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573章

作者:三戒大师

  只是苦了自己的好大哥,真要被老贼活活累死了……

  ……

  “所以我是真心实意让你留下来,帮我分担分担的。”太子满脸真诚的看着朱桢:“就当你可怜可怜大哥,好不好?”

  “大哥,不是我不想帮你,而是到了臣弟这个年龄,已经不适合留在京城了。”朱桢也真诚的看着太子道:“你知道我留在京里不到半年,就会被群起而攻之的。所以这二年父皇一直把我往外派,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呢?”

  “也是。”太子苦涩的点点头道:“我对大臣们讲过,孤的六弟一片赤诚,绝对不会有非分之心的。但他们总是说,人是会变得,应当按照千百年的规矩来,而不是感情用事。真是荒谬!”

  “所以不是臣弟不想留下来帮大哥,实在是各方面都不允许啊。”朱桢苦笑道:“何况云南的事情太重要了。它不光关系着云南这一省之地,能否真正的纳入我华夏版图。还关系着臣弟‘分封海外’的宏伟蓝图,是否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说着他抬头看向满天的繁星,目光坚定道:“所以不管再苦再难,臣弟都会在云南坚持到底的。如果能在云南取得成功,日后我们就可以把云南模式移植到任何新占领的疆域去,真正让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属明土!”

  “老六,你对开疆拓土的执念是真重啊。”太子轻声道:“如果只是为了防止将来兄弟反目,我们肯定还有别的法子。大明已经够大了,容得下我们兄弟了。”

  “我不只是为了我们兄弟,而是因为开疆拓土,乃是让大明保持兴盛的不二法门!”朱桢却掷地有声道:

  “大哥,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所谓的治世盛世,总是出在王朝初创时期,而不是中后期么?”

  “因为开国之君无不雄才伟略,是子孙后代无法比拟的。”太子答道:“而且他们知道虐待百姓的后果,所以格外注意民生。”

  “这只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朱桢笑道:“其实我们不应该夸大人的因素,皇帝再励精图治,也受制于官员队伍的道德和能力水平。而官员作为一个群体,能力其实一直大差不差的。”

  “那差距到底来自哪里呢?”太子饶有兴致的问道。

  “真正的差距来自于客观因素——即土地和人口比例。新的王朝都是在前朝灭亡的乱世中建立起来的,这乱世短则持续十几年,长则持续百年,自然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所以新王朝诞生时的人口,往往是前朝末年时的五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

  “而且旧的官僚地主阶层被摧毁,新贵尚未开始大规模兼并土地。这样就出现了大量无主的土地,可以供幸存下来的百姓耕种。这种时候人少地多,大家都有足够耕种的土地,一切欣欣向荣,国家自然蒸蒸日上。只要朝廷轻徭薄赋,鼓励垦荒,与民休息,所谓的治世盛世自然就出现了……这是连司马炎都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一点都不稀奇。”

  “那为什么后来的皇帝就做不到了吗?因为长达一代人的盛世,势必带来人口激增。另一方面,不断扩大的权贵阶层,一刻不停的进行土地兼并,自然导致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这下老百姓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哪里还会什么盛世?”

  “有道理。”太子点点头道:“百姓过不下去,就要起来造反,所以历朝历代莫不亡于土地兼并。”

第一零二三章 试验田

  “人本性是贪婪的,只要掌握了权力就想攫取更多的财富,而土地就是最有价值的财富。因为占有土地不只会带来财富的增长,还意味着掌握了相应的人口。土地越多,权力越大。所以权贵阶层对土地的渴求是无止境的,土地兼并问题自然愈演愈烈,最后令贫者无立锥之地,只能揭竿而起,王朝中后期的暴乱概莫如是。”朱桢道。

  “是,都是贫民起义。”太子颔首道。

  “所以王朝中后期的改革,无不围绕着打击豪强,抑制兼并进行,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朱桢沉声道:“王莽想恢复周朝的王田制,结果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王安石想要抑制兼并,结果神宗一死,马上失败。为什么抑制兼并不可能成功,因为抑制兼并要靠政权,而官僚权贵即政权。权贵怎么可能自己对自己动刀子呢?他们只会往改革者的背后捅刀子!”

