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艺教父 第249章

作者:司马圭太

藤原圭问道:“那如果你没能兑现你的保证怎么办?岂不是到时候又要跳槽了?如果是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水波。”

白井英二摇了摇手:“这样的话我就真成三姓家奴了……虽然我对公司做出的收益方面的保证不易实现,但是不易实现不代表完全没有可能。所以我才会想办法把宝都押在你身上,放眼整个曰本,能实现数倍的收益率,好像也只有你能做到了。”

藤原圭惊讶地睁大眼睛:“你可别对我寄予太高的厚望,拍电影、做生意,没有人能保证只赚不赔的。别到时候可别自己的失业怪在我头上。”

白井英二叹了口气:“大不了到时候真做一次三姓家奴呗……”

……

时间再次跨越年关,大晦日当天,新年的钟声再度敲响。

这一年,NHK和一些商业电视台都找到了藤原圭,希望他能再贡献出一些他母亲的“作品”,授权给他们让歌手艺人进行演唱。

不过藤原圭拒绝了大部分人的请求,只给了NHK一首歌,并且直言母亲的创作量有限,自己的记性也不算好。以后怕是拿不出更多的歌曲了。

主要是谎言说多了,害怕露馅儿。藤原圭母亲只是个普通的音乐老师,因为几首歌一下子被媒体包装成了著名音乐家和歌手,外加生前籍籍无名,一下子就有了传奇色彩。

甚至母亲生前述职的学校也成了景点,不久前母亲的头像还被挂在了那间中学的走廊之中……

去年的那几首歌成了大热歌曲,唱片大卖,席卷整个流行音乐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人质疑。这些歌真的是藤原圭母亲写的么?会不会只是一种炒作手段?

甚至一些母亲生前的同事和学生也声称,之前从没有听过藤原夫人唱过那些歌曲。

但是这些质疑最终还是被淹没了,大家不相信是炒作,原因很简单,炒作一个活人不比炒作一个逝者更有收益?

而且凭那几首歌的质量,完完全全是经典传世的级别,不是随便找几个职业音乐人就能写出来的。换做是你,你是否愿意把自己创作的能带来巨大收益的作品接二连三地给别人,而自己只安心当个枪手?

这算是有力的解释。毕竟谁能想到“穿越”这回事?

不过饶是如此,藤原圭还是决定,让母亲安宁些好了,就不要再在她头上扣什么新的帽子了。现在藤原圭母亲都有粉丝后援团了,去年母亲冥寿的时候还有一堆人给她烧纸,由于那时候刚好是《骑在银龙背上》一系列歌曲正火的时候,通过烧纸参与纪念的人格外多,再这样下去冥界货币都要贬值了。

而过去的一整个97年,藤原圭记忆中的金融海啸也没有出现。

是推迟了吗?还是说,在这个世界,当初席卷亚洲的股灾并不会发生?

第489章 男性向趋势剧?

《我的野蛮女友》也正式立项了,女主角就用自己公司的艺人,男主角也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这部电影藤原圭依然没有过度干涉,该给的建议,藤原圭已经写在剧本上了,比如说女主要好看,男主就大可不必选用那种大帅哥,可以选用那种相貌比较平平的男主。

毕竟原作就是如此。为了让观众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女主身上,毕竟这部戏主要的人物魅力都是由女主来释放的。

虽然《我的野蛮女友》也能归类于“趋势剧”和“偶像剧”的类别,但是这部电影是和《东京仙履奇缘》以及《蓝色生死恋》这两部趋势剧有着核心的区别的。

《东京仙履奇缘》是创造出一个几近完美的男人来满足女观众的恋爱幻想,女主和男主比则相对普通,更接近于现实中的普通人,这也是为了方便普通观众的代入感;

而《我的野蛮女友》恰恰反了过来,女主个性鲜明,很有魅力,男主则相对普通,甚至还有点小猥琐。

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设计让很多男观众也过了一把恋爱幻想的瘾,让他们满心以为自己以后或许也会碰到这么一位大美女和自己恋爱。

