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87章

作者:疯神狂想

最好的识别方法,就是看风格。

两者的工艺制作流程差别不大,在艺术风格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恰克图工艺有着浓厚的斯拉夫风情,其器型也保留有相当多古罗斯时期的样式。

而当我国厂商掌握了恰克图工艺,也曾尝试应用于我国传统器物上。

虽工艺相同,但整体艺术风格却与景泰蓝全然不同。

恰克图的异域风,和咱们的华夏风,还真是大不同。

所以,这种珐琅工艺,单在我国,就被赋予了两个名字——恰(卡)克图、法贝热。

翻检中外文献,资料廖寥寥。

即使偶尔被谈及,也往往含糊不清。

这种『小众』工艺,究竟有何不凡?

这就需要从上面那两个陌生的名字入手,去破译它的秘密。

如果寻找实物,那么比较著名的宝贝,好像都是出自俄国的皇室。

陈文哲知道的,最著名的有两件宝贝,一件就是著名的俄国皇室彩蛋,另外一件是赞颂杯。

Peter the Great复活节彩蛋,采用黄金、铂金、银镀金制作。

镶嵌钻石、红宝石、绘有珐琅,猛犸象牙表面绘有水彩。

蛋壳四周可以看到彼得大帝及尼古拉二世的肖像,蛋壳内部则隐藏有彼得大帝骑马塑像的微雕。

至于赞颂杯,就更加华丽,它的材质是银镀金、珐琅、石榴石。

这件掐丝珐琅三柄杯,采用老式俄罗斯风格。

杯身的三幅画分别描绘了一个蓄着胡子、身穿蓝色短袍、手举杯子的基辅罗斯贵族;

一位手持托盘的女贵族,盘中摆有一个瓶子和一个杯子;

还有一位弹奏乐器的音乐家,其上能够明显看到珐琅彩工艺。

但是,这是一件地道的恰克图,或者说是法贝热作品。

当然,这也是好事,这是外来文化融入我国。

而比较可惜的是我国文化融入外国,像是法兰西枫丹白露宫的华夏馆,里面收藏的1000多件文物,相当部分都出自于圆明园。

其中位于华夏馆陈设C位的一件掐丝珐琅吊灯,称得上是海外陈设华夏文物的一个经典。

这也让我们,不免为如此精美文物的流散海外,而唏嘘不已。

所以,不管是在海外,还是在华夏,掐丝珐琅都十分受到珍视。

2014英伦博物馆举办“明代:改变华夏的五十年”大型特展,称得上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水准最高的永宣文物大展之一。

而在无数珍宝中,英伦博物馆仍然选择一件宣德掐丝珐琅,作为展览图册的封面。

不用多说,肯定是明宣德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

这一件有多么精美,有多么难以制作,之前陈文哲已经见识过,毕竟他也有意见相同的器物。

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上,掐丝珐琅器常作为各大拍卖行的座上宾,成交价格之高令人侧目。

几乎一亮相拍卖会,便会引起举牌无数,屡屡刷新价格。

梳理了一下之前做的珐琅器,陈文哲发现,他居然没有做雍正的珐琅器。

这可不行,他肯定要找一件仿制的。

所以,陈文哲直接挑选了,佳士得2010秋拍的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予以仿制。

这一件绝对是难得的精品,毕竟它是以1.2946亿港元,创下此类拍品最高拍卖成交记录。

这一件宝物既然能够卖出一亿的价格,自然是制作的巧夺天工。

要想仿制这么一件宝物,自然是不容易的。

当然,归根结底,它也是用红铜做胎,在铜胎上用铜丝粘上各种图案,然后在铜丝粘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内填上色彩。

经过炼焊、打磨等工序,最后入窑烧制而成的色彩明丽的手工艺品。

仿完这一件,陈文哲就打算收尾了。

接下来,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工艺,开始仿制一些明代的景泰蓝。

相比清代的景泰蓝,明代的景泰蓝虽然也很好,但是终归是差了点事。

元代引入掐丝珐琅工艺,到了明代,特别是景泰蓝釉料,在元代的基础之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要想做好明代的景泰蓝,就需要了解明代的原料、工艺,都跟清代的有什么区别。

