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193章

作者:三戒大师

  朱桢对古代日本的了解,都是从《信长之野望》、《太阁立志传》之类的战国游戏中来。对之前的南北朝时代,不能说完全不了解吧,也可以说是一点不知道了……

  不过若是如汪大渊所言,日本正好的南北两个政权的话,那可操作的空间可就大了。朱桢便暗暗决定,回去后就设法收集日本的情报,看看有没有可乘之机。

  “还有第三策呢?”他又问汪大渊道。

  “第三策就是重设市舶司,大力开展海上贸易。”汪大渊沉声道:“只要合法的贸易不受限制,走私便会消失。倭寇失去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自然也没法招兵买马了。

  “此外,海上贸易还会给朝廷带来巨额的收入,足以供养一支强大的水师,保护大明永绝倭患!所以老朽才说,海禁反而会让倭寇壮大,开海才是消灭倭寇的良策!”

  “好!”朱桢拊掌大赞道:“汪先生这三策皆乃真知灼见,本王一定会转达给我大哥和父皇的。”

  “老朽惶恐。”

  “汪先生,可愿意随我入京,以备召见啊?”朱桢笑眯眯邀请道。

  汪大渊神情一振,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重重点头道:“老朽愿意。”

  ……

  接下来几天,朱桢便让汪大渊给自己讲述海外见闻解闷。

  汪大渊见多识广,又读过书,口才极佳,讲起自己的经历来绘声绘色,就连李芳远和高达都顾不上吵架,听得入了迷。

  他们听汪大渊讲,自己二十岁时从泉州出海,过琼州、穿西沙,经交趾和占城,到达吴哥王朝统治下的真腊。那里有与中土迥异的诡异佛寺,还有立着金象的华丽宫殿……

  “吴哥窟啊……”朱桢顿时恍然,有一种历史照进现实的感觉。

  通过汪大渊的讲述,他大体了解了此时亚非大陆的主要玩家,把那些国家一一对上了号。

  他知道了,此时中南半岛最强的国家,是民风彪悍的暹罗。

  南洋最强的则是满者伯夷王国。

  印度还是在德里苏丹的统治下。

  中东则是马穆鲁克王朝的天下。

  以及,蒙古人的势力在海外依然很强大,他们控制着从中亚到波斯高原的广袤地界。

  此外,在汪大渊的讲述中,奥斯曼帝国尚未崛起,他甚至更没听过帖木儿帝国的名号。

  当然,距离汪大渊上一次去西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那里现在到底什么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不过通过跟汪大渊的交谈,以及此番高丽之行,还是大大开阔了朱桢的眼界,让他忽然意识到,以前很多自以为无解的问题,其实是因为太拘泥于眼前这一亩三分地,一旦把眼界拓宽,放眼海外,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

  数日后,封舟抵达南京城。

  朱桢惊喜的发现,太子居然带着大侄子来接自己了。

  待到舷梯架好,他便迫不及待冲下船来,先叫声大哥,然后抱起胖乎乎的朱雄英亲了又亲。

  “哈哈,雄英叫六叔!”

  “六父……”憨态可掬的皇长孙,便奋力的含混叫道。

  然后朱桢变戏法似的,从袖中掏出个拨浪鼓来,转一转,嘣嘣嘣。

  “喜欢吗?”

  “喜……欢。”

  “亲六叔一口。”

  “叭。”雄英就很听话,然后接过拨浪鼓,嘣、嘣、嘣……的转起来。

  “雄英从小就亲你,等长大点儿,你带他。”朱标从旁看着,露出一抹姨母笑。

  “好嘞,没问题。”朱桢一口答应,抱着皇长孙,跟大哥上了太子车辇。

  上车后,朱标上下打量着朱桢,笑道:“还好,这次出去没瘦,倒是又壮实了。”

  “嘿嘿,这回又不是去吃苦的。”朱桢嘿嘿一笑,见顿吃牛肉,哪能不强壮?

  “他们几个呢,都还好吧?”太子又问道。

  “好,都很好。吃得好,睡得好。”朱桢笑道:“尤其是睡得好。”

  “那就好。”太子松口气道:“自打你们出去,大哥这心就一直悬着。这回还联系不上,比上回更着急。”

  “你们怎么没一起回来?”说着又问道。

  “不是父皇安排我们,得把马买上,然后从辽东走陆路回来么。”朱桢给几个哥哥打掩护道:“我是因为那边发生了一些事情,需要向大哥和父皇禀报,才先回来一步的。”

  “发生什么事儿了?”太子忙着紧问道。

  “也没什么大事儿。”朱桢轻咳一声道:“就是到了开京才知道,原来高丽王已经死了。为了避免消息走漏,高丽的宰相李仁任杀了黄公公……”

  “啊?”太子一脸震惊。“胆大包天!”

  但更震惊的还在后头呢。便听老六接着道:“李仁任自知不容于大明,便想投靠北元。北元还派了他们的宣徽院使,叫什么彻里帖木儿的,到开京准备册封高丽王。就比我们早到了两三天。”

  “怎么会发生这么大变故?”虽然已经知道弟弟们平安无事,太子依然头皮发麻,抓着老六的手道:“若是早知如此,我打死也不会让你们去这一趟的!”

  “是。”朱桢点头讪讪一笑道:“也许是我们几个容易招灾,走到哪里哪里就出事儿。”

  “……”太子一阵无语,过了一会才问道:“那后来呢?”

