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睡觉会变白
于是乎,《战网魔》一播,立即引起很大反响。
主流媒体这时期对杨教授是称赞的,纷纷响应,与之相对的是无数愤怒的玩家,玩家被抨击已经习惯了,关键是不能胡编乱造啊。
比如片子里提到《魔兽世界》,形容为:“可以随意杀人、偷盗,杀掉玩家可以爆装备云云……”甚至将《流星蝴蝶剑》当做了《魔兽世界》的视频。
现在也一样,家长没管好孩子,全特么赖游戏。
游戏是原罪。
而搞笑的是,在《战网魔》播出期间,99与对手们心照不宣的选择了回避,没有人把话题往上面引。
他们就是做游戏的,那不是自己找死么。
《战网魔》播出结束,双方重新开战,漫长的口水仗让大众有些腻歪,就在此时,郭振西推出了几期调查节目。
将《劲舞团》和《QQ炫舞》放在一块说的,曝光了炫富拜金、未成年人交友、通过游戏约炮等现象,借着杨教授的热度,把游戏骂的狗血淋头。
《QQ炫舞》才刚公测,但谁让它惹着姚司令了。
跟着对非主流发声,客观中立的态度:
“青少年对流行服饰、网络用语喜欢模仿和跟风,家长、老师和社会应该以引导为主,对孩子们进行耐心教育,不能简单地否定他们所追求的‘非主流’。”
这句话早该讲了。
但之前尔码挑动情绪,没人听,现在劲头过了才可以讲。
与此同时,韩寒在社区遥相呼应,韩寒的攻击属性就很牛逼了:
“如果一个小孩吵到大人了,大人多半是斥责小孩,如果小孩不听,很可能被揍一顿。
如果一个大人吵到大人了,他们多半很和气的讲,能不能不要大声喧哗。
我小时候在乡下看过养鸡,发现如果有一只鸡受伤了,其他的鸡会争先恐后地去啄这个受伤的鸡,小时候的我看到这一幕震撼不已。
为什么其他的鸡不可怜受伤的鸡,反而会去攻击它呢?也许它们觉得它受伤了好欺负,也许觉得受伤的鸡太另类了,不是一个正常的鸡,所以要把它清理出去。
现在明白了,恃强凌弱是动物的本性。”
轰!
本来有些降温的争论又起,网友们觉得被侮辱。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你韩寒在帮非主流讲话?你前面不还嘲讽非主流的么?
一大帮网友跑来质疑,韩寒当然不会退的,轻飘飘一句:“我嘲讽受伤的鸡,并不妨碍我嘲讽没受伤的鸡……”
第540章 杀马特我爱你
韩寒引战的能力一流。
他将非主流比作受伤的鸡,将大众比作正常的鸡,认为他们对非主流喊打喊杀,甚至灭绝一切的行为是恃强凌弱。
言论一出,网友又从四面八方跑来。
但这时的节奏已经不同了,之前是无条件的抨击非主流,现在是“为什么要抨击非主流?他们到底做错什么了?”
在一边倒的舆论战中,如果出现疑问句,说明风向在悄悄转变。
“那么夸张的发型,那么疯狂的举动,那么没有尊严,那么失态的人,我为什么不能骂他们?”
“高犯罪发生群体,社会不稳定因子,一个个都是蹲号子的潜力股!”
“我讨厌那些花里胡哨的造型和哗众取宠的举止,这个理由够么?”
“没素质,低文化,社会蛀虫一样的存在,他们可能没违法乱纪,但把自己与这个社会隔离开,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
有的认真叙述讨厌非主流的原因,有的开始思考但又不够深入,有的一贯偏激乃至恼羞成怒。
为什么恼羞成怒呢?
因为他们潜意识承认了韩寒的说法:这就是恃强凌弱!只敢打小孩,不敢打大人,只敢欺负受伤的鸡……
这场大争论从5月到6月,又临近7月,不知不觉都放暑假了,但喧嚣仍未平息。
今年夏天是体育迷的盛事。
先有凯尔特人战胜湖人队夺冠,后有西班牙干掉了德国队,捧得了欧洲杯冠军。
就在欧洲杯结束的当天,国内还是凌晨,熬夜看球的球迷蒙头就睡,睡醒了搓把脸,往电脑前一坐,瞬间转换身份,从球迷变成了键盘侠。
他们撸起袖子,精神抖擞,准备再跟韩寒、跟别的对手大骂一场,登上社区时却愕然发现首页发生了变化。
“杀马特,我爱你!”
