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91章

作者:坐望敬亭

  “想什么呢?”

  陶慧敏抬起头,“为民,你说小豆包的大名叫林千寻怎么样?”

  嗯?

  你这不按套路出牌啊!

  从怀孕开始,夫妻俩为了孩子的名字可谓冥思苦想,前后取了不下20个名字,可看来看去,好像哪个都差点意思,到现在都没有决定下来,以至于小豆包到现在还是个黑户。

  林为民万万没想到,媳妇儿看个就把孩子名字给定好了,之前十个月的绞尽脑汁和搜肠刮肚仿佛是个玩笑。

  林为民虽然魔改了《千与千寻》,但书名并没有变动,还是叫《千与千寻》,他觉得总比《千寻历险记》这种名字好听。

  “慧敏,别开玩笑了,千寻就是个人物的名字。”

  “人物怎么了?这部不正好是你给女儿写的吗?你起了那么多名字,我看就这个最用心!”

  说到这里,陶慧敏忍不住白了林为民一眼,那意思是在说他对女儿没有对写上心,连给人物起的名字都比给女儿起的好听。

  冤枉啊,青天大老爷!

  林为民心中愤愤不平,我给闺女起的名字怎么就不好听了?

  “我不同意。”

  陶慧敏见他态度强硬柔声说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寻这个名字有典故,又有意境。以前你不是也说吗?当年遇见我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

  林为民的脑海中忍不住回想起西湖断桥上的惊鸿一瞥。

  好吧,其实这名字也不错。

  就是感觉敷衍了一点。

  尤其是,林为民一想到那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所起的名字,竟然毫无用武之地,心中就充满了挫败感。

  要是让小豆包长大知道了,是先有人物的名字,再有她的名字,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到了第二天,小豆包的满月酒,亲朋好友齐聚。

  陶慧敏当众宣布了小豆包的大名,众人齐声称赞,这个名字不仅有意境,而且朗朗上口。

  余华不忘拍一记马屁,“林老师,还是您文采好,给孩子起的这个名字真是不同凡响!”

  林为民再次忍不住吐了一口老血,看着余华的眼神不善。

  余华被他盯的发毛聪明的打算溜之大吉,却被林为民给拦住了。

  “你跟程虹结婚也快半年了吧?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

  余华以为林为民是在关心他,“我们俩不着急,打算过几年二人世界再要孩子。”

  林为民却摇了摇头,说道:“你们俩也不小了,你今年都三十三了吧?没听说过吗?男人越老,精子质量越差,直接影响未来孩子的智商和健康。有的四五十岁的男的老来得子,孩子生下来不是身体有残疾,就是智商有问题。”

  余华悚然的看着林为民。

  催生还得看林老师,什么苦口婆心、循循善诱,都是旁门左道,要催就得以力破会。

  就问一句:“XX,你也不想你孩子生出来有缺陷吧?”

  余华明知道林为民的话是夸大其词,但他还是忍不住胡思乱想,回到自己那桌的时候脑子里仍在构想着林为民给他描绘的可怕情景。

  “怎么了?”程虹见他一脸魂不守舍,忍不住问道。

  余华看向程虹,“程虹,你今年三十一了吧?”

  “明知故问。”程虹没好气的说了一句,然后觉得有些不对劲,语气不善,“你什么意思?嫌我岁数大?”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想说,我们俩都三十多了,是不是也该要个孩子了?”

  余华这句话说完,程虹的情绪缓和下来,眼神扫了一下周边的人,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声说道:“不是你说晚两年再生的吗?”

  “此一时,彼一时。今天见到林老师家的小豆包,我觉得其实小孩子也挺可爱的。”余华的瞎话章口就来。

  小豆包刚满月,粉雕玉砌,可爱至极,程虹想着她的模样,也忍不住心动。

  “我都听你的。”

  听到她这句话,余华放下了心。

  早点生好,早点生,风险小。

  余华握着程虹的手,回去一定要抓紧时间,争分夺秒。

  想到这里,他连满月酒都顾不上喝了,见时间也差不多了,拉着程虹就离开了林为民家。

  看到余华夫妻俩离去,林为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手里这么多名字,余华努力努力,我这些名字好歹能派上用场。

  不过毕竟是人家给孩子取名字,林老师肯定不会强人所难,只是提个建议。

  众所周知,林老师这人虚怀纳谏,绝对不会对不采用他建议的人进行打击报复。

  ……

第632章 邱主编这人真不错

  上海,常熟路157号,《儿童时代》杂志社。

  《儿童时代》杂志社不同于一般的杂志社或者出版社,它隶属于中国福利会,创办于1959年,是国内第一份儿童文学刊物。

  黄安仪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后来她就成了专职作家,这么多年过去,人员更迭,少了一些熟面孔,多了一些生面孔。

