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75章

作者:坐望敬亭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许主任,真是谢谢您了!”林为民说道。

  许怀中摆摆手,“莫言同志能在你们《当代》发表作品,就足以证明他在创作方面的才能。这次要是因为报名没赶上而错过了考试,对于我们军艺来说也是个损失。”

  一番感谢后,林为民几人出了军艺。

  他抬手看了一眼手表,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刚才几人为了赶来军艺,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回到城里,林为民找了个饭店请张奇吃饭,莫言死活要付钱,却被他拦住了。

  点好了菜,几人边吃边聊,主要是林为民和张奇在聊。

  莫言听着两人的聊天内容,脑袋有些发昏。

  林老师要给什么基金会捐款十万?

  莫言的脑海中回荡着这个数字,连刚才报名成功的喜悦都被冲刷了个干净。

  我现在的工资是一个月六十块左右,一年就是七百二,十年是七千二,一百年才七万二。

  林老师随口聊的捐款,竟然比我一辈子的收入都要多?

  莫言算完账,精神开始有些恍惚。

  连吃完饭,林为民叫他走的时候都没反应过来。

  从饭店出来,莫言再次对林为民表示感谢。

  前年林老师找到还在部队一文不名的他,手把手的指导,让他的两部作品发表在《当代》上,一下子实现了人生的跨越,成了小有名气的作者。

  今天,上大学的事,还是林老师帮助了他。

  尽管林老师让他不要放在心上,可莫言还是觉得,林老师对他不仅是知遇之恩,更是再造之恩。

  送走了满心感激的莫言。

  林为民的捐款事宜已经确定了下来,整整十万块钱。

  张奇打算回去搞个捐赠仪式,到时候还要叫几个重量级的媒体过来采访,把这件事大肆宣扬一下,这是他和林为民商量好的。

  按照以往林为民的个性,他搞个捐款肯定是要多低调有多低调,生怕来个露财,被人惦记。

  可经历过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情人》的那场风波,林为民算是明白过来了,有时候真不是你低调就行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只有你自身足够强大,有抵御风险的能力,让对方有了顾忌,他们才不会肆无忌惮。

  给张奇筹备的这个基金会捐款,不说以后成立了会如何如何。

  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文协的态度。

  林为民早在文研所时期就已经是全国文协的会员,但因为有穿越前的印象,他对文协没什么好感,所以从来不去文协举办的活动,人家要举办有关他作品的研讨会或者座谈会,他更是面都不露。

  所以,哪怕他现在已经算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但在文协的存在感仍旧非常低。

  现在有了这笔捐款,以后国内的文坛再有什么关于林为民的负面新闻,你文协总不好像上次那样袖手旁观吧?

  林为民不混圈子的初心没变,但他认为这个钱有必要花,不是为了在文协内取得什么样的地位,而恰恰是要在某种程度上脱离文协的束缚,建立一种超然物外的形象。

  当个金主爸爸,就是这种建立形象的第一步。

  有了这一笔捐款,等到基金会成立,哪怕他以后再也不捐,那也得是文协的座上宾,得供着的那种。

  这就是首倡之功的好处!

  反正他有钱的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不如大大方方的来个捐赠,还能博个好名声。

  1984年,捐款十万元,林为民这也算是创下记录了。

  别的领域不敢说,至少在国内的文坛,尚且没有先例。

  沈雁冰先生那次不算,人家捐钱是为了设立茅盾文学奖。

  一周之后,林为民沙滩北街2号,全国文协所在地。

  全国文协最早的办公地点在东总布胡同22号,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进院落,后来所属各文艺家协会陆续成立,东总布胡同面积不足,各协会分散外部办公,其中在东四头条五号里六栋小楼划出一栋三层小楼给文联各协会使用。

  五十年代初期,北京城大兴土木,文协大楼选址在王府大街64号建成,文协于56年迁入。

  69年文协停止活动,78年恢复活动,文协的办公地点便搬到了沙滩北街2号。

  这里也是《红旗》杂志社的办公地点,文协搬进来后搭起了几排木板房,作为临时的办公用房。

  林为民初一进来,微微诧异。

  这,是不是太寒酸了一点?

