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芈黍离
时入中秋,气候明显转凉,行在近海,风大天凉,对刘皇帝而言,身体的感觉也就不那么舒服了。
夜幕降临,秋风更来劲了,吹得行在周边的草木簌簌作响,也将刘皇帝自熟睡中扰醒。睡眠虽然不足两个时辰,但因出海造成的疲惫也消去大半,更重要的,还是心中记挂着事。
御帐内闪烁的灯火有些黯淡,毁灭不明,似乎是怕影响到刘皇帝的睡眠。偌大的御帐,显得空荡荡的,只有刘皇帝一人在内。
大概是受耶律璟遇刺的影响,如今刘皇帝已不允许任何人在他睡觉时靠近,所有侍卫都得了严令,任何人胆敢不加通报擅闯,都可直接斩杀。未能阻止闯驾行为的侍卫,也是死罪。
略微混沌的大脑也无法辨别时间,刘皇帝不由朝外唤道:“来人!”
入内的,乃是喦脱,在听到呼唤的第一时间就入帐了:“官家吩咐!”
“什么时辰了?”刘皇帝赤着脚,坐在榻边。
“戌时未半!”喦脱答道。
“你一直在外边守着?”喦脱也不是时时刻刻都侍候着的,见他来得快,刘皇帝不由问道。
闻问,喦脱心中暗喜,总算没白受那秋凉,脸上则带着谦卑的笑容,躬身应道:“官家返航,尚未用晚膳,因而小的在外候着,以备传唤!”
扫了喦脱一眼,见他这副殷勤孝敬的模样,刘皇帝笑了笑,道:“被你这么一说,朕还真觉饿了!”
“官家想要吃什么,小的立刻安排备膳!”喦脱当即请示道。
“让御厨不用多费心思了,一碗清粥,两张粗饼足以!”刘皇帝吩咐道。
“是!”熟悉刘皇帝风格的喦脱没有任何多余的话,只是应命。
“朕入睡期间,有没有来见?”刘皇帝问。
“大娘子来了一次!”喦脱禀道。
“哦?为何不通禀?”刘皇帝随口说道。
喦脱赶忙解释道:“得知官家入眠,未免扰驾,大娘子不让禀报,且回宿帐去了!”
“看来,我家大娘子,还是心疼他爹的!”闻之,刘皇帝微笑道:“去,将刘葭唤来!”
等了约两刻钟的时间,大公主刘葭赶来了,一身素锦青罗裙,也罩着一件外袍,还是那般天生丽质,青春靓丽。
帐内经宫人添烛之后,也更加明亮了,刘皇帝身上披着一件棉袍,坐在榻上,正泡着脚读书,一副惬意的模样,边上一名宫娥正小心翼翼地收拾着用完的碗筷。
“爹!”刘葭上前,甜甜地唤了声。
“来了!坐!”刘皇帝放下书,指着边上的椅子,慈爱一笑。
刘葭清亮的眸子转悠了一下,见宫娥刚添了两瓢热水,示意其退下,刘葭自个儿蹲坐下,撸起袖子,探手入水,试了试水温,然后将刘皇帝脚抓入水中,轻柔地替他捏着脚。
注意到其动作,刘皇帝微讶,调笑道:“今日是怎么了?我家大娘子,怎么如此孝顺体贴了?”
闻问,刘葭娇声应道:“孝顺爹爹,难道还有看日子吗?”
“呵呵!”刘皇帝轻笑两声,打量着他的爱女,和蔼的目光中,带有一丝明显的好奇:“听喦脱说,你来找过我,说吧,有何事?”
抬眼同刘皇帝对视了下,刘葭终是有些不好意思,别开眸子,低声道:“行在内在传,辽东那边打了胜仗。”
“确有其事!”刘皇帝颔首,不过看着刘葭的眼神已然带上了一丝玩味:“你什么时候,也关心起前方战事来了?”
注意道刘皇帝的眼神,刘葭俏脸微红,不知是害羞了,还是被水盆中的热汽给蒸的,支吾着说道:“那个,那个李继隆,没事吧!”
