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754章

作者:渔雪

  方卓很明白:“是啊,是需要,我们都需要团结。”

  “你最好能够践行你昨晚说的那个‘绝佳的主意’!”施密特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匆匆的挂断了电话。

  方卓默默消化了一会来自老施的重大消息,200/300美元的iPhone一定是苹果公司第一款手机销量的重要基础。

  昨天在看到苹果8G版本的599美元价格,他也有些小小的奇怪,觉得苹果真的很有自信。

  作为比较,诺基亚今年要上市的绝对机皇N95,它在美国的价格极可能是799美元。

  现在看来,一个足够的销量对苹果公司更为重要。

  办公室门被许柯登轻轻敲响,示意上午的会议已经推迟许久。

  “你们先聊,我再处理一点事。”方卓选择再次推迟。

  既然施密特这个内鬼发力了,自己也不能输给他。

  方卓整理思绪,随即把电话打给索尼掌门人斯金格。

  聊了聊天气,聊了聊索尼的起色,也顺便聊了聊因做空而盈利的基金。

  斯金格正想让方总细说就听到对方想要寻求的帮助。

  “爵士,你知道易科正在做手机,但这阵子以来我才发现手机真的很难做,出乎意料的难。”

  “偏偏易科前前后后已经投入不少,你也知道,像我从你那拿的专利授权,咱们有一起入股安卓公司,这些都是钱。”

  “现在看来,你从安卓退出真的很不错,智能手机系统的开发难度太大了。”

  斯金格听着方总的诉苦,安慰了两句,雀食,安卓设想的很好,实现却很难啊。

  “上周我看到了公司初步做出来的样机,大失所望,很没有竞争力!”

  “刚刚我坐在办公室里用着索爱的手机,忽然觉得易科可以向索尼学习手机上的拍摄技术,不管怎样,易科的手机都能有个不错的特点。”

  方卓真诚地说道:“不知道我和爵士能不能进行这方面的商业合作?”

  斯金格听明白方总的来意,既然是商业合作,那肯定是有钱的了。

  他答应的挺爽快:“方总,这样的事直接让下面部门谈,我们是能够创造共同前景的合作伙伴。”

  索尼与冰芯的合作还在上海赶工呢,另外,斯金格对消费电子并不精通,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办。

  方卓又絮叨了一会,拿到索尼手机部门负责人高木一郎的电话,与老爵士约好纽约再会,到时还能聊聊个人资产的增值推销。

  他结束通话,立即打给高木一郎,谈到双方的业务合作。

  然后,方卓吃了一惊。

  高木一郎这个手机部门负责人反而向索尼董事方卓方总寻求了帮助,表示自己的部门没有拿到索尼相机部门的技术,希望方总能够帮忙协调。

  方卓确认了一番。

  是“索尼”的相机部门不愿意把技术交给“索尼”的手机部门?

  “是这样,是这样,方总,就是这样!”高木一郎听着方总的反复确认,不由得情绪激动起来,他在东京打的报告全都石沉大海,当面的诉求也没得到过处理,“我们的手机明明可以更好!”

  是啊,我们的易科手机明明可以更好!

  “好,我这两天就会和斯金格聊聊这个事情,高木,你放心,我一定主持公道,这太不像话了。”方卓直接给了承诺,他和斯金格的沟通渠道十分顺畅。

  董事不为部下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外董也是董!

  内鬼也是内!

  方卓在高木一郎感谢的声音里挂掉了电话。

  他捏着手机,再次在自己脑海里确认信息,索尼的相机部门生怕手机部门跟上了相机的拍照体验,不愿意内部分享技术……

  如此索尼!当真索尼!

  这不能怪自己这个外董发火了。

  方卓摇摇头,拿着手机去参加隔壁推了许久的会议,打算过两天再联系斯金格。

  当他走进会议室,第一眼就瞧见桌子上摆满了被拆解的稀碎的手机零件,然后听见仍未停息的大声交流。

  看起来,会议室里已经就今天“前置摄像头”的主题进行过自发且充分的讨论。

  “能做吗?”方卓坐下之后直接询问许柯登和朱迪,他俩一个从国内来,一个是美国本土,有时也代表着部门里的两种思路和派系意见。

  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可以!”

  “很好,那就做。”方卓利索地说道,“确定像素,研究算法,优化系统,今天立即开始不惜代价的招聘最优秀的电子工程师。”

  他宣布道:“我们要做拥有世界上最好前置摄像头的手机!”

  会议室里轰然应诺。

  世界最好是什么概念?

  哪怕只是细分领域!

  这种开创性的工作尤其让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兴奋!

