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如果是烧窑中的哪个方面没有注意到,就要反思烧窑的问题出在哪里。
每一次从点火到烧制结束,需要20-30个小时的时间。
其他工位上的师傅,可以轮班。
但是作为把桩师傅,要一直守在那里,保证烧火温度的稳定。
所以瓷器的制作,“不论是有创意的形态,还是精美的花纹,都离不开最后这一把火。”
可就是这一把火,却面临着要失传的风险。
第1233章 宗师之上
柴窑不止是成本高,烧制困难,主要是技术要求更高。
苦不苦的其实无所谓,只要赚钱,就有人会干。
但是,对于急功近利的现代人来说,特别是需要养家糊口的年轻人来说,他能坚持几十年积累经验?
所以到了现代,有一些方便快捷的窑口,就开始跟柴窑竞争。
80年代以后,先后有了煤窑、气窑、电窑等更加现代的烧制技术。
和柴窑相比,气窑烧制时间更短,产品的合格率也更高。
在这个时期,就连国有古窑瓷厂的经营,都因此变得愈加困难。
这个时期每年只有50多次的烧制机会,最终在1996年解制。
这之后,很多把桩师傅只能加入为数不多的私人柴窑。
但收入对于需要养家的顶梁柱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为了生计,他们只能帮助一些小作坊,用气窑烧制瓷器产品。
直到两千年之后,还是有些人从没有想过放弃柴窑烧制技艺。
这是几千年来最传统的瓷器烧成工艺,他还是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这几十年间,一些人坚持了下来。
而到了现在,柴窑的优势已经不是气窑、煤窑能比拟的。
守得云开见月明,2010年,在政策环境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之下,柴窑的制作项目,逐渐多了起来。
这也成为很多把桩师傅,在柴窑工作上的转折点。
他们帮助设计建造了许多新柴窑,培养新的柴窑技艺接班人。
只不过,相比制瓷的繁琐,看似简单的烧窑师傅,还是相对太少。
特别是有几十年柴窑烧制经验的工匠,还相对稀缺。
现在烧窑技术,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对于景镇那边的很多把桩师傅来说,非遗不是什么独家秘籍。
传统的手艺能够传下去,他们就会教。
只要有年轻人想学习,他都会教。
搬匣钵满窑、熬夜添柴看火……这些都是很辛苦的。
可到现在,在景镇还是有很多老师傅,带着学生们亲力亲为。
也只有这样,才能积累到真正的柴窑烧制技术。
能吃苦,是学成这门技艺最基本的要求。
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也推动着柴窑制瓷,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从古窑瓷厂已经退休的很多老师傅,依然在忙碌。
因为只要有瓷器公司,需要建造自己的柴窑,他们都会不辞辛苦的,去帮忙设计或者参与烧制,给柴窑的质量把关。
就是有着这么一批老师傅,才会给陈文哲节省出大量时间,让他可以制作更多精品仿古瓷。
当然,这一次提到修建柴窑,还着重说了一下把桩师傅,主要还是这一次陈文哲有了意外收获。
这一次他请的把桩师傅,绝对是一位高人,因为他能帮着你修建,最适合你的柴窑。
也就是说,你想要烧制什么样的瓷器,他就可以在修建柴窑的时候,微调一下,让你制作的这种品种的瓷器,更利于烧制成功。
这就是陈文哲偷师的意外收获,适配瓷器的窑口。
这要是对于瓷器、对于柴窑不了解,哪里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用柴窑烧制瓷器,说的简单、通俗一些,就是一场土、火、柴、窑相交融的艺术结晶。
而这一次陈文哲聘请来的把桩师傅之中,还真就有这么一名真正的老师傅。
他有着49年的柴窑烧制经验,所以很多老师艺术家们,都需要他帮忙。
陈文哲也是花费了重金,才请到他。
这一位,现在已经能够根据陶艺家的需求,来给他们的作品诞生全程把关。
他只需要问问瓷器的制作材料、想要烧制出的效果,就可以设计出合适大小的柴窑。
而这么设计出来的柴窑,还能他把每一件瓷器,安排在窑内合适的位置,准确把控火的温度。
只是这一份本事,就足以让陈文哲咋舌。
此时,他才意识到,真正的宗师级之上,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
应该不会再局限于烧窑技术,而是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帮助制瓷工匠,完成一件瓷器的制作。
这应该是大宗师级别的技术了吧?他能根据你制作的瓷器,专门设计柴窑,并且准确烧制。
这种水平,肯定是大宗师级别。
也就是发现了这位烧窑大宗师的技术,陈文哲才真正第一次见识到,宗师之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
他也见识到了这一位大宗师,在整个制瓷工作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也看到了他的积累,他的底蕴!