藤原圭也完全不担心这种男性向的偶像趋势剧在曰本没受众,恰恰相反,曰本本土的偶像剧有很多都是这种满足男性幻想的,比如说著名的《东京爱情故事》。比如说遍地的男性向的恋爱游戏。

90年代以后,这种容易陷入恋爱幻想,并且坐等爱情找上门的宅男越来越多了。

藤原圭也不担心女主的“野蛮”人设不被接受,曰本影视剧中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设定和情节屡见不鲜,一个粗暴些的女主算什么?

而且曰本这个国家,据藤原圭观察……M遍地走。甚至连耳光餐厅这种新型事物都出现了。

然而这部电影却并非是完全满足男性幻想的趋势剧,虽然很多看过剧本的主创都这么认为。然而藤原圭清楚,这部电影女性观众其实占比更高。

《我的野蛮女友》本质上是一部披着趋势剧外皮的纯爱剧,后半部分会一改之前的搞笑画风,情节会变得哀伤。而且,女主的人设不仅吸引着男观众,同样也对女观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否则就不会出现这部电影大火后,一些脑壳不太灵光的女人模仿电影殴打男友,闹出社会新闻的事出现。

男演员很快也定了下来,剧组正式开机。

至此,水波制作的五部电影,包括下辖工作室的两部动画电影全部正式启动了。

同时拍摄五部电影,这其实在商业上有些冒险,尤其是现在电影市场依旧不景气的状况下。整个曰本,怕是也只有五大有这样的魄力。而水波制作作为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影视公司,却做出了这种商业上的冒险,着实让人有些吃惊。

虽然这五部电影融资不在少数,藤原圭没有凭借着自己战无不胜的功绩,就拒绝投资,只花自己的钱,而是依然采取了分担风险和收益的保守式做法。

但是即使如此,一旦有一部以上的作品重大失利,水波制作依然要承受损失,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资金链出现风险——况且这家公司最近企图购买院线,想要扩大规模的意图很明显,一旦作品失利,怕是他们想要扩展院线资源的盘算也会落空。

至于五部全赢的几率……又有多少呢?

换做旁人,界内或许会给出极度悲观的答案;但毕竟是藤原圭,也没人敢下断言。这家伙令人大跌眼镜的次数还少吗?

五部电影同时启动,钱也如同流水般花了出去。

电影既是碎钞机,也是印钞机。因为在电影市场,经常会出现商业奇迹——比如说几千万的成本撬动几十亿的票房,是有先例的;但也容易出现惨案,比如说一部电影就让整个公司濒临倒闭。

五部电影,如果同时像电影《告白》那般盈利,会让水波制作这家公司过个肥年,行业地位也会“蹭蹭”上涨好几个层次,甚至以此为基础好好发展,五年内成为第六大影视公司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五部电影都如同《白夜行》那般亏损,即使已经分担了风险,这家公司也承受不住,到时候直接走倒闭程序就好了。

其实不止业内讨论猜测,吉田贺史也操透了心。

公司账面上的钱并不算特别多……作为一家中型影视公司,本来其实不少的,藤原圭买下这家公司时,注入了很多资金。再加上去年的几部大爆电视剧也带来了极高的收益,本来是可以过一个肥年的,奈何社长太败家,还没等众人大秤分金大口吃肉,就直接开始了五部电影的制作。

而且还要留一笔钱慢慢地购买院线,这就更令吉田贺史感到头痛了。

赚得多,花得更猛……根本不够啊。

而且为了能够将公司牢牢地把握在手里,藤原圭拒绝了很多投资人——许多人都想参股水波制作,还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但是都被藤原圭拒绝了。

但是藤原圭也不是独夫,开一家自己占股九成以上的企业,而是很赚人心地,将大多数股份收益与高层和其他员工共享。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挖墙角才那么顺利。

但这样一来,来钱的渠道又少了一条。不接受投资,赚的速度又比不上花的,该怎么办?

