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里斯韦伯
“因为他是我的长子!”泉盖苏文冷哼了一声。摄于他的积威,所有人都闭住了嘴。
“渊男产、渊男建,我知道你们两人的想法。渴望权力很正常,但是你们要记住,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家族。我弑杀荣留王,自封大莫离支,怀恨之人多如牛毛,但这不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我还活着;最危险的时候是我去世之后,那时仇恨我的人将群起围攻,若是你们兄弟三人那时候为了争夺权力而自相残杀,那家族就覆灭无日了,所以我只能把权力传给你们大哥,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你们明白了吗?”
第128章 机会
“明白了!”兄弟三人齐声应道。
“嗯!至于鸭绿水之败,这也不能全怪你们大哥!”泉盖苏文道:“唐军统帅是契苾何力,他是唐军宿将,唐国太宗皇帝时候就效力军中了,便是为父与其交手,也未必能取胜,何况是他。”
“父亲!”泉渊男产将泉盖苏文竟然如此偏心,愤然道:“可是战败者死是我国之军法,若是依照军法治罪,何以服众?”
“治罪?呵呵!”泉盖苏文笑了起来:“那上次唐国天子亲征我国,尔父我连战连败,应当如何处置呀?”
泉渊男产顿时哑然,泉盖苏文所提到的乃是公元644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虽然最后不得不撤兵,但破十余城,斩首四万余级,迁徙民户七万余,高句丽一方可谓是惨败,当时国中执政的正是泉盖苏文,若是依照高句丽的军法,泉盖苏文本人肯定是要被重重责罚的。
“打了败仗就要死,那是用来处置中下层兵将的,岂能用来处置我们自家人?”泉盖苏文冷笑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何况马上就有翻盘的机会了!”
“翻盘的机会,父亲您是说……”一直沉默不语的泉渊男生抬起头来:。
“不错!”泉盖苏文笑道:“我刚刚收到探子的密报,北路唐军的统帅已经不是契苾何力了!”
“会不会是唐人故意散布出来的消息?”
“不,漠北的铁勒人叛变了,契苾何力原本是铁勒一部可汗,唐国天子调他回去处置叛乱!这已经通过几个渠道获得的情报确认了!”泉盖苏文面无表情,但眼睛却闪射寒光:“临阵易帅,契丹,铁勒的骑兵肯定也会随契苾何力离开不少,这是个好机会!”
听到这里,泉渊男生眼睛一亮,经由大唐开国以来数十年间的军事征服和政治拉拢,草原上原本兴盛无比的东西突厥汗国已经崩溃,继之而起的薛延陀、铁勒、回鹘等游牧民族政权也要么被唐军击败,要么被帝国拉拢成为唐帝国的藩属,而这些骁勇善战的骑士们也成为唐帝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毕竟这些藩兵与府兵还是不一样的,他们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指挥官通常为自己部落的首领,所以如果契苾何力被调走,那么北路唐军也会失去相当数量的骑兵,无疑这将大大的削弱其力量。
“父亲,请给我一个复仇的机会!”泉渊男生大声道。
“不行!”泉盖苏文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长子,不等次子和第三子露出笑容,就听到泉盖苏文道:“这次由我亲自来,渊男生你留下来坐镇平壤!”
“您亲自去?”泉渊男生心情很复杂,既有失去复仇机会的失望,又有得到父亲信重的惊喜,通常来说家主出战,镇守居城都是继承人的责任。
“对,这件事情不可能交给别人!”泉盖苏文的声音毫无情绪波动:“如果打输了,高句丽就完了;如果打赢了,那我们就完了,只有我亲自去!”
“我明白了!”泉渊男生点了点头,这就是篡位者的悲哀了,没有传统的保护,他们的四周都是潜在的敌人,随时都要警惕有人效仿他们:“父亲请放心,我会把平壤守好的!”
“嗯,那一切都交给你了!”泉盖苏文拍了拍长子的肩膀,眼睛里少有的流露出一点温情:“对了,渊男产、渊男建你们两个这次随我一起去,也该让你们两个长长见识了!”