  许柯登总结性汇报:“我们要在不缩减3.7英寸屏幕尺寸的前提下来研究前置摄像头。”

  方卓点头,他心里的底线是3.5英寸,但能3.7英寸当然最理想。

  会议快速通过以前置摄像头为重点的改动设计。

  方卓接着听取了供应链的汇报。

  这部分比较枯燥和繁杂,但事关成本,也不容小觑。

  主要汇报人是美国本土的副总监亨特,他逐项汇报,很快提到一项差异化竞争的细节零件。

  “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玻璃盖板的供应商,现在是德国和美国各有一家愿意尝试,中国,呃,有三家,但我认为中国那边的技术不太成熟。”亨特提到中国的时候犹豫了一下,还是给出专业判断,“德国和美国的厂商都谈到很多可能实现的技术路线,但中国的很少。”

  他又说道:“而且,中国的厂商规模都很小,目前看起来,德国这家在玻璃领域已经有130年经验的肖特玻璃厂最有希望,它提到了一个铝硅酸盐玻璃的路线很有希望。”

  方卓刚想点头,瞧见稍远位置的范远志神色有些犹豫,这是国内来的供应链员工,也是那个“铜豌豆”范雄的儿子。

  他点了名字:“小范,你对国内熟悉,你说说。”

  范远志闻言,给了个不同的意见:“国内三家厂商,其中有一家蓝思科技,它虽然是去年才成立,但创始人在这个领域也很有经验,重要的是,它虽然没提到铝硅酸盐玻璃,但说到了铝硅玻璃,我认为可以试一试。”

  方卓略一沉吟,转念间想到200美元的iPhone,说道:“那就让肖特和蓝思都试试。”

  供应商可以不只一家,如果蓝思能达到要求或者有培养潜力,未来可以帮助易科手机降低成本,能省一点是一点。

  眼下的每一处优化,降低的每一点成本,都是日后提高的产品竞争力。

第96章 全干掉

  二零零七年一月份的上半个月,随着苹果iPhone的发布,科技、财经媒体对这部开创性的触屏手机都给予了很多报道。

  取消键盘,人机交互,这是不是太激进了?

  消费者真的能够接受这样的手机吗?

  499美元和599美元的价格是不是太高了?

  要知道,诺基亚的旗舰机皇N95也就799美元,索爱高端机型P1c和K850是530和460美元,苹果公司只出这样一款大胆激进的手机就想直接冲击高端市场?

  媒体分析的角度比较多,不少消费者则表示了期待,以及,苹果公司股价在发布会后应声而涨。

  但一个普遍的看法是,499/599美元的苹果手机在第一波用户尝鲜之后的销量表现十分重要。

  有媒体记者还试图采访苹果公司在音乐播放器上的唯一竞争对手,因为iPhone在发布上明确了集合iPod功能,易科公司的股价次日随着苹果公司的上涨而出现了小幅度的跌落。

  尽管易科公司从去年就公布了手机新项目,但迟迟没有大的动静,这不禁让人怀疑真正的进度究竟如何。

  这种不确定性让易科的股价阴跌,可是,方卓既顾不上接受采访,也没去琢磨易科市值,他几乎就是泡在了硅谷的研发中心里,时刻关注手机加码了前置摄像头后的进展。

  手机加上前置摄像头不单单是硬件,还要有成像技术的研究。

  这种技术基本没有参照物,最早的夏普J-SH04加了前置,但只是噱头重于实用,像素也极低,而这两年实际上有一款诺基亚的N90,它的摄像头是可以旋转的独立模块。

  可是,N90的摄像头位置很奇怪,设计也不是从自拍的需求出发,按照方卓的看法,其他家是尝试把照相机放进手机,N90是把监控摄像头挪了上去。

  如此从无到有的研究很难,但也最让易科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兴奋。

  方卓见证着大家琢磨了一个利用红外光线主动投射,然后交由摄像头采集,再利用芯片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光信号的变化计算物体位置和深度信息的方案。

  只是,这样一来,需要加上专门处理前置摄像头需求的芯片,也就是可编程的ASIC芯片。

  这其中还涉及对投射图案采用什么样的编码方式。

  电子工程师们对陆续提出的直接编码、复用编码等方案进行了激情的讨论。

  很快,方卓就陷入了听不懂的状态,只能勉强消化来自许柯登等人的二次人话。

  按照许柯登的说法:“这必须是光学系统和算法的融合,两者高度耦合且技术上不可分割。”

  方卓对此就有疑问了:“许老师,许老师,我能不能要个低度耦合先给手机用着呢?”

  许柯登:“……”

  他迎着方总的眼神倒是有些从技术讨论的氛围里清醒出来。

  从无到有具备难度,易科对电子工程师的招聘也不是一时便能建功。

  许柯登建议道:“其实,我认为这方面可以通过对硅谷技术公司的收购来加快解决。”

  方卓听着这话,觉得许老师似乎心里有些想法,问道:“硅谷也有研究前置摄像头的公司?有收购预算吗?”

  “前置摄像头没有,但有利用传感器来对构图信号进行处理的公司,比如Major sensor公司。”许柯登先这么说,然后放低声音,“几千万美元?应该可以吧。”

  方卓听到连具体公司名字都出来了,有些迟疑,安卓公司上才花了几千万美元,这不是直接解决前置摄像头而是加速其中环节就也需要这么多?

  许柯登看到方总沉默,出于对世界首个前置摄像头手机的成就感,催促道:“方总,时不我待,你也不想易科手机发布的时候没有好的前置成像效果吧?”

  方卓翻了个白眼,还是初步同意了收购建议。

  通过收购特定技术领域的公司来为公司增加技术储备,给手机打造重要功能,这倒也正常。

  方卓一直打算趁着未来两年的好光景多花点钱。

  只是,曾经前置摄像头的普遍让他觉得这样的改进会比较容易,真正从零开始的做起来才发现各种阻碍。

  这也有点像是做智能机,最开始的智能机难做,等到业内的供应链成熟、系统生态成熟,一款智能机的出厂难度便直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