  “你这样一说,还挺丧气的。”太子苦笑一声道:“但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唉,大家都在朝廷这条船上,船要是沉了,全都得淹死。你说那些权贵官僚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到最后还要拼命的当蛀虫?”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禁忌的话题了。”朱桢幽幽道。

  “今晚咱们百无禁忌,把话都聊透!”太子跟朱桢进了书房,太监上茶后,吩咐任何人不准打搅。“你但说无妨。”

  “其实也没啥,就是天下是谁家的问题。”朱桢便道:“皇帝为什么天然反对兼并?因为天下是皇帝的,把这条船搞沉了,最惨的就是皇帝。权贵为什么不肯放弃兼并,因为天下不是他们的,这条船沉了,大不了再换条船。”

  “照你这么说,这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太子脸色凝重道。

  “对,谁也解决不了。”朱桢笃定道:“哪怕是父皇也改变不了!”

  “那也得该干嘛干嘛,”太子苦笑道:“就像人都终有一死,但也不能年纪轻轻就躺着等死。该谋生还得谋生,该养生也要养生,谁不想活得好一点,活得久一点呢?”

  “大哥不愧是大哥。”朱桢忙赞道:“臣弟热衷开疆拓土,就是为了让大明活的好一点,活得久一点。”

  “让大明得到更多的土地吗?”太子问道。

  “对。”朱桢点头道:“臣弟的开疆拓土是有选择性的,我们要的是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地广人稀的膏腴之地。我的计划是每十年扩张一省之地,再用十年消化吸收。这样大明每隔二十年就能多一个省,正好容纳内地二十年内因为兼并失去土地的百姓。”

  “二十年多一代人。如果同时多一个省,确实再好不过。”太子沉吟道:“持续不断地将内地多出来的人口,迁徙到新开辟的领土垦殖,这样新的疆域就能变成汉土。而旧的省份也可以将人口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不至于因为人口过多,导致各种问题。”

  “而且,百姓能持续不断得到土地,土地就不会太值钱,也能从客观上抑制兼并。”朱桢接着道:

  “此外还有一个关系大明存亡的问题,需要用不断的开疆拓土来解决。”

  “你说的是军队吗?”朱标问道。

  “没错,”朱桢点头道:“一来,平定云南之后,天下业已统一,只剩个苟延残喘的北元要打。我们必须要考虑消灭北元,天下太平后的问题了。”

  “鸟尽而弓藏,兔死则狗烹……”朱标轻声道。

  “可是大哥,如果把弓都毁了,把狗都烹了,再出现吃人的猛兽怎么办?”朱桢问道:“你不会以为无敌之师像地里的庄稼,割了一茬还能再种出一茬吧?”

  “当然不会。”朱标摇头道:“优秀的将领,无敌的军队,是从战火中磨砺出来的。没打过仗的军队只是不中用的样子货。”

  “大哥说的对,所以大明想保持一支无敌之师,就必须让官兵们不断经历战争,在国内战事结束之后,继续有用武之地啊!”朱桢沉声道:

  “父皇建立了职业军户制度,封了那么多的世袭军官,得一直给他们仗打啊,让他们有建立战功的机会啊,不然他们不就成了纯纯的累赘了吗?”

  “二十年多一省之地,这样就有了一代人的功勋,一代人的土地,这才是盛世该有的样子吧?”太子也让老六描绘的前景迷住了,喃喃道:“只是太理想化了吧。如果战事不顺,把国家拖垮了怎么办?而且,有那么多正合适的土地,等着咱们去征服吗?”

  “还真就有!”朱桢走到自己送给太子的地球仪边上,提高声调道:“这些年来,海政衙门已经基本探明了整个南洋和西洋的情形!”