“多谢父亲!”泉渊男产和泉渊男建异口同声的应道,他们瞥了泉渊男生一样,毫不意外的从长兄脸上看到一片阴霾。
雪粒从天空飘落,落在窗户打磨过的河蚌壳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王文佐推开窗户,寒风从窗口卷入,他不禁打了个寒颤,远处黑色的田地已经有了些许斑驳的白点,新罗的农民们正在田间忙碌,企图从即将到来的冬日之神手中多抢回一点食物,这样他们在来年的春天里就能比别人多一分活下来的几率,好继续为他们的国王和领主服务。
王文佐重新关上窗户,将寒风和窗外的一切和自己隔开,他很奇怪自己此时的矛盾心理:自己能够毫不犹豫的做出让千万人死去的决定,又会对那些悲惨的人们怜悯,尽可能的让他们过得好一点,这难道不是一种虚伪的自我欺骗?告诉自己还是自己,还是那个生活在物资充裕的现代社会,性格温和、与人为善的中产阶级小市民,而不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公元七世纪唐帝国征服者?
“三郎,都已经准备好了!”崔弘度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嗯!”王文佐点了点头:“将士们都拾掇好了吗?”
“都好了!”崔弘度笑道:“今日是与金大将军合兵的日子,多少也得给咱们大唐长点脸,别让新罗人小瞧了咱们!”
“说得好!”王文佐拍了拍部下的肩膀,崔弘度口中的金大将军便是金仁问,他是新罗国的王弟,同时身兼大唐神丘道行军大总管与新罗大幢将军,受命运粮给平壤城下的唐军。而王文佐他们都是当初参加过灭百济这一战的,而在这一战中新罗与唐军虽然是盟友,但双方的关系其实很微妙,新罗外示恭顺,心里却戒备唐军假途灭虢,把自己也连锅端了;而唐军则对新罗军没有依照约定的时间赶到心怀怨恨,两军还因此发生了冲突,这件事情王文佐他们都是知道的,自然对这支即将到来的“友军”怀有戒惧。
王文佐出的门来,迎面而来的寒风让他不禁打了个哆嗦,眼前的打谷场旁是一片杨树林,如今树叶早已落尽,白生生的树杈指向灰黑色的天空,了无生气。所部的军士们已经在门外的打谷场上披甲列阵,只见长矛如林,铁甲如墙,八百余人站在寒风中,没有军将的命令,纹丝不动。
“校尉!”贺拔雍迎了上来:“您看如何?”
“好!”王文佐拊掌笑道:“也让新罗小儿看看,我等大唐男儿不仅身上有铁,眼中亦有铁!”
第129章 赠刀
众人轰然相应,鱼贯而出,在行列末端是数百匹装运辎重的骡马,其中还包括十二具“蝎子”。王文佐的头顶上,绯红色的大旗被迎面而来的北风吹得猎猎作响,直到被不断落下的雪花冻住,仿佛一块巨大的猪肉冻。
在俯瞰汉江的丘陵上,立起了一顶装饰华丽的锦帐,两根长杆竖起,杆顶分别悬挂着“唐神丘道行军大总管金”与“新罗大幢将军”的大旗,金仁问正在帐中,与手下的主要将领共进晚餐。
王文佐抵达时,天色已经有些晚了,在马背上颠簸了半天,浑身酸疼。他咬牙忍住,沿着土坡登上丘陵顶部,他注意到道路两边的新罗护卫个个都盔甲鲜明,仪容英俊,暗想这些应该就是著名“花郎”吧?
“唐折冲府别将——请求……”由于风大的缘故,替王文佐通传的新罗军官的声音听起来断断续续的,有些滑稽,等待晋见的王文佐习惯性的观察四周的地形:虽然由于角度关系,无法俯瞰到全貌,但应该说金仁问地点选择的不错,汉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江水的流速明显变慢了,是一个天然的渡口。而这个土丘是周围的制高点,站在丘顶不但可以俯瞰汉江南岸方圆十几里的情况,就连汉江北岸的动静也难逃他的眼睛。看到这里,王文佐不禁暗自松了口气,至少这次自己用不着在一个无能之辈手下当差了。
“王校尉,请!”通传的新罗军官的口音很重,王文佐根本没有听清楚对方说啥,只是根据对方的手势行事,他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便跟在那个新罗军官的身后,走进帐篷,距离上首还有七八步远的距离便停下脚步,叉手行礼道:“末将青州府折冲府别将王文佐参见大总管!”
“王校尉免礼,看座!”
