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818章

作者:疯神狂想

器里口沿模印回纹一周,内壁模印荷花纹饰,盘心模印双凤菊花图案。

可是其现在的外底,镌刻着清代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

诗曰: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擎来掌上掬明月,题向诗中证旧因。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后署“孟春御题”。钤“比德”、“朗润”两方章。

这就是一件有问题,或者说是有点有争议的定窑款识,而这样的瓷器,定窑还有不少。

比如市面上常常看到一件官窑瓷器,下面落着一个大大的“官”。

这对于一些入行不久的人来看是合理的,“官”字就是官窑的意思。

其实不然,北宋定窑的落款有15种之多,然而最为常见的落款,就是“官”字。

仅1985年长安北郊火烧壁出土“官”字款识的瓷器,就有33件。

1969年北河定县,两座塔基也出土了“官”款识瓷器,数量达到17件。

故宫玩物院与弯弯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多件“官”字款识的定窑瓷器。

自北河定县出土了大批“官”字款识瓷器后,学术界基本统一了观点,即认为“官”字款识白瓷,绝大多数为定窑产品。

所以网上或者是市面上的那些,但凡是官窑风格,却又落着“官”字款识的瓷器,均是后期伪造之物。

官窑的瓷器,却是定窑烧制的,怎么可能?

