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89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这就是陈文哲幸运的原因,他要是在早几年,就算是想要学习曜变盏的烧制,也找不到庙门。

所以说,5678瓷的收藏、升值,不是没有原因的。

真要算起来,八一年复烧成功的兔毫盏,也算是567瓷的一种。

这样的一种瓷器,就算是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烧制的,那也不算什么,因为其有价值的是它的工艺,而不是历史沉淀。

像是流霞盏、兔毫盏、毛瓷、建国瓷、国礼瓷等等,你能因为它们是现代艺术品,就无视它们的存在?

真没法无视,在研究建盏、学习建盏烧制技艺之时,最让陈文哲震撼的一张照片,就是现代建盏烧制大师陆金喜大师的一张照片。

他的作品自己会说话!面对摆成一圈、从第一代到第八代、足有10只曜变建盏,谁看到都会震撼。

没错,就是陆金喜第一代到第八代的曜变建盏作品!

这一圈10只建盏,见证了陆金喜集二十多年研究之大成、师徒三代呕心沥血之代表作!

陆金喜,福省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品鉴定师、评估师、高级技工,资深的古籍文化和老宅文化研究专家和收藏家。

陆大师生于建盏的发祥地,与建盏结下不解之缘,幼年即投身在首批复原建盏专家组成员陈辉门下。

那时,他就对建盏产生了难以割舍的痴爱。

而他的师祖,更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大师,也是我国工艺美术界的学术泰斗和美术教育家、古瓷艺术研究专家、最具权威性的学术巨著《华夏陶瓷史》唯一艺术顾问、华夏陶瓷艺术理论研究的翘楚邓白先生。

历史证明,社会发展轨迹的改变,往往只因为一个小小的拐点。

而曜变建盏的复原,就是源于我国美术大师邓白的一句郑重的嘱咐!

1979年,我国首次组织专家组,倾力研究复原建盏制作技艺。

1981年,专家组成功复原宋代建窑兔毫盏烧制技艺。

邓白先生特意赶往宋代建窑所在地建阳道贺,并视察建盏研究成果。

他还赠于他的亲传弟子、国内首批复原建盏专家组成员陈辉一幅画,且再三嘱咐专家组一定要持之以恒,研究复原曜变盏,让建盏传承发扬光大。

正由于老师的鼓励和嘱托,陈辉动了收徒的念头。

就这样,聪明伶俐、做事专注、从小就对建盏感兴趣的陆金喜,成了陈辉唯一的徒弟。

也就是因为这些,才能真正让曜变技艺,浴火重生!

数十年来,在前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陆金喜潜心钻研建盏烧制技艺。

二十多年来,上穷碧落下黄泉,收购了大量的带有曜变元素的宋代建盏残片。

他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包括查阅宋代资料中的片言只语和品读宋人咏茶诗词。

他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检测碎片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

可以说他从原料的配比、瓷釉的选择,不断调整、摸索瓷胎和釉面成分的熔解温度和化学反应时机。

加上观察不同条件下,炉窑内外自然环境和温度气氛的转化。

最终在2015年,浸淫曜变研究二十多年的陆金喜,经过几乎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样艰苦卓绝的探索,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他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成功复原曜变建盏的制作技艺,研制出与宋代曜变天目最为接近的新烧曜变盏。

一次上釉、一次烧成!

这真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典范!

之后,陆金喜厚积薄发,步步为营,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曜变烧制技艺。

如今更是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提高曜变烧制技艺。

他的技艺之高,直追宋人。

目前,他的“曜变”建盏作品已被英伦、霓虹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博物馆收藏。

也是此时,陈文哲才真正了解什么是曜变盏,也才真正知道,曜变盏必须要具备的要素。

根据国内外众多业内专家教授研究,尤其是对霓虹馆藏的三只国宝级宋代曜变天目的鉴赏后,方家一致认定,真正的“曜变”盏应符合五点特征。

第一是铁胎、厚釉、高温烧制;

第二是天然矿釉、一次上釉、一次性烧成;

第三斑核形态以圆形为上、大小不一、聚落成群;

第四随光线、角度变化,改变盏体颜色的彩色光晕;

第五,盏内带有彩色兔毫。

陆大师研发复原的曜变建盏,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接近宋代曜变建盏特征的。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包括霓虹古瓷专家小林仁博士、福省博物院林忠淦研究员在内的业界方家的一致认定。

他们共同认定,陆金喜曜变最接近宋代曜变。

而这一切,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陈文哲完全沉浸入学习当中,他这一次没有入梦,却依然达到了沉浸式学习的效果。

