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五牛图》虽着色取相,而骨骼转折筋肉缠裹处,皆以粗笔辣手取之,如吴道子佛像衣纹,无一弱笔求工之意,然久对之,神气溢出如生,所以为千古绝迹也。”
稀世名笔,千古绝迹,这就是对于书画的最高赞扬。
而这一幅名画的传承,也十分有意思。
韩滉《五牛图》的流传沿革,根据画卷上的诗文题跋等,可知曾流入南宋内府。
元代时经赵伯昂、赵孟睢⒃拥热酥帧�
明代之时,项元汴等收藏过。
入清,曾藏于江浙桐乡汪氏求是斋。
金农曾两度观赏《五牛图》,最后一次是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二月。
此后,《五牛图》流入清宫。
清朝末年,画作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五牛图》几经辗转,最后被香江企业家吴蘅孙买下。
20世纪50年代初,吴氏企业濒临破产。
吴蘅孙自知无法再完好地保存这幅名画,便忍痛决定出售《五牛图》。
消息传出后,当时国内领导收到一位爱国人士的来信。
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香江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
他自己无力购买,希望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
国内立即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
接到指示后,国内立即组织专家赴港。
最后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经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
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
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
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八个月后,验收的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幅五牛图到此修复结束,而且修复的十分完美。
第1422章 云纹铜禁
验收专家组认为修复之后的五牛图图卷,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
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
这就是陈文哲眼前这副画的价值所在,它就是有当年修复五牛图的专家组,组团复制出来的。
这虽然是一幅仿品,但是,能够修复五牛图,能够做到“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这等水平,复制出来的五牛图,能差了?
要知道真品五牛图,2021年才公开展出,就算这样,也不是谁什么时候都能见到的。
而他陈文哲能够得到这么一幅仿品,还能放在他的私人博物馆中展出,那是多么幸运?
张一杰绝对是用心了,要不然这么一幅仿五牛图,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有钱都买不到啊!
唐朝诗人韩愈的《马说》里有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讲的是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
将这句话放在文博界同样适用:“宝贝常有,而识宝人不常有”,不是每一件宝贝都会有伯乐将其相中。
我国有众多珍贵的文物或被收藏于各大博物馆;或长埋于地下;或散落在民间的各个角落;或流失海外;
还有一些由于人们文物保护意识薄弱,被误认为是普通器皿甚至被损毁,成为考古史上的重大悲剧。
当然,也有被发掘之后,被保护、修复的宝贝。
像是五牛图,就是这么一件,它被国内最顶级的专家修复。
而在修复过程当中,还复制了一份。
张一杰、曹庆春和郑宇,都送上了一件宝贝,那么李金鲤呢?
他们三个是陈文哲的同宿舍同学,而李金鲤则不同。
但是,现在他们都算是功成名就,也算是小有成就的成功者,自然不会随便应付陈文哲。
李金鲤也不能例外,所以他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件礼物。
无独有偶,他送的那件东西,也是一件复制品。
“师兄,你可以啊!”