当吉田贺史询问这个问题后,藤原圭直接大手一挥:借嘛。

借银行,把四大银行全借个遍,反正他们的放贷员也经常找上门,听说水波制作打算扩大企业规模,就来得更频繁了。模样和《半泽直树》里的放贷员真的一模一样,真的是点头哈腰希望把手里的钱送出去,甚至让负责接待这些人的水波制作的员工不可避免地生出警惕之心,脑海里盘旋着《半泽直树》里的一句话:

银行就是晴天借伞,下雨收伞。

但是藤原圭的意思是,借。他愿意送钱,我们就收。想办法走走关系,翻翻法律条文,取得低息贷款,中息也行。反正公司要花钱的地方多得是,借。

97年的时候,水波制作向各大银行都贷款了不少钱,借的吉田贺史都有些心慌。

借钱的过程是轻松的,因为几部作品的大卖,加上藤原圭的个人影响力,显示水波制作是一家运营良好的企业。短期内不会亏本,银行不担心钱收不回来。

但是影视行业啊,风云变色一瞬之间,影视公司也不外如是。万一那几部电影失败了,公司露出颓势,吉田贺史也能想象得到,这帮人会怎么表演“小人革面”的戏码。

但是藤原圭却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也不知道是装的,还是怎么样,一点焦虑感都没表现出来。

反而经常关注国际新闻,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咨询,还订了许多份相关报纸。

“来吧,来吧……浮动汇率制……就等你了,泰国政府……”藤原圭看着报纸,念念有词道。

第490章 八格牙路

吉田贺史有些头疼地挂了电话,然后又拨打了一个新的号码。

果然,令他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剧组要求增加预算,而且还不只是加一丁半点儿。

拍电影过程中,增加预算其实很常见,虽然很多影视公司的老板非常苦恼这种行为,多有怨言,但是在一些导演提出要加预算的时候,还是会捏着鼻子答应。

不加怎么办呢?毕竟沉没成本也是成本。不加预算,之前花的钱就打水漂了。对于影视公司的经营者而言,总是会产生一种被绑匪威胁,孩子会被随时撕票的紧张感。

其实很多影视公司就是被这么搞破产的。

当初《泰坦尼克号》也是差点把半个公司都绑上了大船,结果第一个星期票房惨淡,当时卡梅隆都想到

藤原圭当然也怕自己旗下出现一个墨镜王,所以几部电影的预算把握方面交给了抠门的吉田贺史。那些制片人和导演想要申请预算的时候也别来找我,烦。

其它的电影还好,毕竟都是现代背景故事,不像灾难片、科幻片、怪兽片这些之类,制作费一不留神能涨到天际。

但是动画片就比较令人担心了,某种程度上来说烧钱速度更猛,在加上那位大友惠一还有四度增加预算,总制作费用为前期预算的三倍的不良经历。

但是大友惠一这一次在花钱方面保守谨慎了许多,制作预算一直在以相对平缓的速度稳定的烧着,并没有超出。

一方面是因为前期预算做得好,而且这是大友惠一有意地精准掌控预算,以免给作品在制作阶段就带来不好的影响。

另一方面……吉田贺史猜测,可能也是藤原圭前不久驱逐佐藤美芽带来的威慑效果……

作品拍摄一半都能把女主角驱逐的人,什么事情做不来?藤原圭向所有人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在他的评判标准中,沉默成本不是成本。他放弃起来没有丝毫的心理难度。

所以在他面前,也不可能搞什么拿已经花出去的制作经费来裹挟藤原圭,所以在制作经费的花销上要更谨慎。

然而,令吉田贺史始料未及的是,提出大幅增加预算的,不是大友惠一,而是看似老实、不会狮子大开口的押井庵。

押井庵现在拍摄的作品是《我的名字》,收到剧本后却进入了漫长的筹备期。剧情很详实,也很完美,几乎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了。