  说着他用指头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将整个中南半岛,南洋诸国、印度次大陆甚至澳洲大陆,通通圈在里头道:“这么大一片地方,要么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要么建立的土邦番国,也全都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总之一个能打的也没有!”

  “这得有四五个大明了吧?”太子瞠目结舌道。

  “差不多。”朱桢点点头,他还没给太子指出南美北美和非洲呢,因为距离太远,看上去不太现实。

  “这些环绕在大明周围的疆土,皆是天赐大明之地,足够撑起我们两百年的盛世了!”朱桢满脸狂热道:“如果天予弗取,必遭天谴!这些宝贵的土地都将成为域外强国的领土!甚至成为他们入侵中国的踏板和后勤基地,到时候我们追悔莫及!”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必须要抓住天赐良机啊大哥!”朱桢激动的抓着太子的手,试图让他明白自己的决心。

  “嗯。”太子点点头道:“你先把云南治理好,如果十年后那里真的成为汉土,大哥就支持你开拓下一处领土。”

  “大哥放心,我一定会成功的!”朱桢斩钉截铁道。

第一零二四章 白嫖之王

  事不宜迟,仅仅回京三天后,朱桢便带着上千国子大学生,浩浩荡荡奔赴云南。

  此行走的是当初征南大军的路线,先坐大船至沅陵,然后换小船由沅江入辰水,一直行到沅州麻阳县才弃舟登陆。再往前就要进入茫茫山区,只能走陆路前往了。

  所以这里也是湖广布政使司管辖的边界,再往前就是土司们的天下了。

  不过征南将军在沿途每隔百里都立了营寨,驻有军队,以保护征南大军的补给线。何况还是堂堂楚王殿下驾到,自然不会有不开眼的土司,敢蹦出来给殿下添堵。所以一路上虽然跋山涉水,但有土司山民箪食壶浆,以迎王上,旅途不算太艰难。

  但朱桢走得极慢,每到一处明军的驻地,他都会命人召集附近的土司过来赴宴。

  虽然知道宴无好宴,但这些土司都接受了朝廷的册封,现在楚王殿下有请,哪个敢不给面子?

  朱桢找他们一共三件事,一件是好事。说是因为他们为大军通路积粮,协助朝廷平定云南有功,故而父皇重重有赏。除了赏赐他们钞、布、盐若干之外,还都给他们加官进爵,什么土知州,土知府,土将军之类头衔人人有份。

  土司们自然乐得合不拢嘴,纷纷向殿下大表忠心,说什么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类。

  “放心,不需要你们鞠躬尽瘁,只要你们按时交税。”朱桢便笑眯眯的说出了第二件事。

  “交税?什么税?”土司们登时就乐不起来了。

  “你们是大明的官员,你们的族人是大明的百姓,这一点承认吗?”朱桢笑问道。

  “承认,当然承认。”土司们赶忙点头。

  “自古以来,官员为朝廷收税,百姓向朝廷交税,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朱桢似笑非笑看着众土司:“诸位怎么看起来好像很吃惊的样子?”

  “王,王爷,大明开国十多年来,从来没让我们交过税。”土司们便讪讪道:

  “是啊王爷,我们山沟沟里都是穷乡僻壤,土民又穷又笨,饭都吃不饱,哪还有多余的粮食交税啊?”

  “所有人都会这么说,但朝廷不能只听你们说,要派官员下去清丈田亩,编制黄册,确定税负再说。”朱桢淡淡道:“就算没有粮食交税,还可以服劳役嘛。总之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不交皇粮不服役,算什么大明子民?”

  老六的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以前是因为云南未定,朝廷担心会把他们这群土司逼到梁王那边,自然不会要求他们交税。现在梁王已死,云南都成大明的一个省了,他们还想像以前一样不交皇粮不服役?

  那就属于梦里娶婆姨——想得美了!

