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就是因为传承,你这件东西好像是凭空出现的,没有传承,那它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所以,很可能就是现代人仿制的,这就是很多古玩行内行人士的心理。
在这里,可没有什么证据不证据的,就是一个自由心证!
不说其他,就说后来拍卖的这件瓷母,也是有争议的。
只不过它的传承太过清晰,也就能够卖出天价。
而除了真假的问题,还有艺术性的争议!
有些人就认为,这两件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社会意义,远远大于审美意义。
因为其色彩繁冗复杂、题材偏多,导致缺乏内涵。
并且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没有把艺术性和技术性相结合。
但是,其社会意义巨大,这一点谁也没法否认。
因为它在工艺技术综合应用上,时代特征明显,展现了当时顶尖的制作工艺和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提高了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这在华夏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华夏瓷器文化和世界瓷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是,这些并不能掩盖,他就是一件炫技作品。
有人甚至认为,它毫无艺术可言,就是一件变着法努力堆砌工艺的“花瓶”。
这里的花瓶,就是那种没内涵,就让人看一个外壳的肤浅东西。
其实,这个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如果说炫耀,暴发户心态,那谁又有乾隆厉害?
乾隆一朝,他可不止是弄了这么一件瓷母来炫技。
比如说那件各种釉彩大瓶的众多装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口部和腹部的各种色地“洋彩锦上添花”装饰。
其实,那件瓷母之上使用的很多工艺,陈文哲还是会做的。
如果认真梳理一遍,就算是五大名窑的技艺,他也多少会做一些,甚至是能做的很好。
但是,真要做起这个洋彩,他还真不敢说做的有多好。
最起码,他现在肯定做不到乾隆洋彩的程度。
洋彩,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真要说起来,其工艺就太过复杂了,甚至都不比珐琅彩来的逊色多少。
那么洋彩到底是什么呢?洋彩一般指新彩。
新彩指的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旧称洋彩。
新彩包括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
其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
这种工艺是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现代的洋彩瓷,是从民国时期开始发展起来的。
所以,这种瓷器又称新彩瓷。
那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艺术效果到底怎么样?
说得简单了,那就是追求一个金碧辉煌、颜色绚丽的效果。
只不过,这些工艺,一般都是配上一些合适的主体。
比如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六福写实画和六福锦地的主题,写实画构图饱满,人物形象细致;
锦地纹饰民族特色鲜明,自然主义倾向较强。
其他部位的纹饰,如胭脂紫地缠枝宝相花纹、乾隆风格的青花、贴塑、仿明代永宣风格的青花、金彩回纹、金彩卷草纹等,装饰动机都源于自然。
这些纹饰、主体的风格,遮掩了一下无限的奢华,总算是让这些采用绚丽工艺的作品,变得有内涵了不少。
而像是这样的作品,乾隆一朝可做了很多。
据《乾隆八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也就是乾清宫的档案记载。
乾隆八年十一月初五日,太监程敬贵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十件、洋彩黄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十件、洋彩蓝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四件。
其他还有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元杯盘八分、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海棠式杯盘八分、洋彩殿阁诗句瓶一对、洋彩人物诗句玉梅瓶一对、洋彩诗句菊花玉梅瓶一对、洋彩西洋人物花瓶一对。
第1156章 乾清宫头等
这批御窑厂进贡给乾隆的瓷器,都是红地、洋彩、花团锦簇的作品。
要是按照现代人的一些说法,这是不是忒俗?
可是,从跟那件进贡的表单来看,当时宫廷对洋彩瓷器的青睐,从中可窥一斑。
皇帝喜欢,那么大臣们喜不喜欢?
