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1330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论文的总编叫做古兹密特,当年参加过曼哈顿计划,我和他有一面之交。”

  说罢。

  小杨便于陈省身再次对望了一眼,二人都从彼此脸上看出了些许茫然。

  大陆那边用来说服留美科学家的证据……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有什么关系?

  随后陈省身摸了摸下巴,猜测道:

  “莫非是下一期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会有来自华夏的论文发布?”

  “可就算是有论文登刊,那和咱们回不回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莫非……”

  陈省身的这番话没有说完,不过小杨和李景均都理解了他想要表述的意思:

  莫非华夏方面指望用一篇论文的成果,就证明如今华夏国内可以对每个科学家做到物尽其用?

  实话实说。

  这个解释并不难猜到,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解释。

  但是它为真的可能性……却太低太低了。

  靠着一篇论文就能让最少数十位犹豫过一次但最终没有回国的留美人才下定决心回归故土,它的质量得高到多离谱?

  客观来说,物理史上不是没出现过这种级数的论文。

  比如说《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也就是1687年小牛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的论文,奠定了现代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还有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包括光速不变原理和质能等价原理的论文,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以及海森堡那篇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论文,开启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另外还有1972年的那篇【more is different】,公认的凝聚态物理开山之作。

  但是……

  这类论文虽然存在,可却并不常见。

  三百多年的近代物理史中,能够有这种级数影响力的论文顶多也就十篇而已。

  有些论文彼此之间的时间跨度,甚至要比一个普通人的寿命还长。

  这种情况下一穷二白的华夏居然在暗示自己可以拿出这种级数的论文,这怎么能不让陈省身等人惊讶呢?

  想到这里。

  陈省身又意识到了什么,转头对小杨问道:

  “小杨,《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这个期刊多久发刊一次?月刊还是双月刊?”

  月刊的概念自必不说,双月刊指的则是两个月发表一次,也是这个时代比较常见的一种发刊方式。

  不过小杨闻言则摇了摇头,解释道:

  “都不是,这种期刊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快报’,所以它的发布时间是周刊……也就是每周一次。”

  “届时他们提前会把期刊铺货和寄送到订阅单位手中——虽然《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销量惨淡,但毕竟挂靠的是APS,所以物流资源方面还是很充足的。”

  “周刊么……”

  陈省身的眼神闪动了一下,继续问道:

  “下周是什么时候发刊?”

  小杨沉默了几秒钟,接着报出了一个数字:

  “下个……礼拜三。”

第673章 两尊神仙的偶遇

  数天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访客接待所。

  嘀铃铃——

  听到床边闹钟的欢腾声,原本还有些睡意的李景均唰的一下便张开了眼。

  啪嗒——

  他先是伸手按下闹钟的rdquo键,在屋中重归寂静的同时,整个人也顺势挪动身子倚到了床头的靠垫上。

  今年刚满五十岁的李景均睡眠质量一直都不是很好,每天醒来之后有好一会儿人都是懵懵的。

  不过在注意到闹钟旁日历上的时间后,李景均身子顿时微微一震,整个人瞬间清醒了过来。

  只见此时此刻,日历上赫然显示着一个时间:

  xxx年10月28日,星期三。

  也就是……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发布的日子!

  于是李景均迅速翻身下了床,穿戴好衣物并且洗漱完毕离开了房间。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过教授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伯克利分校的访客接待所虽然挂着‘接待所’这三个字,但它其实是一家非常高档的酒店——带着旋转门的那种。

  要知道。

  在眼下这个时期旋转门可不是后世那类的大路货,虽然这玩意儿早在19世纪就被发明了出来,但早期的旋转门其实是没有红外感应装置的。

  也就是说那类旋转门只会不停地在进行旋转,无法分辨是否有客人出入。

  而伯克利分校的这家访客招待所的旋转门则配有微波雷达和红外传感器,是伯克利分校重金打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同时由于伯克利分校是在美华人最大的聚集点之一,所以校方还很贴心的提供起了中餐和筷子——虽然只有小米粥油条等数样菜品,但也算是有一定的照顾色彩了。

  例如李景均取餐的时候就见到了几个三哥在吐槽没有咖喱和鹰嘴豆,看起来颇有些不服气的样子。

  当然了。

  如果徐云此时能够在场,他的感触多半会更深一些。

  毕竟……

  在他穿越来的后世,伯克利分校这家访客接待所的配餐和现在是完全反过来的——除了欧美早餐外只提供印餐,中餐已然不见了踪影。

  这也能侧面反应两个时期留美科学家的能力问题,只有你能力够高,人家才会对你表示尊敬。

  随后李景均打了碗小米粥、一个鸡蛋和一碟花生米,选了个比较僻静的位置坐下吃了起来。

  结果刚吃了没一会儿。

  李景均的耳边便响起了一道声音:

  “景均兄,早上好啊。”

  李景均顺势转过头,发现小杨正端着一副餐盘站在他身边,看起来也都是准备找个位置吃早餐的架势。

  李景均见状连忙放下筷子,拿起餐布擦了擦手:

  “小杨,你也醒了?”

  如今的李景均和小杨都不在伯克利分校工作,因此前几天便被陈省身暂时安排到了接待所。

  至于陈省身则住在学校的职工小区,距离这里二十多分钟的车程。

  听到李景均的话。

  小杨客气的点了点头:

  “嗯,刚醒。”

  李景均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笑着问道:

  “小杨,怎么样,昨天睡得还行吧?”

  小杨闻言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食指点了点自己的黑眼圈:

  “景均兄,您瞧我这黑眼圈,都快和滚滚有的一拼了,你说我能睡得好吗?”

  李景均哈哈笑了两声。

  今天可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刊的日子,有了首都的那封信在前,要说不紧张是不可能得。

  他其实也和小杨差不多,只不过他的年纪比小杨更大,所以有些疲态在脸上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接着李景均夹起颗花生米放到嘴里嚼了嚼,对小杨问道:

  “小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一般今天几点发刊?”

  小杨想了想,解释道:

  “规则上是周三中午12点发刊,不过这通常指的是零售时间。”

  “像伯克利分校这类实现订购过期刊的单位,期刊那边往往会提早一些就送到期刊收发室,正常来说九点十点就有可能收到了。”

  李景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虽然他是一位生物化学方面的顶级大佬,但相关领域内大多都是双月刊,周刊这种时间比较精确的刊种确实缺乏足够的了解经验。

  他还以为自己和小杨要在今天去哪个报刊亭花钱买论文呢,甚至还准备好了一些零钱……

  当然了。

  这种糗事儿他是肯定不会和小杨说的,很快便又正常的扒拉起了稀饭。

  十多分钟后。

  小杨看了眼二人面前空空如也的餐盘,主动说道:

  “景均兄,要不我们现在就出发?”

  李景均拿起张纸擦了擦嘴角:

  “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