说完,刘葭如释重负一般,大松一口气,然后就直勾勾地望着刘皇帝,希望能够得到一个答案。
“原来,关心的不是战争,而是作战的人啊……”刘皇帝语气抑扬顿挫地调笑道。
闻言,刘葭也是放开了,大胆地答道:“没错,我就关心李继隆了!”
“这才是我家大娘子嘛,坦率大方,方才那娇羞忸怩的模样,实在不习惯!”刘皇帝呵呵道。
再是大方,终究还是少女,哪怕情窦初开,面皮仍是很薄的。见刘皇帝调笑不止,刘葭顿时不依,以一种甜腻的语气,唤了一声:“爹!”
“好了!不取笑你了!”刘皇帝脸上恢复了平和,应道:“你放心,你那心上人安全着,非但如此,还立了不小的战功。辽河大战,他指挥部下,英勇作战,斩获不小!你的眼光不错,给爹选了个文武双全、才智兼备的女婿!”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葭明显松了一口气,玉颊更红,美眸中也闪动着异彩。见状,刘皇帝心头生出一股醋意,自己大娘子,还真是倾心于那李继隆了……
表情变得严肃,刘皇帝叫起刘葭,语气认真地说道:“爹来问你,倘若李继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战场上表现不堪,你又当如何?”
闻言,少女立刻从美好的期待中被拉回了不确定的现实,柳眉顿时蹙起,有些不满地瞪了刘皇帝一眼,但是还是认真地想了想,肯定答道:“若是那样,那他就不配做我的驸马!”
对刘葭的干脆,刘皇帝略感意外:“这般肯定!”
“嗯!”刘葭又干脆地点了点头,道:“女儿若要嫁人,对方不是英雄,就是豪杰,至少也要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倘若李继隆名不符实,那就是我看错人,也不值得可惜!”
看着三言两语吐露心胸之语的大公主,那美丽玉容之间,尽展英气,刘皇帝有些感慨,自家大娘子,将来也定是一位奇女子。
收起了脸上那假装的刻板表情,刘皇帝点头应道:“说得不错,我的女儿,可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够娶的!”
想了想,刘皇帝继续道:“不过,李继隆虽然目前表现不错,但想要娶我的女儿,却还不够!看来,我还得设法,再给他一些磨炼,就当是考验吧,通过了,他日回朝,我降诏给你们操办婚礼!”
刘葭微愣一下,旋即反应过来,顾不得羞臊了,劝道:“爹,兵凶战险的,你安排,可要当心啊,万一……”
见其关切的反应,刘皇帝顿时又大感吃味。
虽然女儿怀春望婿,让刘皇帝心情复杂,但冲着她亲自的洗脚按摩,就为这个孝顺,也欣慰不少。
事实上,对于李继隆这个女婿,刘皇帝是十分满意的,这可是他看中的将帅之才,大汉未来顶梁柱国。
不过,也如他嘴上说的,想要娶他最宠爱的大公主,此次北伐,就对其最后的考验,且看其表现了……
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
原本的出巡计划,刘皇帝走过一遍河北,视察武清港后,该乘龙舟南下登莱上岸,然后巡视河南军政民情。
不过,这个计划,到武清之后也就告止了。一则在于,出了一趟海,体验了一番海上风光,刘皇帝不愿意再置自身于风险之中。
二则是北伐战局的重大变化,辽东抵定,刘皇帝的心思彻底放在战事上,銮驾停驻燕山道,意欲就近,督促鞭策,也更方便就近支持北伐将士。
因此,没有在武清港耽搁更长的时间,行营便拔寨起行,目的地幽州府。仿佛是个轮回,几番变化,到最后,就像十二年前那般,刘皇帝驾幸幽州,以督北伐。
赶了些路,于八月十五当天,抵达幽州城,虽显折腾,却也还能同幽州士民一起,过个中秋。当然,也是战事进入了一段缓和期,也带给了刘皇帝过中秋的心情与兴致。
不过终究是战时,一切求简,意思到位即可,刘皇帝只是命官府布告幽州士民,表达皇帝对燕山臣民的祝愿之情,同时放开战时宵禁一夜。
至于燕山的官员职吏,如楚昭辅、宋雄等布政使司主要大吏在武清已经接见谈过话了,至于幽州的其他官员,也只是简单叫到一起,训了一番话,让他们亲眼目睹天子尊颜,也就罢了。
说起来,曾经让刘皇帝魂牵梦萦达十年的幽州城,但这还是刘皇帝这辈子第二次驾临。整整十二年过去,幽州城的变化自然也是巨大的,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刘皇帝,也有种耳目一新之感。
