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232章

作者:一虫

  当然了,一般情况下的话,冒险也就冒险了。

  但现如今,那是一般情况吗?

  别忘了,早在之前赤壁的时候,他徐晃就输了一次。

  到了后面的时候,他又败了一次。

  再到襄阳之时,他又又……再败了一次。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他还有什么资格,或者说有什么勇气去冒险?

  一旦输了,那葬送的可不仅仅是自身的前途啊。

  同时,还包括了他的小命。

  徐晃还想留着有用之身建功立业,自然是不想就这么再度地输上一次。

  所以,他表现的怂了一点,又有什么问题呢?

  完全没有问题!

  于是乎,一个极其奇怪的局面,也就这么形成了。

  徐晃对弈魏延,但魏延此时却在借助着随县的掩护,不断地攻打武阳关这一扼守南北通道的关卡。

  张郃则是在跟王威对峙,可问题在于,王威一直都保持了守势,只是将黎丘看的死死的,绝不给张郃半点南下的机会。

  只有曹仁,此时此刻在尽心尽力地调兵遣将攻打襄阳城。

  可他偏偏遇到的是对襄阳乃至荆北局面都了然于胸的文聘。

  说句实在话,如果不是襄阳的守军太少,此时此刻的文聘,恐怕早就跟他的诨号一样去睡觉了。

  毕竟,襄阳是那么好攻打下来的吗?

  又不是从南往北,只要占据南郡,再扼住咽喉,襄阳大概率也就完了。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以北往南啊。

  首先来说,就是要先过一个汉水的。

  而渡水的时候,真以为就没有半点损耗了吗?

  再加上襄阳城又是经过刘表多年的修缮,早就已经达到了恐怖级别的坚固……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襄阳那么容易被打下来,那也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大白天里见了鬼。

  当然,虽是如此,但由于此时此刻的襄阳守军太少,其实也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最起码在曹仁不计后果的猛攻下,这种危险便正在快速地扩大当中。

  文聘稍稍有些慌了。

  他下意识地就想要请教陈逢,希望能得到一个更加万全的守城策略。

  虽然他内心里隐隐觉得,自己这样对荆北局面了然于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陈逢大概率也很难做到。

  但赤壁之战之后,刘备集团……或者说是天下人对于陈逢的信任与忌惮,那都是极大极大的。

  所以哪怕他觉得不可能,但他还是想去询问。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事件,让他的思维瞬间就停滞了。

  汉水对面,忽然起了大火。

  最为关键的是,在这大火的浓烟滚滚中,他听到了无数惨叫声中隐藏的暴怒声。

第211章 军师去钓鱼了

  “快救火!!!”

  曹仁的这道呐喊声,几乎穿破了整个战场。

  最起码,隔着老远的文聘是听到了。

  当然了,由于距离太远,这又是现实,他之所以能听到,有很大概率可能是出于幻觉。

  不过文聘作为一个大将,他到底也是有着最起码的判断能力的。

  “火起之处,很可能是存粮之地。”

  “难道是刘琰与王连二人功成了?”

  “这怎么可能?”

  文聘身为大将,之前多多少少还是收到了一点信息的。

  最起码来说,那份陈逢所给的糊里糊涂的军令,他就有所耳闻。

  但他一直以为那是在迷惑对面,好让对面不敢做出太大的动作。

  实则虚之嘛!

  这一套文聘还是懂的。

  毕竟来说,几千人就可以让对方不得不留下一部份的中军,这种买卖真可谓是大赚特赚了。

  这样的计谋……

  如果文聘能够想到,他也一定会用。

  直到对面真的火起,文聘方才突然发现自己猜错了。

  什么实则虚之,分明是虚则实之!

  也正因此之故,他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启禀将军,军师让我前来传话。”

  幸好就在此时,陈逢让人给他送来了消息。

  “哦?啊?”

  正看着前方大火的文聘,茫然中转过了头,好一会儿才清醒道:“好,你说。”

  “军师说要去钓鱼,因而此战最终该如何抉择,还请将军自己拿主意。”传令之人老老实实地把话复述了一遍,然后就默默站在了一旁。

  “钓鱼吗?钓鱼好啊,这本就是……嗯?!”

  文聘下意识地就拍了个马屁,话说到一半,他才猛地反应过来,死死盯住传令人道:“你,把你刚才所说的话,再重复一遍。”

  “是。”

  传令人点了点头,抱拳道:“军师说要去钓鱼,因而此战……”

  “钓鱼?”

  “这个时候?”

  “军师这是要做什么?”

  文聘又听了一遍后,整个脑子里就只剩下了浆糊。

  过了好几息,他方才清醒过来。

  但这个时候他没有说话,也没有做决断,而是看着前方的场景,慢慢地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文聘此时在想。

  陈逢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钓鱼?

  这句话里面,又带着多少的深意?

  如果说是之前,他肯定不会这么想,甚至会觉得,陈逢这恐怕就是要将大局交给他掌握了。

  但经过了刘琰、王连这件事以后,他还敢这么想吗?

  是,明面上的大局都是他文聘在一手掌握。

  但现实呢?

  他也就是在守城方面出了几分力罢了。

  这样的行为,不论换了哪一个将领来,估计都可以做到吧?

  甚至若是把他的位置换上了一些善守之将,百分百会比他做的更好。

  相比较而言,陈逢的一道军令,却是直接左右了战场的胜负。

  粮草都烧了,曹仁还怎么打?

  就算是他能从宛城,更甚一步的许都调来粮食,那又怎么样呢?

  当前情况下,樊城还有粮吗?

  严格说起来,肯定是有的,但问题在于,就那些粮食而言,绝对是不够他这批‘残兵败将’吃的。

  这样一来,大乱的出现也就几乎是近在眼前的时候了。

  所以,文聘这个时候面对的局面,就只剩下了两个。

  一,继续守城,在这期间,也可以派遣一些将士前往接应刘琰、王连。

  二,直接杀出城去,将曹仁这份大乱变得更大,甚至一朝定胜负。

  就这两个选择来说。

  前者明显要比后者更好,也更周全。

  因为就算是曹仁稳住了局面,甚至还能发起反攻,他文聘也还能继续坐镇城头指挥。

  到时候,只要等曹仁后方大乱也就行了。

  就算退一万步来说,曹仁后方没有大乱,但只要他守住了这几天,江陵、江夏驰援的兵马也就到了。

  到那个时候,他真就可以直接在城里睡觉了。

  毕竟攻城战往往都是不那么容易的。

  如果他麾下兵马足够的话,他甚至可以每日都跟陈逢谈笑风生……

  同时,还能确保城池不丢。

  文聘有着这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