心的看了看王篙的脸色:“要不一个也行,也讨个吉利!”

  “臭小子还挺贪心!”王篙看了看幺弟,举起手要给他一个爆栗,想了想手又收了回来,挑了两个成色不好的铜钱丢给王朴:“给你两个,收好了,可别弄丢了!”

  “诶!”王朴喜滋滋的将铜钱小心收好,突然问道:“大哥,你知道那个贵人是谁呀?”

  “我哪里知道?他只说和我们同宗,应该也姓王!”王篙想了想:“唐人里面百济话说的这么好的,又姓王,在泗沘城可不多。你在定林寺,应该还有机会遇到他!”

  “那可好,他这么大方,要是每次赏我这么多,岂不是很快我就可以发财了?”王朴遐想道。

  “你这臭小子!”王篙又是一个爆栗:“只记得贵人赏钱,却忘了贵人叫你好生练,要是下次遇到人家考较你不成,赏钱没有,皮鞭倒是有的是!”

  “这个大哥你放心!”王朴笑道:“别的倒也还罢了,这投石索是我自小玩大的,便是那贵人不说,我也会好好练!”

  “那就行!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去寺里报名!”

“三郎,你今日怎么这么大方?赏给那小子这么多钱?”崔弘度问道,在非正式场合,他还是习惯以三郎称呼王文佐。

  “弘度,你还记得韩长略吗?”

  “当然记得,那家伙头有些秃了,是咱们这伙人当中马上长枪用的最好的,可惜死在……”说到这里,崔弘度挠起后脑勺来:“死在哪儿了,我怎么想不起来了?”

  “就是死在那次咱们出援真岘城的半道上被百济贼围攻!”一旁的沈法僧插口道:“他也是倒霉,那一仗咱们就没死几个人,偏偏就是他!”

  “对,就是那次!”崔弘度一拍脑门:“他估计那次出征前没有拜菩萨,不然要是活到现在,积功下来也应该是个武骑尉了(唐代勋官最低一级)!”

第189章 义儿

  “韩长略就是死在这投石索上!”王文佐冷声道:“当时他就站在我旁边,溅了我一脸血,脑袋右侧太阳穴处深深凹陷进去一大块,脑袋就像个烂西瓜!”他目光扫过众人,每个人都静默不语。

  “我提起韩长略就是想告诉你们,这投石索虽然看上去就是个玩具,但却是能杀人的。哪怕你披甲,若是挨一下也得去半条命,如果用的是铅弹,被打死也不是不可能。而且这玩意和弓箭还不一样,半大孩子就算射术再好,能拉开的弓也就能杀杀兔子,是上不得阵的,而这投石索就算是个女人孩子,只要投的准,威力和成年男丁没有区别。”

  正如王文佐所说的,与弓弩、扭力弹簧炮等投射兵器不同的是,投石索并非通过制造物体形变来存储势能来发射弹药,而是通过旋转绳索来不断提高石弹的旋转速度,最后突然释放绳索,让石弹沿着切线方向高速飞出,其优点就是对使用人的力量没有什么要求,哪怕是个半大孩子也可以用投石索将200克重的石弹投出50米/秒的初速,这已经不亚于优质单体弓的箭速了,考虑到石弹的重量远超箭矢,其威力是超过绝大部分箭矢的,其威力足以杀死穿着皮甲、亚麻甲的成人,如果使用密度更高的铅弹,威力只会更大。

  更重要的是,投石索在发射时几乎不会消耗体能,一名使用120磅战弓的弓手,连续射几十箭就会精疲力竭,但你让一个投石手从早到晚投几千次也不会力竭。而投石索致命的缺陷就是这玩意对使用者要求极高,命中散布堪称玄学,稍有不慎就会打中自己人,要想找到足够多熟练的投石手太难了。

  “那三郎你的意思是?”元骜烈有些不解的问道。

  “慧聪禅师,这些孩子在寺院中要学些什么?”

  “这个……”慧聪赶忙答道:“主要是读、写、算数,还有些佛经、《论语》、《春秋》。”

  “习文事须有武备,何况当今百济正处乱世!”王文佐道:“这样吧,要拿出一半的时间来修习武事,让他们多练练投石索,弓箭、刺枪、骑术也要花时间学学!”

