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578章

作者:三戒大师

  “结果双方难免发生争执,土民好勇斗狠,且头脑简单,几场械斗下来,整个府就跟着反了。”冯诚苦笑道。

  “还有吗?”朱桢又问道。

  “还有就是铜矿了,东川叛乱就是这个原因。等我们派官员去接手铜矿时,发现矿场都被那些土司趁机抢占了,我们勒令他们限期离开,他们却置若罔闻。时候一到,我们就派兵驱逐,对方也严阵以待,结果就打起来了,打着打着整个东川都反了……”谢熊说道。

  “我基本听明白了,流官也好,土地铜矿也罢,这些触犯的其实都是土司老爷们的利益,而不是土民的。”朱桢缓缓道:

  “那本王是不是可以总结为,这一切乱象都是因为,土司觉得自身利益受损搞出来的呢?”

  “……”三人互相看看,还是潘原明点头道:“可以这么说。”

  “那土民是怎么想的呢?”朱桢又问道。

  “土民怎么想不重要吧。”潘原明道:“土司土民等级森严,土民完全依附于土司,一辈子听命土司,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就是土司的奴隶。”

  “你说的没错,但我们要设法改变这一点。”朱桢缓缓道:“土司为什么强大,就是因为土民对他们的无条件的服从。说白了,云南还停留在奴隶社会,土司就是奴隶主!”

  “我父皇最痛恨的就是这个,三令五申规定不得逼良为贱,前朝为奴者,即放为良!如果我们能解放奴隶,让土民变成自由民,那土司没了倚仗,还怎么嚣张?”

  “王爷说的是,只是此事还得从长计议,眼下实在不能操之过急啊。”潘原明赶忙劝谏道。就差说你再瞎搞云南就要彻底完蛋了。

  “本王心里有数。”朱桢点点头道:“就算是要解放奴隶,也得先收拾了奴隶主才行。”

  说着他问道:“云南现在有哪些强横的土司啊?”

第一零三四章 天南一霸

  “回王爷,云南土司多如牛毛,实力强横者不在少数。原先元朝的各路总管均不容小觑,那些宣抚使,宣慰使更是根深蒂固,一呼百应。”冯诚便答道:

  “其中最强的几个,诸如原先的大理段氏,昆明杨苴,东川安氏俱已被讨平,唯有麓川思氏因其地处偏僻,至今仍耀武扬威——攻陷永昌城的就是他们。”

  “麓川思氏……”朱桢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便追问道:“他们的地盘有多大?土民有多少?能调动多少部队,驱使多少土司,战斗力又如何?”

  “这……”冯诚给问的瞠目结舌,好一会才道:“我们正在调查,很快就有结果了。”

  “王爷容秉,”谢熊赶忙给他解围道:“云南太大了,之前我们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三江之内,对三江之外的地方欠缺了解。是永昌出事之后才开始关注麓川思氏的情况的。”

  朱桢点点头,这话倒是不假,这年代的云南确实太大了,有后世的两个大。这么大个地盘,又在西南边陲,肯定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势必要分主次的。

  朱老板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了‘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方针,大体就是以怒江、澜沧江、元江为界。对三江以内,包括云南大理广南曲靖等靠内地区,以流官进行直接管辖,对三江以外的‘极边之地’、‘外边政区’,还是基本延续元朝‘以土官治土人’的方针。

  所以云南文武很自然的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三江之内地区。当然对于三江之外地区,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就算用土官治土人,也得是忠于朝廷、遵纪守法的土官才行。

  为了让土官们感知朝廷的存在,当初平定大理班师时,傅友德便派指挥使王贞率领两千军民以及数千归附的土军渡过澜沧江,在永昌筑城,预备驻军。

  结果城还没筑好,就遭了一闷棍。

  冯诚等人这才注意到麓川思氏的存在,开始调查起这个凶残至极的土司来。

  ……

  接下来几天,关于麓川思氏的情报,源源不断的摆在了朱桢的大案上。这头藏身于丛林中的庞然大物,终于现出了原形……

  蒙古人在攻灭大理之后,又经过七年的苦战,征服了云南西南部的傣族政权勐蓬,并于永昌设置金齿宣抚司,下辖麓川、平缅、镇西、茫施、柔远、镇康六路。

  元朝后期国力衰微,对边陲少数民族的控制力锐减,麓川路的总管思汗法趁机脱离了元朝金齿宣抚司,在勐卯称王,建立了所谓的‘麓川王国’,还修建了新的都城。

  朱桢比照地图发现,勐卯也就是后来的瑞丽……

  那思汗法也确实堪称一代豪杰,随后他利用傣族各部对蒙古人的不满,派出使节,结盟诸土王。有敢不来的,马上发兵攻而杀之,直接吞并地盘!

