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266章

作者:南山有龙

第二百八十三章 宁王的心思

朱祁镇有些莫名其妙,你不是刚把股票全都卖了吗?

现在卷了钱,还不走,等什么呢?

朱奠培眼见人家不答话,便小声咳嗽一声,心情开始紧张起来。

“臣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祁镇点点头:“说来听听。”

朱奠培鼓足了勇气,突然说道:“臣看到铁路和火车之后,大受震撼,不由得生出一个念头,不知臣等……可否私建铁路?”

此言一出,朱祁镇突然明白了。

这货突然抛售掉手里的股票,原来是有更大的胃口!

不过,话说回来,有一句至理名言,要致富,先修路。

铁路对于朝廷来说,就相当于一个人身上的大动脉,其地位至关重要,可是,仅仅依靠朝廷的铁路局,想要贯通全境,还差得远。

现在的大明疆域远胜从前,北至斡难河,西至哈密,南就更不用说了,你就一直往南走,什么时候噗通掉海里了,就说明到头了。

就算把铁路局累死,也修不过来啊!

如果有民间资本参与进来,那就不一样了。

更何况,铁路不但利国利民,还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对于商贾来说,也是好事。

于是,朱祁镇来了兴趣,问道:“皇叔也想要修铁路?”

朱奠培赶忙道:“以臣一人之力,当然不可,可若是臣拿出一部分的本金,再进行招股,自铁路局购置蒸汽机车,招募匠人,进行建造,想来如臣这般志同道合之人,也非少数。就算臣等能力有限,可若是承包某一分段的铁路,却也未必修不起。”

朱祁镇暗暗点头,现在的铁路都是分段实施,每一段单独施工,如果宁王真的自己注册一家铁路公司,承接个一段两段的,倒也可行。

关键是,这样一来,新的铁路公司又可以从民间吸纳资金,相当于用商贾们的银子,给朝廷造铁路。

不错,有搞头!

朱祁镇顿时红光满面,问道:“卿家莫非以为,这修铁路,有利可图?”

朱奠培连忙道:“臣在家里算过,以现在的运力,加上投入的巨大成本,若是寻常的线路,每年能维持收支平衡,便算是不错了,臣乃藩王,利国利民之事,就算掏空臣的身家,也毫无怨言,可是,其他的商贾却并不一定会这么想。”

“因此,如此巨大的投入,看的当然不可能是眼下,臣所看的,乃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此前,臣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可慢慢的,臣意识到,铁路乃是百年大计,现在修起来,虽然不能立即见效,可铁路带来的收益远非表面这么简单,沿途的土地会不会升值?十年之后,蒸汽机车又会得到怎样的改造?总之,这是一笔长远的生意,那些商贾们看的比臣透彻,他们肯定会明白的!”

商贾们都是人精,特别是新政之后,还活跃在市场的,更是人精中的人精。

若是那些脑子不活络的,或者思维死板的,跟不上时代,自然会被淘汰。

他们肯定能看到铁路带来的巨大收益,如果让他们参与进去,支持者必定不在少数。

毕竟,有的商贾所投资的,本就是未来,火车的出现,给予了他们巨大的震撼,那么今日以后,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朝廷必然要大力改进蒸汽火车,铁路的未来,说是一棵摇钱树也不为过。

朱祁镇稍作思考,便爽快地说道:“此事,朕恩准了,卿家可以自己注册铁路公司,但是,修在哪里,需要朝廷做主。”

朱奠培大喜,赶忙说道:“臣谢皇上……那个……”

他迟疑了一下,又问道:“刚才皇上说起什么……公司?”

“公司嘛……”

朱祁镇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就是一种经营团体,比如说,皇叔要创办自己的铁路公司,到时候朝廷是要备案的,这个公司的启动资金是多少,经营范围是什么,都要有明确规定,否则的话,是不能进股票交易所的。”

“臣……明白了!”

朱奠培此时也是似懂非懂,便先答应下来。

“臣还有个问题,铁路修到南京,应该没完吧?”

朱祁镇点点头,说道:“当然没有,修到南京只是个开始,终有一日,朕要让铁路贯通整个大明!”

“臣斗胆再问一句,关于接下来的线路规划,是否已经完成?”

“规划倒是有,不过,暂时只有一个很简单的草图,不知皇叔对哪段路线感兴趣?”

朱奠培神色一喜,说道:“臣想知道,有没有规划到成都府的路线?”

“成都府……朕看看……”

朱祁镇拿起草图,看了一眼,然后说道:“先是从南京到宜昌,属于第二期。然后是从宜昌到成都,属于第三期。这条线路动工的话,估计要在十年后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成都平原属于四面环山,修铁路难度很大,因此,在规划中也是放在后面的。

而且,按理来说,要关心也是蜀王来关心啊,你一个宁王,打听成都府的线路是要做什么?

朱奠培似乎很感兴趣,说道:“臣这个铁路公司,不做他求,只希望皇上将宜昌到成都线路提前,臣愿意倾尽所有,将铁路修到成都府。”

到了此时,朱祁镇才突然反应过来。

绝了!

