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938章

作者:疯神狂想

此时,陈文哲对于印泥这个国家,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特别是这个国家周围的一些海域,也算是他的幸运之地,因为这些地方,真的藏有很多宝贝。

不说这一次陈文哲打捞的几艘沉船,他知道的在这边发现的沉船,还真不少。

比如之前李家坡那件江心镜,就出自印泥海域的沉船黑石号。

1988年,德意志的一家打捞公司,在印尼海洋区域进行打捞。

他居然意外的在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一艘沉船。

通过对残留的物品分析,确定沉船所属的朝代为唐朝,将其取名为“黑石号”。

经过长时间的打捞,工作人员发现“黑石号”是一艘载货船。

它承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我国文物。

这对于当时的那些人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大惊喜。

根据统计,那次打捞发现文物67000多件。

主要以:瓷器、金银器、钱币和铜镜为主。

在打捞上来的29面铜镜中,一面造型奇特的铜镜却吸引众人的注意。

那面铜镜出水之后,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那面铜镜为圆形,纽座外围以四灵兽为纹饰。

它们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而外周用楷书雕刻24字,内容是:“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

根据镜背的文字记载,专家们确定这块铜镜就是“江心镜”。

也是通过他,实锤了在唐朝时期,扬市是最大的铜镜生产基地。

专门供皇家使用的贡镜,就是在这里被制造出来的,而“江心镜”就是贡镜。

之所以再次提到他,肯定是因为,陈文哲再一次心动了。

他虽然因为时间的原因,现在正在加速回国。

但是,他们还是会回来的,因为这边的海底,真的是一座沉船宝库。

“老板,你想要的玉器都清理出来了,需不需要全部带过来看看?”

就在陈文哲又一次通过发现的铜镜什么的,回溯古代的一些情景之时,他被高启静警醒了。

“全都带过来,我好好鉴定一下,也许还有遗漏的宝物呢?”

陈文哲现在算是确定了,通向印泥的海路,还真是一条繁忙的海上商路。

从古到今,这条航线就一直没停过。

这样,这里到底沉没了多少商船,还真不好说。

至于之前历史学家推断的五十艘什么的,听听就算了。

这条航线,他差不多就要摸清楚了。

以后就算他不回来,高启静他们也肯定会根据他画出的海图,沿着这条古代航线,仔仔细细的搜索一遍。

“呃?这么多玉器?”

看着一件件被小心放在工作台上的玉器,陈文哲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些玉器明显超出了他的认知,因为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件明代的玉杯,而且是带着龙纹的。

这样的玉器,一看就像是皇家之物。

那么这种等级的玉器,当年到底是怎么流入民间?

居然还落入了外商手中,被带着出海的?

随手拿起来,仔细查看,确实是一件龙纹玉器,而且是少见的螭纹梅花杯。

看形制,应该是明代的东西。

它长12厘米、宽7.2厘米、高5厘米。

和田白玉制作,只是稍微查看,就能看到玉质十分致密。

甚至这件玉杯还没有因为海水的浸泡,出现损坏,看着反而始终光洁油润。

这只杯子十分的漂亮,特别是其上一朵硕大梅花作杯,杯内阴刻花叶纹。

一枝老梅,枝条虬劲蟠曲,三两梅花与花骨朵点缀于老干之上,疏朗有致。

一侧雕一螭龙,四肢有力,长尾蜷曲,极具动感。

再次仔细一看,陈文哲发现局部居然有微沁。

这说明这东西应该是入过土的,很可能是出土的东西。

这是明代玉雕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而且出海之前,曾经入过土。

这么一来,这东西的来路肯定不正经。

那么,不是盗墓得来的,就是抢来的。

要知道明末的时候,朱家的子孙被抢的可不少。

果然,后面居然还有不少龙纹器,甚至还有一件玉螭。

第1358章 螭虎食人

陈文哲大体看了看这一批玉器,螭龙纹的玉器居然不少。

“螭为龙生九子之一”,“无角曰螭”。

螭纹出现于玉雕作品源于春秋,繁于战国,盛于两汉。

春秋战国时期,螭的造型特点是身长似蛇,盘曲挺拔,充满生气。

螭身有二足、三足、四足之分,尾饰束丝纹。

螭首有两种,一种圆脸无身,一种长脸有耳,嘴鼻狭窄。

西汉时期,螭纹造型变化很大,身形若走兽,四肢肌肉发达,肘部强劲。

螭头如虎,方面短吻,尾细长,多纹丝纹装饰,形象上更凶猛,更矫健,更有张力,所以习惯上也称其为螭虎。

除了螭纹梅花杯和玉螭,还有一件螭纹洗。

看形制、器型,怎么看都是明代之物。

这一件玉器,径10厘米、高5厘米。

也是和田白玉制作,看玉质细腻坚致,抛光精细,这样的玉器,民间很难得到。

拿起来细看,立即感觉温润异常,宝光内蕴。

此器设计奇巧,雕工精致,实为明代玉雕之精品。

不看其他,只看器身之上就雕5条螭龙,攀爬于洗身之上。

螭龙方首,削竹耳,突目圆睁,身形矫健,四肢虬劲,栩栩如生。

洗内掏膛干净利落,绺裂之处有褐色沁。

不用说,这一件玉洗,肯定也是从墓穴之中挖出来的,要不然不会有沁色。

仔细查看这些玉器,特别是上面的螭纹,这东西还有一些汉代的特色,明显就是仿古器。

汉代螭纹造型,基本上是头型短而宽(方面),眼睛位置靠前,两腮内收,面部下半段收窄,两眼角到嘴呈凸榫型。

螭纹在汉代类型较多,在其基本形状基础上,有的学者将其分为七类。

一类,虎面突出,方圆耳,无角,尾饰束丝纹。

二类,方面、方圆耳、有角。

三类,虎面、无角、耷耳。

四类,有角、耷耳。

五类,打洼工艺做成圆耳。

六类,螭身出现羽翼。

七类,母子螭相对,大螭盯住小螭,又可称为母螭教子。

这里的这些螭纹玉器,各种种类的都有,而且都是精品。

此时陈文哲手中拿得着,就是一件仿汉的螭纹玉韘。

韘的发音是shè,这东西其实就是扳指。

扳指是一种射箭工具,戴于拇指。

正下方有一个槽,用来扣住弓弦以便拉箭,作用是防止放箭时,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

因功能类似扳机,故又称为“机”。

扳指的前身叫做韘,使用的时间很早,现发现的最早具有扳指功能和外形的用品,出土于商朝妇好墓。

陈文哲手中拿的这件长4.8厘米、宽4.4厘米、孔径1.7厘米、厚1.8厘米。

玉质黄白色,局部受沁白化。

佩饰主体作韘形,一面浮雕一条向上攀爬的螭龙。

螭首从佩饰的背部绕出,伸向右上侧;

螭的躯干及另一后肢隐藏在佩饰背部,似乎在云中穿梭,若隐若现;

佩饰表面,以单阴线雕出云气纹。

平立结合,层次清晰,完美地衬托出螭的动态美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汉代螭纹多装饰于剑饰之上,有浅浮雕,高浮雕两种,设计多奇巧,雕刻工艺精湛。

另外,大量装饰于鸡心佩上,装饰于出廓璧上,装饰于日常用具上,装饰于带钩印章上。

这些玉器都彰显高贵,成为龙凤之外最常用的纹饰。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