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姓王 第140章

作者:实验室的仓鼠

白自敬刚要开口,陈石头立马呵呵一笑,信心满满地说到:

“岳父大人,我都明白,玉娘一时接受不了很正常,您给我点时间。”

白自敬本还害怕女儿打击到这位少年,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原本打算委婉送客的他思量再三,改变了主意,眼下这孩子颇有几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当年的白自敬也是靠着这份不屈不挠的厚脸皮,才将白玉娘的娘亲娶到手。

心中有了计较后,白自敬开口道:

“虽说我与你爹有约在先,但你毕竟只是他的义子,这样吧,我允许你在山寨住一段时间,成功与否,全看你自己。”

本以为会被请下山的少年立马面露喜色,点头说到:

“多谢岳父大人,我一定会成功的。”

从那以后,白玉娘身后就多了一个跟屁虫,口口声声叫着“媳妇”,令她不胜其烦。

……

“路公子,打扰了。”

白玉娘关上房门,将身后的陈石头关在屋外,后者没有丝毫不悦,挎刀挺胸站在门口,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容,俨然一副护卫模样。

屋内的路小仙正低头绘制着图画,听到声音抬起头来,朝女子露出一抹笑容。

这几天的接触下来,二人也算熟悉了,白玉娘此时再面对温文尔雅的路小仙,也少了几分当初刚见面的羞涩。

她将食盒轻轻放在桌上,柔声问到:

“路公子在画什么?”

路小仙放下手中兔毫毛笔,轻轻吹了下未干的墨迹,将其展现在白玉娘面前。

待看清宣纸上的内容后,许久未脸红的白玉娘再度露出脸颊攀红。

“公子画的是我?”

男子点点头,将绘有女子画像的宣纸递了过去。

“这几日有劳姑娘照顾,路某明日就要离开了,临别之前没什么送给姑娘的,便绘制了一幅画像赠与姑娘,聊表谢意。”

画中,女子眸内有笑意,画外,女子眸中带秋水。

……

第219章 释教禅宗

中州佛寺发达,乃是全王朝之最。

说是五里一庙,十里一寺也不为过。

要知道,中州有一多半是山区,在仅剩不多可供居住的地方,却包含了大大小小百余座寺庙。

这里几乎半数人都信佛敬僧。走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化缘的僧人,这要搁在京城,不被轰走就算好的了,但在这里,百姓大多会尊敬地双手合十,往和尚的钵盂里面放上几个铜板。