宁王即将就藩乌斯藏,如果铁路修到成都府,那么,无论是兵马、武器装备还是物资补给,都可以源源不断通过火车来输送。

若是以前,几万人规模的部队开拔,至少需要半年的准备时间。

现在好了,今天下了命令,明天上车,过个三五天也就到了。

就算前线缺什么东西,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补充完成。

怪不得宁王先请求推迟就藩,等铁路修通了,他再去的话,几乎和逛街没啥区别。

想到这里,朱祁镇不禁暗暗佩服起自己这位叔叔。

先是抓住时机,果断出手,猛赚一大笔。

然后高价抛售,进而去实现更大的野心,亲自参与到铁路修建的工程之中。

而这一切,全都为了最终的目标,就藩乌斯藏!

第二百八十四章 全民炒股

朝廷的动作很快,两京线已经开始动工。

全线两千里,分为二十个施工段,每段一百里,同时施工。

如此大规模的工程,科学院和工程院几乎倾巢而出,工部和户部等,也派出了大量人员协助,如此还是远远不够,其余的人,就需要从沿线州府抽调。

铁路经过的各州府,将修铁路当作了头等大事,其他的都往后放一放。

因为随着京津线的开通,人们对于铁路的需求已是不断的增大,如果某些施工段进度较快,先一步修建完毕,具备了通车的条银子。

与此同时,全国的大商贾们全都闻风而动。

他们随着铁路线,到了各个州府,贪婪的看着这里的一切。

在此之前,很多地方几乎没有任何的商业价值,地皮便宜得令人发指,还有着数不清低廉的劳力。

可现在完全不同了,这些贫瘠的土地,在他们眼中,简直就是聚宝盆。

且不说地下可能蕴藏着无数还待发掘的资源,绝大多数地方,百姓们依旧还在自给自足,土布和土制的铁器还未遭受过价格低廉且质量更好的作坊制造品的冲击。

京师,乃至京畿一带的商贸竞争,已经到了残酷的地步,而这样未开发的州府,却犹如白纸一张,有着极高的发展潜力。

于是,无数商贾们带着数不清的货物和财富,四处开拓他们的商业版图。

各大商行迫切的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需要建设新的作坊,需要大量更廉价的劳力。

有需求,就是有商机,商贾们很快就将他们的买卖延伸至各个州县。

牙行和掮客们更是无孔不入,寻觅着任何可能的机会,招揽着各地州府之人,前往各个作坊。

铁路还未开通,已经成为一场狂欢。

大量新作坊拔地而起,到处都在招募工匠。

有些商贾准备地十分充足,甚至提前招募了人,在建造作坊的同时进行培训,给的工价也相当不菲。

有些人则是发现家门口出现一大群人,拿着测量工具,比比划划,紧接着,就有官差来谈拆迁补助的事,然后大片房屋被推倒,一段段铁轨铺设上去。

很多人的生活,莫名其妙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有人稀里糊涂的发现,自己的后山,那本是一片再寻常不过的黄土地里,如同被人发现了宝藏似的,紧接着,大量的人员开始出现,先是用火药开山,随即修建道路,而后将无数的矿石直接拉下山来。

当然了,百姓们也是有好处的,开矿需要工人,报酬不菲。

修建道路或者矿场,免不得要占用他们的土地、房屋,这些都是给银子的。

在工业狂潮的席卷下,一些机灵的人,开始察觉出了什么,并没有像其他人那般去做工,赚取还算不错的薪俸,而是开始混入了这些外来人的行列,学着他们的做法,仅仅几个月后,便赚的盆满钵满。

如此一来,其他人已无法淡定了。

于是,更多的人奋不顾身地一头扎进滔滔不绝的洪流之中。

而这样的风气是可以传染的,起初是府城,而后是各县,最后,便连偏僻的村落里,也开始遭受波及。

青壮们都不甘于贫困,义无反顾的背上了行囊,踏上了进县城,进府城,甚至是进京城的道路。

妇人们也开始尝试着进入作坊,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平日里,她们秉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所谓的妇道,可纺织作坊的薪俸过于诱人了,那些作坊的东家,甚至当地州县的官产们,也在努力想要改变人们的观念,鼓励妇人们出来做工。

为此,很多作坊作出许多针对性措施,保障不会有闲杂男子出现。

当那些骨子里刻着相夫教子四个字的妇人们,用她们颤抖的手领取第一份薪俸时,虽然只是为数不多的一些铜钱,却紧紧握在手里,竟是捏出了汗来。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仿佛一下子,她们自己成了自己的主人。

似乎在领到薪俸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便都不同了,心里有了底气,腰杆子也挺直一些。

在工业洪流的冲击下,终究还是有一些老朽的书生们,极力在痛斥如此种种的现象。

他们犹如一群挡车的螳螂,恨不得一舒自己对于新事物的不满。

若是往常,这些读书人的影响力可不容小觑,特别是乡下,本来就没几个识字的,大家有什么事,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听听那些老学究怎么说。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百姓们只是不识字,却并不傻。

朝廷已废除了徭役,那些农闲下来的汉子们,听到了许多诱人的传言之后,却再无法忍受了。

他们有的是气力,然而,这些气力却不值一钱。

现在不同了,铁路一通,力气就可以换来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