  “还要教这些小子这些?”贺拔雍急了:“三郎,这些可都是百济人呀!”

  “那又如何?”王文佐笑道:“咱们难道还能在这里呆一辈子?这些小子就是未来熊津都督府的栋梁,自然要多花些心血。贺拔,你的骑术在咱们当中是数一数二的,有时间你就来寺庙里当骑术师范、崔弘度你来当弓术师范、沈法僧你来当长枪师范、顾慈航你来当刀盾师范,咱们轮流来!”看到众人面面相觑,却不说话,王文佐笑道:“怎的,你们不愿意?”

  “倒也不是不愿意!”崔弘度在众人中年纪最大,便笑道:“只是觉得没有必要,说白了咱们这些枪术弓术也有不少是家传的玩意,传给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家伙有些可惜了!”

  “那你们就挑几个合适的,收为义儿,这该不是八竿子打不着了吧?”

  “收义儿?”

  “没错,就是假子!”王文佐笑道:“你们觉得这样行不行?”

  众人交换眼色,目光渐渐灼热起来,当时宗族观念盛行,北方又是胡风弥盛,北方豪门大户收养义儿来壮大势力的情况极为普遍,亲子义子之间的界限也不如后世那么分明。王文佐这个建议顿时挠中了众人的痒处。

  “三郎,我等收百济义子会不会触犯了朝廷的忌讳?”柳安到底是老成持重些,低声问道。

  “五郎考虑的是,那我先去向都督府征询一下,不过我觉得问题应该不大,毕竟我们每人最多也就收养三五个义子,而且官位也太低。”

  “三郎说的不错!”张君岩笑道:“其实这收义子还有一件好处,三郎还没有说!”

  “什么好处?”沈法僧问道。

  “咱们在百济打了这么久的仗,大家多多少少也拿了点好处,但百济毕竟孤悬海外,这些好处带回去可是个大难题,多少双眼睛盯着咱们呀,一个不小心,可就是泼天的罪过!若是收养了一两个义子,很多事情不就简单了?”

  “不错,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沈法僧击掌笑道,众人也明白过来,纷纷击掌叫好。原来古往今来,丘八们怎么把合法非法的战利品弄回去都是一个大难题,隋有史万岁、唐有侯君集、明有蓝玉都有在战利品上吃过大亏,而对于王文佐他们来说,难度还要大得多,因为他们回国是必须坐船的,上船下船时他们携带的财物很容易被发现,更不要说当时金银货币还很少见,他们分到的财物主要是铜钱、绢布、器皿等,这些玩意的体积可不小,想要蒙混过关可是难比登天,而如果有了百济义子,可以暂时寄存,然后慢慢托商旅运回来,其中操作的空间可就大多了。

  “君岩能够想到这一层也算是不错了!”王文佐笑道:“只是还是看的浅了些!”

  “哦?”张君岩有些不服气:“难道还有我没想到的?”

  “列位!”王文佐没有直接回答:“你们觉得这里最大的财富是什么?”

  争论顿时爆发了,有人说是金银、有人说是宝石、还有人说是珍珠、貂皮,不一而足,最后目光都聚集到了王文佐身上。王文佐笑了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是土地,有土斯有财,土地才是一切财富之母!”

  “三郎说的不错!”张君岩有些不服气:“可我们早晚是要离开这里的,又没法把土地带走,这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京官们身在长安,妨碍他们在河东、河北、江淮有田庄吗?”

  “可,可是河东、河北、江淮都在大唐治下……”张君岩话刚出口,就反应过来,好像百济也是大唐的熊津都督府,不禁语塞。

  “我知道你们觉得这熊津都督府与大唐内地还是不一样,这个我也知道,不过事在人为!”王文佐笑道:“现在我把我的法子说出来,你们几个听听,看看行不行!”