  出来迎接林为民的张奇热情的拉着他进了其中一间木板房,一进去便见着了一屋子的人,把本就不大的屋子显得更加拥挤。

  “这……”

  一众人眉开眼笑的看着林为民,张奇拉着林为民一个一个的给他介绍着。

  “这位不用介绍,你肯定认识,章光年先生。”这是《人民文学》的前主编,王蒙就是接的他的班。

  “这是包倡书记,这是杨志敏秘书长……”

  林为民认了一圈的人,有种过年回家见亲戚的感觉,介绍完了之后除了之前认识的人,一个也没对上号。

  张奇说道:“今天除了远在上海的巴老,我们文协的同志可算是到齐了,就为了见证你的捐款仪式。”

  林为民无奈道:“张老师,你们这搞的太隆重了吧?”

  章光年笑着说道:“还有更隆重的……”

  他说着把刚才在一旁张奇没有介绍到的几个陌生面孔拉过来,“这两位是《人民日报》的记者同志,这两位是我们《文艺报》的同志,等会你还得接受采访呢!”

  章光年说完,大家哈哈大笑。

  玩笑过后,人很多,但并不正式的捐赠仪式正式开始。

  林为民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中,将随身带的公文包拉开,然后如同倒垃圾一般将里面装的东西抖落出来。

  一沓沓包扎整齐的钞票纷纷落下,咣咣咣的砸在文协的办公桌上,也砸在了在场众人的心中。

  现金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要远远超过人们心中的预期。

  后世很多房地产公司跟老百姓谈拆迁的时候,最常做的除了暴力,就是摆现金。

  一个破兜子打开,几十上百摞、甚至是上千摞红彤彤的钞票摆在你面前,扑面而来的铜臭味瞬间压垮一家人的脊梁。

  今天,林为民充当了一回臭名昭著的地产商,用满是铜臭味的金钱把全国最有文气的地方给祸害了一遍。

  “张老师,咱们怎么个流程?”

  林为民见一群人看着桌上堆着跟小山一样的钱没有反应,主动开口道。

  张奇这才反应过来,“看了看周围,来来来,都站好、站好!”

  其实捐赠仪式很简单,就是摆个姿势照个相,然后大家对着林为民一顿感谢。

  最重要的就是两家媒体的采访。

  一家《人民日报》,代表的是国家级的媒体,这是文协请来的。

  一家是《文艺报》,代表的是文协自家的发声渠道。

  两个媒体相加,影响力足以覆盖全国的绝大部分城乡地区。

  文协不光是要宣传林为民捐款的事迹,也要为他们准备筹办的中华文学基金会搞好宣传工作。

  众星捧月般的捐赠仪式结束了,林为民坐在文协木板房靠着窗边的位置,接受了两家记者的采访。

第307章 软饭王

  这天一早,林为民骑着摩托车上班,一进国文社便感受到身边人的异样的眼神和窃窃私语。

  进了后楼,来到编辑部,进门就看到几个同事围在一起。

  “真捐了?”

  “好家伙,十万块钱呢!这得上几辈子的班啊?”

  ……

  林为民走到近前,“干嘛呢?”

  众人转头齐齐看过来,脸上写满了震惊以及……八卦。

  柳荫手里举着一张报纸,“为民,你真捐了?”

  其他人在柳荫问完这句话之后也是一脸期待的看着林为民。

  她手上举着的,正是今天的《人民日报》,在这张报纸的二版,刊登了关于林为民向全国文协捐赠十万块钱用于筹建中华文学基金会这件事的报道。

  林为民点了点头,“捐了!”

  众人嚯的一声,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那可是十万啊,说捐就捐啊?”姚淑芝问道。

  林为民玩笑道:“淑芝同志,你这就肤浅了。我捐赠这些钱,也是为了广大条件困难的同行。”

  姚淑芝给了他一个白眼,她才不会信林为民的鬼话。

  “你怕不是想在文协混个一官半职的吧?”

  “你这就属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林为民道。

  祝昌盛站在林为民一边,“为民要是想在文协立足,不需要捐款,多参加参加活动就好了,几年以后文协少不了他的位置。”

  “还是老祝懂我。”

  姚淑芝打量着林为民,怎么也想不通,林为民居然能舍得一下子捐那么多钱。

  “反正搁我我是肯定舍不得的。”

  柳荫调侃道:“所以啊,你就不是当领导的料!”

  大家笑了起来。

  六月下旬的这一天,林为民捐赠巨款帮助全国文协筹建中华文学基金会的消息见诸报端,引发了无数的关注。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