所以,有官子款的瓷器,肯定是有着定窑的风格,而不可能是官窑的风格。

官字款瓷器,十分特殊,它是自宋至清一款独具风景的官(官方瓷器,不是官窑)窑器。

古玩界通常把这类瓷器,解读为古代帝王御赐官员的逝后专用陪葬器。

在古代很早的时期,比如越窑、耀州窑和定窑,都曾烧造过官字款瓷器,其中以定窑瓷器为多。

其时代有晚唐、五代和北宋。

定窑官字款,大多素面无纹饰,多采用花口、起棱、压边等技法,有的还在口、足部镶包金、银扣。

但也有部分存在外刻莲瓣,内刻花卉、动物及里外均有刻划等等。

辽代瓷器款识,带有“官”字款的器物有鸡冠壶,穿带壶、盘口瓶、三角形碟等。

瓷器上的官字款,不是“官窑”的代名词,而是意指定烧单位。

唐宋时,与“官”字有关的机构有两个,一是“太官令”;一是“甄官署”。

前者专管皇帝的饮食,后者,既要负责供应宫廷用瓷,又要承担皇帝赐给大臣丧葬用的明器。

考古资料表明,除了定窑窑址和窖藏外,唐、五代、北宋和辽的一些皇室重臣墓中,都有出现定窑陪葬品。

如临安晚唐钱宽墓及其妻水丘氏墓、神都辽赵德钧墓、赤峰县辽驸马卫国王墓等,都出土过官字款瓷器。

这类器物,乃是由“甄官署”定烧,用于皇帝赐给已故大臣的丧葬用瓷。

当然,“甄官署”定烧的官字款瓷器,还可作它用。

这里就出现了争议,因为在发现官字款定窑器的早期,其多在古墓之中发现,所以一直被收藏界认为,这是一种皇帝赐给大臣丧葬用的专用明器。

明器在国内就是不太受待见,就像早期的唐三彩一样。

不过,两者还有不同,唐三彩确实是明器,不做他用。

而定窑出的官字款瓷器,却是不同,它是御赐之物,却不一定是专业御赐陪葬之物。

这一点在一些传世的官字款定窑器之上,就有所表现。

因为流传到现在的一些官字款的瓷器,有着因经年累月摆放挪动,而留下深旧磨擦痕迹。

像是一些明末清初官字款青花瓶子,身上那些清晰的摩擦痕迹。

这就清晰地告诉我们一个不同的答案:它是一件置于厅堂之上的传世陈设器。

古代帝王因某缘由,会赐官员一些东西,这不会有啥疑问。

但要赐官员专用陪葬品,就不勉有问题了。

帝王若在官员活着时,即赐其死去时的陪葬之物,这于情于理肯定说不通。

如果说官员的陪葬之物,其生前从来见过用过,而且死后成了代表其身份地位的关键重要御赐陪葬物品,这于情于理也说不通。

帝王若御赐专用陪葬品,且发生于官员逝去之后,而不是活着时的话,这类物品必然皇家事先专门造办,专用仓储以备公事例行。

要是随时取用之物品,那么必然件件都是未经使用过的精美新器,于深埋千百年后出土。

如墓穴环境,要是不出意外,也必然件件都如新器一般。

这样以来,其底足上,根本没有理由存在与案台长期磨擦留下的深旧痕迹。

这明摆与事实情况严重不符,可见,官字款瓷器为御赐陪葬专用器的说法,从根本上是有问题的,当属欺蒙臆造之词。

因此,对这类官字款帝王御赐专用器的正确认识,应该是帝王于官员生前所赐之物,是官员业绩,荣耀的象征。

这是官员生前受赐的专用陈设器,而绝非官员逝后受赐的专用陪葬器。

由于是帝王御赐之物,是官员生前业绩与荣耀的象征,所以,官员将逝之时,常会嘱其后人,将这类专门代表其生而尊荣的御赐之物,置于其逝后的墓穴之中,而成为陪葬物品。

这和墓穴中,能代表其生而尊贵的其它物品,是同样的陪葬性质。

第1186章 定窑宝鼎

如果官员逝去时,未有让御赐之物陪葬这方面的遗嘱,其后人又感念先人遗德,及皇恩浩荡吉祥之意,即灵活处置,而传珍于世。

因此,官字款瓷器,无论传世还是出土,其本质都是象征官员业绩,荣耀的陈设专用吉祥器。

从此可以扔掉其在古玩界,长期不公正的陪葬专用器侮名了。

也因其是帝王为表彰官员业绩,而御赐的专用陈设器,无论传世的,还是出土的,只要是官字真品,它们件件都是珍贵难得的官窑正宗精品瓷器,值得珍藏。

这样的瓷器,不止是在现代,其实在古代,其价值也是十分高昂的。

这一点在北宋时期,就有所表现,比如比较著名的仁宗时期发生的举斧敲定器传奇。

让宋仁宗大发雷霆,举斧敲烂的是定窑瓷器,那它究竟是什么来头?

这一点从《清平乐》这部剧中的一些桥段,就可以看得出来。

里面宋仁宗这个一直活在《包青天》、《杨家将》等传奇故事里面的万年配角,终于正儿八经的做了一回主角。

宋仁宗赵祯,12岁即位,23岁亲政。

在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备受瞩目的文人墨客如范仲淹、王安石等人;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者沈括;

以及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等,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而且宋仁宗性情宽厚,不喜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他的庙号为“仁”,这个可不简单。

“仁”号称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可见在儒家学者眼里宋仁宗的地位。

不过仁宗对自己和后宫诸人,却十分严厉。

宋仁宗有一日幸临张贵妃殿阁,见到一件定州红瓷器,于是皇帝问贵妃,这是从哪里来的?

张贵妃只好承认,是王拱辰赠送的。

仁宗很生气,说:“我常常警戒你们,不要接受大臣及其僚属的馈赠,为什么不听我的?”

说完,皇帝拿起斧头,当场敲碎了这件红瓷。

收了官员一件瓷器,就让仁宗皇帝这么生气,那这件瓷器肯定不是普通的瓷器。

故事中所说的红釉定窑,一直是一个谜团,网上众说纷纭。

因为一直没有出土过非常确定的定窑红釉瓷器,只出土过酱釉偏红的瓷片。

所以一般认为定窑红瓷,应该是属于定窑酱釉瓷器,因为釉色偏红,所以看着像红釉瓷器。

宋仁宗因为一件瓷器,就让他如此生气,可见定窑酱釉瓷器,在当时对于一个皇帝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

如果不是很珍贵,也不会被作为礼物送给张贵妃,也不值得皇帝为此发这么大的火。

由于稀有,自明代起,定瓷精品就是众多古玩收藏家追寻的目标,也是一直让古董鉴定师们十分头疼的事。

其中黑定、紫定也历来为收藏家推崇备至。

在国际上,定瓷同样具有极高的收藏地位。

在英伦博物馆、巴黎国立亚洲美术馆、旧金山亚洲美术馆等,定瓷均被作为珍品收藏。

在霓虹,一件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宋代定窑紫釉描金碗,被视之为稀世珍宝。

“咦?居然还能得到一件宝物的线索?”

这一天,陈文哲正在学习定窑的相关知识,没想到,通过隋侯之珠,他居然发现了一件定窑瓷鼎的信息。

定窑器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宝贝,这个已经能够通过宋仁宗赵祯证实。

这种当代烧制的瓷器,都能被皇帝当做珍宝,在后世肯定就更加珍惜。

所以,定窑烧制的一件仿三代青铜器的瓷鼎,流传到明清之际,就成了明清之际收藏家猎取的对象。

只不过这件瓷鼎,最后却是谁也没有得到,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仿三代青铜器的瓷鼎,在汉代之后很正常,但是定窑的瓷鼎,肯定不多见。

还有,自从青铜鼎在汉代之后,制作的已经很少,之后再做用来陪葬的一般都是陶鼎。

这就更让这件定窑瓷鼎,变得十分宝贵、珍惜!

更何况,这是鼎啊,肯定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

那么,这件古鼎如今在何处呢?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唐疑庵的,此人爱好收集古玩,似乎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时常将收集来的古玩,在家中把玩,怡然自得。

有时,他也喜欢将自己的朋友,请到家中来展示自己的收藏。

朋友们也知道他的嗜好,也不时地吹捧几句。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