第190章 利益分配

  众人皆知王文佐素来多智,交换了一下眼色,纷纷围拢了过来,静心听讲。

  “的确土地田产我们是没法带回大唐的,但是只要我们能拿下百济,至少一两年内,百济的土地给谁,不给谁还是我们说的算的,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交换了一下眼色,纷纷点头,苏定方撤兵之后,百济复国运动几乎是全民参与,换句话说,除去泗沘城内一小部分之外,其他所有百济人只有逆贼和从逆的区别,即便是族灭全家也不冤,身为都督府兵曹参军的王文佐,想要没收谁的田产,也就是笔头子动几下的功夫,完全合法合理合规,连御史都不会弹劾。

  “三郎你是打算把一部分田地寄存在我们义子名下,这倒是个好办法!”张君岩笑道。

  “这怎么行!”王文佐笑道:“你是嫌御史们太闲了吗?这不是把把柄往人家手里塞吗?再说人心总是会变的,这些半大孩子年纪大了,就会把这些田产当成他们自己的,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那三郎的意思是?”张君岩问道。

  “这些田地必须给一个机构,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人会变心,机构不会!”王文佐道:“然后让这些孩子们在这个机构里任职,升迁,我们通过这个机构来控制他们!”

  “机构?”张君岩皱起了眉头,这个陌生的词汇让他有点茫然。

  “比如定林寺!”王文佐笑道:“我们把田产寄存在定林寺名下,然后这些孩子们在定林寺中任职,一点一点升迁,而定林寺可以通过贸易、纳贡、交租等方式每年给我们带来收益。在外人看来,田地是给定林寺的,而慧聪和尚很清楚田地是怎么来的,也很清楚如果背叛我们就会被我们的义子发现,而义子们需要我们的庇护和关系,换取升迁的机会,而我们身居幕后坐享好处,很完美,不是吗?”

  “那慧聪若是和这些义子勾结起来对付我们呢?”张君岩问道。

  “很难!”王文佐笑道:“你们也知道这慧聪原本在定林寺中的地位并不高,而定林寺乃是百济的镇国宝刹,肯定有逃散在外的高僧,他这个年纪、这个资历、这个佛学修为,想坐稳主持的位置是很难的,他是离不开我们的支持的,又怎么会想着与我们为难?”

  “三郎说的不错!”张君岩一拍大腿:“再说一个人背叛不难,这么多人想要齐心协力,那太难了。”

  “那若是等到慧聪那厮坐稳了位置之后呢?这些日子看来,这厮处事干练,寻常人还真的斗不过他!”柳安问道

  “若是如此,我也有办法!”王文佐点了点头:“定林寺原本在泗沘城周围是有不少寺产的,但是战乱一来,这些寺产有不少已经被划做他用了,比如袁飞他们几个分到的,还有不少是百济人自己私占的,只要他们缴纳租税,承担劳役,都督府便开具田契,承认为其所有。这样一来,就必须从其他地方划拨田地来补偿定林寺,而这些田地又是有原主的,双方必有纠纷,这种纠纷打起官司来,没有个三五十年都完结不了,定林寺又怎么离得开我们?”

  听到这里,众人不由得纷纷叹服。古今中外,最头疼,最难搞定的官司就是土地官司,只要王文佐在划分田地的时候做些手脚,定林寺未来几代主持都得吃住在都督府的衙门,慧聪就算是活神仙,这辈子也别想脱得干系。

  “人与人差别也忒大了,我本以为自家眼力不错了,最多也就看个三五步远,三郎却能看到百步开外。”张君岩向王文佐长揖为礼:“从今往后,我张君岩唯三郎马首是瞻!”

  “起开些!”贺拔雍一把推开张君岩:“这里要跟着三郎马首的多了,何止你一人?”说罢,自己也向王文佐长揖为礼。

  “哎,诸事总要讲个先来后到!”崔弘度大声道:“俺可是早早就跟着三郎共事了,贺拔你一个晚辈,还是让后些的好!”

  贺拔雍闻言大怒:“崔弘度你休要在我面前充大,你也大不了我几岁,还敢叫我晚辈?”

  “我大你足足八岁,如何不能叫你晚辈?”崔弘度笑道:“而且我那我那七房小妹仪容、女红、学问都出众的很,又正当韶龄,尚未婚配,我先前已经和三郎说过了,只要三郎一点头,我们两家就是姻亲,你怎么能比?”