“好纯正的洛下音,至少从口音完全听不出是个新罗人!”王文佐心中暗忖,小心的后退了两步,在最靠近帐篷门口的一张矮几旁坐下,他倒不认为这是金仁问对自己的羞辱,若不是王文佐是这路百济唐军的最高指挥官,估计连进这顶帐篷的资格都没有——两人的官位相差太过悬殊,即使不考虑金仁问新罗王弟的身份,其在帝国也身居左领军卫将军(从三品),能够给一个帐篷门口的位置,已经算是例外的抬举了。
王文佐刚刚坐稳,便有人送来了餐食——主要是烤肉,应该说厨子手艺不错,肉的表皮被烤的金黄酥脆,在刀锋下噼啪作响,滚烫的油汁沿着刀刃流下,王文佐感觉到自己的唾液大量的分泌出来了。
“王校尉,我听说你在先前曾经打败过一批靺鞨人,此事属实吗?”
王文佐下意识的抬起头,随即意识到这是在喊自己——帐篷里只有他一个唐人,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短刀,站起身来面朝着上首,叉手行礼:“回禀大总管,确有此事!”
“很好!”金仁问笑了笑,伸出右手相召:“你来近些!”
王文佐上前两步,距离金仁问还有五六步便停住了。
“你再近些!”
王文佐微微一愣,当时距离魏晋不远,中国还处于贵族社会,社会中对士庶之别看的极重,甚至将李家不过视为贵族中的第一家族罢了,毕竟像兰陵萧氏、渤海高氏、武川宇文氏、弘农杨氏等姓氏祖上也是当过天子的,崔卢王等姓氏论历史的辉煌也不亚于以上几个姓氏,甚至在唐初编撰的《氏族志》中,陇西李氏甚至位居崔卢等姓氏其下,逼得天子亲自出场干涉。新罗国只会更甚,在这种情况下,不同身份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森严的礼法束缚之下,像金仁问这样的新罗王弟,普通人与其交谈时的距离都是有不成文的法则的,若非特殊情况,靠的太近就会被视为无礼,遭到严厉的处罚。
“无妨,近些我有话与你说!”金仁问看出了王文佐的犹豫,微笑着招了招手,王文佐又上前两步,躬身道:“有何事,还请大总管吩咐!”
“靺鞨人世为高句丽犬马,为我寇仇,杀戮百姓甚多。你这次做的很好!”说到这里,金仁问解下腰间的佩刀:“此乃我在长安时,友人赠予我的宝刀,我今日将其赐给你,希望你能够继续为天子效力,诛杀抗拒王命的蛮夷!”
“多谢大总管赐刀!”王文佐赶忙举起双手接过侍从转呈过来的佩刀,躬身拜谢,帐篷里顿时静了下来,两厢的新罗贵人们都停止交谈,用异样的视线看着这个贸然出现的唐军军官。王文佐也感觉到了这异常的气氛,屏住呼吸,倒退了几步回到自己的座位。
由于是军前的缘故,宴席很快就结束了,王文佐带着佩刀回到自己的营地,将当时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崔弘度和贺拔雍,两人好奇的让王文佐拿出佩刀来让他们开开眼界。王文佐只得取出赐刀来,崔弘度拔刀出鞘,只见刀光如雪,寒气逼人,细看刀身上细密的松花状鳞纹,却是千百次锻打之后留下的痕迹,不由得失声赞道:“好刀,也不知道耗费了工匠多少心血,大总管果然是好度量,若是换了我是舍不得的!”
“与我也看看!”贺拔雍从崔弘度手中抢过刀来细看,突然问道:“诶,这刀柄上的“徒河氏宗”是什么意思?”
王文佐接过刀来,只见那刀柄上有四个字“徒河氏宗”,他摇了摇头:“这个就不知道了,应该是一个徒河氏的宗族的刀吧?我听说大总管在长安交游广阔,应该是他在长安结识的朋友!”
“徒河氏?”贺拔雍挠了挠后脑勺,问道:“老崔,你听说过这个姓吗?”
“徒河氏?”崔弘度皱了皱眉头:“不知道,不过这应该是个鲜卑姓氏,和你一样!”
“那这可就多了!”贺拔雍笑道:“长安城里的贵人们,祖上没有一个鲜卑姓氏的,还真不多!”
第130章 来历
“这倒是!”崔弘度将佩刀还给王文佐:“不过能够让大总管带在身边,这位徒河氏一定是位了不得的大贵人,大总管以此刀相赐,与三郎您也是一桩好事!”