到了这种程度,他的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烧窑技术之中,而是融合在整个制瓷过程之中。
这么说,好像有点抽象,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他已经开始真正的触类旁通。
任何一种技术,到了大宗师的境界,就算其他技术他不会做,但是他懂,而且深入神髓。
柴窑烧制过程中的判断,很难讲清,但是多少年经验积累的“感觉”是精确的。
因为传统,所以技艺中精髓之处,无法像工业时代那样去量化、去复制。
但是,祖辈传承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在口口相传之中,在日复一日的经验之中,融入人的神魂。
比如说,这位大宗师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来,现代烧窑之法的作品,和柴窑烧制出来的瓷器的区别。
只是这份本事,就可以让他在古玩市场上无望而不利。
好的瓷器,肯定是使用柴窑烧制,就算是现代艺术品,柴窑烧制的价格也很贵。
用这样的眼光,这样的经验,在古玩市场上捡漏还不简单?
可惜,这样的感觉,这样的能力,只能是在最“原始”,最贴近生活,日复一日的烧窑过程当中积累出来的。
就说这位大宗师,他已经烧柴窑3000多次,坚守窑洞近50年。
就是这五十年的坚守,让他可以一眼看出瓷器的好坏!
比如采用电或气烧窑,所产生的气泡均匀、有的稀薄,没有古代柴烧所产生的有大、中、小、通透的现象。
这样烧制出来的作品,显然是赝品。
这样的能力,已经超脱出看火这份简单的工作,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大宗师!
第1234章 一直作弊一直爽
陈文哲现在烧制的所有瓷器,都是精品仿古瓷,他不可能使用气窑。
但是,一些该知道的问题,他还是需要清楚。
这也是把桩老师傅的用处,有些事情,就算制瓷师傅不懂,把桩师傅要是经验丰富,也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尽可能的避免在烧制过程之中出现问题。
还是说回元青花,有的赝品为了省工时,不止是在使用气窑烧制,他们还能把盘口、罐颈的接口,对接在明显的上方位置。
这就很明显的,违背了时代特征。
当然,这些把桩师傅就不可能帮着你解决,只能是制瓷师傅自己来。
陈文哲很清楚,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制作腹部都有内接口,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见接口。
元青花梅瓶、玉壶春、除六棱八棱外腹部必须有内接口,这才符合当时工艺。
有些仿品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内施满釉。
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时,出现非常少的罐内、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润。
有些仿品器内接口,有10毫米左右的带状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没有真器接口风干的特征。
现在流通市场上,三个档次的元青花都有仿品。
有的几乎做得天衣无缝,凡是发表过资料照片的器物,其上的特征,全可以人为地做出来。
像什么“锡光”、“釉泪”、“接坯”“火石红”等等都可做。
甚至往胎土里掺粗颗粒,混同旧土,以假当真。
所以藏家要特别的小心,有一点儿疑问,都要谨慎处之;
同一件元青花,两拔专家得出相反结论的,对这样的器物最好不要碰。
因为这说明此件器物,是有争议的,需要专业工作者研究探讨。
这种争论和探讨,有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无论最终结论如何,这样没有定论的器物,只可用于研究,不宜进行收藏。
其实,有争论的瓷器,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那些没有任何异议的作品。
而能够做出这种以假乱真等级的馆藏品的大师,在景镇并不缺。
陈文哲知道的,景镇那边的这种等级的仿古大师,就最少有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