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手钓鱼人
听到小杨说出的这番话。
陈省身的脸上忍不住又露出了些许惊容:
“不抓紧时间就回不去了?小杨,这话从何说起?”
小杨再次翻阅了几下面前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缓缓说道:
“省身,怎么说呢……严格来讲,这应该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猜测。”
“至少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发的有点急了。”
陈省身眉头一掀:
“有点急?”
“是啊。”
小杨在石椅上换了个更加舒服点的坐姿,接着说道:
“目前的国际形势大家想必都清楚,欧美国家每时每刻都在盯着东方的发展情况,极尽所能的在搞各种封锁。”
“国内则长期都保持着低调,看起来就跟顺毛驴似的,能不当显眼包就不当显眼包,出风头的事儿从来不做。”
“但这篇论文却和国内的发展方针截然是两个画风,一下子从内敛变成了张扬……不,应该说是张狂。”
“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只有三种。”
说着。
小杨先竖起了一根手指头:
“一,国内的所有人都疯了,人人坐忘道附体,分不清现实还是虚幻,所以才改变了性格。”
陈省身闻言笑了笑。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国内的那几只兔子可是出了名的有战略眼光,他们脑袋齐齐抽风的概率……开玩笑,与其信这个,还不如信如今国内有个未来的穿越者存在呢。
小杨自己显然也不信这个说法,于是很快竖起了第二根手指头:
“第二种可能,国际上有相同研究的团队计划公开相同成果,国内为了抢首发所以做出了这种举动。”
这一次。
陈省身思考的时间略微长了一点儿:
“小杨,这种可能性的概率可要比第一种大多了。”
“嗯,但依旧有限。”
小杨朝陈省身笑了笑,解释道:
“如果是欧美科学界有团队在模型上取得了成果,我多多少少应该都会听到一些风声。”
“这里的风声不是指具体的科研成果,而是诸如某某团队会在多少多少时间里发表一篇期刊这样的消息,也算是业内典型的预告方式。”
“但很遗憾的是,截止到今天之前我都从未听说过类似的消息,所以我认为这点的概率同样不是很大。”
“而排除了以上这两点后,那么只剩下一个可能了……”
说道这里。
小杨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郑重说道:
“国内发生了某些事情,以至于极其迫切的想用这篇论文召集起海外留学生,再晚就可能会出事。”
小杨这番话说完。
他对面的陈省身与李景均二人忍不住彼此对视了一眼。
集结号……
这篇并不算厚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背后还藏着这么一番含义?
过了片刻。
陈省身忽然想到了什么,飞快的朝周围又看了几眼,确定没人后压着声音说道:
“小杨,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是国内的原子弹快爆了?”
早先提及过。
兔子们在搞原子弹的事儿并不是什么大秘密,就连在研究原子弹的关键人员也同样如此。
《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这篇论文上的赵忠尧、王淦昌、陆光达几人都是传闻中兔子们核武器项目的负责人,所以静下心后,陈省身便立刻想到了原子弹的可能。
“原子弹啊……”
小杨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
“说实话,有这可能性,但概率同样不高。”
“原子弹这玩意儿虽然威慑力强,但它只是一款一代类型的核武器,即便国内真的试爆成功,也不太可能让欧美紧张到不允许留学生回国。”
“毕竟这种封锁的行为是要付出不小代价的,如果只是原子弹……我真认为还差那么点味儿。”
陈省身默然。
小杨所说的【代价】他……或者说现场的几人都不陌生,毕竟当年海对面已经阻拦过一次留学生归国了。
在那次阻拦过程中,海对面在舆论上花了不小的成本,将国内的条件与前景形容的极其恶劣——而这些新闻的笔杆子就是要收钱的。
另外还有为了挽留一些顶尖人才,海对面还开出了很优渥的价码,不仅仅是口头拦阻而已。
所以说句直白点的话。
真正有心报国的留学生中的“大头”早在十年前就回国了,理论上来说这些留在海对面的学者并不需要海对面特别紧张才是。
哪怕原子弹试爆成功,有那么几位十几位留学生受此影响回国,对大盘也依旧不会有什么明显影响。
除非……
想到这里。
唰——
陈省身、李景均和小杨三人同时想到了一种可能,齐齐面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除非……国内接下来要拿出的东西,比原子弹的“量级”还要恐怖?
甚至……
能够让海对面都感觉到恐惧?
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三人就这样沉默了好一会儿,小杨方才继续说道:
“当然了,两位,以上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猜测,现在咱们应该讨论的还是……”
“到底要不要回国?”
回国。
听到小杨口中说出的这两个字。
现场的氛围再次肉眼可见的重重一凝。
过去这几天时间里三人一直都待在伯克利大学,不过彼此间都很有默契的没有讨论这个话题——他们都在等今天的论文。
眼下论文已经发刊,那么话题就该重新回到原先的抉择上了。
过了十几秒钟,李景均才先舔了舔嘴角,对陈省身问道:
“省身兄,你的想法呢?”
“……”
陈省身修长的食指在桌面上敲击了几下,最终整个人深吸了一口气:
“景均,小杨,我准备回去。”
李景均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愕然。
他和陈省身相识也有接近二十年了,很清楚自己这位老朋友的性格——不同于数学上的才华出众,陈省身在生活中一直都是个选择困难症。
他很多时候连全麦面包和吐司都能犹豫半天,遑论回国这种关乎人生后半生发展的事儿了。
结果没想到。
三人之中陈省身居然这么早的就表了态,这可不像是他啊……
面对李景均的愕然,陈省身则轻轻笑了笑:
“景均兄,你为何这样看着我?”
“我如今也五十岁了,因奥本海默先生的邀请来到海对面,也过去了整整一轮。”
“海对面这边啥都好,科技发达、节奏现代化、建筑高大繁荣,但是……这里毕竟不是我们自己的家啊。”
说着说着,陈省身亦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十年前海外留学生归国,当时我面对家庭和政治背景的顾虑所以拒绝了邀请。”
“如今小璞(陈省身的女儿)已经十一岁了,身体已经负担的了归国的颠簸,政治方面的顾虑我也打消了。”
“眼下既然有这么个大家一起回国的机会……我是觉得不能再错过了。”
“其实这样回国也好,我和老华那边还有些事儿要勾兑勾兑呢。”
或许是被小杨之前那番话刺激到的缘故。
陈省身这位后世谜团重重的数学大佬,少见的表露起了自己的情绪。
后世说起那些建国后留在海对面的学者的时候,经常会用【贪图海对面优渥生活】之类的句子去描述他们。
但实际上。
真正一心追求物质生活所以留在海对面的学者有是有,不过数量真没那么多。
根据海对面移民局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
1930-1945年在海对面留学的学者平均入籍时间足足长达11.3年,截止到1960年之前,毕业后三年内便入籍海对面的留学生人数只有17人。
所以大多数留美学者的轨迹其实带着很强的【迟疑性】,也就是各种因素的叠加下一点一点的朝海对面倾斜。
反倒是将来华夏强盛后,很多人钻着法子也要润到海对面。
上一篇: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下一篇:网游之绝世毒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