要是不懂,那做的跟清代的一样,那就丢大人了。

明代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珐琅料,其颜色有蓝、红、黄、绿、黑、白诸种。

使用时再用一种进口的油剂,调成糊状填涂。

烧成后的器物,釉面肥厚、色泽晶莹透亮。

清代景泰蓝多数不用珐琅料,而用彩釉料,其釉面缺少光亮。

乾隆时景泰蓝的颜色又以黄、白二色最为常见,白为车渠石白,黄是一种干黄,而后期的黄发绿或发红。

观赏景泰蓝,可以获得独特的精神享受,它有金属光亮,不同于瓷器、漆器。

瓷器有陶胎、瓷釉,最好的就是青花瓷,色彩艳丽细腻、光洁;

而景泰蓝把铜的延展性,和釉的特点紧密结合,有的造型庄重大方,有的纤细、复杂、高级。

俗话说:远看造型近看花,其花纹也有不同风格,花卉、图案都能用丝工严谨、细腻地表达出各种艺术造型。

上釉也能按照造型花纹要求,随位赋彩。

景泰蓝艺术中包含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空间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所以欣赏方法又与其他工艺品不同,而且有金碧辉煌的特点,感觉特别珍贵。

第1284章 光彩灿烂、金碧辉煌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繁复,之前说过有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其实后面还有镀金等十余道主要工序。

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制品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

最让人叫绝的工艺,肯定是掐丝与点蓝。

往往掐丝的师傅仅凭手中的一把小镊子,就能把柔软而有韧性的扁丝七折八拧,弯来弯去变成一条龙身、一只凤头、一朵牡丹、一株兰花……

然后将一根根扁丝粘在铜胎上,就像绘画中的白描,它不是用笔勾线,而是用丝来表现。

一个光秃秃的铜胎,经过掐丝艺人“心运其灵,手熟其巧”的装扮,就会形成各种漂亮的画片。

山水人物、四季花开、龙飞凤舞等,千姿百态的图案便跃然胎上,俨然一幅没有上色的立体画卷。

概括来说,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纹样设计、彩图设计等。

由于景泰蓝纹样的线条,受到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的限制,过稀过密都不行。

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还要熟悉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性能。

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构思时,充分考虑到制作工艺的特点,使产品具有整体与和谐的美感。

设计好了,图像、器型的大小比例确定了,才开始制作。

景泰蓝产品的造型美观与否,首先决定于“制胎”的工艺。

之前陈文哲制胎,都是采用的铸胎工艺,这样做很方便,往往能够一次性成型。

而就是这么方便的工艺,也不是谁都会的。

还有,以前这种工艺,也是失传了的,只是到了近代,才开始恢复。

以前的匠人制胎,是将合格的紫铜片按图下料。

他们会把一些紫铜片,裁剪成不同的扇面形,或切成不同的圆形,并用铁锤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

以瓶子为例,它由瓶嘴、瓶肚、瓶座3段锤接烧焊成型。

明清时有铸胎、剔胎、钻胎工艺。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现在部分初胎,还利用机械进行车、压、滚、旋,实行机械制胎。

如今的工艺大师们经过上万次的试验,恢复了失传的铸胎景泰蓝法。

他们用铜浇铸型的方法,制作胎型后再掐丝、烧釉。

这种景泰蓝的特点是胎型厚重,器型复杂,除了烧蓝纹锦的部分外,一般露出的金面较大。

这种金面一般都是用鎏金方法镀金,作品更加光彩灿烂、金碧辉煌。

制胎完成,才是掐丝与焊丝。

掐丝的方法是用镊子将柔软、扁细、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图案设计稿掐(掰)成各种纹样,蘸以白芨戎浆糊,粘在铜胎上即成。

掐丝工艺技艺巧妙,作者凭纯熟的技艺掐出神韵生动的画面,绝非易事。

解放后,掐丝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神都景泰蓝掐丝老艺人,各有特长。

如李庆禄的“游虾”、石万才的“古代人物”、汪宝诚的“菊花”、陆玉岗的“博古”和“人物”等,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完成这一步,才是点蓝与烧焊。

掐好丝的胎体,经过烧焊、酸洗、平活、正丝后,便进入点蓝工序。

方法是,用蓝枪,也就是一只金属小铲子,把碾细了的釉色,填入丝工空隙处。

之后再将点好蓝的制品,放在高温炉中。

经过800摄氏度的高温烧熔,釉料便可以熔化。

一般景泰蓝需要烧制3次,才能制作完成这一步工艺。

解放前,景泰蓝的点色呆板单调。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