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28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而且他虽然不是嫡子,但在这个讲究血脉出身的年代,他比起谁来也毫不逊色。

  最关键的,也是李世民喜欢他的一点,那就是李世民是真的能从李恪身上看到自己当初的影子,英武果敢,擅长骑射。

  简直和当初在太原之时的自己,一模一样。

  如果不是出身原因的话,他一定会立李恪为太子,只可惜是隋炀帝的外孙,母亲是杨妃。

  现在的李世民不会考虑让他当太子。

  但如果让李恪去漠北的话,的确是非常的合适,首先他是自己的儿子,这份信任度就完全不一样。

  其次李恪有能力,是能够翱翔九天的雄鹰,他这么多儿子里面,也只有李恪去,能够让他放心。

  最重要的是!

  国师这么说,这代表着国师认可李恪的能力,认为李恪可以承担得起这个重任,这比任何的赞誉都要高,李世民这么多年下来,还从来没有见过国师看人出过错。

  这是当然,洛苏文三项99的人间极致,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的意外,否则当然不会出错。

  李恪就是洛苏李世民所有儿子里面,最优秀的那一个,所以洛苏才会提名他。

  最重要的是,李恪的年龄也合适,刚好十七八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很多事。

  李世民突然想到了什么,低声问道:“国师,既然恪儿这么优秀,你说恪儿能不能?”

  洛苏立刻摇头严肃道:“天子,不要有这种想法,他带来的内耗还比不上他带来的好处。”

  李世民闻言立刻收摄心神,又说道:“但恪儿会愿意吗?

  他会不会认为这是朕在流放他?

  这毕竟不是小事,去哈拉和林那种地方,日后相见的时日就太少了。”

  洛苏淡淡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来灵天阁吧,天子,你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

  蜀王李恪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踏入灵天阁,他颇有些惊疑不定,亦步亦趋的走进恢宏的灵天阁后,便见到那位如同神圣的国师,以及自己的父亲都坐在上首,齐齐望着自己。

  “儿子拜见父皇,拜见国师。”

  他从地上起身,而后规规矩矩的坐着,就连张望一下都不敢。

  洛苏温声道:“蜀王,刚才天子和我商议,漠北部族近来有些反复,天子担心漠北再次坐大,所以想要派一个宗王过去坐镇,我向天子推荐了你,你有什么想法?”

  李恪只觉瞠目结舌,去漠北坐镇?

  李世民也温声道:“如果恪儿你不愿意可以说,朕可以换一个人去。”

  李恪一下子沉默了。

  从小到大,他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恪儿,你不要争。

  什么都不要争。

  娘只想看你平平安安的长大,娶妻生子,然后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

  杨妃对自己的身份最是清楚,所以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她也不让李恪有非分之想。

  李恪一直知道,他的身份在大唐内部不会有什么大发展的。

  就算再重用他,但最后到齐王李玄霸那样也就到顶了。

  洛苏知道,李恪知道,李世民也知道。

  但这就是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

  但他是李恪,最像李世民的那个皇子!

  在这里,李恪鬼使神差的没有回答李世民自己想不想去,而是转头问了洛苏一个问题,他很是郑重,“恪叩问国师,恪与国师不曾有过半句言语,国师为何会向父皇举荐恪?”

  这句话就很巧妙,问的洛苏也微微眯起眼来,既而笑道:“你本该是翱翔九天的鲲鹏,我不愿意让你做栖息树枝的燕雀,所以推荐你,你这个问题岂不是最好的回答吗?”

  李恪闻言,没有丝毫的犹豫,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跪倒在两人面前,直接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响头。

  眉头直接嗑出了血迹,他的眼神明亮,声音洪亮,“父皇,儿子愿意去哈拉和林,为父皇戍边,为太子兄长戍边,为大唐戍边!”

  他的声音在殿中回荡,英气纵横,这幅英武的样子,让李世民心中激荡,他伸出手摸了摸李恪,感叹道:“朕的好儿子,孩子,苦了你了。”

  洛苏颔首笑着望着这一幕。

  李恪啊,你要努力,我的蓝图到底对还是错,你是最关键的一步。

  ————

  贞观十年元月,上封蜀王恪为燕王,授安北大都护府大都护,都督安北大都护府诸军事,又以天可汗敕燕王为第一烈日可汗,统率漠北诸可汗,使持节,如天可汗亲临。——《唐书·太宗本纪》

第910章 燕王十二部

  朝堂上,对于李世民要让李恪出镇安北大都护府这件事,争吵是非常激烈的,即便这是国师提出来的建议,但不赞同的人依旧很多。

  有人甚至直接问李世民道:“陛下难道就不担心日后,受封漠北的宗王造反?”

  李世民早就知道魏征等人会这么问,因为他也这么问过洛苏。

  于是他便直接用洛苏回答他的话回道:“如果有朝一日漠北宗王能造反,那证明朝廷已经控制不住漠北,就算是没有宗王,也会有其他人南下。

  朕的儿子可靠,还是不知道哪里来的人可靠?

  周朝的诸侯为国藩篱,至少也经过了四代才渐行渐远,诸位爱卿认为呢?”