“这个就不好说了!”王文佐随手将佩刀交给桑丘,苦笑道:“你当时是没看到,那些新罗人目光一下子都聚集过来,好似要把我一口生吞掉一样,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等宝刀却归了别人,换了我也是要眼馋的!”贺拔雍插口道:“被人盯着看几眼又死不了,却能得这等宝刀,多好的事情呀!”
“这倒也是!”
夜色已深,众人已经散去,金仁问坐在灯前,手中拿着一本《汉书》,作为新罗有数的大贵族,金仁问的帐篷比寻常人家的厅堂还要大,摆放了各种奢侈品,柔软的床垫,丝绸睡衣,驱散寒夜气息的青铜炭盆,精致的鎏金油灯、一圈精致的银杯围绕着一壶葡萄酒、角落里摆放整齐的柏木箱里是他的衣物、书籍、围棋、古琴、笛子,帐篷门口旁是他的兵器架和两只海东青。
“殿下!”
“进来说话!”金仁问放下手中的书,来人是个身形精悍的中年人,他向金仁问躬身行礼,然后压低声音道:“殿下,对岸的高句丽人都退守山城中,就连夜哨都没放出来!”
“哦?这么松懈?”金仁问皱起了眉头:“怎么会这样?”
“听说是由于唐军兵临平壤城下,汉江北岸各城塞的守兵被抽调了不少,所以当得知我大军云集后,高句丽人就坚壁清野了!”
“原来如此!”金仁问点了点头,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新罗人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不可能瞒过对面的高句丽人的,若是毫无动静,反倒是有诈了。
“殿下!”那中年人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我听说您在晚宴的时候将那把宝刀赐给唐军将领了,这未免也太过了吧?”
“过了吗?”金仁问笑了笑:“我倒是觉得还好吧!”
“那可是英国公赐予您的!”
金仁问道:“那又如何,这刀原也不是英国公的,人与我,我与人不是很正常吗?这刀挂在我腰间又有几人知道是何来历,还不如拿出去送人,反倒更有用些!”
“是旁人赠给英国公的?”
“嗯!这个来历可就说来话长了!”金仁问笑了笑,低声讲述了起来:
原来两人口中的英国公便是唐国名将李绩,此人少年时为乡里豪侠,大业年间跟随瓦岗军首领翟让起义,翟让被李密所杀后,他便跟随李密,成为李密的心腹大将。李密出身显赫,祖上乃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李弼,宇文泰兴复鲜卑旧姓,李弼就被赐姓徒河氏,这柄刀便是徒河氏家主所用,后来李密叛唐被杀,李绩为其收葬,办理后事,这柄刀也就落在了他手中。
“原来如此!这么看来此刀也是件不祥之物,殿下您送与旁人也好!”
“刀剑本就是杀生之物,何来不详之说?”金仁问笑道:“我这次回国领兵,处境着实尴尬,若是我猜的没错,兄长和金庾信肯定会在军中安插人手,以为监视我的耳目,甚至必要时突然起事,永绝后患。我今日赐刀给那个唐人校尉说到底也就是投石问路,看看有什么动静,也好有个防备!”
“运粮平壤可是大唐天子的军令,难道金庾信那个老匹夫竟敢在其中作梗?”那中年人闻言又惊又怒:“他就不怕天子震怒,降罪与他吗?”
“大唐天子权威虽盛,在这海东之地还有几分呢?”金仁问自失的笑了笑:“再说从当初去长安的那一刻起,我金仁问就是一个多余之人了,先父在的时候还会念点父子之情,现在先父归西,兄长继位之后,我与他们就是一个如鲠在喉的厌物,他们做出什么来我都不会奇怪的!”
“殿下何出此言,您于新罗有大功,又被大唐天子看重……”“我与新罗有大功不假,可身为王弟,挟不赏之功,呵呵!”金仁问笑了笑:“大唐天子是对我看重,可惜却是想拿我留作制衡新罗的筹码,若是将来新罗与大唐起了冲突,那就以我为新罗王,征讨母国。这可都不是什么好事呀!”
中年人顿时哑然,正如金仁问所说的,从当初金春秋将金仁问送到长安为人质的那一天起,金仁问实际上就已经是多余之人,不管他在长安时多受天子宠幸看重,回到新罗后获得多少高官显爵,但在新罗和大唐金仁问其实都是只要价格合适,随时可以舍弃的筹码。这种行走于刀锋之上,随时可能落入深渊的感觉,着实不好受。
“也许这就是身为次子的命运吧,一切都是属于长子的,甚至自己的性命!”金仁问长叹了一声:“时间不早了,明日要渡江了,我要早点休息,你先退下吧!”
