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572章

作者:三戒大师

  “杨某又率兵攻打昆明坝子,为了抢运粮食,守军以一万兵力阻击,伤亡三千,连咱的老亲兵都牺牲了。而后叛军攻打昆明城,云南震动……”

  “昆明现在什么情况?”朱桢轻声问道。

  “沐英已经回兵给昆明解了围。”朱元璋黑着脸道:“但这并不能改变云南糜烂的局面!”

  说着他提高声调道:“亏着咱上半年还大吹大擂,把统一云南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结果下半年就给咱搞这么一出,啪啪的打脸啊!”

  “统一只是武力征服,距离彻底平定本来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朱桢轻声道。

  “但‘天下归心’的牛皮已经吹出去了,”朱元璋却苦恼道:“现在又乱成一团,知道多少人看咱们的笑话吗?”

  “谁笑话就把他派去云南,看看还有几个敢笑话的。”朱桢冷声道。

  “嘿嘿,你小子跟老子想到一块去了。”朱元璋不禁笑道:“咱已经这么干了。”

  “但这除了出口气,解决不了云南的问题。”朱老板说着叹了口气道:“咱现在是真担心呢,云南不会一直糜烂下去吧?那对大明的消耗可就太大了。这要是成了国家的累赘,那收复云南的意义何在?”

  “完成统一就是最大的意义!”朱桢斩钉截铁道:“况且云南不服王化已经超过六百年。六百年间,土司们无法无天,妄自尊大的观念根深蒂固。现在朝廷要树立规矩,让他们服王化,肯定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是不可避免的。”

  说着又给父皇打气道:“只要我们应对得当,挺过这一阵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嗯,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朱元璋就等他这句话了,眼中狡黠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不是,我……”朱桢苦着脸道:“我媳妇还怀着孕呢。”

  “孩子又不用你生,还有那么多女医照看着,你跟着瞎掺和什么,该干嘛干嘛去。”朱元璋却满不在乎道:“再说云南到了今天这一步,你也有责任。”

  “儿臣有什么责任?”老六叫起撞天屈道:“父皇可不能乱扣帽子啊。”

  其实他确实有点责任,无论是跟云南官员交接时,还是跟朱老板汇报时,他对土司蛮夷的态度都十分强硬,朝廷和地方的决策,不可能没有影响。当然这时候只要不是傻子,都会坚决认的。

  “你身为滇王,云南出了事情,就是责无旁贷。”可惜朱老板他就不是个讲理的人,蛮横地一摆手道:“这事就这么定了,咱任命你为钦差巡抚云南,提督军政,节制文武,便宜行事,三品以下先斩后奏!”

  顿一下提高声调道:“咱就一个要求,把云南安定下来!”

  “我他么……”老六听了想骂娘。

  “你说什么?”朱元璋把脸一拉。

  “儿臣是说单靠云南是解决不了云南的问题的,必须要靠朝廷大力支持。”朱桢嘴角抽动一下。

  “你刚才明明只说了三个字。”朱元璋打量着老六,哼一声道:“要什么支持,除了给钱咱都答应。”

  “首先,入滇的军民全都留在云南安家。”朱桢便沉声道:“结婚的令其妻儿前去团聚,未婚的限期在当地娶妻。但凡做到的,重赏耕牛田地住房,免税免役十年!”

  “当然结了婚的也可以讨小老婆,只要自己能搞得定,可以享受同样的奖励!”

  “现在云南的军队加民夫超过三十五万,”朱元璋闻言盘算道:“全都在当地组建家庭的话,这就是三十五万户,差不多占云南人口的两成了。”

  “两成还远远不够,要建立稳定的政权,汉人的数量必须超过半数,所以必须要从内地大量移民!”朱桢沉声道:

  “不过云南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接受移民的条件,先定个五年五十万户的小目标,较为妥当。”

  “五年五十万户吗?”朱元璋松了口气,在动辄百万的‘洪武大移民’中,这点人口不算什么。只是以往的移民都是在内地各省间迁徙,这种集体迁往边陲的还是头一回。

  “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每年向云南迁徙十万户,应该成为一项国策,坚定不移的执行个二十年再说。”朱桢断然道:“这样二十年后,云南就与江西湖广无异了,将永远成为我大明的一部分!”

  “嗯,先移个五年看看。”朱元璋缓缓点头,同意了朱桢的要求。

  “还有就是,请父皇将文英哥留在云南跟我搭班子。”朱桢再次提出请求道。

  “可以。”朱元璋颔首道:“不用你说,咱也打算留一员大将镇守云南,文英确实是最佳人选。”

第一零二一章 十年之约

  “再就是……”朱桢又道。

  “没完了是吧?”朱元璋吹胡子瞪眼道:“咱都答应你三个条件了!”