他的心神被完全吸入了隋侯之珠内部,直接沉浸入了陆大师的工作、学习、研究当中。

他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陆大师,又好像是一个亲身体验的旁观者。

虽然感觉有点复杂,但是很快陈文哲就被陆大师的手艺吸引。

任何事情,想要成功,想要做到最好,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有天赋的人,还那么努力,加上持之以恒,自然会获得成功。

而陈文哲就跟着陆大师,一步步,一点点的从滴釉盏、兔毫盏、耀斑盏,一点点的开始复烧曜变盏。

第1143章 偶然的必然

其实,在2010年,第一代曜变作品就已经制作出来。

之后年年升级,可谓是步步惊喜。

陆大师自1998年,独自成功烧制兔毫盏。

2000年独自成功烧制油滴盏后,又义无反顾投身到复原曜变的漫漫征途。

沙场点兵,十年征战,2010年,他终于成功烧制出第一代曜变盏。

那他是怎么烧制成功的呢?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先前陈文哲已经意识到,瓷器的各种釉色,都是有着潜在联系的。

比如郎窑红、郎窑绿,这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都是同一种元素呈色,可就因为温度的不同,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两种颜色。

温度把握不准确,同样的呈色剂,却能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釉色,这就是很多窑变瓷的基础。

而在建盏之中,也是这种情况,只不过在烧制建窑黑釉瓷器的时候,一种呈色剂,显色更多变。

就像之前说的滴釉盏、兔毫盏,都是温度控制不好,就形成其他多种釉色。

而曜变盏,也是这么慢慢的被摸索着烧制出来的。

陆大师走的路子,就是通过烧制油滴盏,慢慢的形成斑点,最后再形成耀斑。

所以,刚开始烧制出来的第一代曜变盏,陆大师戏称是油滴盏2.0版。

只不过他的油滴盏有所不同,他烧制的油滴盏在结晶状的油滴边上,发现了些许光晕,所以才会戏称为2.0版本。

就是这一点不起眼的斑核晕彩,就好像在黑暗的夜里,看到了曜变黎明的那一抹淡淡的曙光,照亮了他的心。

从此他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便再也停不下追求极致光明的步伐。

所以,在2011年,第二代曜变作品出世。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经历过无数次失败。

一次又一次烧制出器型完整、而且带结晶状油滴的建盏,在油滴圈的周围,光晕也明显增加。

但在陆金喜眼里,这两年第二代第三代的作品,只能算油滴盏3.0版、充其量称3.0加强版,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曜变盏。

可以说自从在油滴盏2.0版的滴外发现了些微光晕后,陆大师就知道,自己对曜变烧制的感觉是对的。

探寻的路径正确,研究的方向正确,自然进步就开始变快!

自然而然,他对自己追求曜变极致幻变的步伐,就越是充满了信心!

从此,就像脱缰的野马,他脑洞大开,思如泉涌,曜变的烧制技艺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从2010年的第一代到现在的第八代,一代更比一代强;

从刚出现仅有的一点油滴,到如今的神、形、色俱佳,每一代作品都在不断地升级,不断地向宋代曜变天目靠近。

也是在此时,陈文哲看到了更多干货,也知道了为什么古代曜变盏那么难以烧成。

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而制作一窑建盏,速度再快也得三五天、一个星期吧?

按照这个概率,得烧制多少建盏,才能出现一只完美的曜变天目建盏?

所以,里面肯定有不是偶然的必然。

刚开始也许是偶然,但是研究透彻了,就肯定能找出里面的必然来。

这才是陆大师最厉害之处,他就找到了问题的重点。

而且一步步,慢慢的全都实现出来。

经过多方研究,通过不断试烧,他认为古人烧制曜变盏之所以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是因为他们在烧制时,其炉内温度以及气氛无法控制。

只有在炉内温度和氛围,达到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偶然出现。

完全任其自然,这样没有任何控制的烧制建盏,曜变出现的几率肯定就不大。

由此他认定,曜变斑核、光晕和幻彩的生成,需要一定温度的变化和调节,从而让炉窑内的还原气氛达到极致。

找到了感觉后,摸对了门路,陆金喜此后每一年新研制出的作品,都比上一次呈现可喜的变化!

2013年的第四代作品,比起前三年的加强版油滴盏,进步尤为明显。

此时的油滴稀了,结晶少了,滴外的光晕更加明显,油滴已经变成聚落的斑核,各自成群。

到了2014年,他烧制的第五代作品,已经出现了曜变的雏形。

这第五代作品的斑核的结构更加清晰,斑核外部的光晕,已经可以看到耀眼的色彩。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