  “说得好像就你家有女儿,我家就没有一样,我也可以把我贺拔家的女儿说与三郎!”贺拔雍冷笑一声:“再说不是三郎还没点头吗?姻亲都叫上了,好不要脸。”

  “你家是有女儿不假,可我那小妹可是清河崔家女,诗礼传家,仪容贤淑,岂是你贺拔家能比的?说句托大的话,便是天家女儿,在婚嫁场上也比不过我们崔家的女儿!”

  听了崔弘度这番自夸,贺拔雍怒目以对,却无法反驳。崔弘度这话的确不是托大,唐初上流社会婚姻鄙视链上最高端的不是身为天家的陇西李氏,而是关东诗礼传家数百年的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这几家,原因很简单,天子李家的女儿普遍骄横跋扈,私生活不检点,而且喜欢参与宫廷政治斗争,一旦失败就会牵连夫族,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文提到的房遗爱谋反案,好几个驸马爷都被牵连进去,身死族灭。

  而这几家士族女儿受过很好的礼法文化教育,治理家业教育子女都是一把好手,又能提供妻族强大的人脉资源,也不会惹来祸患,是理想的贤内助,因此时人听到天子招婿便唯恐避之不及,反倒对清河崔氏女趋之若鹜。(韦伯这里附带说一句,元代杂剧《西厢记》故事背景就是在唐代,其女主角崔莺莺便是姓崔,又是博陵郡人,显然是博陵崔氏,其未婚夫是郑尚书之子,显然是荥阳郑氏。显然崔氏女是良配在当时就是社会常识,作者在作品背景底子打的非常深厚,所以里面的人物才立得起来)

第191章 援兵

  “二位!”柳安见王文佐脸色难堪的很,心知这种事对方也不好开口,只得笑道:“眼下咱们都还身在敌国,生死未卜,说什么姻亲还早得很。再说三郎平日里行事大家还不知道?最是公允,便是对百济人都仁厚之极,何尝是咱们自家兄弟?莫要为了些还没有的事情争吵,反倒伤了和气不好!弘度,今日是你的不是,还不像贺拔赔个不是?”

  虽然随着王文佐的崛起,柳安已经不再是这个小团体的首领,但他平日里行事周到,待人宽厚,众人也都对他服气的很。崔弘度听了他的话,便向贺拔雍唱了个肥喏:“方才确是我的不是,还请贺拔兄弟莫要放在心上,原谅则个!”

  “不敢!”贺拔雍换了一礼:“方才我也是莽撞了,还请崔兄见谅!”

  看到崔弘度和贺拔雍不再为自己婚事问题争吵,王文佐这才松了口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这个“琅琊王氏”可是冒牌货,唐人婚配对家族姓氏之看重他可是再清楚也不过了,要是现在订下了婚约,将来一细查漏了馅,那可是亲家不成成冤家了,赶忙笑道:“五郎说的不错,我眼下的确不是考虑婚事的时候,还是先想想怎么平定叛乱的好!”

  “朝廷不是要派援兵来吗?算算时间,也就是最近的事情了!”沈法僧道:“只是不知道会有多少兵马来?主将是谁?”

  “是呀!”顾慈航应道:“援兵少了不济事,多了咱们这里军粮也不多,这还真是个麻烦事!”

  “是呀!”

  “不错,粮食是个大问题!”

  提到粮食,众人都是唉声叹气,可以这么说,从百济复国军起事的第一天起,最让唐军头疼的就是军粮,军粮不足打了胜仗也没法追击扩大战果,无法长期围攻敌方山城扩大控制范围,而无法控制范围就无法征收到更多的粮食,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明明唐军不断打胜仗,但形势却始终没有好转,直到扶余丰璋杀了鬼室福信,王文佐乘机拿下了熊津城,局势才有了对唐军有利的转变,开始有百济村寨主动向唐军投降了。

  “没有粮食也有没有粮食的打法!”王文佐笑道。

  “没有粮食怎么打?”沈法僧问道。

  “直取敌军腹心,迫其决战!”王文佐说:“只要打赢了,自然万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