  卢大姐是编辑部的老员工,从《儿童时代》创刊就在这里,明年就退休了。

  林为民的的《千与千寻》寄到社里是周二下午的事,主编邱士隆对这件事非常重视,挂号信刚到,就直接将书稿交代给了社里的年轻编辑余慧丽审阅,并且还给规定了时间。

  《儿童时代》创办多年,不是没有大作家在这里发表过东西,很多中国文坛有名有姓的大作家都在这里发过东西,比如巴老、冰老等等。

  但这次林为民的情况有所不同,林为民今时今日在国内文坛的地位自不必提,关键在于他竟然写了一部十六万字的长篇童话故事。

  这对于像他这个级别的作家来说,是极为少见的。

  儿童文学这个领域,放在大的文学类目当中,位置是有些尴尬的。

  好人不爱写孬人写不了。

  这也就导致了,儿童文学领域作品水平的良莠不齐。

  细数一数,国内国外其实经典作品不算少,但除了这些上百年时间才沉淀出来的作品,再让读者们能够过目难忘,甚至产生时代性影响的作品却少之又少。

  现如今,竟然有闻名国内外的大作家进入这个领域,虽说人家是为了庆祝女儿的诞生才写了这部作品,可人的名、树的影,邱士隆自然不敢等闲视之。

  余慧丽今年三十出头从大学毕业就在儿童时代社当编辑,虽然已经有了六七年的工作经验了,但在卢大姐这种老资格面前,她只能当个初审编辑,她和卢大姐是一个组的,卢大姐负责复审。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主编交给他的书稿,余慧丽难掩心潮澎湃,她心中充满了惊叹。

  林为民的作品她看过很多,了解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也了解他创作风格的百变,但余慧丽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连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上也如此有天分。

  《千与千寻》。

  余慧丽忍不住将书稿翻到首页,凝视着首页上的书名,真是难得的好。

  有纯真的童心、有奇幻的冒险、有瑰丽的想象、有动人的情感、有时代的风采……

  余慧丽回想着她编辑生涯中所有看过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国内外的经典作品,但像《千与千寻》这样的作品,她却是第一次看到。

  它几乎涵盖了一部儿童读物所能够涵盖的所有元素,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情感充沛、紧扣当下,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还是其他的所有方面,余慧丽竟然挑不出一丁点的毛病。

  余慧丽觉得,这不仅是一部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同样也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超群拔类的创作质量已经让这部作品脱离了儿童文学的范畴,拥有更广义的文学意义和思想内涵。

  余慧丽甚至觉得,《千与千寻》的作品应该配得上一座茅盾文学奖。

  除了作品本身的质量这个原因,也因为这样出类拔萃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国内文学界实在是太少见了。

  惊叹过后,余慧丽将《千与千寻》的稿子交给了卢大姐。

  “卢老师稿子我审完了,您看看吧。”

  卢大姐仔细看了一眼余慧丽写的审稿意见,五张稿纸洋洋洒洒写了两千余字,这对于每天都要审阅数十篇作品的编辑来说是极为少见的。

  要是大家都照这个标准来,一个月也不见得能审完几份稿子。

  “嗷呦!小余,你这个意见写的也太用心了吧?这稿子真有这么好?”卢大姐戴着老花镜,左看看右看看,这部要真是如余慧丽所夸的这般,那简直就是给《儿童时代》送来了一份大礼啊!

  “好不好您看看不就知道了吗?反正我当编辑这么多年,经手的稿子没有一亿字,也有八千万字了,这份稿子的成色,即便是较之那些为人所熟知的经典作品也不遑多让。”

  卢大姐笑道:“那我可要好好看看,到底有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余慧丽脸上挂着几份矜持而自信的笑容,她并非是对自己的眼光自信,而是对于《千与千寻》这部作品有信心。

  她可以负责任的说,有了这部作品,中国文坛从此多了一部经典童话故事,它必将成为无数的少年儿童难以忘怀的童年回忆。

  数日后,林为民接到了邱士隆的电话。

  “林老师,哎呀,林老师,您可真是给我们《儿童时代》送来了一份大礼啊!”

  电话之中,邱士隆的语气难掩激动和兴奋。

  《千与千寻》的稿子经过两位编辑的初审和复审送到了他这里,他作为主编需要对稿子进行终审。

  尽管心中早就对林为民送来的这部作品抱有信心,但邱士隆还是在看到手下两位编辑给这部作品的审稿意见后被震住了。

  两人均写下了超过一千字的审稿意见,其中只有极少一小段内容是真正的“意见”,剩下的所有内容全是对于《千与千寻》的溢美之词。

  在两位编辑的笔下,《千与千寻》这部赫然已经是国内文坛难得出一部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放眼近二三十年的国际儿童文学领域也难寻敌手。

  邱士隆对于自己手下编辑的职业素养是有信心的,两人对这部作品如此盛赞,他迫不及待的便翻阅起来。

  看完,邱士隆心中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思考了很长时间,他的脑海中飘过那两份审稿意见上的内容。

  心中只有四个字:实至名归。

  “哎呀,林老师,真是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以前光知道您写的好,风格百变,没想到在我们儿童文学领域小试牛刀便出手不凡,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面对邱士隆的推崇备至,林为民谦虚了几句。

  邱士隆一番赞誉后,情绪也平稳下来,语气带着几分不好意思,说道:“林老师,有件事我得跟您说一下。”

  “您说。”

  “按理说,像您这样的大作,一期发完是理所当然的待遇。可惜,我们刊物版面有限,所以只能是连载……”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