  “李仁任猜到我们,已经知道黄公公是被杀害的,便派另一个宰相崔莹,去带他的白首军入城,准备干掉我们。”朱桢便接着道:

  “我们一合计,只好先下手为强,二哥三哥四哥带着羽林卫,冲到蒙古人住的顺天馆,把元朝使团杀了个干净。我这边则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三个高丽大臣反水,杀掉了李仁任,控制了开京的局面……”

  朱桢说得轻巧,但太子却认定,整个过程肯定惊险至极,不禁揽着老六的膀子,庆幸万分道:“老天保佑,你们都平安无事。往后,再不放你们一块出去了。”

  “也对,省得让人家一锅端了。”朱桢摸了摸鼻子。

第三一二章 茹太素挨揍

  武英殿。

  朱老板正在兴致勃勃的看帖回帖。

  对他这种工作狂来说,批阅奏章通常都是一种享受。他能干一天都不带累的。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看到那种寻章摘句、引经据典的长篇大论,他就感觉头大如斗。

  一是他自身文化不高,看那些佶屈聱牙的长篇大论十分吃力。二是他日理万机,强烈感觉时间不够,所以就希望大臣能用最短的时间,将要说的事儿讲清楚。这样才能提高他的工作效率。

  为此,早在登基之初,他就曾多次要求大臣们,给他上奏时‘许陈事实,不许繁文,若过者罪之’。

  意思就是说,大臣们上奏要有话直说,简明扼要,谁要敢长篇大论说些没用的,那就要干你老母了!

  不过这些年来,还有没大臣因为上奏内容太过冗长而被治罪的先例,是以大臣们又我行我素,开始在奏章上卖弄文采、恣意灌水,看得朱老板一阵阵血压飙高。

  今天,朱老板又收到封一本书那么厚的奏章……他粗一毛估,发现足有一万八到两万字之多。

  要是看完这一厚厚的一本,朱元璋估计今天就不用干别的了。

  再一看那奏章的落款,刑部主事茹太素。

  “妈的,老惯犯了……”朱元璋暗骂一声,其实这茹太素人品很好,不徇私、有操守,而且能力很强,在地方上担任按察使时颇有政声,朱元璋便把他提拔为刑部侍郎。

  却没想到,这人有个非常讨厌的毛病,就是喜欢上书言事。

  乱发了帖子也就罢了,每次都还搞得又臭又长,动辄万言,让朱老板不胜其烦,为此把他从刑部侍郎,直接降为主事。

  没想到茹太素却依然我行我素,没事儿就上个万言书。

  所以一看这名字,朱老板便直接丢给一旁的中书郎王敏,让他念给自己听。

  朱元璋则一边看别的奏章一边听王敏念呀念,就这样差不多过了一个时辰,朱老板居然也没听到一句有用的,全都是一大堆语义艰涩、复杂啰嗦,空洞无物的废话!

  朱老板气得把手中奏本往桌上一甩,吓得王敏一哆嗦。

  “他娘的!咱反复强调,有话直说,不许放屁!不然治罪!这个茹太素就当耳旁风,看来不给他点厉害瞧瞧,就刹不住这股歪风!”

  说着吩咐左右道:“把那茹太素给咱带过来!”

  ……

  太子接了老六,车辇返回午门时,正碰上可怜的茹太素在受刑……

  这会儿已经打了二十多板子,腚都烂球了。

  看到太子殿下的车驾,监刑的太监赶紧叫停廷杖,带行刑的带刀舍人,一起跪地恭迎。

  太子掀开车帘,看一眼那趴在地上的青袍官员,问道:“怎么回事儿?”

  监刑太监一脸古怪笑意道:“回殿下,这官儿是刑部主事,叫茹太素,因为写的奏章太长,惹恼了皇上,命将他廷杖四十。”

  “茹太素,我知道。”一旁的朱桢忽然开口道:“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么。”

  太子没听懂老六这两句的意思,还是顺着他的话道:“看,楚王都知道他是好官,你且先暂停行刑,待本宫去劝劝父皇。”

  “哎,太子爷真是菩萨心肠。”监刑太监忙不迭答应。

  当然太子也没有跟他商量的意思,人家是直接下的命令……

  ……

  朱标便让人把朱雄英带回春和宫去,自己则和老六去往武英殿。

  武英殿中,朱老板已经把不快抛到脑后,继续兴致勃勃的看帖回帖。

  直到吴公公通禀说,太子把楚王殿下接回来了。

  朱元璋才从案牍中抬起头来,开心大笑着起身相迎。

  “老六,你怎么跑回来了?”

  朱桢给父皇磕头,起身道:“没啥,就是想父皇了呗,回来瞧瞧。”

  “瞎扯,你就是想你的牛,也不会想你爹。”朱老板就很有自知之明,捏了捏儿子的下巴道:“好家伙,伙食不错啊。”

  朱桢就不开心了,心说又没吃你家粮食……

  “容我先插句嘴。”好在太子岔开话题道:“父皇,恁真因为奏章写的太长,打茹太素廷杖?”

  “啊,他写不是一般的长,无用之文太繁,以致心烦。”朱元璋点点头道:“但他要只是废话太多,咱最多打他二十下,可他的奏章里,还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

  说着他找出茹太素的奏章,使劲翻了半天,才终于找到那句‘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

  “瞧瞧,这说的什么话?”朱元璋气愤道:“什么叫‘有才能的人,这几年侥幸活下来的百无一二,现在任用的官员,不是迂腐的儒生,就是庸俗的官吏?’他这是在影射什么?空印案吗?”

  “咱命人将茹太素叫来,让他给咱说说,就他们们刑部两百多人中,哪些是迂腐的儒生,哪些又是庸俗的官吏?”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