  “但父皇要的是一个长治久安的云南承宣布政使司!”朱桢毫不客气道:“而且还不想给钱!”

  “……”朱元璋被堵的无话可说,愤愤道:“你个瘪犊子。”

  “不行就算了,儿臣也不想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破差事。”朱桢撇撇嘴道。

  “你说!”朱元璋没好气道。

  “治理云南需要很多很多钱,所以云南的铜矿、井盐还有茶马这三样都要由云南自行支配。”朱桢便沉声道:“最少十年,朝廷不能从云南拿一分钱,十年以后再看。”

  “你还真……绝啊。”朱元璋一阵肉疼,云南就这三样能看到眼里去的进项,叫老六一把全抓了去。

  “父皇不给也行,但必须保证每年拨给云南一千万贯铜钱,不能是宝钞,得是铜钱。”朱桢断然道。

  “门都没有!”朱元璋提高嗓门道:“打完云南咱就吊蛋精光了,还一年一千万贯往里贴?大明就一个云南了吗?”

  “父皇以为一年一千万贯就够了吗?云南全境要修路、筑城、垦屯,每年十万户的移民要安置,还要拉拢安抚那些听话的土司,讨伐消灭那些不听话的。还要兴修水利、防治瘴疠……”

  “别说了别说了。”朱元璋只觉魔音灌脑,摆手连连道:“不就是铜矿井盐还有茶马吗?都给你都给你。只要你不让朝廷贴钱,怎么都行。”

  “好,那就还剩最后一个条件,儿臣要国子大学的第一批毕业生!”朱桢接着道。

  “这个没问题。”朱元璋一口答应道:“云南本就需要大量的官员,咱本来就打算派一批大学生过去。不过驭民行政是个经验活,光靠一帮生瓜蛋子可不行。咱已经下旨,将这些年革职流放发配的官员统统派去云南了。只要他们好好干,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过,恢复他们的官身!”

  “那敢情好。”朱桢不禁大喜道:“儿臣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些人可用。”

  “罪人也有罪人的用处,就看你会用不会用。”朱元璋就很得意,说完看着老六道:“现在文臣武将军权财权都给你配齐了。十年之后,咱会亲自去云南视察,到时候搞不好就等着家法伺候吧,咱亲自抽你!”

  “十年后你都六十五了,还抽的动吗……”朱桢撇撇嘴,小声嘟囔道。

  “那你等着试试。”朱元璋信心满满的一撸袖子。

  “揍你小子的话,八十都没问题。”

  ……

  出来武英殿,朱桢又前往坤宁宫给母后请安。不出意外的,胡贵妃也在。

  “臭小子,你还知道回来!”胡贵妃一见到他就愤愤道:“怎么不带媳妇回来?莫不是待几天又要回去?”

  “本来是要一起回来的,可润儿有身孕了,就先留在苏州,过去这几个月再说。”朱桢忙笑道。

  “哦,这么大的喜事怎么不早说?!”胡贵妃一听就激动了,对马皇后道:“姐姐,年轻人没经验,我得去一趟苏州照看儿媳!”

  “你想去就去吧……”马皇后自然不会扫她的兴。

  胡贵妃沉浸在要当奶奶的喜悦中,也就不再理会儿子了。马上回宫准备收拾收拾去苏州了。

  “母后,你怎么不拦着她?”朱桢不禁头大:“就我母妃那水平,除了添乱还能干啥?”

  “万事有女医呢,你有什么好担心的?”马皇后却淡淡道:“你母妃在宫里关了二十年,出去透透气怎么了?”

  “倒也是。”朱桢闻言一阵歉意,忙笑道:“要不母后也一起去苏州散散心?”

  “我走了,谁看着你父皇?”马皇后摇头笑笑道:“那个老东西年纪越大越不是脾气,也就我说他两句他能听。”

  “还真是,这个家,真是一刻也离不开母后……”朱桢想起当年马皇后回老家安葬父母,老贼又是让五哥给孙贵妃戴孝,又要拿剑砍了大哥,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他看着马皇后慈祥的面容,忽然想到原本这时候,马皇后就该病逝了。现在看到她气色红润,精神矍铄,应该已经过了那一劫。

  又想到大嫂和雄英也都安然无恙,他便感到无比满足,心说这个家全靠我撑着……

  马皇后虽然猜不到老六此刻的心理活动,却能感受到他浓浓的赤子之情。她握住老六的手,温声笑道:“这个家也一刻离不开你啊。”

  “母后……”老六泪珠子差点滚下来。

  “怎么了,你爹又不做人了?”马皇后见状提高声调。

  “也没有,就是让我出镇云南。”老六小声道。

  “又让你去云南?!”马皇后一听就急了眼:“就是你再好使,也不能揪着一只羊薅毛啊!”