  各部傣族土王土司这下纷纷表示拥护思汗法,就连勐蓬国王的后裔也表示臣服,麓川政权的实力大增。

  后来思汗法又率领四万大军东征,号称四十万,一路攻下腾冲、永昌、直抵勐些,遂与元朝划澜沧江而治……

  “次年,思汗法又回师南征,征服了景迈、景线、景栋、勐泐、腊门、腊光等地……”冯诚这次做足了功课,一边禀报,一边在沙盘上插旗,以免王爷被那些陌生地名搞懵球。

  “好家伙,这都打到清迈去了。”朱桢大体能分辨出景迈就是后来的泰国清迈;景栋就是后来的缅甸掸邦首府,其他的真就无能为力……总之看插旗的位置,差不多包括大半个缅甸和泰国北部。

  “之后,思汗法又起战兵辅兵合计九万,号称九十万,又进行了西征,一直征服了阿洪王国。”冯诚接着道。

  “看来大家喜欢在兵力上吹牛皮,不分民族。”朱桢不禁笑道。

  但当冯诚插旗之后,他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这个阿洪王国正是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

  “这他么都打哪去了?”朱桢揉着脑袋,万没料到自己眼皮子底下还藏着这么强大的一个政权。“元朝就能容忍,这个思汗法这么弔?”

  “元顺帝时期,元军曾经大规模征讨过麓川政权一次,结果思汗法在麓川江河谷大败元军,后至三台山再战,亦大胜。麓川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大理。”

  “元朝损兵折将,丧师失地,无力再战,不得不派出使者宣谕求和,给予赏赐。思汗法考虑到国库空虚,于是在至正十五年,也就是龙凤元年,遣其子莽三到大都纳贡请和,元朝于其地设麓川平缅宣慰司,册封思汗法为世袭宣慰使。事实上承认了思汗法对澜沧江以西的统治。”

  “之后二三十年间,双方隔江而治,倒也相安无事,元朝忙着亡国,思汗法则忙着向南开疆拓土。”冯诚指着沙盘上被涂成绿色的大片区域道:

  “如今,麓川政权的势力范围北至永昌大理,南至暹罗,西达天竺,东到老挝,堪称天南一霸了。”

  “确实。”朱桢认同的点点头,兴奋道:“有思汗法这样的对手才够劲儿。”

  “王爷说得是,不过思汗法已经死了。”冯诚轻声道。

  “死了?什么时候死的?”朱桢竟有些失望。

  “洪武二年。”冯诚答道:“死了十几年了……”

  “怎么死的?”

  “老死的,那思汗法还忒长寿,活了七十四五岁。”冯诚也服气道:“他这辈子值了。”

  “这样啊,怪不得……”朱桢叹了口气道。

  怪不得麓川政权没有趁着元末乱世把手伸过澜沧江来,原来正赶上老王病死,新王继位,青黄不接的时候。

  “那现在这个麓川国国内是个什么情形?”朱桢又问道。

  “思汗法死后,他的儿子们经过一番争斗,最后是他的次子思仑发继承了王位。”冯诚答道:

  “这个思仑发也是一代雄主,他从年轻就带兵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又在残酷的内斗中胜出。这些年,他已经彻底完成了内部整合,并对他爹留下的国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零三五章 从长计议

  “那思仑发将境内土官尽数废除,派本族亲信管理。还按等级分成大小不同的采邑,作为世袭领地分给他们。所以很得本族拥护。经过他十多年的治理,麓川国可谓国富民强,兵精粮足,更甚其父在位时。”冯诚最后总结道。

  “确实牛逼啊。”朱桢之前还好,听完最后一段,也是服气了。“他干了本王最想干的事,国内居然还没乱套,真是小母牛坐飞机……”

  “啥意思?”冯诚一脸求知。

  “没啥意思。”朱桢咳嗽一声道:“所以是不是,思仑发认为我们在永昌筑城,是侵犯了麓川国的势力范围?”

  “应该是。”冯诚点点头。

  “是个屁!”朱桢却刷的拉下个驴脸,瞪眼道:“他所谓麓川国的领土,除了那劳什子阿洪王国,不全是原本元朝的三十六路、四十八甸,还有远干、威远二府?之前元朝都是设官管理的,只是被那思汗法趁着中国内乱抢占去了而已!”

  “是是是。”冯诚赶忙改口道:“整个所谓麓川国,都是我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思仑发乃妄图分裂割据的罪人,必遭天诛!”

  “这才像话嘛。”朱桢神色稍霁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我大明的领土怎么能允许这样的国中之国存在?!”