风夹杂着细雪,打在王文佐的脸上,隐隐作痛,他竭力装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挺直脊梁,绷紧脸,不时眺望一会江对岸,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
“三郎!新罗人架桥的速度很快呀!”崔弘度压低了声音,警惕的看着不远处担任联络官的那个新罗花郎:“只用了大半个白天,第一条浮桥就差不多搭好了!”
“不奇怪!”王文佐将风帽拉紧了些:“他们和高句丽人可谓是世仇,沿着这条河少说也厮杀了几十年了,若是连浮桥都搭不好,那还不如找块石头把自己撞死算了!”
“三郎!我的意思是如果灭了高句丽之后,那新罗人岂不是与我比邻?那……”这时那个新罗花郎的目光转了过来,崔弘度只得闭住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嗯,你能想到这些很好!”王文佐向那个新罗花郎点头致意,待其转过头去,才继续说:“不过大雁还在天上飞,就考虑是炖还是烤是不是有点早?”
第131章 联姻
“这倒也是!”崔弘度也露出了笑容:“到了那时候说不定咱们早就已经轮替回乡里了,对了;你应该还没有婚配吧?我家七房有一个妹妹,今年刚刚十五,也尚未婚配,要不回去后我俩结个亲家?”
“这个……”王文佐古井无波的表情顿时被打破了:“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崔弘度显然是考虑已久了的:“三郎,你莫看我这样子,可也是清河崔氏的旁支,我那七房小妹仪容、女红、学问都是这一辈里数得着的,若非前年天子下诏禁止“七姓十家”自相婚配婚配,我也不会与你提这桩事请!”
“崔兄,我不是这个意思!”王文佐神情有些狼狈,崔弘度所说的“七姓十家”即历史上著名的“禁婚家”,即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这七姓,北魏陇西李宝之六子,太原王琼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范阳卢度世之四子、卢辅之六子、卢溥不知几子,清河崔宗伯之二子、崔元孙之二子,前燕博陵崔懿之八子,西晋赵郡李楷之四子,这十人的家族。
这些家族是当关东地区士族中家学深厚、门第最为华贵的一批,在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声望。当初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这些家族就与北魏王室通婚,从而进入统治阶级上层,经久不衰。即使入唐之后,这些家族依旧挟家学礼法之清,鄙视他族之“浊”,恃其族望,仍按照南北朝以来的旧俗在五姓内部通婚,耻与他姓为婚。
而唐开国功臣如魏征、房玄龄、李绩等人都争相与这些高门大族通婚,甚至为此拿出巨额财富。而当时的权相李义府出身贫寒,他为其子向这些高门大族求婚,却被拒绝,恼羞成怒之下便请求高宗皇帝下诏禁止这些名门望族内部联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姓十家”事件。
“那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担忧钱财不够?”崔弘度笑道:“三郎你放心,我与你是生死之交,你在才略人品我都是亲眼所见的,而且你的家门虽然中衰,但也是“琅琊王氏”,我想家里人是不会在这方面为难你的!”
“你不觉得我与你那小妹年龄相差太远吗?”王文佐苦笑道:“你那妹妹今年才十五,我都二十七了,差十二岁呢!”
“这不是正好?”崔弘度笑道:“好男儿先建功立业,然后再考虑妻室,这可是世间美谈!再说以三郎你的年纪,哪里还有与你相当的女子尚未出嫁的?难道你要娶个寡妇、或者被休之女?”
听到这里,王文佐再也说不出话来,正如崔弘度所说的,唐时女子婚配很早,一般十三四岁便开始婚配,所谓豆蔻年华便是指的这个年纪,十八岁还未曾出嫁的就是老姑娘的,王文佐如果要找一个年纪相当的,恐怕只有寡妇或者二婚女子了,一个士家子弟一开始就娶寡妇或者二婚女子为妻,若是放在现代社会倒也还罢了,放在当时的确有些骇人听闻。
崔弘度见王文佐不说话,以为是被自己说服了,笑道:“三郎你也不用急,我们轮替回去应该还有半年时间,你心里有个底就成。虽说你才略过人,可还是要为家业准备些,这次若是能破平壤城,可不能像上次那样一介不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