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1328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会一改常态,主动来联系陈省身他们呢?

  或许是猜出了陈省身的想法。

  李景均忽然警惕的超周围看了几眼,随后无比小心的从身上取出了一封信纸:

  “省身,小杨,你看看这个。”

  陈省身扫了他一眼,顺势将信件接过,放在面前看了起来:

  “李景均同志敬启……”

  这封信的字数不算很多,但内容上却把写信人想要表述的想法都表述清楚了:

  对方表示欢迎李景均回国,在学术方面不会对他任何的限制,同时国内目前还掌握了某些新技术,李景均完全不用担心回国后需要转职到其他方向云云。

  过了片刻。

  陈省身从信件上抬起头,重新看向了李景均:

  “景均,光是这封信就让你心动了?万一是空头支票呢?”

  李景均对这个问题显然有所准备,闻言指了指信的尾部:

  “省身,你看看落款的名字。”

  “落款?”

  陈省身眨了眨眼,重新朝信末看去。

  待看清落款的两个名字后,他顿时瞳孔一缩,激动之下连桌上的茶杯都打翻了一个。

  不过这也不能怪陈省身定力不足,毕竟这个时代的任何人看到那两个署名,都会发出由衷的叹服。

  这是两个光看文字,就会在脑海中脑补出对方音容笑貌的名字。

  在这两个名字面前……

  别说当初给李景均设局的人了,任何牛鬼蛇神都是土鸡瓦狗尔!

  想到这里。

  陈省身便将信件还给了李景均,问道:

  “所以景均,你打算多拉点人回国?”

  李景均重重点了点头:

  “没错,给我信件的人告诉我,只要是我能够说服的人,他们都有办法让海对面放行。”

  “虽然这次我们的阵势没有光亚他们当初那么大,但拉回个二三十人我还是有信心的。”

  李景均话音刚落,一旁的小杨便皱起了眉头:

  “景均兄,咱们在海对面的留学生数量不少,可涵盖的专业方向也有很多。”

  “譬如我这种搞理论物理的学者一旦回去……景均兄,我说的话你别不爱听啊,信上可是只保证了不会改变你的工作方向而已。”

  陈省身亦是点了点头。

  陈省身也好、小杨同志也罢,他们留在海对面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其实一直都记挂着国内的消息。

  例如后来海对面单方面于驻霓虹使馆声称钓鱼列岛是霓虹领土,正是陈省身、小杨等人振臂一呼,才在海对面掀起了保钓运动。

  身在曹营心在汉嘛不至于,毕竟他们多多少少为海对面做过贡献,但要说他们真的是一味贪图海对面优渥生活,这显然也不太客观。

  他们留在海对面的关键因素还是因为如今的华夏没有适合他们专业的发展土壤——至于更深层的能不能接受的转职问题,就属于觉悟的范畴了。

  有些人觉悟高固然值得敬仰,有些人觉悟有限其实也没什么好喷的。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提供他们留学机会的还是物流集团呢。

  当然了。

  一样米养百样人,如此庞大的留学生基础之下,也有一些人确实是贪图荣华留在了海对面。

  比如说那谁谁谁对吧……总之此处暂且不表。

  听到小杨的问话。

  李景均再次看了眼这位数年前刚刚拿下诺奖的同胞,斟酌着道:

  “小杨,省身,这点你们尽管放心吧。”

  “写信的作者还专门通过送信人给我捎了个口信,说是只要是能一起回国的学者,组织上都会妥善进行安置。”

  “他们最少能保证90%的人继续原本方向的研究,剩余的同志如果有强烈的个人意愿,那么也可以不改方向。”

  陈省身和小杨闻言,脸上齐齐露出了一丝犹豫。

  陈省身举家迁往海对面的缘故是因为他原本的关系隶属于物流集团,比如说他当年担任过物流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所长,后来还评选上了物流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于是在物流“虎踞”对岸的那一年,他便应奥本海默之邀举家迁往了海对面。

  如今整整12年过去,他才决定正式入籍。

  小杨的时间则要更长一点。

  他在45年的时候来到了海对面,在原本历史中要在64年才会入籍,跨度整整长达19年。

  一个12年,一个19年,这都不是眨眼一过的短暂时间。

  诚然。

  二人真正的内心想法只有他们本人知晓,局外人只能通过各种细节和心理进行分析。

  但可以简单判断的是在这些年间他们一定迟疑、犹豫过很多回。

  毕竟他们出生的地方都是在大陆本土,实打实的华夏生人,血脉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过了片刻。

  小杨主动给两位大哥辈的同胞倒了杯茶,又问道:

  “景均兄,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李景均做了个请的动作:

  “小杨,这里就我们三个同胞,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

  小杨沉默了几秒钟,问道:

  “景均兄,你现在……召集了多少人了?”

  ……

第672章 有说服力的证据

  召集了多少人了?

  听到小杨的这个问题。

  李景均下意识又看了眼坐在一旁的陈省身。

  发现这位数学大佬此时的脸上同样带着些许好奇后他便顿了顿,说道:

  “不瞒两位,目前被召集……也就是同意回国的同胞数量不是很多,包括我也只有九人而已。”

  “九个人?”

  陈省身眨了眨眼,问道:

  “都是谁?”

  李景均也没打算藏着掖着,当即掰持着手指点数了起来:

  “除了我之外还有芝加哥大学的崔琦,伯克利大学的林刚教授,加州理工的方致同和王梦芸夫妇……”

  李景均零零散散说了八个名字,除了其中个别人外,陈省身和小杨基本上都没听说过剩下的人名。

  接着陈省身的食指在桌面上敲了敲,追问道:

  “景均兄,那么还在考虑中的呢?那都有谁?”

  “考虑中的啊……”

  李景均重复了一遍问题,嘴角扯出了一丝不知道是无奈还是满意的笑容:

  “那可就多啦,比如钱学榘教授、李耀滋教授、林家翘教授等等……”

  这一次。

  从李景均口中说出的人物名字分量,就要比之前的大上许多了。

  比如钱学榘。

  这个名字读起来可能有些拗口,但此人的来头可不一般——他是钱五师的堂弟,未来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的父亲。

  钱学榘留美的时候同样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后来成为了波音公司的高级工程顾问。

  虽然他的能力与钱五师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同样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顶尖人才。

  当然了。

  说起钱学榘,还有一件事显然不得不提。

  那就是他儿子钱永健获得诺奖时的言论。

  钱永健在2008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当时兔子们正值奥运会年份,便有很多媒体大肆炒作起了钱永健的华夏血统。

  然而在某次一位华夏女记者问他获奖后准不准备回国发展的时候,钱永健却回了一句话:

  【我生在海对面,长在海对面,我是美国科学家,你让我回哪国?】

  【虽然我身上流淌着中国的血统,但我仍是一位美国科学家,血统不能决定我的身份。】

  这句话让钱永健遭到了很大的舆论抨击,网上铺天盖地都在diss他白眼狼,很多人恨不得给他扎个小人。

  但这事儿怎么说呢……其实本身就是一桩糊涂账。

  因为钱永健从一开始就出生于海对面,从小受到的也是美式教育,吃的是牛排是沙拉,整个人至死都没有回过华夏一趟……

  他甚至连钱五师和钱五师的儿子钱永刚都没见过一次面,彼此间只打过几次电话罢了。

  这种情况下你和他去扯血统认同、去扯他钱五师侄子的身份……这本身就是有点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