  洛苏的回应很巧妙,既然你用未来必然发生的事来议论现在的政策,那我也用未来必然发生的更差的可能回应你的问题。

  受封漠北的宗王会不会有朝一日出问题,如果收回权力不及时的话,一定会,所以要搭配流封建,实际上即便是流封建也不能保证安全。

  因为几十年已经足够镇守漠北的宗王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让中央插不进手去。

  所以魏征房玄龄的等人很正确,没有错。

  但,就算是没有宗王,大唐就不会有北境的边患了吗?

  不会的,大唐的北境边患是注定的,只不过是敌人是谁的问题,就算是草原上的游牧进了中原,照样要面对北境边患。

  李世民想明白这个问题后,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肉烂在李氏锅里的想法,就算是有一天大唐要再面对北境边患,他希望是两个自己的子孙,而不是一个外姓的人。

  当诸位宰相都想明白李世民所想的时候,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

  杨淑妃殿,李恪静静跪伏,他的视线从颇为素雅的装饰上一一扫过,这里朴素的不像是一位位尊四妃的寝殿。

  正如杨淑妃一直以来所恪守的,不争不抢,平安度日,李恪目光落在自己母亲身上,一个美丽的女人,娴静淑德,静坐时宛如娇花照水。

  望着跪在自己脚下的儿子,杨妃眼中噙满了泪水,一滴晶莹剔透的泪水落下来,泣声道:“你这孩子,怎么突然就要去那么远,哈拉和林,那是什么地方,听说长安北去六千里才能够到达,日后我们母子还有相见之日吗?”

  李恪膝行上前两步,再次头跪在地上,泣声道:“母亲,请原谅儿子不孝。”

  他不说别的,杨妃便知道这不是自己所能够干涉,只能又是一顿哭,然后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为人父母,还能如何?

  ……

  等到诏书下达后,大唐朝廷便开始紧锣密鼓的为燕王李恪的出镇做准备。

  这是整个朝廷最大的盛事,没有之一。

  一位出镇如此远的藩王,上一次还是汉朝时候,无双武襄侯洛世带着汉戾帝的儿子,在西域建国,最后汉宣帝封赐王位。

  即便现在刘姓后裔也还在西域繁衍,乃是昭武九姓国中的刘国,和赵国同样都是曾经统治西域的诸夏王族后裔。

  这二国也是极少数的,接受天可汗体系,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诸夏列国。

  所以李恪的出镇事关重大,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在如此强势的地位下,往草原上派驻一位宗王。

  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保证李恪的安全,如果李恪前脚到了哈拉和林,后脚就暴病身亡,那一切就如同笑话一样了。

  而且大唐还只能吃下哑巴亏。

  因为在草原上,死个可汗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从中原过去,水土不服死掉,再正常不过。

  所以李恪前往哈拉和林,随行的人就非常重要,在安北府有三千人,但这远远不够,李恪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班底。

  当初蜀王府的人,大部分都不适用于草原的环境,所以至少有一半都要重新换。

  而且。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从李世民下旨让李恪前往哈拉和林就藩,而且看态度,基本上此生基本上返回中原没戏后,原蜀王府的许多人就开始找关系,想要调出蜀王府。

  实际上就是不愿意跟着去哈拉和林受苦。

  去那里打个仗没问题,但一辈子乃至于以后的子孙都待在那里,就一个字,免谈。人家蛮夷还知道南国的花花世界好,矢志不移的南下,我堂堂诸夏贵胄,去放羊养牛,像话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初邦周的那群初代贵族,真是伟大到无以复加,放着王畿的好日子不过,前往那些蛮荒之地去开拓,而且那个时候的开拓可比现在危险多了。

  针对这种情况,洛氏自然祭出传统大法,那就是以流代迁!

  岭南、辽东、西域都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不就是流放了一大堆人到那里,汉朝从刘邦清理造反的诸侯王开始,一直到先汉末期,都一直在流放,前前后后至少流放了超过五十万户到边疆。

  至于荆州、江东之类更是流放迁徙了超过一百万户,极大的压迫了那些山中百姓的生存空间,所以汉朝对诸夏开拓的功绩,是仅次于邦周诸国的。

  而大唐呢?

  从武德年间到贞观年间,这十八年的时间,有多少人家获罪?

  有多少人家被举家抄没?

  洛苏建议李世民从里面精挑细选一些有能力的人,让他们戴罪前往哈拉和林,如果能立下功劳,就恢复爵位、勋位,以及为父祖辈平反。

  这比当初汉朝的条件可好多了,汉朝想要返回长安,真的是看运气,而大唐可是有一个宗王在那里,能更快的出功劳成绩。

  而且李恪回不来,不代表他们这些人回不来啊。

  安西大都护府,理藩院以及枢密院,这不都是上升渠道?

  李世民的政策一出,不知道有多少人,找到曾经的亲朋故旧,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前往哈拉和林的名额。

  最终被确定下来的有十家。

  李世民又为李恪招募数千渴望建功立业的勇士,再加上释放赎罪的犯人以及犯人家庭,一共有一万户汉人跟着李恪往哈拉和林而去,李恪是亲王,本就有一万户食邑,他一下子成为了大唐唯一一个实封一万户的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