当看到那长长的镂空青铜器的时候,陈文哲还是感觉十分惊讶。
李金鲤笑了起来:“这里面还是你的功劳,如果没有你,别人会给我面子?要知道这东西就算是复制品,也是国宝级的,它放在国内任何一家博物馆,都可以当做宝贝展出。”
一边看,陈文哲一边点头,这是一件青铜禁,准确的说应该是,春秋云纹铜禁。
国宝云纹铜禁刚刚被发现的时候,破损的不成样子,最后也是被修复的。
春秋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工艺精湛复杂。
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这件复制出来的春秋云纹铜禁,禁长也是103厘米。
这就是一米多,而它通长124厘米、禁宽47.3厘米、通宽68.3厘米、禁高14.5厘米、通高29.5厘米。
整件铜禁重达95.5公斤,呈长方形。
这么大的青铜器,那它的造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十二条龙形附兽昂首鼓腹翘尾;头顶的冠饰与两旁的角饰都是浮雕透孔云纹,兽尾插着尾花。
兽首面对禁面张嘴吐舌,舌头翻卷着至于禁面上边,其状像是眼睛在盯着禁上的美酒,垂涎欲滴。
禁底有12个龙形兽,支撑着禁身,挺胸凹腰。
云纹铜禁由禁体、12条龙形附兽、12条龙形座兽三部分组成。
禁体由禁面及四周侧壁组成,壁厚不足5厘米,中空。
在铜禁不足5厘米的厚度中,有五层结构。
第五层,由特粗直铜梗组成口字型;
第四层细铜梗,一端附着在第五层口字型铜梗上,平伸后弯曲向上或者向,上分叉后支撑第三层铜梗;
第三层铜梗为较细直梗;第二层立于第三层铜梗上,是逐渐变得更细的小圆立柱或者下面分叉的人字形立柱。
这四层铜梗穿插连接,形成一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支撑着云纹图案,起到稳定及承重作用。
第一层亦是最外面一层是云纹,大多由C形纹、变形人字纹和X形纹组成,它们互相交错但不交叉,形成透雕的云纹平面。
禁面中间由一块长方形平面铜板组成,在铜板的背面有一根起加强作用的横梁。
底座四角及禁下端,承托铜禁的12个座兽的臀部上方,有12个浇口,浇口处留有残柱。
在禁侧底边,每两个座兽的中间点,有12个冒口痕迹。
禁的四周攀附着12条龙形怪兽,前后各四个,左右两侧各2个。
附兽与禁体是卯榫结合,禁体上有12个榫头,12个附兽的肚子上各有一个卯。
足兽也是如此,禁底部有12个凸出的柱状,足兽腰部有一个孔,可以穿插进去。
就是这么一件又大,器型有复杂,做工又精细的青铜器,当时发现的时候,看着就如同一团团残渣!
那是1977年夏末,南河省西南部的丹江水库水位下降。
一座深藏在水库之下的千年古墓被冲开,大批的青铜器和玉器被冲出丹江,暴露在丹江的两岸。
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刻赶赴现场,开始了收集散落文物和现场勘探的工作。
经过一番探查,考古工作人员发现此处是一个墓葬密集的古墓群。
但是由于当时雨季来临,丹江水位上涨,发掘工作被迫中断了。
第二年,文物部门立刻对这片墓地,进行了抢救性挖掘。
当时共发掘出了24座春秋时期的楚墓,和一部分汉墓,出土了许多价值不菲的珍贵文物。
其中2号墓出土了成套的青铜礼器,在出土的众多精品中,云纹铜禁就是其中之一。
南阳淅川下寺春秋楚墓,能够有这种规格,还能出现那么多古墓,肯定是跟地理位置有关。
南阳淅川县位于HEN省的西南部,西接西陕,南邻北湖。
北面和东边连接伏牛山脉,丹江、淅水贯穿全境。
丹江与淅水交汇的川地,及丹江下游的顺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这一地区古人类主要生活集聚地。
下寺,位于淅川县城南五十公里丹江西岸的龙山脚下,东距丹江西岸六公里。
此处是一座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与西北方向的上寺遥相呼应。
可惜,自丹江水库建成蓄水后,下寺及龙山大部被水淹没。
第1423章 叹为观止
1977年10月,淅川下寺当地村民,在丹江西岸龙山附近,发现一座被水库冲刷出来的古墓。
古墓中流散出去,许多青铜器和玉器。
文物工作者得知情况,迅速前往收集文物,并派人保护现场。
1978年5月,考古工作者发现,小小的龙山山脊上,竟有序分布着大小春秋墓葬24座。
其中一座编号为M2的墓葬,经专家考证,墓主人就是春秋时期问鼎中原的一代霸主,楚庄王之子王子午。
也就是文献记载的楚康王时期,楚国令尹子庚。
这人陈文哲很熟,因为王子午鼎也是他的,能不熟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