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63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而且大多都不是知识产权,很容易被一脚踢开。

  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普遍要更低一些,10%-15%左右。

  因此郑祖所说的比市价要高,倒也确实没有在骗徐云。

  除非你能像雷总那样,在大米成立的时候身家就有几十亿,做过金山的CEO、投资过凡客和猎豹,这样才能占比40%。

  但能理解是一回事,徐云能不能接受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至少眼下的23%这个数字,要远远低于他的底线。

  过了一会儿,徐云抬起头,说道:

  “郑秘书长,我能接受的比例最少是40%,而且要采用双重股权制。

  我手上要占据超过50%的投票权,也就是管理权归我,这点如果不能退同意,我们就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了。”

  双重股权,也就俗话说的是AB股,AB股的核心,就是同股不同权。

  简单讲,就是把投票权和分红权分离。

  比如A类1股有1票投票权,B类1股有10票投票权。

  其中A普通股通常由投资人与公众股东持有,B普通股常有创业团队持有。

  这样一来,纵使创业团队占股的比例不高,也能依旧具有企业的决策权。

  比如某东的股权模式就是如此:

  东哥占股不过15.8%,却拥有80%的投票表决权,以此牢牢掌握了某东的控制权。

  另外BAT中的那个B也是一样,李某人15.9%的股权,投票权却高达53.5%。

  某些小说里头主角上市时占股80%、90%的情节,压根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

  像钟睒睒的情况已经是万中无一了,他的占股也不过60%多而已,等到上市后才增持了一波。

  所以徐云想的很清楚:

  自己单纯依靠一项技术想要占股份大头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却可以通过AB股将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控制权。

  这是他底线中的底线。

  占股比例可以谈,拉锯十天半个月都没事,但AB股的模式不能有任何让步。

  前者顶多就是少赚点钱,有光环在手,徐云对于收入还是不怎么担心的。

  但后者却关乎着自己是否可能被偷家。

  “双重股权没问题。”

  郑祖回答的很痛快,显然基金方面早就想到了这一层:

  “科大本身是不会去参与企业决策,这是我们的宗旨之一。

  学校产业主要是以孵化扶持为主,毕竟这严格意义来说,是一件与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有关的政治任务。

  至于股份嘛……徐博士,我给你报个数字吧。

  28%,真的不能再高了,除非你能拿出一笔现金跟投,不然真没办法。”

  股份提了5%,估摸着再上升个3%左右就是科大的底线了。

  到了这一地步,技术入股的上限差不多就定好了。

  但无论如何,徐云都还想争取一下:

  “郑秘书长……”

  然而他刚说了半句,办公室外边传来了一道爽朗的笑声:

  “郑秘书长,你们和小徐讨论股权分配的事情,怎么能少了我们物理学院啊?”

  ……

第79章 转机!

  办公室内。

  随着门外声音的响起,郑祖与徐云顿时齐齐一愣。

  片刻后,两人的脸上同时出现了意外的表情。

  郑祖作为科大与科院新创基金的秘书长,对于校内主要领导的声音自然极其熟悉,毕竟他本身便是科大体系内的一员。

  只不过他分管的是经济,田良伟等人负责的是科研和教学。

  因此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他便锁定了来人的身份。

  至于徐云发呆的原因嘛,其实也和郑祖差不多。

  因为这道声音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双方还在不久前见过一次面,也就是……

  潘建伟院士!

  但如果没记错的话,潘院士不是正在忙着十五光子的实验吗?

  为什么会突兀的出现在这里,字里行间似乎还挺了解办公室中正在发生的事儿?

  想到这儿,徐云的脑海中忽然划过了一道闪电,下意识的看向了田良伟:

  没记错的话。

  不久前自己的老师似乎曾经以防止外人打搅的名义,和内线打过一次电话……

  见徐云目光朝自己看来,田良伟很顽皮的朝他挑了挑眉,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后他主动站起身,与郑祖一同将潘院士迎接到了屋内。

  “小徐啊小徐,你这未免有些不厚道了吧。”

  刚一入座,潘院士便摆出了一副责怪徐云的模样:

  “明明物理系在你的课题组里出了力,配合这配合那,甚至还搞出了研究成果,哦,到准备开公司赚钱的时候,就打算把我这老师给抛弃了?哪有这个道理嘛?”

  听到这番话,徐云还没来得及表示,郑祖便有些坐不住了:

  “潘院士,您这是……”

  “我怎么了?”

  潘院士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郑秘书长,课题组里也有物理学院的成果,你们现在偷偷摸摸搞公司,我过来要个说法不行?”

  潘院士的出现打断了郑祖的节奏,但他作为科大新创基金的总负责人,在阅历方面自然也得常人可比。

  初次的惊讶过后,他很快便想通了一些前因后果。

  虽然物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以及新创基金都属于科大旗下的单位,但彼此之间不是相加就等于1那么简单的,各自的诉求也不一样。

  比如每个学院的经费、奖学金、教职工福利都不相同,其中的差额绝大多数便是源自学院占股的企业。

  而新创基金呢,则主要是对科大和科院负责。

  说到底,就是钱进哪个袋子的问题。

  钱被科创基金分走,大概率就不会回到学院的兜里,但学院占股的分红,大部分都可以留下来自己用。

  同样,进了科创基金袋子里的钱,郑祖的支配度也会更高——这里的支配度不是指贪污啥的,而是单纯的字面意思,搞风投的嘛,没人不想自己口袋里的钱多点。

  实际上不止科大,几乎每所大学有什么新专利出现后,相关学院和校基金几乎都会做过一两场。

  因很明显,潘院士是被请来的救兵。

  不过救兵归救兵,没有理的事儿郑祖还是不发怵的,哪怕真闹到校董那儿他也占着理。

  想到这儿,他不由皱眉道:

  “潘院士,您这话我就不太理解了。

  徐博士的成果明明是生物医学的范畴,怎么就和物理学院扯上关系了?

  这是不是有点……有点无理取闹了呢?”

  “怎么就无理取闹了?”

  潘院士笑着看了他一眼,从身上取出一份文件,递给他:

  “你看看这个。”

  郑祖接过文件看了几眼,很快便有些头晕眼花了:

  “5-环氧……氧-1-十六碳……碳炔?”

  潘院士点点头,朝田良伟打了个眼色。

  田良伟很有默契的将徐云的研究报告摊开,找到了其中一页:

  “喏,郑秘书长你看,《关于5-环氧-1-十六碳炔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差异报告》,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随后潘院士指着报告上的公章,解释道:

  “小徐他们的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5-环氧-1-十六碳炔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不同,不过由于他们不清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特意独立写出了一份记录报告。

  这份异常报告对同辐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储锂物质有着启发性的影响,郑秘书长,你说小徐的研究和物理学院有没有关系?”

  说完潘院士顿了顿,看着底气没那么足的郑祖,乘胜追击:

  “郑秘书长,你再想想,小徐实战实验的地点在哪里?

  东区14号楼!

  要是没关系的话,他会去选择应用物理在的14号楼?

  当然了。

  我的话郑秘书长要是不信,这个同辐实验室的公章你总信了吧?”

  潘院士的这番话九真一假,反倒是比全部真话更加的具备说服力。

  真的自然是前半部分,也就是5-环氧-1-十六碳炔的异常情况。(详见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