押井庵本人不善故事,也不敢班门弄斧在藤原圭的原剧本上做出什么改动,以免优点改成缺点。

但是故事完备,把故事变成一帧帧的画面也是个精细活计,也恰恰是体现导演的艺术水准和水平的时候。

押井庵很喜欢《我的名字》这个故事,充满奇幻感和现代感,还有种青春味道,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这是个关于青少年的奇妙幻想之旅,而也正因为如此,大友惠一才会推荐他作为这部电影的监督。因为他过往的很多作品都是讲述这种青春故事的,而大友惠一的电影则更多充满了童话味道。

所以《我的名字》给押井庵再合适不过——就连押井庵自己也是这么想的,甚至内心还暗自道:如果这个故事给老师(指大友惠一)拍,他不一定会拍得出理想的效果,还得我来。

不过押井庵虽然擅长拍摄青春故事,也拍过不少作品了,动画师、监督、监制,全做过,算是有经验的动画人了,不过之前在东阿尼的时候,制作的全是番剧,并没有深度参与过剧场版的制作。

所以在电影行业,还是个新人。

也正因为如此,押井庵虽迫切地想证明自己,但依然保持着无比谨慎的态度,发誓要把电影制作得完美,让每一分钱都花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效果。

押井庵看着摆在桌上的合影,这是他刚刚进入东阿尼时和同期的合影照片,而照片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丧生在那场大火当中了。

“渡边,小岛……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押井庵看着照片中那些熟悉却又逐渐变得陌生的脸,说道。

“嗯,是这样的。”吉田贺史打电话给了藤原圭,“押井庵想要申请更多的制作预算,他的理由是为了提升画面质量,他想制作出超越业内水平的星空和陨石效果,所以需要购买一套新的制作软件。但是我看了一下,如果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样一来,整体的制作费用会是计划的1.7倍。”

“嗯,的确有点多了,吉田桑你是怎么想的?”

“我觉得可以答应他,但是毕竟数额有点大,所以还是和你商量一下。”

“可以答应他。这部电影的确应该以画面见长,才能更加打动观众,现在国内的动画技术日新月异,几乎是每半年更新一次,一闭眼一睁眼就有更先进的技术了。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花更多的钱也是难免的。直接进入审批预算流程吧,另外,如果后来押井庵继续要求追加预算,也可以答应,但是不能超过原计划的3倍。这个不要告诉他。如果预算消耗的速度太过,就派审计去剧组,看是否有不必要的消耗,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在制度上形成规范。”

“嗯,好的。”吉田贺史一边打电话,一边在记事本上记录,“那新追加的预算,你觉得是公司出,还是拉新投资?《我的名字》由于是你自己撰写的剧本,外加押井庵在业内也颇有名气,所以业内对这部电影比较信赖,想要拉投资很容易。”

“拉一定比例的投资吧,也可以自己再投一笔,但是公司还要留一定的现金流,具体比例你来决定吧。”藤原圭道。

吉田贺史搓着额头,或许是家里的暖炉开得太热的缘故,早春的季节额头上却分泌了细汗,“三倍预算啊……这还真不能透露出去,否则押井庵那小子知道后,一定会再手心朝上要钱的。”

“给押井庵追加预算倒是没关系,但是我们公司现在同时拍摄五部电影,下半年还有电视剧的制作计划,只怕到时账上的钱捉襟见肘啊。一旦给押井庵追加了预算,只怕其它的剧组也会打起这个主意来……”

“哈哈,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都希望自己钱袋鼓一点嘛,才更有把握。不过说到底,监督和制片们提出追加预算,也只是希望把电影拍得更像样一点,出发点是好的。哦,对了,吉田桑,正巧你打电话过来了,我有事跟你说。”

“嗯,您说。”

上一篇:汉世祖

下一篇:秦时明月之侠道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