  众土司纵使心中百般不愿,哪敢当着老六的面说半个不字?一个个哭丧着脸,跟死了老子娘似的。一个劲儿央求殿下通融则个。

  “不交税是不可能的,这个口子断不能开,不然旁人有样学样,大明朝还怎么收税?”朱桢先堵死他们的侥幸,然后松口道:“不过朝廷仁慈,还有一个替代方案给到你们。”

  “殿下请讲。”众土司忙洗耳恭听。

  “就是朝廷要修建从湖广至云南的驿道,诸位可以率族人按疆界远迩开筑道路。当然要按朝廷的标准,平地宽十丈,山路宽两丈。道路要保持平坦,没有坑洼,道基要高于道路两侧,便于排水……”朱桢顿一下道:“当然,工部会专门派官员来监工,你们到时候听他们的就行。”

  “我们给朝廷修了驿道,就可以不用交税了?”土司们果然心动了。虽然开山架桥修这样一条驿道,能扒他们一层皮,但长痛不如短痛,一次性的付出总好过年年交税。

  “你们还要负责道路的养护,每年必须按期平整道路,如果出现坑洼塌陷,都得及时休整,耽误了朝廷运输,是要受罚的!”朱桢却又道:“几次责令整改不力,那就要由朝廷接管养护,当然费用得由你们按时缴纳。”

  “也行……”土司们点点头,心说单单养护道路的话,应该负担不会太重。

  “对了,还有一项费用要提醒你们。既然是朝廷的驿道,那么就要以六十里为一驿,设立一处驿馆。”却听朱桢又道:“这驿馆的日常开销……”

  “啊?”土司们脸都绿了,驿路修成后,多少文武官员来来回回,要是驿夫驿马还有食宿费用,全有他们负担的话,还不如老老实实每年交税呢。

  “虽然不用你们负担,”却听殿下说话大喘气道:“但是驿夫的话,你们商量着看看是轮流出呢,还是一起出。”

  “这样啊……”土司们松口气。要是只出人的话,他们还能接受,反正又不用他们亲自上阵。

  最终,土司们以为朝廷修筑驿道,便负责日常养护,以及提供驿夫为代价,换取了可以继续不用交税的特权。

  殊不知,朱老板根本就没想过问他们收税。至少短时间内,朱元璋根本就没这方面的想法,一个云南就已经够乱的了,要是黔地也跟着乱,朝廷就不用干别的了,光平叛去吧……

  结果朱桢扯大旗作虎皮,愣是从一毛不拔的土司头上成功白嫖了一把。

  楚王殿下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白嫖,愣是没有一个土司敢不答应他的要求,全都乖乖同意修路。

  ……

  有人要问了,云南的局势不是很紧急吗?楚王怎么在路上这么磨蹭。

  其实他这就是在办云南当下的头等大事——修路!

  自古以来,对于新征服的土地,都要先修筑道路,打通交通从而设置郡县,进行统治。

  大明要想稳定云南的局面,及早将云南真正的纳入版图,当务之急也是修路。四通八达的道路可以将内地的人员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云南;让军队和辎重在云南各府之间迅速的调动。

  而且朝廷会在驿道沿途设立驿站驿堡,派兵驻守,本身就是统治力量的延伸。这些对镇压造反的土司,震慑不轨之徒,都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只有修好了道路,才能开展大规模移民。

  移民可不是让百姓两个肩膀挑着头,空着手就来就行。移民移的是全家老小,全部家当,就算没有马车,也得有手推车,来装载移民的口粮和家当。

  几千里跋山涉水的行程本来就极其艰苦了,再没有一条正经的驿路,全是崎岖不平的烂路的话,大部分移民根本就走不到云南!

第一零二五章 先修路

  而且朝廷的力量终究有限,老六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

  想要下活云南这盘棋,让云南尽快进行良性运转,就必须让民间的力量参与进来。说白了,就是要让商人能在云南赚到钱,他们就会自发主动的为云南的建设添砖加瓦。

  而云南最赚钱的生意,无论是茶马、井盐还是铜矿,全都需要通畅的道路支持。所以修路是朱桢治滇的第一要务!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