这就像是慈禧喜欢碧玺、翡翠,那么就会形成一股风潮,让所有华夏人都开始喜欢,直到现在也是一个样。
这种事情,你不服也没办法。
谁让人家是乾隆盛世呢?他将各色釉、各类彩集于一身,还是独创。
做出这么“矫情”的事情,一定是丰衣足食之后。
官窑瓷器烧造,在清康熙朝恢复,雍正朝发扬光大,至乾隆朝达到顶峰。
顶峰一定要有旗帜飘扬,“瓷母”就是这面飘扬的旗帜。
所以,洋彩,也算是清三代的一面旗帜。
想要做清三代的瓷器,必然要会做洋彩,而且还一定要学精,要不然做出来也是毫无价值的垃圾。
洋彩可不简单,这种工艺,也不是谁想要学精就可以学成的。
而清代乾隆时期,就让这一工艺,达到了巅峰。
据雍正十三年督陶官唐英撰《陶成纪事》载:“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
可见瓷胎洋彩,在雍正时已开始烧造。
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成做活计清档》来看,瓷胎洋彩瓷器,大都制作于乾隆六年之后,系在当时由督陶官唐英督理的景镇御窑厂内制作完成。
而这种洋彩瓷器,深受乾隆帝的喜爱。
现在我们看一些古董的介绍,好像很多清三代的瓷器之上,都有着洋彩的字样。
其实,洋彩瓷器烧制量,非常稀少。
而只要出现洋彩这种工艺的瓷器,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指导定名、配座、装匣、评列等级的作品。
这些作品,绝大部分珍藏于乾清宫端凝殿与养心殿。
除少数陈设圆明园,后遭入侵者掠夺之外,基本上流失于外者少之又少。
国内现知道,日籍藏家贵族后裔传承人吕公志强,他珍藏有两件珍品。
这是有据可查的,其他再无确认,可以说是坊间难得一见。
为什么这么少?主要是因为这东西本来就出自宫廷。
康熙年间,清宫中造办处设立“珐琅作”专门烧制珐琅器。
清宫珐琅彩瓷分两类,一是磁胎画珐琅(珐琅彩),一是磁胎洋彩,均是“珐琅作”内完工的官窑瓷器。
其工序是,先在景镇御窑场,或宜兴等地烧制器胎。
检选品质绝佳者运送入宫,再于“珐琅作”加绘珐琅彩,入炉再次烧成。
这种一器需经两地制造的瓷器,是陶瓷史上的空前创举。
所谓“洋彩”,就是摹仿西洋绘画技法描绘的珐琅彩瓷。
而在洋彩的运用和发扬光大之中,还是要说到唐英。
乾隆年间,督陶官唐英每年春秋两季,亲自前往江西JDZ监造御用瓷器。
为了博得君心,唐英不断推陈布新、研究新技法,绞尽脑汁设计新样式。
也就是在那时,他烧制出一批被誉为‘鬼斧神工’奇巧的镂空转旋器;
他又开创锦上添花剔刻技法,将洋彩的华贵绚丽臻于极致。
“洋彩”,就是唐英创新运用的名词。
唐英之后,景镇官窑再也无法烧出如乾隆早期的精美绝世之作。
那么这批瓷器到底有多精美呢?就以器型简单的一对“磁胎洋彩红地团花山水汤水碗”来说。
这一对碗的外壁,有四团圆形开光处,分别以墨彩及彩绘画四季山水人物。
这么描述是不是过于简单了?那就反衬一下。
因为乾隆对此类器物喜爱,就将其列为“乾清宫头等”。
而被列为“乾清宫头等”的,还有一件仿铜器造型的“磁胎洋彩瑞芝洋花蝉纹罇”。
着重说明一下,此器所用釉彩,至少在十五种以上。
还有,它也是监陶官唐英监制的。
当时仅制作两件,是宫廷的艺术收藏重器。
在这里也可以反正一下拍卖的那件瓷母,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它是真品?
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时唐英烧制的肯定是一对,最少一对!
再加上工艺、特征都对,还传承有序,自然就会被认为是真品。
还是说回洋彩瓷,与其他品类瓷器不同,宫廷基本上是不用洋彩瓷器作为赏赐品。
一九二五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入宫清点文物时几无一失。
最值得庆幸的是,这批磁胎洋彩大部分保存完好,目前分藏两岸故宫。
弯弯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朝珐琅彩系瓷器最多,多达五百件以上。
像这种半有景镇,半有宫廷制作的瓷器,数量肯定不多。
流失在民间的,肯定更少,所以一些用到一些洋彩技法的瓷器,价值就会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