城池还是那座城池,变化的,主要在人,在士农工商。事实证明,在城市的发展上,还得看汉人。
过去,因为大汉早期的战乱破坏,后来又处汉辽对峙一线,幽州城的发展,是受到了极大压制的。
幽州还在燕藩治理下时,算上军队,其人口也不足十万。然第一次北伐成功之后,正式归治朝廷,周遭关防巩固,边患威胁大减,幽州就像解除了身上那道无形的枷锁一般,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作为燕山首府,在朝廷的扶持下,成为北疆无可争议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再加上地理交通上的优势,都成为了幽州的快速发展的基础。
因此,刘皇帝再临幽州,见到的是一片人烟稠密、商旅辐辏、百工兴旺的繁荣景象。楚昭辅此前汇报过,到开宝八年初,幽州的常住人口,已然攀升至二十一万余众,这已经恢复到当初在辽国统治下的巅峰阶段,并且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当然,因为北伐战争的缘故,此时的幽州,是不可能不受影响,相反,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大量的人财物力资源,都在官府的主导下朝着战争方面倾斜,也就造成了民间物资的缺乏。
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粮米油盐面肉布柴等生活物资价格的上浮,使得普通士民的日子有些难过,当然,有弊便有其利,市场的饥渴刺激了更多商贾前来,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想尽办法,在有限的运力下,往幽州城输送了很大一部分物资,满足了幽州士民的生活需求。
这样的繁荣,并不是楚昭辅等主政官员想看到的,大汉百姓的忍受能力是很强的,但终究是有限度的。半年可以,一年勉强,到第二年就得陷入萧条了,等时间再久一些,百姓生计必然困苦维艰,民怨积攒到一定程度,就该出现骚动了……
而为了支持这场浩大的北伐战争,朝廷不可能一边维持着前线数十万大军的海量消耗,一面还保证后方百姓和谐安定的生活。
因此,主政的官员们,并不愿意看到大汉长期保持着大规模战争的状态,离战场越近,官员们的忧虑就更重。
燕山道就是如此,即便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幽燕百姓有近半数的时间,都面临着时局的动荡,承受着或轻或重的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是,已经习惯了近些年的好日子,百姓们有了惯性,对生活的期待也高了,承受能力比起当年也明显下降了。若是真因战争回到当初动荡难安的日子里,没有人愿意,如果是那样,就得做好民怨沸腾的心理准备。
关于这些顾虑,楚昭辅是向刘皇帝提过的,不时对北伐有什么异议,只是做个小心的提醒,如果刘皇帝真的关注战争时代下大汉百姓的生计,就不得不考虑到这些。
楚昭辅与赵普是从同一个幕府出来的官员,当初都受到了已故华阴侯(开宝元年追赠)刘词的推荐,才干见识自然是有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辽东的战绩打底,北伐的基本目标已经实现,楚昭辅方才敢向刘皇帝进类似的建议。
否则,若是前方鏖战正酣,局面未有突破,楚昭辅还真不敢向刘皇帝做这些“消极”的谏言,以免得一个软弱迂腐的印象。
刘皇帝呢,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冷静理性的,有过去发动那么多场大型战争的经验,又兼此番躬亲视察,对于民生状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而楚昭辅的谏言也不是有道理,他也听进去了。
因此,在辽东初定的情况下,刘皇帝虽然仍有继续进兵的想法,尽取东北,以彻底摧毁辽国的统治。但打心底,他也未尝没有一点就此罢手,结束这场战争的心思,只不过不明显罢了。
这场汉辽大战打到如今的程度,大汉是捷报频传,占尽了便宜,辽国则左支右绌,颓势明显,即便刘皇帝不穷追猛打,辽国那边就能甘休了吗?
