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90章

作者:坐望敬亭

  殷歌丽哭笑不得,“我们晚上回家就睡觉,好不好?”

  “嗯!”小囡囡郑重的点了点头。

  韩壮壮跟林为民聊起了张艺谋的电影。

  他前几天刚刚结束《秋菊打官司》的拍摄,现在电影已经开始后期制作,早在电影开拍之初,张艺谋就已经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的邀请,《秋菊打官司》已经预定了一个入围席位。

  距离8月末的电影节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现在进行后制时间刚刚好够用。

  “这次艺谋是奔着金狮奖去的,去年拿了个银狮,他心里还是有点遗憾。”

  1987年《红高粱》柏林金熊、1989年《悲情城市》威尼斯金狮、1990年《本命年》柏林银熊、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银狮……

  短短几年时间里,华语电影频频在国际影坛亮相,不仅为华语影坛争得了荣誉,也因此和国际影坛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这几年应该是华语电影在国际影坛最好的时候了,人才辈出,环境宽松。”林为民感叹道。

  说完了张艺谋的电影,林为民又问起《霸王别姬》的事。

  韩壮壮已经跟剧组签了合同,确定出演段小楼这个角色。

  “巩俐那边听说徐枫还在跟她沟通,她现在的片酬太高了,就算是打了折也要100万美元。”

  “她演艺谋的电影没这么贵吧?”

  巩俐现在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华语地区知名度最高的女演员,别说是100万美元,200万也是配得上的。

  不过在跟张艺谋合作时,她的片酬打折的很厉害,50万美元都拿不到。

  这一方面是因为张艺谋对巩俐有伯乐之恩,另一方面,张艺谋的电影拿了金熊、银狮,肯定还会拿大奖,对于巩俐自身的演艺事业也是一个加成。

  但跟陈凯歌合作就不同了,两人本身就没有什么交情,再加上陈凯歌尚未在欧洲三大上证明过自己,所以人家肯定不愿意在片酬上让步。

  后世巩俐在这个时候的片酬可没有那么高,这个时空主要是因为《末代皇帝》的奥斯卡加成,让她的知名度扶摇直上,片酬直接与国际接轨。

  “陈凯歌跟艺谋能比吗?”

  韩壮壮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欠揍。

  “瞧不起陈凯歌,你别演他电影啊!”

  韩壮壮舔着脸一笑,“我也不想啊,谁让他们给的钱多?”

  “给了伱多少?”

  “30万美元。”

  “那是不少。”

  《霸王别姬》剧组财大气粗,几位主要演员都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不给高片酬说不过去。

  韩壮壮说起片酬,脸上就扯开了笑容。

  他演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片酬是20万人民币,演《霸王别姬》,片酬直接来了个三级跳,变成了30万美元。

  “到底是大投资,在这一点上,艺谋就不行。人家上赶着投资他电影,他扣扣搜搜的还不愿意多要。”

  林为民调侃道:“你小子,拿了钱就‘叛变’!”

  “哎呦,我这算什么啊!人家尊龙要260万美元呢!”

  “徐枫给了?”

  “没给。听说尊龙经纪人闹幺蛾子,提了一堆附加条件。徐枫本来就不看好尊龙演程蝶衣,她最近在联系张国荣。”

  林为民记忆中,尊龙的经纪人确实很会闹幺蛾子,尊龙原本是有意愿出演《霸王别姬》的,但硬生生被这个经纪人给搅黄了。

  两千年之后尊龙在国内连续拍了三部电视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5》。

  一个在好莱坞闯出名堂的电影明星,跑回国内演电视剧,咖位直接崩了,这都是拜那位经纪人所赐。

  一个好的经纪人,能捧红一个巨星。反之,也能毁掉。

  相比捧红,毁掉要简单多了!

  ……

第631章 你这不按套路出牌啊!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编审,海子的诗集即将出版,为了故友的诗集,这三年时间以来西川倾尽全力。

  现在终于到了出版的时候,他心头如释重负,总算是一切是值得的。

  关于诗集的名字,西川和莫问铮商量了好长时间,最后确定叫作《海子的诗》。

  《海子的诗》收录了海子在1984年到1989年之间创作的所有短诗,其中包括了海子的成名作《亚洲铜》,也包括了海子最为人所熟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集首印5000册,这个数量很保守,通常是毫无读者基础的新人作家的待遇。