王柄权等人一路走来,这种情况已经见过许多次。

其余几人顶多觉得新鲜,而对释教在中原的形势极为了解王柄权,却对中州的情况感到惊奇。

释教出自西赤,传入中原后发展迅速,盛唐时达到巅峰。

后来北突入主中原,他们不信佛,甚至动不动就杀僧灭僧,搞得释教在中原一度差点绝了根。

王朝建立后,由于王柄权那位皇祖母喜好佛法,所以朝廷对于释教的态度是接纳多过抗拒,甚至京中有许多官员都开始释教,皇宫之内的那座千佛殿也正是那时建立。

除了京城大内,民间亦是如此,一座座佛寺佛塔拔地而起,信徒络绎不绝,香火鼎盛至极。

在这种优沃的条件下,释教在中原疯狂生长,规模一度赶超盛唐。

在那个王朝根基未稳,百姓食不果腹的年代,寺庙是少有能吃饱饭的地方,甚至一度形成百姓去寺庙“化缘”的景象。

后来太皇太后离世,朝中一位对时局有着独特见解的新贵大员,对素来劝人向善的释教针锋相对,这才揭开其真实面目。

……

释教创建之初,主张众生平等,消灭欲望,劝人为善。

这本是一济有利信徒的良药,奈何良药用错了地方,便是毒药。

释教出自西赤,本是渡人渡己之道,在被西赤朝堂看中后,掺杂进许多阴暗权谋,使其成为一种控制百姓的手段。

因见其效果显著,西赤便将目标又放在了周边各国身上。

在经历了一番添油加醋后,这些夹带私货的释法在四族扎了根。

其中最为排斥的当属北突,北突信奉代表着自然之神的白狼,对于外来的释教,一直心存抵制,甚至就连寺庙的建立,都要经过各地领主同意。

北突律法明文规定,每百倾领地,至多存在一庙,千倾领地,至多一寺。

纵使律法如此严苛,却依旧有大量牧民投身释教门下,为数不多在千倾土地上才有资格存在的大寺,也是个个香火鼎盛,鼎盛到几乎火光冲天。

其中以南部甘灯寺最为出名,每年寺里仅是燃去的香烛,就足足是皇城万安宫用量的十余倍。

北突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对此一直不管不问的王朝了。

那位预言了西赤密宗会是王朝心腹大患的周姓学士,就曾不止一次上书,希望朝堂早做预防,可惜都没得到重视,反而还遭受了朝中不少亲佛官员的讥讽打压。

后来哪怕是寺院每年的香火钱已经超过了王朝税收,朝堂上仍是不为所动。

直至曲先卫发生了一件事,才让王朝真正警觉起来。

曲先卫毗邻西赤,与深处腹地已经融入了中原本土道教儒家思想的释教相比,算是深得西赤密宗的亲传。

西赤密宗讲究等级,讲求政教合一,曲先卫那几座不大的寺庙就很好的继承了这点。

不过他们的“政教合一”不是对中原王朝,而是对西赤皇庭。

在西赤某位皇室成员的秘密安排下,这几座寺庙联合煽动信徒,引发了一场震动朝野的暴乱。

除此之外,这几座寺庙还将这些年攒下的香火钱,尽数运往西赤,所幸被值守在边境的王柄儒截下,才没造成更大的损失。

王柄儒在收到线报的第一时间,就以铁血手段镇压了当地的暴动,随即带上一队轻骑,奔袭五十里,拦下了运送银两的马车。

这场动荡虽然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但却给王朝敲醒了警钟,就算密宗说得再天花乱坠,终究是来自异族。

此事过后,来自西赤的嫡系密宗,在中原遭到了灭顶之灾,那些平日里与西赤眉来眼去的边境寺庙,无一例外迎来了一波清洗。

从其中搜出的金银,不计其数,据说足足装满了三十多辆马车,王朝本还拮据的国库,一下子充实起来。

自那以后,王朝愈发重视起释教来。

那位发出警言的周学士,被破格提拔为一品大学士,主管宗教诸事。

在这位新任大学士的建议下,王朝开始大力推行略显颓势的黄老学说,同时仿照北突,实行千倾一寺制,虽然不会毁去已有的寺庙,但在寺庙已经如此密集的当下,想再建新寺,已经近乎不可能了。

除此之外,所有寺庙僧人都必须记录在册,但凡出了一个通敌叛国的,则会连坐整个寺庙。

起初,和尚们还不以为意,之前活生生的例子在那摆着,他们犯不着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触这霉头。

结果之后几年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出和尚通敌的消息,那些整日吃斋念佛的僧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明明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寺庙就被封了。

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朝廷有意在控制庙宇数量。

之后约莫是实在做得太过分,被人瞧出了规律:每逢天灾人祸,必定会有庙宇被封,那些攒下的香火钱,自然成了赈灾的物资。

得知真相后,哪怕是和尚,也要忍不住骂一句缺德。

如此缺德带冒烟的损招,自然为那位正值新贵的周大学士招致了不少骂名,但骂归骂,朝堂上下对于这位新晋一品大员,没有不敬佩的。

单凭一己之力,为王朝解决了一个潜在的麻烦不说,还给日渐空虚的国库,觅得了一条生财之道,可谓一举两得。

……

纵使周大学士算计到如此地步,还是有两处地方未被波及:一是西南,二是中州。

西南常年受西赤禅宗影响,已经近乎人人信佛,且民风剽悍,较之其他地方,打压极难,除非不惜血本重兵镇压。

为此,朝廷只得退一步,在当地各郡县成立僧留寺,名义上给僧侣提供帮助,实则监视管理。

至于中州,则是因为王柄权那位皇祖母祖籍在此,圣恩帝念及旧情,加之中州众寺庙倒也识趣,每逢天灾必定集资募捐,所以就一直没拿此处开刀。

第220章 佛

王柄权等人来到中州已经三天了,期间转了四五家大寺庙,皆没找到对月饼有用的法子。

眼下一座名为“寒井寺”的寺院,已经是方圆百里最后一间庙宇了。

这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古刹,因寺内一座永不干枯的古井闻名。

据传就算大旱年份,寺中的水井仍可以打出水来。

若是放在以前,听到这个传说,王柄权势必要去验证一番,但眼下他并没有这个兴致。

这一路走来,朴问的神情一变再变,从最初的希望满满,到如今的垂头丧气。

在这些门头比主持佛法还高的寺院中,他们得到了一样的答案。

虽然这些主持的话语五花八门,但表达的意思出奇的一致——他们没辙,甚至其中有一位,还想忽悠几人给月饼请上九十九炷长命香。

这一炷香的价格可就是五百两银子,连王柄权这种奸商,都要赞叹一句生财有道。

……

来到这座无论山门高度,还是金身佛像数量,都远逊其余五座大寺的寒井寺,几人还没进门,便被看门小和尚拦住了去路。

“几位留步。”

小和尚年纪不大,大概十一二岁,穿着一身洗得有些泛白的僧衣。

“师叔祖有令,让小僧带各位施主去见他。”

“这位小师傅,敢问令师叔祖是?”王柄权客气地问到。

“师叔祖是本寺主持的师弟,法号慧明。”小和尚低眉顺眼,温声回答。

几人面露疑惑,他们来之前特意打听过当地的得道高僧,当中并没有叫慧明的。

“小师傅的意思是,慧明大师知道我们会来?”开口的是朴问。

小和尚并未回答,只是点点头,“诸位请随我来。”说完,他看了眼月饼,随即朝寺外走去。

几人依旧心存疑惑,犹豫之际,王柄权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