  “王爷说的是,只是那麓川伪政权的实力着实不容小觑,我们还是得从长计议。”冯诚轻声道。

  “嗯。”朱桢这回倒是从善如流:“确实,想要三两下就铲除这么大的一个政权,无异痴人说梦。得好好想想怎么办才好。”

  “是。”冯诚应一声。

  “你觉得西平侯面对这么强的敌人,会不会吃亏?”朱桢又有些担心道:“要不要设法增援一下?”

  “暂时应该不需要。”冯诚想一想道:“一来,左副将军带领的一万精骑,是他千锤百炼的老部队,不说以一当十吧,但面对三五倍的敌人完全不在话下。”

  “二来,左副将军用兵如神,就算占不到便宜,也决计不会吃亏的。三来,我们也无兵可用了……征南军各部都在外征战,省城原本有两万驻军,上月杨苴之乱中,折损了四千多将士,现在守城都捉襟见肘,哪有兵力支援西平侯。”

  说着他顿一下,苦笑道:“其实西平侯本是来支援我们的。”

  “嗯。”朱桢理解的点点头,沉声吩咐道:“将永昌的情况通报给颍川侯、永昌侯他们,请他们尽可能抽调部队,回师省城,准备与麓川思氏一战。”

  “西平侯那边有消息了,要第一时间禀报。”朱桢又下令道:“你也要抽调选锋做好准备,如有必要,我们倾巢出动,增援西平侯!”

  “那省城怎么办?”冯诚忧心忡忡的问道。

  “记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朱桢沉声道。

  “是,末将谨记王爷教诲。”冯诚心里咯噔一声,知道王爷这是在含蓄的批评自己,之前杨苴之乱中,折损了太多的兵力。

  “另外,”朱桢又看向胡显问道:“我大舅他们到哪了?”

  “回殿下,我爹他们差不多到贵州了吧?”胡显轻声答道。

  “催一催,让他们加快速度。”朱桢沉声道,说着对冯诚解释道:“本王的三护卫此番也奉调入滇了。”

  “那太好了!”冯诚激动道:“昆明城里有王爷的三护卫镇守,为臣就可以放心的出征了。”

  “那到时候你得跟我大舅商量。”朱桢笑道:“之前他没捞着打云南,就对我一肚子意见,这回是卯足了劲来杀敌立功的。”

  ……

  结果朱桢和冯诚白担心了一场,沐英哪儿的援兵都没用到,就把麓川军打跑了,还救回了被俘的王贞……

  月底时,沐英便率领一万骑兵返回了昆明城。

  “哈哈哈,文英哥出马,果然一个顶俩!”朱桢亲自出城迎接,高兴的跟沐英来了个熊抱。

  “让殿下担心了。”看到朱桢,沐英也很高兴,把部队丢给副将,便与王爷相携入城,回到了滇王府。

  “战报上语焉不详,快讲讲此战的详细经过。”朱桢一边亲手给沐英倒茶,一边迫不及待追问道。

  “不是语焉不详,是确实乏善可陈。”沐英双手接过茶杯,苦笑道:“末将率军渡过澜沧江,抵达永昌时,麓川军已经拆毁了永昌城,撤兵了。”

  “我通过他们留下的痕迹判断,他们刚走没多久,便率兵衔尾急追,在六十里外追上了正准备渡过怒江的麓川军。”

  “他们没料到我们来的这么快,慌忙背江列阵,同时派出信使与我谈判,说他们无心与大明为敌,只是希望双方继续以澜沧江为界,只要我们不过江,他们就愿意交出元朝所授的印信,继续奉大明为主。”沐英轻叹一声道:

  “为表示诚意,他们愿意当场释放王贞和被俘的千余军民。”

  “末将考虑到敌众我寡,且背水一战,真要打起来,我军未必能讨到便宜。”沐英轻声道:“再者到底是战是和,不是末将可以置喙的。最终末将斗胆同意了他们所请,在接回俘虏之后,任其渡江了。”

  说着起身抱拳道:“末将如有处置失当之处,还请殿下责罚。”

  “文英哥快坐下,你处置的十分妥当,有什么好责罚的?”朱桢笑着摆摆手道:“在了解了这个麓川国的实力后,最担心的就是你不清楚他们的底细,吃了他们的亏。”

  说完便将了解到的麓川国的情报,简明扼要讲给沐英。

  沐英听完面现恍然之色:“怪不得我看麓川军的士兵身穿铜甲,手持标枪,而且还有战象,比梁王和段氏的军队都气派,原来他们才是云南最强的一股势力。”

  “是。”朱桢颔首道:“这所谓麓川国已经超越了土司的概念,是正经的割据政权了,我们必须奏明父皇,从长计议。”

  顿一下,他斩钉截铁道:“但无论如何,都要将他们彻底消灭掉!我大明的国土上,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存在。”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