“被全网痛骂的非主流,身上藏着中国最残酷的底层之痛!”
“我承认是我肤浅了,我承认我现在羞愧难当!”
什么鬼???
网友们连忙一扫,自然点进了首页推荐的一个视频,转到了麦粒那边,然后便看到了《我爱你杀马特》的纪录片。
播放量已经破了100万,评论2万+,打赏的M币也过了5万。
顶端还有一行小字:第2期每周必看收录!
常来麦粒的都清楚,这是最近搞的一个小改动,根据视频的数据和内容综合判定,推出了一个“每周必看”排行,目前只针对原创类的。
这个视频的发布者,是加V认证的“李一凡”,介绍写着:四川美院老师、纪录片导演。
2个小时的纪录片很少有人看的,现在剪到了30多分钟,大家抱着来都来了的心理,试着点开瞧瞧。
首先画面很清晰,没有以往凑钱买胶片的那种廉价感。
镜头对准了一条街道,停着一辆大巴车,一个女人站在车门口,拿着名册点名。
“到!”
“到!”
“到!”
伴随着一声声回应,镜头一转,长蛇般的队伍,全是十几岁、二十来岁的男男女女,有的拿着行李箱,有的拎着大包。
跟着画面一分,钉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13岁出来的吧。”
“我是14岁。”
“我12岁。”
“16岁出来的,在毕节的一个砂场上跟他们打砂。”
“在我们村子就是女孩子没必要念书嘛,我念到小学3年级就出来了。”
“13岁,招工的看我这么小,说你这有点太过分了,检查要罚钱的。然后带着我去的都是我老乡,说你不要他,我们都不去了。最后还是把我招了,有检查的来,我就躲在一个箱子里……”
这些正值青春本应在校园里的年轻人,现在却顶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眼神飘忽不定根本不敢直视镜头,却又有点淡然的讲着自己的故事。
同时画面分屏,那是一张张各种各样的招工启事:
“XX五金加工厂,招男女普工多名,17-43周岁。”
“急招小时工、长期工,16-50周岁,9元/小时。”
“诚聘丝印板工、丝印板工学徒多名,底薪+加班……”
“六年级的时候,我几个朋友来,说要不要去外面。我说我什么也不会,也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他们说没事啊,反正早晚都要出去打工赚钱……哎,学习不好嘛,我也没心思学。”
“我爸妈以前在一个焦化厂,然后摔下来了,也没有钱,躺了几个月就去世了。我姐念初二,就说不念书了,出来打工,过两年把我也带出去了。”
画面再一转,变成了厂子里的情景,多是流水线。
“进好点的厂子很麻烦,要查身份证,要抽血体验,还要看我们的手,手弯的话不要。”
“上班的时候手就一直动,不能停,因为走流水线啊,一停就堆积。”
“最早是3点钟上班吧,一直上上上到很晚,那时我站着都能睡着的。”
“就家里穷嘛!”
99的生态系统威力显现,海量网友通过社区、麦麦以及麦粒本身,看到了这个纪录片。
他们的感觉很复杂,尤其带着一点惊奇。是的,惊奇!因为他们没见过流水线,没见过这种厂子招工,更没见过这种生活方式。
片子没有煽情,没有故作高深,只是老老实实的拍摄这群人的生活。
从早上起来,到进工厂,再到睡觉,工作、吃饭、工作、完成任务、没完成任务……他们一个个虽然是活生生的人,却好像死死的困在了这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一个人的人生有很多种选择。
但对这群人而言,仿佛只剩下这一种。
“那时小嘛,经常受欺负,然后我就弄了这个头发,好像让自己变得厉害一点,他们不敢欺负我。后来发现这样子很酷,走到哪里都很受关注,我就越弄越夸张,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当然是朋友了,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自己人,借钱都会借的。”
这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八神式的发型,斜着身子,同样不敢直视镜头,说到自己人时却自信满满。
此时,导演的画外音问:“那你变成杀马特之后,还有人欺负你么?”
“有,但少了,我前几天吃饭的时候就被揍了一顿。”
“是什么原因呢?”
“我也不清楚,我就在那里吃饭啊。”
他挠挠后脑勺,还是侧对着镜头,夸张的发型遮住了半张脸,笑道:“可能就是看我讨厌吧……”
第541章 他真的是心怀天下
上海,尔码公司。
杨军和孙建业也在看这部纪录片。
30多分钟很快,结尾是一段导演李一凡的自我感受,临时补拍的。他坐在椅子上,对着镜头,阐述自己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