  以海子在国内诗坛的知名度,本不应该只有这些印数,但问题是国内的诗歌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高潮之后,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急转直下,所以国文社才定了一个相对保守的首印数字。

  西川对于国文社的决定并没有任何不满,能出版就已经很好了。

  诗集上市这天,西川赶着中午休息跑到中国书店灯市口店,平时他喜欢到这里淘书。

  今天《海子的诗》开卖,他想买上一本,留着作为纪念。

  五月的天气,风和如暖。

  书店门口人来人往,其中很多年轻的面孔,西川感叹当年他和朋友们也是这样流连于书店。

  《海子的诗》新上市,被摆在了门口的书架上,西川一眼就看到了。

  他没有着急去买书,而是站在那里观察了一会儿。

  凡是进店的读者基本都会在摆着新书的书架上停留一会儿,拿起一两本书看看。

  他进店二十多分钟,《海子的诗》被人拿起了四次,卖出去了两本,诗歌总是有人喜欢的,只是没有以前那样大众了。

  两个青年人一看就是诗歌爱好者,正拿着诗集在讨论。

  “海子竟然出了诗集?还是国文社出的?”

  “真想不到。唉,活着的时候没出成,倒是死了之后出了。”

  “能出总归是好事嘛。我看看,诶,编审有西川的名字,估计应该是他张罗的。”

  “西川啊,‘三剑客’啊!唉,可惜没了俩。”

  两位青年人拿着诗集聊了一会儿,最后一人买了一本离开。

  站在角落里的西川听着二人的对话,泪水盈满眼眶。

  三剑客呵,失其二!

  《海子的诗》出版,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一国文学最高殿堂的国文社出版《海子的诗》,等于是承认海子这一生的艺术成就,这是比任何销量都要重要的事,这件事在国内的朦胧诗圈子内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五月中旬,小豆包马上满月了。

  林为民夫妻俩计划举行一场满月酒,只叫亲人和关系亲近的朋友。

  满月酒前两天,林为民郑重其事的将魔改版《千与千寻》的手稿交到陶慧敏手中。

  从孩子出生刚一周时陶慧敏提出要求,到完稿,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效率还是不错的,林老师雄风不减当年!

  陶慧敏摸着书稿的边缘,手指习惯性的揉搓了两下,薄了一点,不够饱满。

  但看着丈夫的脸色,算了,毕竟也是人到中年了,力不从心,可以理解。

  写了这么多天,陶慧敏还一直没看过呢,这会儿终于写完了,她可得好好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就放不下来了。

  “慧敏!慧敏!”

  陶慧敏听到叫声,心神从书中世界抽离出来,看向林为民。

  “看入迷了?”林为民问道。

  陶慧敏有些发愣,然后点了点头,“为民,你这写的太好了!”

  见她满意,林为民就放心了。

  “这回我的任务完成了!”林为民笑道。

  陶慧敏问道:“这部,你打算发表吗?”

  “你想发表?”

  “当然了。虽然是伱写给小豆包的但我也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看到。我相信小豆包长大了如果读懂这部,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陶慧敏望着丈夫,眼神中充满了爱慕。

  “那就发表。”

  “投到哪家刊物?”

  “儿童时代吧,以前我同学还在那里当过编辑呢!”

  林为民特意给黄安仪打了个电话。

  “安仪,这回你可得好好谢谢我!”

  电话那头的黄安仪一头雾水,不知道这话从何说起,不过她早已习惯林为民的说话风格,柔声细语的询问是怎么回事。

  听说林为民给自己女儿写了一部童话故事,黄安仪一时沉默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说道:“你的作品,不用经过我,《儿童时代》也会抢着要的。”

  “没有你的话,我就给《儿童文学》了。”

  《儿童时代》是新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刊物,杂志社在上海,《儿童文学》比它晚创办了几年,二者都是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顶尖刊物。

  听他这么说,黄安仪心中好受了一点,说道:“那我跟编辑部说一声吧,估计他们要高兴坏了!”

  两人通完了电话,没过多长时间,林为民就接到了《儿童时代》杂志社主编邱士隆打来的电话。

  邱士隆接到黄安仪的电话喜出望外,迫不及待的联系上了林为民,简单了解完作品的情况之后,林为民用挂号信将书稿邮走。

  他现在已经完全使用电脑写作,也不怕书稿中途丢失,大不了就再打印一份。

  邮完了书稿,林为民回到家中,就见陶慧敏盯着正熟睡的小豆包,一脸严肃认真的在思考。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