结束战争,不是看大汉这边单方的意愿就行了的。对辽国而言,辽东已失,各条战线损兵折将超过二十万,人口丁壮更难计其数,整个东北的形势也是岌岌可危,漠北、漠南、西域同样遭受战争侵袭。
如果以目前的形势结束战争,那么辽国损失是整个东北以及西域的领土,损失半数的人口以及军队,不说一朝回到解放前,至少被打回游牧帝国的原形了。吃了这么大的亏,哪里能够含羞忍辱?
站在耶律贤的立场,他这个皇帝,当了还不到一年,原本强盛庞大的大辽帝国,就落得这样悲催凄惨的境遇,他又岂能忍气吞声。本就在皇位继承上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他的位置又岂能坐得稳。
另一方面,结束战争,再让大汉休养个两三年,屯粮练兵,消化胜利果实,从此番大战的负面影响中缓过劲儿来,再度北伐之时,那恐怕就是真正的大举出塞,直捣临潢了。
汉辽之间的形势发展到如今的阶段,辽国的未来注定滑坡,这是大势,如果没有惊天动地的变故,辽国的结局是不会有什么意外的。
没办法,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当一个统一的中原帝国崛起之时,配上一个强力的皇帝,就注定了游牧势力的衰落。而刘皇帝的大汉帝国,将会继续证明这个历史规律。
当然,到目前为止,弭兵罢战,只是刘皇帝一个微薄的意向罢了,甚至这个想法都只是偶然思之。
不管如何,大汉还远没有到无法支持的时候,过去积累的雄厚家底,让他有足够的本钱,继续进行这场战争。
相较之下,如果大汉百姓都有生计压力了,那辽国的那些部众牧民,又是何等艰难,只怕是遭遇生存危机了。
这一点,通过一些情报,已经可窥其貌了。刘皇帝选择发动这场战争的时间,对辽国太不友好了,其国内的农牧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秋冬之际,北方草原辽国统治下的部民会是怎样的生存状况,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而大汉,即便整个北方都因为这场大战,耽误影响了生产耕作,但是还有整个东南,还有两湖,还有川蜀。
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
中秋当夜,皓月当空,在幽州内城行在,刘皇帝将随行的后妃、子女召集在一起,举行了一场家宴,饮酒吃饼赏月,就这一家子,随行大臣中李业这个外戚也没有叫。
共度佳节,以叙团圆,这是天家的节庆,比起往年,虽少了些肃穆庄严,却增添了一份少有的温馨。
皇室内部,自从太后驾崩后,就离温馨这个字眼越来越远了。不过,这个中秋家宴,气氛还算热烈,一家人还算尽兴。
刘煦这一干兄弟姐妹,还将他们此前一起编的一首舞曲表演了一遍,刘煦与老七刘晖弹奏,刘葭、刘蒹姐妹吟咏,刘晞与老五刘昀则带着其他兄弟姐妹载歌载舞……
这样和和谐谐的场面,很是不易,想来以后也只会更加难得少见。不过,这样的景象,仍旧是有瑕疵的,洛阳那边还有些未能随驾的后妃皇子女,不算团聚,还有三个仍在战场上的皇子……
刘皇帝感触也略显复杂,既有喜悦开怀,也难免挂念儿子们。喝了些酒,保持着微醺的状态,当夜去折妃那里,这还是符后提醒的。
夜已深了,天地之间似有一层薄霭氤氲,使得洒落庭院的月光都显得不那么皎洁了。寝室内静悄悄的,微暖的烛火驱散着秋寒,刘皇帝坐在榻边,习惯性地泡着脚,只是此时伺候的乃是他的贤妃折娘子了。
作为刘皇帝早期的几个女人之一,折娘子也陪着他走过二十多个春秋了,也是诞下子嗣最多的一个后妃了,四子一女共五人。
虽然这些年刘皇帝已经很少宠幸了,但感情并没有变淡太多,岁月的流逝,反而使得感情得以沉淀。到如今,在刘皇帝的心目中,也只有符皇后、高贵妃以及折妃地位是不容动摇的,哪怕惠妃小符以及淑妃大周,都难以相提并论,至于其他的后妃,就更不用谈感情了,只有肉体的欢愉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