  “这些年你小小年纪,风里雨里,替他把大明都跑遍了!”马皇后心疼的不要不要道:“你这才刚结婚,媳妇才有身孕,把你发配到云南算怎么回事?不行,晚上我跟他说说,让别人替你去!”

  “算了母后,儿臣已经答应父皇了。”朱桢叹了口气道:“儿臣是大明的亲王,有些事责无旁贷。再说云南的事情现在很棘手,交给别人别说父皇,就是儿臣也不放心。”

  “唉,你这孩子就是实心眼……所以才让你爹这么溜!”马皇后叹息一声,让人赶紧给老六做一桌好吃的。

  ……

  在坤宁宫用过晚膳后,朱桢没有回自己的王府,而是被大哥拉着去春和宫同榻而眠。

  朱标在天快黑时才赶到坤宁宫的,哪能不单独聊聊就放他回去。

  “你要是真不想去云南,不必勉强,我跟父皇说去。”回春和宫的路上,太子也对老六道:“这些年你东奔西跑的,付出的够多了,留在京里帮帮我多好。”

  说着他苦笑一声道:“我真的都快累死了。”

  “大哥确实得注意休息啊,我看你黑眼圈好重,脸色也发黄发暗。”朱桢关切道。

  “我一天就睡两个时辰,能没有黑眼圈就怪了。”太子叹气道。“上回还有言官上本,劝谏本宫,让我不要纵欲过度,险些没把我气死,我都忙得没那方面想法了知道吗?!”

第一零二二章 云南模式

  “唉,大哥太辛苦了。”朱桢强忍着笑道:“工作是干不完的,还是要劳逸结合的。”

  “干不完也得干啊。”太子无奈道:“每天都有刻不容缓的军国大事,在屁股后面追着你,干不完就要影响国家的运转,你说我又能怎么办?”

  “也是。”朱桢点点头道:“中书省裁撤之后,原本整个中书的政务全都压在大哥和父皇肩上,肯定忙不过来。”

  “是啊,眼下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太子叹息道:“废丞相撤中书后,我和父皇也想过替代的法子,先是搞‘三公论道’,后来又弄了个‘四辅官’,全都白搭。”

  “……”朱桢点点头,他虽然不在京城,但对朝政还是密切关注的,自然了解这两次尝试失败的原因。

  前者‘三公论道’,是因为三公地位太高,老贼让李善长、徐达、李文忠担任三公,这三人哪个的地位都远超胡惟庸。

  胡惟庸惨烈的教训在前,不光朱老板不放心他们,就是他们自己也不敢插手国政,只敢老老实实坐而论道,以备顾问。

  但朱老板缺的是有人出谋划策吗?他缺的是有人帮他干活!三公全都袖手高坐,不干不错,根本没有分担朱老板和太子肩上的重担!

  所以后来朱老板又搞了个春、夏、秋、冬‘四辅官’出来,命其兼太子宾客,位列公侯都督之次。任职者于一月内分旬轮流值班,辅助皇帝和太子处理政务。

  朱老板在设立四辅官的敕书中说,‘朕尝思之,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而辅臣必择乎正士。’

  于是他命朝臣举荐全国的大儒名士,将他们由庶民提拔为辅臣,让他们来帮助自己和太子。但用了他们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些所谓的大儒名士,根本就是一群书呆子,只会满嘴仁义道德,军国大事却一窍不通,要他们辅佐自己处理具体的政务,完全就是问道于盲,添乱而已。

  于是在今年七月,朱老板取消了四辅官的设置,历时仅一年又十个月……

  “最近父皇又要设立殿阁大学士,来协助处理政务。”太子叹了口气,不抱多大希望道:“但愿这回能有点用吧。”

  “会有用的。”朱桢安慰太子一句,但他知道,其实在洪武朝设立什么辅政官员都没用。因为本质上是一个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老贼好容易废了宰相,把权力全都集中在手里,又怎么舍得再分出去呢?

  不愿意分权,设置什么花里胡哨的辅朕官,又有什么卵用?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